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
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

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6-05-27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原检验医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分为炎症限制于大肠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炎症能够发生在胃肠道任何部位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研究者的关注.在1950-2010年这20年进行IBD流行病学的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的最高发病率分别是6.3/10万、19.2/10万、24.3/10万;克罗恩病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的最高发病率分别是5.0/10万、20.2/10万、12.7/1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IBD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逐年增加,将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IBD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有研究发现我国近几年对IBD病例报道相关的文献越来越多,其中在1981-200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就发现有10218例,在1990-2003年发现了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515例克罗恩病患者,IBD患者在我国越来越常见,已经受到很广泛的关注.当前干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为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以发生较少的不良反应更为人们研究热点。在移植治疗IBD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目前更多的还处于理论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并对其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对移植治疗过程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为MSCs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 摘要: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正确、规范的采集是患者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检验科采血窗口,不仅代表着个人形象,也间接代表着检验科乃至整个医院形象.所以就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增强专业技能,保证体检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来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就医质量. 方法:通过LIS建立一套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预警系统;建立一套检验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系统;建立一套LIS与临床路径相符的检验申请模块系统. 结果:LIS系统提高了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记录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对于危重患者的处置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LIS系统通过将病人及标本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从临床医生工作站下达化验医嘱到化验结果自动反馈的整个流程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追踪标本状态以便于和临床医护间沟通;还可保证临床医生依据临床路径能更快地完成检验申请. 结论:LIS系统能畅通地传输检验信息为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保证,在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明确降钙素原(P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作用以及价值空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抽取其清晨空腹术前、术后48h时血清,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水平,同时分别留患者术中关节液、术后48h切口渗液、引流管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术后48h切口渗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未感染组),比较以上个2组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骨伤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回顾总结本院50例骨伤感染者血清PCT的含量作为观察组,以50例骨科同种手术未感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骨伤感染患者血清PC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含量与未治疗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T检测对外科手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检测效果. 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胶体金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对3915例标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分别计算ELISA法、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胶体金法检验组检查时间(22.37±1.99)min、检测费用(6.01±1.22)元,明显低于ELISA法检验组的(117.88±1.64)min、(16.71±2.32)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胶体金法. 结论: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来说,我站主要应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两种.本文将来我科检测的3915份标本,依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胶体金法检验组和ELISA法检验组,对比分析2组的检验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不育男性患者163例,同时收集147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比较不育组阳性者与对照组阴性者精液参数. 结果: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患者不育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不育组UU阳性者与生育组UU阴性者精液量、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UU阳性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均显著低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严重影患者的精液质量,造成男性患者的不育.
  •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全身炎症反应、持续性滑膜炎、关节破坏渐进的特点,RA进行性侵蚀关节,最终导致残疾和丧失劳动力.由于本病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的特点,如不能早期诊断治疗,将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致残.RA在全世界平均发病率为1%,而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若未及时诊治,70%的患者2年后可致残,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检查有炎性标志物(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检测,关节滑液检测以及自身抗体检测。综上所述,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可逆的骨侵蚀损害。抗-CCP抗体与其他抗体、炎症标志物联合检测也是很有必要的,抗-CCP抗体和RF、CRP、ESR等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增加阳性检出率。抗CCP抗体作为一个自身抗体在对RA早期诊断中适宜全面推广应用,未来有取代类风湿因子(RF)的趋势。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SmD1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5例SLE组患者、106例病例对照组患者及72例健康组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和抗SmD1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结果:SLE组患者血清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75.8%,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28.4%,两者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抗SmD1抗体的特异性较高,敏感度也高于抗Sm抗体,可以作为诊断SLE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异性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SLE诊断的敏感度.
  • 摘要:目的:建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检测项目方法学性能验证的方案,确保检测方法的性能满足实验室及临床诊疗的质量要求.方法:按照IS015189相关文件的要求,对其符合率,检出限,重复性,人员比对,设备与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验证.结果:5个方面的性能验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结论: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检测项目方法学性能验证的方案能够满足IS015189的要求,同时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能够为临床实验室更合理的评价和应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5例SLE患者、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及95例健康人血清中的ANuA.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64.2%.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ANuA阳性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ANuA可以作为抗dsDNA和抗Sm以外的诊断SLE的一种新的自身抗体.
  •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共48例.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进行临床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为75.0%,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Th)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同步变化,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探讨Th细胞和Treg细胞及其高表达的细胞因子构成的免疫调节网络,对宫颈癌不同分期的调控作用. 方法:对82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IFN-γ、TNF-α、IL-10、IL-5、IL-4、IL-2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CD4+CD25+FoxP3+设门方法检测CD4+CD25+Treg细胞,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和Treg细胞数量变化,及其对临床分期的影响. 结果:宫颈癌患者的Th1/Th2失衡状态在期别低者,表现为Th1优势,IL-2升高为著,期别高者,表现为Th2优势,IL-10为著.Treg细胞数量随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将与宫颈癌不同期别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比较,其密切程度依次为:Treg细胞>IL-10>IL-2>IL-4>INF-γ. 结论: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有Th1/Th2失衡,Treg细胞通过负向免疫调控,介导Th细胞之间的漂移,就整个T细胞调控网络而言,Th1/Treg细胞平衡较Th1/Th2细胞平衡更能反应机体抗宫颈癌免疫应答的调控全貌.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 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冠心病患者HCY阳性率最高82.67%,其次为hs-CRP(68.00%)和NT-proBNP(59.33%).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HCY水平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配型在PT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8例PTR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抗体阳性者选择配型血小板进行输注,对比配型前后的输注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抗体阳性33例,占42.3%,抗体阴性45例,占57.7%.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对血小板抗体产生有影响(P<0.05).31例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相合性血小板后有效,有效率93.9%.结论:血液病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是发生PTR的重要因素,抗体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输注能够降低抗体的产生,选择相合性血小板输注能有效应对免疫性PTR.
