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6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457022篇;相关期刊413种,包括现代检验医学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文献由2827位作者贡献,包括仲人前、邓安梅、陈燕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57022 占比:99.71%

总计:458365篇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文趋势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研究学者

  • 仲人前
  • 邓安梅
  • 陈燕
  • 周晔
  • 李永哲
  • 姚定康
  • 杨晋辉
  • 胡朝军
  • 贾继东
  • 朱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艳; 于秉楠; 武剑
    • 摘要: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率情况.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5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和γ-球蛋白.结果 在本组41例AIH患者中,合并HT患者12例,合并GD患者6例,在45例PBC患者中,合并HT患者8例,合并GD患者7例;AIH患者血清IgG水平为17.5(14.8,19.8)g/L,显著低于AIH合并HT组[21.6(17.5,29.0)g/L,P<0.05]或AIH合并GD组[22.4(20.2,26.4)g/L,P<0.05],血清γ-球蛋白为22.2(19.3,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5(22.2,32.2)%,P<0.05]或合并GD组[27.1(24.3,32.0)%,P<0.05];PBC患者年龄为(55.2±1.1)岁,显著小于合并HT组[(62.4±1.6)岁,P<0.05]或合并GD组[(62.2±1.5)岁,P<0.05],血清IgG水平为15.4(12.2,18.0)g/L,显著低于合并HT组[20.3(16.8,24.7)g/L,P<0.05]或合并GD组[21.3(16.8,25.6)g/L,P<0.05],血清γ-球蛋白水平为21.2(17.8,25.6)%,显著低于合并HT组[26.7(21.7,30.4)%,P<0.05]或合并GD组[25.4(22.2,29.4)%,P<0.05].结论 AILD合并AITD的发病率较高,合并AITD患者血清IgG和γ-球蛋白水平较高,其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张丽丽; 胡建华; 靳华; 徐辉
    • 摘要: 目的总结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确诊的23例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23例终末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黄疸的出现率为100%,脾大、脾厚共有18例(78.26%);贫血以轻中度贫血为主,血红蛋白在90~120 g/L范围内的占43.39%,在60~90 g/L范围内的占47.83%;ALP升高者占47.82%,γ-GT升高者占8.70%,ALT(56.13±119.05)U/L,AST(92.04±124.46)U/L为轻中度升高,且指标升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总胆固醇(2.07±0.57)mmol/L、甘油三酯(0.99±0.54)mmol/L,血脂紊乱表现程度与早期PBC患者明显不同。结论终末期PBC患者的部分化验指标与常见PBC患者的指标有所不同,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
    • 郑小勤; 徐辉; 李丽; 靳华; 汪晓军; 勾春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家族聚集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纳入来自9个不同家族的17例PBC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在17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龄为54.35±11.94岁;主要症状有乏力(64.7%),皮肤瘙痒(47.1%),黄疸(41.2%)和消化道出血(17.6%),部分无明显自觉症状(29.4%);血清ALP和GGT明显升高占76.4%,血清AMA/AMA-M2阳性率为88.2%;9例先证者与8例后证者均为一级亲属,其中姐妹(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姐弟关系占比为37.5%,父女、母女关系占比为12.5%;先证组年龄为57.75±10.38岁,包括1例(11.1%)无症状期、1例(11.1%)症状期和7例(77.8%)失代偿期PBC,而后证组年龄为47.63±7.19岁,包括1例(12.5%)临床前期、2例(25%)无症状期、3例(37.5%)症状期和2例(25%)失代偿期PBC;除1例临床前期外,其余16例均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平均随访5.2年,因肝衰竭死亡3例(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其中先证者2例,后证者1例。结论PBC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特点,主要累及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最常见的为姐妹或姐弟关系。家族聚集性PBC无特殊的临床特点,容易识别。临床医生应重视PBC患者家族成员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
    • 陈美凤; 李贞宗; 吴洋
    • 摘要: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以疼痛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是中医对疾病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风湿性疾病的昼夜节律表明,与传统给药时间相比,择时夜间给药能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理论,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肌纤维疼痛综合征、痛风等疾病昼夜节律与给药时间的联系,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的昼夜节律,选择适宜的风湿性疾病治疗给药时间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优化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 周艳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化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原第四六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相关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以及血清中Th1类、Th2类、Th17类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病例组CD3^(+)、CD4^(+)、CD16^(+)、CD56^(+)、Treg、CD4^(+)/CD8^(+)分别为(67.84±9.56)%、(34.92±5.83)%、(18.39±1.58)%、(17.26±1.85)%、(3.15±1.23)%、(1.32±0.21)%,对照组为(74.85±8.95)%、(43.18±5.25)%、(21.83±1.24)%、(20.39±2.84)%、(4.82±1.42)%、(1.93±0.24)%,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CD8^(+)表达水平为(29.75±3.95)%,对照组为(26.82±4.17)%,病例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病例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2,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mRNA表达分别为(0.637±0.014)、(0.735±0.133)、(0.952±0.007)、(0.634±0.025)、(0.753±0.038)、(0.722±0.026)、(0.683±0.047)、(0.933±0.01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575±0.023)、(0.641±0.037)、(0.631±0.005)、(0.593±0.036)、(0.522±0.023)、(0.512±0.041)、(0.573±0.045)、(0.566±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h1类(IFN-γ、TNF-α、IL-2)、Th2类(IL-4、IL-6、IL-10)、Th17类(IL-17A、IL-2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提示患者有免疫功能下降,且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合并明显炎症反应升高现象。
