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691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6篇、会议论文144篇、专利文献58816篇;相关期刊1223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9种,包括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等;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由143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校堃、毛裕民、谢毅等。

生长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6 占比:5.70%

会议论文>

论文:144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58816 占比:94.07%

总计:62526篇

生长因子—发文趋势图

生长因子

-研究学者

  • 李校堃
  • 毛裕民
  • 谢毅
  • 田海山
  • 王晓杰
  • 黄亚东
  • 姜潮
  • 王一飞
  • 付小兵
  • 李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席花蕾; 薛冰; 徐婉秋; 许晓航; 姚丽红; 王秀梅
    • 摘要: 背景:牙髓干细胞由于其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并具有优秀的向神经系统细胞分化的能力,因此对神经系统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价值。目的:总结牙髓干细胞神经源性标记物的表达特点,回顾以往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系统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为其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以“牙髓干细胞、神经分化、神经细胞标记物、神经”为中文检索词,以“dental pulp stem cells,neurodifferentiation,nerve biomarker,nerv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并筛选,最终选择8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所表达的几种常用的神经标记物主要包括:巢蛋白、性别决定基因相关转录因子2、βⅢ微管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S100钙结合蛋白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文章总结归纳了上述标记物的特点、表达的时期以及在牙髓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研究中的应用情况。②目前研究表明,判断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是否成功,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化后细胞的功能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使用单一标记物很难专门识别单个细胞谱系,因此,未来有必要将多个标记物应用于一种细胞类型进行分析。③文章还从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及生物支架等方面介绍了牙髓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以期为诱导牙髓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许其静; 杨伊春; 雷微; 杨莹; 余江; 夏婷婷; 张萌; 章涛; 张潜
    • 摘要: 背景:糖尿病皮肤溃疡是糖尿病的难治并发症之一,发生后迁延不愈。以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和炎症免疫调节能力,并且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效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外泌体等,发挥组织与创面修复作用。因而可使用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等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以直接或间接机制对伤口愈合产生积极影响。目的:总结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和外泌体等促进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修复的相关机制、应用效果,以及无细胞治疗在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Diabetes,Diabetic foot,Diabetic foot ulcers,Chronic wound,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free,Exosomes,Growth factors,Conditioned mediums,Wound healing,Tissue repair,Angiogenesis,Regeneration,Biomaterial”,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至2022年2月,经过阅读并筛选整理,选择与综述内容相符的文献,最终确定整理出7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②通过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与新兴的组织工程生物学材料(如细胞支架、水凝胶等)相结合,可使其发挥更强的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③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生长因子的无细胞疗法是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要实现由临床前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确保其用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查明相应的治疗作用机制。
    • 徐聪; 赵赫; 孙岩
    • 摘要: 背景:自体神经移植是目前修复受损面神经、治疗面瘫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供体神经有限,并会对供体部位造成一定的损伤。生物材料导管是组织工程的一项重要分支,通过连接神经断端,为神经提供物理屏障及三维再生通道,是最有潜力的面神经修复方法。目的:对近年来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生物材料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biomaterials,nerve conduits,facial nerve”为英文检索词,以“生物材料、神经导管、面神经”为中文检索词,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月收录在PubMed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68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大致分为脱细胞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脱细胞材料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及肌肉等,可降解材料主要包括胶原蛋白、聚乙醇酸、聚己内酯、丝蛋白、壳聚糖及石墨烯等。②静脉及胶原蛋白是目前研究最多的2种材料,与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结合后,其促进面神经再生效果明显增强,但距离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仍有一定差距。③石墨烯性质更加活泼,更易与神经营养物质结合,具有抗炎、促进M2巨噬细胞增多的作用,有利于损伤的面神经愈合再生,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生物材料之一。④文章总结了各种生物材料搭载干细胞、生长因子或雕刻微图案后对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发现,“多组合”是神经导管发展的趋势,其结合细胞和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面神经再生,但由于生物材料之间的吸附率及释放率差异较大,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且作用时间短。⑤在神经导管上雕刻纵行微通道可为神经元再生提供引导方向,加快轴突再生速度,是未来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的神经导管研究的重点方向。