  •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患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之间的浓度变化.方法:将在本院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本院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了Hcy、hs-CRP及FIB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检测后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中Hcy、hs-CRP及FI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及FIB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指导临床用药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TMA、TGA浓度及血清FT3、FT4、TSH水平,分析TPO-Ab在72例甲亢、59例甲减及3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阳性率. 结果:TPO-Ab的阳性率(87.5%~93.2%)明显高于同组的TGA(43.1%~60.4%)、TMA(44.4%~69.5%),甲减组TPO-Ab的阳性值(平均59.3%)明显高于甲亢组(36.7%)和单纯甲状腺肿组(16.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TPO-Ab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一株大肠杆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方法:采集发病猪的肝脏、心脏,经细菌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后分析其耐药性.结果:经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显示所选取菌体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进入人体后可致病,且其对许多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对病原菌进行有效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性,对于临床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获得性肺炎又分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获得性肺炎是获得性肺炎中的一种,尤其是不动杆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引起机体感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该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伤口及皮肤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如何及时诊断及治疗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和细菌耐药分析.综上所述,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应尽早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一旦明确为不动杆菌感染,应尽快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避免长期应用引起耐药菌产生。
  • 摘要: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某院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趋势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常规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种肠球菌耐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分离出370株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215株,粪肠球菌155株,主要来源于尿液、伤口分泌物、痰液、血液,其中屎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粪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前列腺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两种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 结论:临床标本中,肠球菌属在尿液中的分离率最高;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有明显差异,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抗体(BA)及抗核抗体(ANA)与反复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RSA组80例,对照组40例.早期RSA80例,晚期RSA80例.分别进行BA、ANA检测,分析数据. 结果:RSA组封闭抗体(BA)阴性率88.75%(71/80)比较对照组19例(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ANA阳性率43.75(35/80)对照组3例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RSA中BA阴性率77.5%(62/80)与晚期RSA组阴性率18.75%(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RSA中ANA阳性率41.25(33/80),早期RSA中ANA阳性率6.2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A、ANA检测与RSA有关.BA、ANA检测与早期、晚期RSA有关.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适时联合检测BA、ANA,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评价干化学酶法诊断滴虫阴道炎.方法:将所有598份阴道分泌物按说明书进行pH、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干化学六联检,按说明书要求的报告规则判断结果;同时按传统镜检法查滴虫,将所有干化学酶法滴虫阳性而传统镜检法阴性的标本进行阴道滴虫培养.结果:598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干化学酶法查出阴道滴虫50例,.传统镜检法共查出滴虫38例,且干化学酶法均阳性.10例仅干化学酶法滴虫阳性标本滴虫培养后8例阳性,干化学酶法检出滴虫阳性率分别达到8.36%,高于普通镜检法的6.35%(p<0.01).结论:干化学酶法测定诊断滴虫阴道炎方便快捷,检出率高.
  • 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间质细胞衍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刺激多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血管新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动脉粥样硬化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及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血清HGF浓度变化,旨在探讨血清HGF浓度变化在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中草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研究人员从中草药中已提取出多种药用活性成分.但由于中草药的特殊性,其活性物质合成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极其薄弱,亟需进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功能基因挖掘.本文将从转录组分析,基因甲基化,宏基因测序,基因组拼接,micro-RNA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对高通量测序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做以综述.
  • 摘要: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与血管内皮的凝血调节过程,现TM己被用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分子标记物,类风湿关节炎因炎症反应可引起关节内和关节外血管病变,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TM,造成血浆TM浓度升高.本实验主要分析血浆TM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关系,结论可见,血浆TM的高低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TM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较缓解期显著增高,从而说明TM可作为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炎症严重程度和病情是否缓解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淀检查用余光辅助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检验科进行尿检的1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尿干组(A组)和尿沉渣组(B组),每组65例.其中尿干组使用尿干化学试纸法进行检测,尿沉渣组使用尿沉渣镜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测定肾脏疾病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测定情况. 结果:A、B两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的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敏感度和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特异度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尿沉渣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一种检查手段,其具有非侵入性,能够辅助尿常规分析结果,增加了肾脏疾病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意义. 方法:采用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对75例SLE病人、52例病例对照病人及21例正常人的AnuA、抗dsDNA抗体进行检测. 结果: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9.3%,特异性为96.2%;抗dsDNA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9.3%,特异性为96.2%.AnuA与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7.3%,特异性为96.2%. 结论:AnuA用于SLE的诊断敏感性明显好于抗dsDNA抗体;AnuA与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诊断SLE能提高阳性率,且特异性高,是诊断SLE较好的联合检测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胶体金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对18366例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分别计算ELISA法、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胶体金法.结论: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用奥普托欣实验、梅里埃VITEK-2Compact进行菌株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和E条带(epsilometer test,E-test)方法完成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肺炎链球菌,其中5株黏液型,占同期肺炎链球菌的15%,对青霉素G、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在10%以下.结论:黏液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好,且容易引起成人侵袭性感染,非黏液型菌株在成人和儿童均可引起侵袭性感染.
