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战伤

战伤

战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4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0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医疗卫生装备、解放军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中国国际第五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2007年全国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等;战伤的相关文献由10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良明、王正国、周世伟等。

战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6 占比:85.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76%

专利文献>

论文:60 占比:13.22%

总计:454篇

战伤—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吉; 刘硕; 王伟; 贺祯
    • 摘要: 目的分析现代战争卫勤保障战伤感知需求,归纳该领域技术现状,指导未来战伤感知技术发展。方法通过系统总结现有战伤感知技术,对未来可用于战伤感知新技术进行分析,对未来战伤感知技术及其发展进行预测。结果目前主要发展了穿戴式和非接触式两类监测系统,两类监测系统技术使用技术有较大区别,其中穿戴式检测系统发展较为成熟。结论国内外均重视发展战伤感知相关技术,我国战伤感知技术发展较晚,但是相关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信息采集自动化水平,不断的拓展感知范围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
    • 韩玉卓; 陈维; 郭庆山
    • 摘要: 战场上英勇冲锋的战士小王被飞来的弹片击中大腿,顿时剧痛倒地,伤口鲜血喷涌!鲜红色血液伴着“嘶嘶”声往外喷射!如果不能及时止血,战友很可能会牺牲,怎么办?
    • 王伟; 刘硕; 李吉; 贺祯
    • 摘要: 目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战场伤员伤情评估诊断的措施。方法参考自主评估诊断技术在辅助临床医学诊断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将其应用于现代战伤自主评估诊断的可行性。结果医疗大数据、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深度神经网络等的发展使自主诊断技术在辅助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可参考借鉴相关技术应用于一定条件下的战伤诊断。结论将自主诊断技术应用于战伤诊断,可极大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精确度,将成为战伤诊断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 陈英会; 谭立国; 杨再永; 刘宁; 白雪莲; 高媛; 韩慈
    • 摘要: 目的 颌面战创伤常常因为大出血、窒息而危及作战人员生命,文章针对颌面部一线救治技术掌握的现状、需求展开问题调查,探索构建与之匹配的技术清单。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颌面一线战创伤止血、包扎、通气、专科急救技术,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培训经历等方面对于基层部队卫生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83.75%卫生员认为头面部止血技术在颌面一线救治技术清单非常有必要,同时70%卫生员认为通气技术在颌面一线救治技术清单中也非常有必要。针对头面部止血技术,调查发现,58.8%卫生员能够掌握指压止血,67.5%卫生员能够掌握包扎止血,60%卫生员能够掌握药物止血,72.5%卫生员能够掌握填塞止血技术;80%卫生员对于通气技术的理论部分能够掌握,但是由于缺少模拟设备训练,对于这项技术操作信心不足;88.75%卫生员掌握眼化学伤急救的时机和方法,86.25%卫生员对于下颌骨牙弓夹板固定、眶筋膜综合征减压这些专科技术没有深入了解。结论 颌面战创伤救治清单包括止血、通气、包扎、专科急救四个方面的技术,不同层级卫生士官应掌握不同的技术范围、达到不同的技术熟练程度,且具备较新的救治理念,总体来讲,基层卫生员对于颌面战创伤一线救治技术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 杜文琼; 钟鑫; 宗兆文; 贾益君; 蒋仁庆; 周小林
    • 摘要: 目的研究建立贴近实战、适用基层的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方法调研基层部队自救互救师资现状,围绕师资培养和质量提升进行课程设计;开展专家咨询,进一步完善课程;在培训班中实际应用验证效果。结果建立了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通过德尔菲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筛选;专家对课程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分平均值高于9.0,变异系数低于15%。结论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合理且可行,初步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提高受训者的自救互救授课能力。
    • 陈晓松; 杨伟; 杨玉; 罗春成; 韦锐华; 龚亚男
    • 摘要: 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的立国之战[1]。长津湖战役则是志愿军入朝后展开的第2次战役(东线作战),是一场比上甘岭战役更早进行且更为艰苦的特殊鏖战[2-3]。此役中,志愿军将士是以劣势装备与最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4]。长津湖一战是中国"钢铁军人"与美国"钢铁军队"的直接较量[2,5],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5]。
    • 李阳; 张连阳
    • 摘要: 手术与复苏是战伤救治的两大核心能力,早期救治应在伤后3 h内实施,包括紧急救治及外科复苏两类职能,因此应强调复苏与手术能力的建设。本文重点阐述早期救治能级的能力要求,并根据国内外平时创伤救治和战时战伤救治的进展,梳理战伤早期救治能级中“手术”与“复苏”的相互关系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只有手术和复苏能力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才能为严重战伤伤员提供安全、规范、高效的救治,降低严重战伤伤员的伤死率。
    • 丁鸿; 丁秀文; 潘晨; 马丽萍; 王超群
    • 摘要: 海军战伤救治技能是适应未来海上卫勤保障需求,提高海军海上救治能力的重要技能和工具.但目前基于PDCA循环改进的部队自救互救训练体系和传统的海军战伤救治教学方法 ,在部分战伤救治项目和岗位上仍存在不足.文章针对目前现状,对海军战伤救治技能的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并探讨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海战伤技能学习的意义及价值,推进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海军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进结合模拟医学教学的优势,使海上战伤救治教学模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必能更好地为海军卫勤教育事业做出更卓越的贡献,推动海军卫勤教育事业发展.
    • 康健; 许顺雄; 李文波; 朱伟杰; 魏巍; 刘同亭
    • 摘要: 目的:分析温区急进寒区部队战现场救治的难点,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温区部队的战现场救治能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目前我军温区部队战创伤现场救治现状,分析其在寒区战创伤现场救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在现有寒区战创伤现场救治水平和训练方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且详细的改进方案,以期全面提高温区部队在寒区的战创伤救治能力.结果:通过具体分析温区部队在寒区战创伤战场救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温区部队训练和考核的改进方案,并对其装备和救护耗材配发原则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结论:通过针对性改进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温区部队在寒区的战创伤战现场救治能力,降低温区部队赴寒区作战过程中战创伤救治的失误,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战斗减员.
    • 周正; 臧小漪; 孟凡皓; 邢乐君; 靳能皓; 乔波; 田瑜; 于文俊; 胡随馨; 张海钟
    • 摘要: 背景现代战场环境中气道损伤是导致可救治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能否及时进行气道开放成为挽救气道损伤伤员生命的关键。紧急气道开放装置的研究具有现实需求。目的研发一种可用于战现场气道损伤紧急气管切开的刻度式气管切开撑开一体钳,探索战现场紧急气管切开新方法。方法使用1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环甲膜切开术(surgical cricothyrotomy,SC)、外科气管切开术(surgical tracheotomy,ST)以及使用新研发的刻度式气管切开撑开一体钳快速气管切开术(scale-type tracheotomy and expansion pliers forceps,STEF),记录操作用时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18只小型猪均成功完成了气道开放,建立了通畅的呼吸通道。SC组、ST组、STEF组小型猪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用时分别为(60.0±4.8)s、(117.5±5.7)s、(28.3±2.8)s。血氧饱和度折线在上升阶段斜率分别为k_(SC)=1.56、k_(ST)=1.46、k_(STEF)=1.54,STEF组建立的气道通气效率与SC组、ST组基本相同。所有小型猪手术出血极少。结论使用刻度式气管切开撑开一体钳进行的紧急气管切开术在操作时间上优于环甲膜切开术与外科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在战现场气道损伤救治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