    • 尧可; 吴勇志; 赵志河
    • 摘要: 目的评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7个电子数据库,以及手动检索方法,检索报道在正畸牙移动中使用PRF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最终,由于各研究中患者临床特征和研究方法的异质性,所以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总结和描述。结果共纳入6篇研究;其中5篇为自身对照设计试验,1篇为平行对照试验;2篇使用富白细胞PRF,4篇使用可注射PRF;3项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为“有一定风险”,3项研究为“低风险”;试验周期最短为4周,最长为5个月;4项研究结论支持PRF可加速正畸牙移动,1篇文献表明PRF无影响,1篇文献显示PRF抑制正畸牙移动;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PRF在使用前3个月可加速正畸牙移动,而低质量的证据支持PRF在使用4个月后将失去其促进正畸牙移动的作用。结论目前的证据显示,PRF早期可促进正畸牙移动,然而其长效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卢阳阳; 闫瑞红; 邱忠鹏; 戴毅; 王子鑫; 王维山; 史晨辉; 杜新辉; 李刚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促进机体软硬组织的再生及修复,然而在显微血管吻合领域尚缺少其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兔股动脉显微吻合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建立股动脉离断-显微吻合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8只。实验组抽取自体耳缘静脉血离心后制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立即涂抹于股动脉吻合口;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3,7,14 d评估术区切口感染、愈合及粘连情况,取吻合口股动脉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结构修复情况,免疫组化实验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中兔术区切口感染的数量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术区切口愈合等级实验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粘连程度术后逐渐加重(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及内弹力膜层的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内膜的重建更为完整,实验组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增殖及迁移与外膜层创伤性增生反应的情况轻于对照组,实验组血管壁的愈合质量整体高于对照组;④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⑤提示在显微血管吻合术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有利于血管组织各层结构的原位重建,降低术区感染及粘连等并发症,缩短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及愈合时间,这种新颖的治疗方法有望改善显微外科中动脉吻合术后的治疗效果。
    • 林苗远; 李豫皖; 刘毅; 陈贝; 张莉
    • 摘要: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在促进皮肤组织创面修复、无瘢痕愈合方面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目的:综述目前组织工程皮肤在体内外的研究进展、应用及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皮肤,创面,皮肤修复,创面愈合,再生医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growth factor,skin,wound,skin repair,wound healing,regenerative medicine,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皮肤组织损伤的相关文献,也包括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材料和敷料等新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涉及到种子细胞的筛选、生长因子的应用以及支架材料多个环节要素的组合。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生长因子优化组织培养环境,支架材料提供适当的机械支持。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和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治疗创面损伤,加快修复,是未来应探究的重点和研究方向,此外创面敷料材料的开发也是一个新的领域。
    • 赵宇楠; 张皓博; 孙韬; 杨学军
    • 摘要: 背景:因椎间盘退变而产生下腰痛的患者逐年增多,但手术及保守治疗均存在其局限性,近年来新型的以水凝胶为载体的再生治疗方法为治疗椎间盘退变带来了新的思路.目的:综述各类生长因子及药物搭载于不同种类水凝胶对于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椎间盘退变再生治疗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21年5月.中文检索词:"椎间盘、椎间盘退变、水凝胶、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药物、再生、修复",英文检索词:"Intervertebral disc,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hydrogels,growth factors,chemokines,drugs,regeneration,repair",共筛选出87篇文献后再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天然水凝胶可在椎间盘组织中逐渐被降解,成为椎间盘组织的基质或者被直接吸收,体现了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早期亦能恢复间盘高度,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②以水凝胶为载体的生长因子及药物等活性分子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大多数研究成果来自于动物实验,如何安全有效地递送水凝胶复合物进入椎间盘,以及在治疗早期能否立即解决患者腰痛的问题等.③复合水凝胶因其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未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方向,富血小板血浆因富含多种生长因子亦是未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热点.④水凝胶因其材料和聚合方式的多样性将为组织工程和医学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类生长因子及药物搭载于不同种类水凝胶可为椎间盘退变的修复和再生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世杰; 马立琼; 熊贤梅; 张严; 陈梓杰; 冯俊铭; 高怡加; 曾展鹏