  • 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度本院临床标本主要致病菌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珠海迪尔-96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法国梅里埃API20E及20NE细菌鉴定条对鉴定结果作对照,K-B法手工药敏作药敏对照,根据2014年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判断,用WHONET-5.6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全年共检出阳性标本1340例,位于前10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其它327株;1340株细菌按照标本部位高低依次为:痰液,伤口分泌物,血液,伤口组织,脓液;病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骨科,肺病科,重症监护室,肿瘤科,肾病科;药敏结果各种多重耐药及泛耐药常见. 结论:细菌感染的种类及感染部位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细菌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在本院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应不断加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务人员的职责.
  • 摘要:目的:利用U6启动子构建分别靶向IGF-1R和HPV18-E6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以及构建同时靶向双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鉴定分析. 方法:分别构建靶向IGF-1R和HPV18-E6基因的pGenesil1.2-HPV18-E6和pGenesil1.1-IGF-1R shRNA表达质粒,经亚克隆构建同时靶向双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Genesil1.1+2-(IGF-1R+HPV18-E6)并鉴定分析. 结果:经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短发卡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为后续干扰实验做好准备.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同时干扰IGF-1R和HPV18-E6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为体内外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一个载体,同时编码Bcl-2和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观察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增殖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分别构建靶向Bcl-2和Survivin基因的pGenesil1.2-Bcl-2和pGenesil1.1-Survivin shRNA表达质粒,经亚克隆构建同时靶向双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Genesil1.1+2-(Bcl-2+Survivin)并鉴定分析.各质粒分别转染入宫颈癌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宫颈癌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技术Western-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Bcl-2和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Hoechst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特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估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顺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成功构建短发卡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经G418筛选获得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单双基因干扰组Bcl-2和(或)Survivin mRNA及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pGenesil1.1+2-(Bcl-2+Survivin)组同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单基因干扰组(P<0.05).细胞形态学显示各干扰组细胞均出现凋亡,其中pGenesil1.1+2-(Bcl-2+Survivin)组凋亡率达17.95%.MTT结果显示pGenesil1.1+2-(Bcl-2+Survivin)组较单个基因干扰组更明显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显著提高了Hela细胞对顺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P<0.05). 结论:同时干扰Bcl-2和Survivin双基因较单基因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和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宫颈癌基因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免疫表型分析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研究表明MDS患者中髓系早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并存在表型异常.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指标仍然存在特异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化疗后的患者骨髓中髓系早期细胞比例会显著降低,在非MDS伴发热的患者中该比例呈显著增高.为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术在MDS中的诊断应用,研究了发热及治疗对髓系早期细胞的影响.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用四色流式细胞术及CD38、CD117、CD45、CD34抗体组合分别检测49例MDS患者(39例未治疗,10例治疗后)和48例非MDS患者(28例不伴发热,20例伴发热)EDTA抗凝骨髓,依据CD34和CD117表达情况分析治疗和发热对该指标的的影响. 结果:髓系早期细胞比例在初治的MDS患者显著增高,化疗后的MDS患者中显著降低,在非MDS伴发热的患者中显著增高,非MDS不伴发热的患者中不增高,依据ROC曲线及分组情况取90%(髓系早期细胞占原始细胞的比例)作为cutoff值,对MDS初治和非MDS不伴发热患者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和97%,如果未区分化疗和发热病人,该cutoff值对MDS和非MDS患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仅为58%和78%,并且在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Low group-MDS)患者中以90%作为cutoff值也能有效区分Low group-MDS未治疗和非MDS不伴发热患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93%和100%). 结论:通过合理的分析策略,髓系早期细胞比例增高能够有效区分MDS初治患者和非MDS不伴发热患者,有必要区分患者是否治疗以及是否处于发热感染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髓系早期细胞比例增高不能有效区分MDS患者和非MDS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CA125检测及ROMA指数鉴别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4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EOC)、49例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E4、CA125水平,计算出ROMA指数,分析评估各指标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EO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E4、CA125及ROMA指数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AUC分别为0.915、0.818和0.948,ROMA指数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A125,P=0.002,而ROMA指数与HE4,HE4和CA125无显著差别,均有P>0.05;EOC与良性肿瘤相比,HE4、CA125及ROMA指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33、0.755和0.870,ROMA指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高于CM25,P=0.0129,而ROMA指数与HE4,HE4和CA125无显著差别,均有P>0.05. 结论: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一种有效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联合CA125检测计算ROMA指数可显著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清HE4、CA125和CEA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妇科卵巢肿瘤患者95例,其中恶性组55例,良性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肿瘤组与对照组中HE4、CA125和CEA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 结果:肿瘤组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中HE4、CA125和CEA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而且恶性组高于良性组,三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选用HE4、CA125和CEA联合检测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高于3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 结论:血清3项(HE4、CA125和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应用价值依据.
