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入物

植入物

植入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639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0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923500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医药前沿、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兽医大会暨中国兽医发展论坛、2013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年会等;植入物的相关文献由10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雷、A·J·麦尔肯特、陈国明等。

植入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3500 占比:99.78%

总计:925517篇

植入物—发文趋势图

植入物

-研究学者

  • 叶雷
  • A·J·麦尔肯特
  • 陈国明
  • H·蒙斯塔特
  • R·汉内斯
  • K·E·米勒
  • 弗兰克·赖瑙尔
  • R·弗里格
  • 李涤尘
  • 陈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柴乐; 丁晓; 王斌; 陈旭; 郭甲瑞; 朱光普; 余进伟
    • 摘要: 背景:生物陶瓷系统可通过多孔结构引导大转子附近及股骨颈血运至股骨头促进坏死修复,部分恢复股骨头颈力学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富血小板血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30例接受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试验组30例接受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患肢正位X射线片,判断股骨头形态变化;治疗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与髋关节功能.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试验组中1例出现股骨头塌陷,对照组中5例出现股骨头塌陷,予以髋关节置换手术,该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5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间,54例患者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②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结果 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微创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可促进坏死修复,有效改善患者髋部疼痛与关节功能.
    • 俞阳; 唐六一; 胡豇; 万仑; 张伟; 林书; 王飞
    • 摘要: 背景:椎体成形可有效治疗脊柱病理性骨折,但该手术造成的副损伤和骨水泥渗漏常见报道.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椎多个椎体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57-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0例,椎体肿瘤15例;3个病椎16例,4个病椎6例,5个以上病椎3例.其中13例(50个椎体)接受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骨水注射治疗(机器人组),12例(38个椎体)接受常规的椎体成形骨水注射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和术者术中辐射剂量等,以及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目测类比评分.研究获得四川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者术中辐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均少于常规组(P0.05);③结果 表明对于多个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提高了穿刺精准度,不但可以减少穿刺损伤、获得满意的骨水泥弥散和降低骨水泥渗漏,也降低了术者放射暴露,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车振家; 朱正清; 朱礼伟; 李友斌; 祝晨一; 黄岚峰
    • 摘要: 背景:钛及钛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惰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植入领域.目的:综述不同的生物分子搭载到钛植入物表面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titanium,osseointegration,biochemical modification,coat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钛,骨整合,生物化学改性,涂层"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1-2020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最终纳入104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钛植入体表面单一的物理和化学修饰方式主要是间接影响细胞行为,而生物分子涂层可以直接参与生物过程,这在诱导骨形成方面更有效,不仅显著提高了骨与植入体之间早期的骨整合,还降低了因炎症反应导致的手术失败及假体翻修发生率.虽然钛植入物的生物化学改性可以直接参与生物过程,但是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生物活性物质在钛植入体表面的长期稳定性、释放的速率以及钛植入物与机体细胞和组织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得到骨与钛植入物之间的早期和长期的骨整合.
    • 俞阳; 唐六一; 胡豇; 万仑; 张伟; 林书; 王飞
    • 摘要: 背景:椎体成形可有效治疗脊柱病理性骨折,但该手术造成的副损伤和骨水泥渗漏常见报道。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胸腰椎多个椎体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57-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0例,椎体肿瘤15例;3个病椎16例,4个病椎6例,5个以上病椎3例。其中13例(50个椎体)接受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骨水注射治疗(机器人组),12例(38个椎体)接受常规的椎体成形骨水注射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和术者术中辐射剂量等,以及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目测类比评分。研究获得四川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者术中辐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均少于常规组(P0.05);(3)结果表明对于多个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提高了穿刺精准度,不但可以减少穿刺损伤、获得满意的骨水泥弥散和降低骨水泥渗漏,也降低了术者放射暴露,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车振家; 朱正清; 朱礼伟; 李友斌; 祝晨一; 黄岚峰
