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骨

植骨

植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31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口腔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2581篇;相关期刊545种,包括颈腰痛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COA学术大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第三届全国脊柱及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等;植骨的相关文献由8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英泽、王伟、邹德威等。

植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1 占比:5.98%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2581 占比:93.97%

总计:45314篇

植骨—发文趋势图

植骨

-研究学者

  • 张英泽
  • 王伟
  • 邹德威
  • 李明
  • 胡善云
  • 刘建
  • 卢宏浩
  • 王涛
  • 陈伟
  • 吕劲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炎; 葛鸿庆; 陈文治; 梁泽乾; 黎俊烨; 贺杰龙
    • 摘要: 背景:腓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已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腓骨在髓腔内最佳支撑位点仍存在争议,需要通过生物力学的方法研究其稳定性。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腓骨在肱骨髓腔中心、前内侧、前外侧、后内侧、后外侧5个位置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获取1名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肱骨近端CT数据,通过Mimics 19.0软件及Geomagic Wrap软件建模,在Soildworks 2017软件中按照肱骨解剖颈下5 mm截骨,建立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模型,根据腓骨在髓腔内的位置分为5组:F-C组(腓骨位于髓腔中心)、F-AL组(腓骨位于髓腔前外侧)、F-AM组(腓骨位于髓腔前内侧)、F-PL组(腓骨位于髓腔后外侧)、F-PM组(腓骨位于髓腔后内侧),将数据导入Ansys 2019软件模拟间接暴力状态下不同分组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在600 N轴向载荷下,肱骨应力:F-PL组(49.706 MPa)
    • 王章正; 莫亮; 周驰; 刘予豪; 严泓松; 何伟
    • 摘要: 背景:保留髋关节手术是目前治疗年轻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手段,但保髋手术种类较多且各类术式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难以避免的失败率,部分患者在接受了保髋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而在后续治疗中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文章就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各类保髋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方法:以“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钽棒植入、髋关节表面置换”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ip-preservation surgery,Core decompression,Bone grafting,Osteotomy,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临床应用的保髋术式主要包括髓芯减压、非血管化植骨、带血运的植骨及截骨和钽棒植入等几大类。不同保髋术式各有其特点,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也存在差异。(2)单纯的髓芯减压作为“微创”手术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较小,但其可能改变转子间区域骨结构,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中骨折的风险。(3)骨移植的植入骨材料(特别是移植腓骨)残留影响到全髋关节置换中开髓、扩髓以及股骨柄假体放置,而带血运的植骨(特别是带肌骨瓣植骨)增大了软组织的创伤,不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4)截骨造成了更大的局部软组织创伤和股骨畸形,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最大。截骨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具有较高难度,以对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影响作为参考依据,截骨较其他保髋术式存在劣势。(5)钽棒植入存在植入物去除增加后续全髋关节置换难度的问题,且尽管研究发现其残留钽碎片短期内不会增加假体的线性磨损率,但残留钽碎片中长期的影响仍存在担忧。(6)虽然各类保髋术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续全髋关节置换的难度,但文献报道结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尚未有不利于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存活率和髋关节功能的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仍可作为保髋失败后的可靠治疗手段。
    • 柴乐; 丁晓; 王斌; 陈旭; 郭甲瑞; 朱光普; 余进伟
    • 摘要: 背景:生物陶瓷系统可通过多孔结构引导大转子附近及股骨颈血运至股骨头促进坏死修复,部分恢复股骨头颈力学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富血小板血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单侧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30例接受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试验组30例接受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置入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患肢正位X射线片,判断股骨头形态变化;治疗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与髋关节功能.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试验组中1例出现股骨头塌陷,对照组中5例出现股骨头塌陷,予以髋关节置换手术,该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5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期间,54例患者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②试验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结果 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生物陶瓷系统微创治疗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可促进坏死修复,有效改善患者髋部疼痛与关节功能.
    • 杨良军; 孙良业; 王道德; 王波; 李品; 常谦
    • 摘要: 目的探讨外侧L形切口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Paley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L形切口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59例Paley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3足)。记录术后并发症和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öhler角、Gissane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6个月。1例术后出现皮缘部分坏死、内固定部分外露,及时行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3例术后切口出现渗液,经换药后愈合。术后3 d及3、9、12个月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5足,良16足,可2足,优良率97.3%。结论采用外侧L形切口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PaleyⅢ型跟骨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复位丢失,有利于后足功能恢复。
    • 肖祎婷; 张劲松; 李雅冬; 程维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随机对照研究下植骨与非植骨2种方式对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不受限制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对比植骨与非植骨对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疗效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文章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5.3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种植体数共198枚,上颌窦例数170例。种植体脱落率非植骨组与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RR=1.51,95%CI:0.32~7.81,P=0.610)。骨增量方面,非植骨组临床效果差于植骨组(SMD=-2.28,95%CI:-3.27~-0.85,P=0.002),二者相差2.28 mm。种植体稳定性方面,非植骨组与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3,95%CI:-0.45~0.38,P=0.870)。结论对于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术中,在骨增量方面植骨组优于非植骨组,在种植体脱落率与种植体稳定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
    • 程刚; 杨小玲; 唐勇涛; 吴长军; 魏思奇
    • 摘要: 目的研究“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峡部融合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采用“U”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的37例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17~42岁,平均(26.54±6.3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术后峡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46±9.71)个月。患者术后下腰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融合率约为82.43%,融合时间(8.82±3.6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继发腰椎滑脱及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等。结论“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峡部裂,术式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腰痛缓解明显、腰椎功能恢复好、峡部骨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牢固,疗效确切。
    • 韩俊柱; 朱勋兵; 张仲传; 徐文弟; 王旭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的疗效,为此类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陈旧性内踝骨折患者9例,均为扭伤所致,术前曾行时间不等的非手术治疗,病程为43~128(83.0±34.6)d。采用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固定并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3例伴三角韧带损伤者加用带线锚钉修复。术后观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9例患者随访12~36(24.7±7.6)个月,术后3~5(3.8±0.7)个月骨折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末次随访时,内踝间隙宽度由(4.4±0.9)mm缩小至(2.4±0.3)mm,AOFAS评分由(47.3±6.2)分升高至(93.4±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依据AOFAS评分,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前内侧入路拉力钉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陈旧性内踝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 解凯宇; 滕加文
    • 摘要: 2017年2月~2020年12月,我们采用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9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7岁。原骨折固定方法: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7例,单侧钢板固定2例。1例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均以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诊断入院。原固定术至本次手术时间4~24个月。
    • 王丙刚; 刘娜; 张立峰; 关鹏飞
    • 摘要: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中,肱骨近端骨折为第3位,约占肱骨骨折的26%[1]。对于粉碎严重的Neer III、IV型肱骨近端骨折,大多数医师建议优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往往伴有大量骨缺损,重建后骨折端遗留有较大空腔,是导致内固定物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3]。自体腓骨是一种治疗骨质缺损的植骨来源,优点是容易获得、无免疫排斥反应、强度大,应用自体腓骨进行结构性植骨治疗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重建肱骨近端的内侧支撑,增加固定强度[4]。
    • 李鉴; 李德光; 江波; 李枝鑫
    • 摘要: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中重度压缩的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20-12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6例中重度压缩胸腰椎的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短节段组31例实施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经椎弓根充分植骨术;长节段组25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经椎弓根充分植骨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短节段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术后引流量和第7天的VAS评分均明显少(小)于长节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与传统后正中入路长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中重度椎体压缩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短节段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对软组织创伤小,以及患者疼痛轻等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