  • 摘要:目的:对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院参加优生优育免疫学检测室间质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提高TORCH检测质量.方法:将本室从2010年至2014年TORCHIgG、IgM共10个定性检测项目进行回顾性总结,对5年10次质评活动、500项次质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总通过率100%,总合格率96.2%,2010年成绩最差,为93%,其余各年均>95%,HSV2IgG出现一次不满意成绩,其余单项目均累计性能获得100%满意.结论:通过连续参加优生优育免疫学检测室间质评活动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85例胃癌、53例胃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测定血清CEA、CA50、CA72-4、CA19-9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 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CA50、CA72-4、CA19-9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和胃良性疾病组(P<0.05),胃良性疾病组血清四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与健康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EA、CA50、CA72-4、CA19-9阳性率分别为57.6%、41.2%、68.2%、51.8%;联合检测阳性率CEA+CA72-4=78.8%、CEA+CA50=663.5%、CEA+CA19-9=70.6%、CA72-4+CA50=69.4%、CA72-4+CA19-9=74.1%、CA50+CA19-9=56.5%、CEA+CA72-4+CA19-9=92.9%、CEA+CA72-4+CA50=85.9%、CEA+CA50+CA19-9=84.7%、CA72-4+CA50+CA19-9=75.3%、CEA+CA72-4+CA50+CA19-9=94.1%,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阳性率高,三者联合检测普遍较两者检测阳性率高,四者联合检测普遍较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四者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CEA、CA50、CA72-4、CA19-9是胃癌诊疗有意义的血清学指标,多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检验医学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其中医证型,分为血瘀证、肝郁证、湿热证和肝胆湿热证四种证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结果:①血瘀证患者Alb和PA含量低于湿热证患者P<0.05;②肝郁证患者IBil、Alb和PA低于湿热证和肝胆湿热证患者.肝郁证患者A/G低于湿热证患者P<0.05;③湿热证患者A/G低于肝胆湿热证患者P<0.05;④湿热证患者CREA高于血瘀证患者、肝郁证患者和肝胆湿热证患者P<0.05.⑤湿热证患者TBil、IBil、Alb与PA含量均高于肝郁证,Glo含量低于肝郁证,而A/G比值湿热证高于肝郁证P<0.05. 结论:①血瘀证肝脏代谢功能低于湿热证.②胆红素升高主要表现在湿热证中.③湿热证与肝郁证比较,肝郁证的肝脏代谢功能相较与湿热证低下.
  • 摘要:目的:探讨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检测在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以180例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新鲜晨尿进行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结果:早期肾小管损伤患者尿NAG酶水平明显升高:患者组尿NAG酶检测阳性率为80.5%.结论:尿NAG酶检测可提高早期肾损害诊断的灵敏度.
  • 摘要:目的:讨论凝血四项及D-D对孕产妇检测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本院收治的健康临产为研究对象.设为临产孕妇组和育龄期妇女组.使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这两组做凝血四项及D-D进行检测.并将两组结果及临床意义对比分析. 结果:健康临产孕妇组的凝血酶时间(TT)稍微大于育龄妇女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临产妇组)PT和APTT、Fbg及D-D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育龄妇女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产孕妇的凝血四项及D-D结果检测与育龄期妇女的凝血四项及D-D结果检测存在很大的差异,PT、APTT、Fbg及D-D这四项指标可作为临床医师判断孕产妇身体状况的参考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监测及预防临产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并发症.
  • 摘要: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虫媒介传染病,又被我国老百姓称为"打摆子".新中国成立以前疟疾的死亡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重视和积极的防治,疟疾在中国基本销声匿迹.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性加大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疟疾在我国有死灰复燃的迹象.镜检检测到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主要方法,疟原虫虫种鉴别是治疗疟疾的重要依据.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血涂片检测来完成,因此制作高质量的血涂片是临床诊断治疗疟疾的保证.检测疟原虫的血涂片分为薄血膜和厚血膜两种.薄血膜容易干燥,虫体形态变化小,多用来鉴别虫种以及观察形态.厚血膜阳性检测率高,多用来估算数量.目前是把薄血膜和厚血膜涂在一张载玻片上.厚血膜是用推片的一角把4-5微升血液涂成直径为1厘米的圆形厚血膜,血膜厚薄须均匀.薄血膜是用推片把1-1.5微升血液均匀迅速推成2厘米宽2.5厘米长的血膜.待血膜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薄血膜,而厚血膜则需要进行溶血处理.前期工作完成后用吉姆萨染液染色30分钟左右,漂洗干净.