    •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成骨和血管化的相关因子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可促进骨不连愈合.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经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以及对兔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对照组、空白组3组.三七总皂苷组用三七总皂苷灌胃2周;对照组予10 mL生理盐水灌胃处理2周;空白组正常饲养.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一起采血离心获得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节点(激活后0,2h及1,3,5,7 d)生长因子释放浓度.1周后所有动物行桡骨骨缺损造模,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植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通过观察术后X射线片及大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比较骨缺损愈合情况.实验方案已经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CMF1-2019062).结果 与结论:①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三七总皂苷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激活后第7天、转化生长因子β在激活后第1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激活后第3,5天释放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②X射线片检查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三七总皂苷组的骨缺损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与对照组都明显优于空白组;术后3个月3组骨缺损均已愈合;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三七总皂苷组骨小梁密度大于对照组;空白组劣于其余2组;④实验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上调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富血小板血浆对促进兔骨缺损愈合更有优势.
    • 彭坤
    • 摘要: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人群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如何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正受到临床医生、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目的:综述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提出治疗效果改善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骨折、手术治疗、植入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生长因子",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Implants,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Growth Factors".检索文献时限为2010-2020年,最终纳入4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通过优化手术治疗环节和抗骨质疏松性治疗环节,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效果;在手术环节中利用骨挤压术,可提高短期植入物与骨折患处骨组织融合度;利用锁定钢板固定技术,可改善骨折患处骨组织的生长和恢复;手术中以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材料和陶瓷材料等作为植入物,可充盈骨缺损部分,但仍然存在供体有限、需要二次手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②可降解聚合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和可改造性,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研究热点材料.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环节中,引入淫羊藿和二膦酸盐等药物并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综合治疗效果.④研究表明,典型代表的力学敏感因子——力生长因子Ct24E对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和矿化具有促进作用.⑤个性化设计的骨科植入物需要具备符合骨组织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而3D打印技术可提供与患者骨折部位配备的物理结构.⑥因此,作者在综合分析了手术环节、植入物、药物和生长因子4个方面的治疗效果后认为,利用力生长因子、抗骨质疏松药物和可降解聚合物研制出复合型的植入物,再叠加3D打印技术,配合先进的外科修复手段来修复质疏松性骨折,可促进骨组织生长,改善骨质量,增强融合度并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结构,即可达到综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 彭坤
    • 摘要: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人群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如何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正受到临床医生、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目的:综述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提出治疗效果改善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骨折、手术治疗、植入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生长因子”,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Implants,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Growth Factors”。检索文献时限为2010-2020年,最终纳入4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目前,通过优化手术治疗环节和抗骨质疏松性治疗环节,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效果;在手术环节中利用骨挤压术,可提高短期植入物与骨折患处骨组织融合度;利用锁定钢板固定技术,可改善骨折患处骨组织的生长和恢复;手术中以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材料和陶瓷材料等作为植入物,可充盈骨缺损部分,但仍然存在供体有限、需要二次手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②可降解聚合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和可改造性,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研究热点材料。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环节中,引入淫羊藿和二膦酸盐等药物并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综合治疗效果。④研究表明,典型代表的力学敏感因子——力生长因子Ct24E对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和矿化具有促进作用。⑤个性化设计的骨科植入物需要具备符合骨组织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而3D打印技术可提供与患者骨折部位配备的物理结构。⑥因此,作者在综合分析了手术环节、植入物、药物和生长因子4个方面的治疗效果后认为,利用力生长因子、抗骨质疏松药物和可降解聚合物研制出复合型的植入物,再叠加3D打印技术,配合先进的外科修复手段来修复质疏松性骨折,可促进骨组织生长,改善骨质量,增强融合度并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结构,即可达到综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