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1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3篇、会议论文369篇、专利文献12492篇;相关期刊778种,包括透析与人工器官、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8种,包括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2009年第五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血浆置换的相关文献由9016位作者贡献,包括段钟平、李兰娟、甘建和等。

血浆置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3 占比:22.07%

会议论文>

论文:369 占比:2.24%

专利文献>

论文:12492 占比:75.69%

总计:16504篇

血浆置换—发文趋势图

血浆置换

-研究学者

  • 段钟平
  • 李兰娟
  • 甘建和
  • 叶卫江
  • 覃后继
  • 覃雪英
  • 赵卫峰
  • 丘海先
  • 邹春毅
  • 陆启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符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多种血液净化组合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入资料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陕西省镇巴县人民医院诊疗的患者,共有病例98份,以随机法分组,参照组病例采取持续性血液滤过干预,研究组资料采取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干预,查看患者干预后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指标数据。结果治疗前,所有病例的凝血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各项指标较优于参照组,研究组资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且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参照组,对照组资料中不良反应人数较多,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血液净化组合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升了患者的康复效率,保证了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减少了疾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升,及时抑制了疾病的进展,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张婷; 马惠芳; 迟群; 薄士荣; 刘淑芹
    • 摘要: 总结了1例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毒蕈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对该例患儿的诊疗及护理,详细记录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方案,总结毒蕈中毒的救治经验。经连续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毒蕈中毒患儿成功存活,预后良好。认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对毒蕈中毒患儿救治有效。
    • 刘奇; 张彬
    • 摘要: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常常累及肾脏,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技术的发展及成熟,血浆置换联合其他综合治疗可迅速清除自身抗体,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认可。本文结合美国血浆置换学会最新发布的临床实践治疗性单采术应用指南,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在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选取了最容易造成肾脏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探讨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伤中的修复作用,为今后血浆置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肾脏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
    • 张丹丹
    • 摘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有病情险恶、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DCRRT)是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能够在救治危重患者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内稳态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溶质浓度及容量变化对机体的影响[1]。由于部分SAP患者并发重度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单一救治措施难以满足临床需要,DCRRT联合血浆置换(PE)逐渐受到重视。PE作为一种常见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疗法,能将患者全血引出体外,并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将致病成分舍弃后回输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等血液成分代用品,从而减轻病理损害[2]。本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于SAP患者,观察其应用价值。
    • 周雪; 童春帆
    • 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的14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病情患者分别采用血浆置换(n=31)、血液成分单采(红细胞单采28例,白细胞单采51例,血小板单采30例)治疗,观察各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血液成分单采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浆置换患者总蛋白(TP)、清蛋白(ALB)、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浆置换、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100.00%、94.12%、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单采治疗后患者Hb、RBC、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细胞单采治疗后患者WBC、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小板单采治疗后患者PL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均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可为血液病患者后期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武瑞; 萧云蕾; 刘斐; 杨笑萍; 傅晓晴; 刘寿荣; 刘春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早中期乙肝肝衰竭(H13V-LF)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0例HIV感染合并早中期HBV-L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E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卧床休息、能量支持、护肝及抗HIV等内科常规治疗,PE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PE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D4^(+)T细胞、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的水平变化,同时计算两组患者的3个月存活率。结果经治疗后,PE组的TBIL水平、Cr水平、INR、MELD评分以及IL-6、IL-8、CD8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的3个月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联合内科治疗HIV感染合并早中期HBV-LF在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清除、短期预后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常规内科治疗,且无明显副作用。
    • 沈扬林; 谭可平; 游忠岚; 陈婵; 陆晖; 甘琼萍; 覃国琦; 陆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64例HBV-ACLF患者,其中33例接受PE治疗,31例接受PE序贯DPMAS治疗,观察90 d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治疗28 d和90 d,序贯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9.5±19.4)μmol/L和(29.5±10.4)μmol/L,显著低于PE组【分别为(149.5±30.5)μmol/L和(52.4±15.9)μmol/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别为(12.6±3.5)mg/L、(0.5±0.2)ng/L和(13.4±2.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2±3.3)mg/L、(0.7±0.4)ng/L和(18.2±3.5)ng/L,P<0.05】;在治疗90 d,序贯组生存26例(83.9%),PE组生存19例(57.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HBV-ACLF患者可改善肝功能,清除血清炎症因子,提高短期生存率。
    • 袁远宏; 张慧; 肖政辉; 张新萍; 卢秀兰; 胥志跃; 尹强; 陈卫坚; 贺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 马汝飞; 李刚; 许金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中各参数的影响,评价不同方法在消除此影响中的效果。方法:搜集日常工作中冷凝集标本30例,分别用标本温浴30分钟(方法1)、前稀释模式(方法2)、血浆置换法(方法3)三种方法进行处理,比较这三种方法对冷凝集现象干扰红细胞参数的纠正效果。结果:三种处理方法对冷凝集标本的纠正比例分别是方法1为20/30、方法2为28/30、方法3为25/30;方法2和方法3纠正过的红细胞计数要显著高于方法1的结果(P均<0.05);方法2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显著低于方法1和方法3的MCHC结果(P均<0.05);方法2的红细胞纠正率高于方法1和方法3纠正率(P均<0.05);方法3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纠正率结果显著高于方法1的结果(P均<0.05),方法3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结果显著高于方法1的MCH的结果(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红细胞冷凝集标本的处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采用前稀释法处理冷凝集标本有操作简单纠正效果好的特点,优于传统的水浴法和血浆置换法。
    • 杨仁梅; 朱慧平; 费利燕
    • 摘要: 总结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血浆置换护理、心理疏导、预防感染、贫血护理、营养支持等。经过20 d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出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