  • 摘要:目的:分析诺如病毒感染对对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血液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入选本院精神病区住院检测确诊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34例,同期住院诺如病毒阴性患者30例为阴性组,进行血细胞和血气分析;进一步采集其疾病期、恢复期的血液样本,分析感染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采集疾病期、恢复及同期住院诺如病毒阴性患者30例为对照组的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和血气分析部分数据录入数据. 结果:诺如病毒感染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34例诺如病毒感染期患者中,恢复期34名精神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疾病期比恢复后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后期低于疾病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期的血钾偏低,而恢复期的血血气分析项目中钾离子浓度升高疾病期比恢复后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精神病患者疾病期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酸碱度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精神病患者疾病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虽为自愈性,但精神病患者治疗性用药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多因素导致患者低钾血症可危及生命,应重视诺如病毒感染精神病人的血钾监测,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运用电化学发光定量方法,检测280例感染性患者及75例健康者血清中PCT水平. 结果:根据感染程度不同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范围.若以血清PCT>0.5ng/ml为阳性.在病毒感染者与轻度或局限性感染者浓度一般为<0.5,中毒细菌性感染患者浓度一般为>0.5,重度细菌感染者浓度一般为>2-10,重度脓毒血症或感染性患者>10. 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 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其列为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九大疾病.据最新统计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人群当中有14%以上人口感染.乙肝以其持久的耐力、顽强的难愈性力,令公众"谈肝色变",因为具有传染性,在生活当中对亲情,爱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也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乙肝的诊断,常依据病史、有乙肝的临床症状、乙肝五项、肝功能(转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标志);肝脏影像学检查等.肝病的治疗一直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前行,目前采用: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保肝治疗、中医药治疗、基础治疗及心理治疗、综合治疗.
  • 摘要:目的:对新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学习输血相关制度学习,对两个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新的医院输血管理系统在申请单应用、操作流程及功能应用、配血流程上更优于原有的军卫一号输血管理系统.结论:新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能更好的落实卫生部第85号令,完善输血记录及流程的监督,作为科室人员应根据自身实验室需求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案,完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 摘要:目的:研究对血液病进行鉴别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进行诊治的1300例血液病患者,分别采集其外周血液,对其进行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同时观察其骨髓活检切片及骨髓涂片.结果:骨髓细胞增殖程度能够由骨髓活检切片准确的显示出来,能够有效的检测恶性细胞的存在.特别是对骨髓纤维化、淋巴瘤、骨髓转移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断上,骨髓活检比涂片的效果好.结论:同时对患者进行涂片及骨髓活检能够明显的提高检出血液病的阳性率,降低误诊率,同时对疾病的分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细菌室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分别就细菌室在细菌学诊断、细菌学监测、一次性医用品无菌监测、细菌耐药性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控制病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细菌的耐药率.结论:临床细菌室在医院感染控制各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及非妊娠期妇女共1798例,分为非妊娠期、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4个组,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用常规镜检法结合功能学指标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妊娠期阴道pH值较非孕期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V、VVC、TV的患病率及菌群异常的发生率比非妊娠期增高;功能学指标也能较好的反映阴道微生态状况.结论:常规镜检法与功能学指标相结合能够更全面的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充足的证据,更好的指导临床.
  • 摘要:目的:探析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方法: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结果:;观察组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糖阳性率、尿微量阳性率分别为77.5%、62.5%,对照组均为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对阻止患者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但尿糖、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均在80%以下,说明检测中仍存在一定假阴性,需通过其他观察手段予以确诊.
  • 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2a(AML-M2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白血病,但是预后很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淋巴细胞在体内大量的增值,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了一些蛋白和氨基酸代谢的障碍.在本文中,着重研究了M2a病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铁蛋白(SF)的变化.选取了30例病人,其中有16例病人处于缓解期,14例病人不在缓解期,另外选取20例健康的病人作为对照.在化疗之前,测量了两组HCY和SF的水平,发现在M2a病人这两项的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化疗以后,缓解期病人的HCY的平均含量和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SF的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在没有缓解的病人中,HCY和SF的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是在经过化疗之后HCY和SF都降为正常水平.这些结果表明,HCY和SF的含量和M2a的恶性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 摘要: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的升高,然而,对它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在前列腺癌前期的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急需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同源框基因NKX3.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的联系,同源框基因是一类含有同源序列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进而调节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在胚胎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NKX3.1是新近发现的前列腺特异表达的、受雄激素调节的同源盒基因,在前列腺胚胎发育、上皮分化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胚胎形成过程中,NKX3.1的表达可作为前列腺上皮分化的重要标志,在胚胎期参与前列腺的发生和分化,并参与维持前列腺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对雄性激素依赖性的形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NKX3.1可能为前列腺癌发生的特异性抑癌基因.