    • 摘要: 背景:钛及钛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惰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植入领域。目的:综述不同的生物分子搭载到钛植入物表面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titanium,osseointegration,biochemical modification,coat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钛,骨整合,生物化学改性,涂层"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1-2020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最终纳入104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钛植入体表面单一的物理和化学修饰方式主要是间接影响细胞行为,而生物分子涂层可以直接参与生物过程,这在诱导骨形成方面更有效,不仅显著提高了骨与植入体之间早期的骨整合,还降低了因炎症反应导致的手术失败及假体翻修发生率。虽然钛植入物的生物化学改性可以直接参与生物过程,但是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生物活性物质在钛植入体表面的长期稳定性、释放的速率以及钛植入物与机体细胞和组织之间的作用机制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从而得到骨与钛植入物之间的早期和长期的骨整合。
    • 李键; 鲍正齐; 周平辉; 朱瑞直; 李志想; 王金子
    • 摘要: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2-7颈椎前凸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 Cobb角增大(P0.05);在LAMP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1倾斜角患者(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 彭坤
    • 摘要: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人群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如何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正受到临床医生、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目的:综述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提出治疗效果改善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骨折、手术治疗、植入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生长因子",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Implants,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Growth Factors".检索文献时限为2010-2020年,最终纳入4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通过优化手术治疗环节和抗骨质疏松性治疗环节,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修复效果;在手术环节中利用骨挤压术,可提高短期植入物与骨折患处骨组织融合度;利用锁定钢板固定技术,可改善骨折患处骨组织的生长和恢复;手术中以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材料和陶瓷材料等作为植入物,可充盈骨缺损部分,但仍然存在供体有限、需要二次手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生物活性不足等问题.②可降解聚合材料因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可塑性和可改造性,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研究热点材料.③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环节中,引入淫羊藿和二膦酸盐等药物并配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综合治疗效果.④研究表明,典型代表的力学敏感因子——力生长因子Ct24E对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分化和矿化具有促进作用.⑤个性化设计的骨科植入物需要具备符合骨组织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而3D打印技术可提供与患者骨折部位配备的物理结构.⑥因此,作者在综合分析了手术环节、植入物、药物和生长因子4个方面的治疗效果后认为,利用力生长因子、抗骨质疏松药物和可降解聚合物研制出复合型的植入物,再叠加3D打印技术,配合先进的外科修复手段来修复质疏松性骨折,可促进骨组织生长,改善骨质量,增强融合度并提供合适的三维空间结构,即可达到综合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 袁景; 孙效虎; 陈慧; 乔永杰; 王立新
    • 摘要: 背景:膝外翻畸形一般需要膝关节周围截骨或全膝关节置换来矫形.膝关节周围截骨时需要三维立体矫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假体与膝关节相匹配的程度明显影响置换后长期效果,股骨髁截骨矫形需要股骨髁数据支持.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仍然是依据西方人数据设计的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往往达不到最好匹配.目的:探讨股骨髁解剖形态学异常,为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或截骨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患者的膝关节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将膝关节相关参数与单膝畸形患者的健侧正常膝(对照组29膝)进行比较.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外翻组股骨机械轴和通髁轴的夹角无显著变化(P>0.05);股骨机械轴和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均显著增加(P0.05).③外翻组股骨髁后部圆心和股骨髁通髁线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的股骨外髁形态学变化较显著,股骨内髁形态学变化不明显.将股骨髁通髁轴做为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参照,获取的数据有助于术中定位,提高治疗效果.
    • 袁景; 孙效虎; 陈慧; 乔永杰; 王立新
    • 摘要: 背景:膝外翻畸形一般需要膝关节周围截骨或全膝关节置换来矫形。膝关节周围截骨时需要三维立体矫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假体与膝关节相匹配的程度明显影响置换后长期效果,股骨髁截骨矫形需要股骨髁数据支持。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仍然是依据西方人数据设计的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往往达不到最好匹配。目的:探讨股骨髁解剖形态学异常,为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或截骨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患者的膝关节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将膝关节相关参数与单膝畸形患者的健侧正常膝(对照组29膝)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外翻组股骨机械轴和通髁轴的夹角无显著变化(P>0.05);股骨机械轴和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均显著增加(P0.05)。③外翻组股骨髁后部圆心和股骨髁通髁线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的股骨外髁形态学变化较显著,股骨内髁形态学变化不明显。将股骨髁通髁轴做为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参照,获取的数据有助于术中定位,提高治疗效果。
    • 李键; 鲍正齐; 周平辉; 朱瑞直; 李志想; 王金子
    • 摘要: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_(2-7)颈椎前凸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_(2-7) Cobb角增大(P0.05);在LAMP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_(2-7) 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1倾斜角患者(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