    • 李卫昆; 李惠敏; 常丽仙; 彭丹; 刘春云; 祁燕伟; 牟春燕; 张映媛; 许丹青; 刘立
    • 摘要: 目的比较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表现。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肝功能异常半年及以上,同时伴有GGT、ALP升高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最终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病例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AMA阴性与AMA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血清生化、甲状腺功能以及病理学指标。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PBC患者中女性居多,且主要集中于50~55岁。AMA阴性PLT水平为(183.27±1.67)与AMA阳性为(265.67±1.37)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结果显示,AMA阴性组患者GGT为(444.5±2.72),高于AMA阳性组(276.33±3.86)。AMA阴性组TG为(1.74±0.58)、LDL-C为(3.57±0.42)升高程度低于AMA阳性组TG(1.97±0.94)、LDL-C(4.87±0.7)含量,而免疫球蛋白IgE的表达则相反,AMA阴性组IgE的表达(70.15±0.91),AMA阳性组IgE的表达(33.67±0.65)(P=0.023、0.016、0.011)。甲状腺功能分析结果显示,AMA阴性组T4表达水平(110.72±10.34)nmol/L低于阳性组(122.56±10.88)nmol/L(P<0.05)。两组患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结果显示,LKM1在PBC中不表达,而AMA阴性组ANA(86.36%)及RO52(81.82%)表达高于AMA阳性组ANA(9.26%)及RO52(14.81%)(P<0.05)。细胞角蛋白CK7、CK1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MA阴性与阳性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表现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应对AMA阴性患者给予同等重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必要措施。
    • 马丽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对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56例疑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6例疑似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对比两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①在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方面,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分别为96.00%、83.33%、94.64%,超声诊断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分别为96.15%、100.00%、96.43%,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在肝脏形态缩小和结节增生表现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患者高于观察组,P<0.05,而在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壁增强、肝内细颗粒状回声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具有良好可行性,便于医师分析病情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 邰小凤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的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患者92例作为实验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运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方式,观察组4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早期免疫抑制辅助治疗,着重就其疗效指标予以观察,深入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值接近,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4项肝功能指标值接近(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4项肝功能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5.22%,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免疫抑制辅助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免肝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患者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其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减轻肝胆系统的损伤,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 夏楠楠; 陈忠锋; 任智娟; 张露月; 张伟峰; 刘伟丽; 张俊芳; 耿晓曼; 杨磊
    • 摘要: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应答率及免疫指标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AIH-PBC)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UDCA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UDC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指标的应答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AST、GGT、ALT、AL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UDCA治疗Ⅰ型AIH-PBC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提高生化指标应答率,同时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 刘玉茹; 刘铁军
    •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侵犯肝脏小胆管,小胆管进行性坏死导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病。 未经系统治疗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文章旨在总结导师在治疗 PBC 的经验,以脏毒腑秽学说为切入点,系统研究导师治疗 PBC 用药经验,以期为脏毒腑秽学说治疗 PBC 临床应用提供范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