  •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它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最适生长温度为是25-30°C,经18-24小时培养可形成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扁平,隆起,光滑湿润,有金属光泽,且常成融合状态的菌落,琼脂被染成绿色或黄绿色,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约80%-90%产生绿脓素或荧光素,近年来发现无色素变种增多.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在SS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类似沙门菌的菌落.氧化酶阳性,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并产生氮气,吲哚阴性,利用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等,它是引起社区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862年Luckez最先发现铜绿假单胞菌,1882年Gessard首次成功分离出该细菌,但直到1890年Charrin才确认其致病性.近年来在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机制和治厅万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扩散的发生是多途径、多调节因素的,要想完全探明其中的机制并找到良好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研究人员更深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难题终将被攻克。
  •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革兰染色阴性的非发酵菌中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及医院各种物品包括诊疗器械等,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严重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分离出的常见细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在院内造成感染,且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目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和最后防线之一,然而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甚至不合理应用,临床上逐渐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的PA,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有主动外排作用、膜孔蛋白缺失、金属酶、KPC酶等,笔者现针对这几种耐药机制简要概述,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常见耐药基因的筛选研究己经较为广泛,但是对多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研究则不够深入,所以,应更谨慎地分析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敏感度下降。总之,对PA耐药机制的研究有利于规范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同时也为新药的开发指明了方向,对临床耐药菌种的扩散起到了预防作用。
  • 摘要: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威胁.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已知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有三种:基因突变导致药物作用靶位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突变;基因突变导致药物在菌体内的蓄积浓度下降;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儿童专用培养瓶,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新生儿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测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4例,占58%,革兰氏阳性菌35例,占31%,真菌12例,占11%.其中革兰阴性菌以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 结论:新生儿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原因.方法:收集2015年门诊24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结果:轮状病毒阳性率10.23%,腺病毒阳性率3.51%.10月、11月为轮状病毒高发病季节,腺病毒全年散发,0~2岁为主要发病人群,无男女差异.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和腹泻的主要原因,郑州地区的发病率低于南京、广州等地.
  • 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六项的检测对常见妇科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60例已经在妇产科门诊确诊的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贝克曼DXI8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分析性激素六项与各种妇科疾病的相关性. 结果: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明显升高(P<0.05),闭经患者泌乳素(PRL)明显升高(P<0.05)睾酮(TEST)也升高,不孕症患者孕酮(PROG)降低,PRL明显升高(P<0.05),功能性出血患者雌二醇(E2)明显升高(P<0.05)子宫肌瘤患者FSH、LH、PROG均高于正常妇女(P<0.05),卵巢早衰患者FSH明显升高(P<0.05),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明显升高,雌二醇(E2)低于正常(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性激素六项检查可以很好的对常见妇科疾病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水常规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临床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诊治可疑恶性肿瘤标本86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标本进行病理学及常规细胞学检查,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检查结果. 结果:采用病理学检查其胸腹水标本诊断为恶性肿瘤62例,其中腺癌50例、转移瘤3例、鳞癌4例,低分化癌3例及多系统继发性癌2例,检测的阳性率为72.09%;采用常规细胞学标本检查其胸腹水诊断为恶性肿瘤的阳性45例,阳性率为52.32%,且检查出的阳性均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但阴性标本与病理学结果不符. 结论:胸腹水标本在临床检验中诊断恶性肿瘤,分别采用常规细胞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常规细胞学检测阳性率低于病理学,但检测时间耗时短、易操作及检验报告快,且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能明确的显示胸腹水的性质,目前可作为一种有效筛查早期肿瘤方式.
  • 摘要:血常规在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对炎症、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为笔者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特殊一例:EDTA-K2抗凝血红细胞快速凝集,仪器难以检测,患者以肺炎入院,轻度贫血面容,从血常规检测时出现的现象首先考虑到冷凝集综合症,我科迅速与临床主管医生联系,建议检查肺炎支原体培养、冷凝集素实验,检验结果为:冷凝集素实验阳性直接Coombs’实验阳性、支原体培养阳性。可诊断为冷凝集素综合症。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血常规检验中,遇到结果和病人体征不符的首先复查标本或重新采集标本复查,并与临床医生沟通,了解病情方可发放化验报告,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校正检验结果,准确的检验报告才能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和指导。
  •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RF、和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RA患者(RA组)、91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血清RF和抗CCP浓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组血清RF和抗CC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自身免疫疾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RF和抗CCP灵敏度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F和抗CCP对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同时期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CysC,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患者Cys-C、Scr、β2-MG、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Cys-C、Scr、β2-MG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清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检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CK、CK-MB)联合检测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中心肌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确诊85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及同期72例非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cTnT及心肌酶测定,按脱水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并对出现心肌损伤的轮状病毒患儿治疗后再进行血清cTnT及心肌酶测定. 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息儿组血清cTnT及心肌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组中,无脱水和轻度脱水患儿血清CTn-T、CK和CK-MB与中重度脱水患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心肌损伤的轮状病毒患儿经治疗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明显回落,症状好转. 结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会使血清cTnT及心肌酶升高,出现心肌损伤,并且与脱水程度有关,脱水程度会加重心肌的损伤,可应用于早期诊断,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磷脂抗体(APA)检测在血栓性疾病及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ACA-IsG、Isi、IgA;采用APTY.LA法筛选LA;活化蛋白C抑制比值法检测APCR.结果:正常人血清中存在低滴度的APA,脑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静脉血栓等血栓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血清中APA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结论:APA的检测对早期诊断血栓性疾病及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一定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小板参数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本院心血管病区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mg,术后予氯吡格雷75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常规.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结果:67例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21例,两组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和大血小板比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中MPV和P-LCR可以作为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因素.
  • 摘要:目的:评估PLR和NLR在PCa和BPH初诊患者中筛查PCa患者的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至2015年PCa和BPH住院患者96人;分析两组患者初诊PLR,NLR差异性,评估其诊断价值. 结果:PCa患者的PLR中位数为103.6(IQR,88.1-120.7),BPH患者的PLR中位数为127.2(IQR,91.0-183.8),PCa初诊患者的PLR明显低于BPH初诊患者(P=0.011);PCa患者NLR中位数1.95(IQR,1.4-2.8),BPH患者NLR中位数2.6(IQR,1.7-4.5),PCa初诊患者NLR明显低于BPH初诊患者(P=0.008);应用ROC曲线分析,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554-0.773),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36-0.750),两指标均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计算PLR和NLR的最佳cutoff值,PLR小于145,NLR小于2.55作为在PCa和BPH初诊患者中筛查PCa患者的依据,PLR小于145作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高达92.9%. 结论:PLR,NLR可作为有价值指标在PCa和BPH初诊患者中筛查PCa患者.
  • 摘要:目的:探究PLR和NLR在病毒性肝脏疾病进展及预后中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HBV和HC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和非病毒性肝脏疾病患者共计309例和健康对照40例,比较各组PLR和NLR差异. 结果:PLR和NLR在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变化有意义.HCV-C1组PLR明显高于HCV-UT、HCV-UC组(90±28vs154±85;88±40vs154±85,P<0.05),HCV-UT、HCV UC组NLR明显低于HC组(1.33±0.67vs1.79±0.63;1.19±0.69vs1.79±0.63,P<0.05).HCV-UT、HCV-Cirr、HCV-HCC组较之HC组,PL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28vs115±23;61±31vs115±23;51±23vs115±23,P<0.05),并且HCV-Cirr、HCV-HCC组较之HCV-UT组PLR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1vs90±28;51±23vs90±28,P<0.05),但HCV-Cirr组与HCV-HCC组PLR无差异. 结论:PLR和NLR在病毒性肝脏疾病的进展、预后中有着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HCV感染中PLR与其病毒学应答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 摘要:血小板卫星现象,也被称为"玫瑰花形血小板".通常是指在EDTA-K2抗凝血中血小板多成簇成团或散在聚集于白细胞周围形成一种类似卫星的现象,主要围绕于中性粒细胞,其次是单核细胞.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则多会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从而导致血液分析仪计数的血小板偏低.由此可见,EDTA依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小板膜表面CD62P, PAC-1和工如的表达有关,随着EDTA-K2抗凝剂的普遍使用,血小板假性减少也日益增多,为了能为临床提供一个最可靠及最有价值的结果,可以尝试使用以上纠正血小板的方法,虽然诸多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但只要能够善于利用它的可行之处,相信今后在对于不管是血小板卫星现象或是血小板假性聚集,都不会再手足无措了,而血小板计数方法的相关流程的改进和探索以及避免误诊的发生是检验工作者未来应该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安阳地区体检人群血脂项目与尿酸的异常率及相关性. 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4695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尿酸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各项指标异常率及与性别的关系,分析尿酸和血脂项目之间的关系. 结果:男性体检组中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血尿酸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高尿酸血症组的血脂异常率较正常尿酸组高(P<0.01). 结论:体检人群血脂、尿酸异常率较高,且性别存在显著关系;尿酸升高与血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 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转甲基和转硫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氨基酸,血浆Hcy增高增加多种疾病危险性,包括血管病、冠心病、血栓形成、中风、神经管发育不全及糖尿病肾病等.分析了亚甲基四氧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流产等疾病的相关性。
  •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病毒复制情况,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乙肝特殊模式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并分析统计其血清学模式.结果:检测19229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去除五项结果都是阴性的标本和能够解释的标本,其他的列入统计范围.结论:HBV变异性较强,动态观察检验结果是必要的.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 摘要:目的:对检测78例隐性梅毒患者诊断的两种血清学实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比较.结果:TRUST(-)、TPPA(-);TRUST(+)、TPPA(-);TRUST(-)、TPPA(+);TRUST(+)、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6.41%、14.10%、28.20%、51.28;TPPA、与TRUST结果的不一致率为44.8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4种情况进行分析,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 摘要:目的:建立了检测结核杆菌感染的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刺激指数方法,并将检测结果与IGRA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评价其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以期建立一种应用流式细胞术诊断肺结核病的检测技术. 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4月本院51例肺结核患者,50例非结核性细菌感染患者,48例健康对照人群标本,分为肺结核病组、非结核性细菌肺感染组、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标本经ISAT-6、CFP-10刺激前后血液标本中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强度,计算出刺激指数(SI),并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诊断效能. 结果:肺结核组CD64刺激指数(SI)为4.04±1.75,显著高于非结核性细菌感染患者组(1.46±0.37,P<0.01)和健康对照人群(1.06±0.11,P<0.01).SI诊断临界值为1.97.根据诊断临界值判断结核菌感染结果,51例肺结核组中阳性46例,灵敏度为90.2%,50例非结核细菌感染组4例阳性,特异性91.2%48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肺结核组全血标本的IGRA方法与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SI值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X0.05(1),P>0.05). 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SI值检测方法可能成为结核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玉米胚芽提取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玉米胚芽多肽溶液分高(300mg/L)、中(150mg/L)、低(80mg/L)三个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30天,同时设定灵芝多糖组和生理盐水组做为对照.以ELISA方法检测IL-2,TNF-a细胞因子;应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CFSE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玉米胚芽多肽能显著的增强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且呈现随灌胃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灵芝多糖组比较有很好的正相关性. 结论:玉米胚芽多肽能有效的提高小鼠的整体免疫能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玉米胚芽多肽作为功能性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功能检测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Ⅰ/PGⅡ(PGR)、胃泌素-17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分析对象分为:正常组60例,胃炎组5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组28例,胃癌组13例(其中弥漫型胃癌2例),共153例患者.并对其定量检测胃功能血清学检测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含量,并计算比值PGⅠ/PGⅡ(PGR). 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均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明显降低(P<0.05),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癌组PGⅡ水平明显低于胃溃疡组(P<0.05),而胃炎组较胃癌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组G-17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胃癌组(P<0.05). 结论:血清胃功能检测指标PGⅠ、PGⅡ、PGR和G-17水平的变化与胃部疾病的病程变化密切相关,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摘要:近一个世纪以前,Notch在果蝇中的发现打开了研究由Notch信号通路介导和影响细胞生长的大门.Notch信号通路与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进展的基本步骤密切相关,同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用最初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现,但近年的研究为其在实体肿瘤起始和进展阶段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依据.Notch3蛋白高水平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不利预后显著相关。此外,我们研究发现,Notch3蛋白的核表达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一个独立预后生物标志物。因此,Notch3蛋白的核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参数。
  • 摘要:目的:寻找不同效价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检测处理方法,以获得简便有效的解决方案,方便临床检测应用. 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未处理冷凝集标本、37°C水浴20min处理标本、生理盐水置换血浆标本,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冷凝集现象导致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结果假性减低,RBC、IIct与血红蛋白浓度(Hb)的关系严重不符,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假性增高,同时造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减低,但Hb结果无明显变化. 结论:低效价冷凝集标本用37°C水浴或生理盐水置换血浆处理后均能得出满意的临床结果,而对于高效价冷凝集标本,生理盐水置换血浆法优于37°C水浴法。
  • 摘要: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诊断原发性肺癌的价值.临床纳入160例肺癌病例、50例良性肺病病例、80例健康体检者,所有受检者均检测血清CYFRA21-1、NSE和ProGRP水平,分析比较各组的CYFRA21-1、NSE和ProGRP的阳性率.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 NSE和ProCRP的阳性率及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临床分期越高,标志物水平越高,这3种标志物对诊断原发性肺癌具有较高的价值。
  • 摘要:目的:选择适合本实验室支原体(MP)感染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方法:使用日本富士MYCOⅡ和珠海丽珠试剂盒及康华试剂盒做比对,研究快速金标法与支原体抗体滴度对临床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作用.结果:胶体金试剂盒之间对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抗体滴度试剂盒在MP诊断中占优势,与快速金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实验室应结合临床要求与产品性能综合判断.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同时开展快速金标法与颗粒凝集试验.
  • 摘要: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 Mh)是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2种寄生微生物,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致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泌尿生殖道生态平衡被破坏,支原体大量繁殖时才会引起相关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女性支原体感染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关系. 方法:对459例同一时期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的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59例标本中,阴道清洁度分泌物异常(Ⅲ~Ⅳ度)为238例,占51.9%.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解脲支原体阴性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比例分别为58.4%、47.2%.人型支原体阳性、人型支原体阴性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比例分别为78.0%、49.3%.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和非混合感染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比例分别为82.1%、49.9%. 结论:解脲支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与阴道清洁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应是引起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异常的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目前传播的麻风杆菌中是否存在麻风杆菌新种. 方法:对来自中国22个省市171例麻风患者皮损组织DNA,采用巢式PCR扩增麻风杆菌特异16SrRNA保守片段,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经BLAST进行序列比对. 结果:完成测序的171例菌株经BLAST比对发现,扩增片段与来自巴西的麻风杆菌Br4923相似性达99%,未发现麻风杆菌新种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171例标本中130例16SrRNA序列的251位碱基存在变异(C-T),不同临床型别标本中16S rRNA序列突变及SNP型别分布无差异;存在突变的菌株多为SNPⅢ型,不存在突变的为SNPⅠ和Ⅱ型;不同地区的SNP型别分布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内陆地区的SNP3型菌株分布率97.1%(34/35)显著高于沿海66%(33/50)(x2=43.29,p<0.01).不同地区的16SrRNA序列突变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内陆的16S rRNA突变率93.94%(92/97)显著高于沿海50.66%(38/74)(x2=17.695,p<0.05). 结论:未发现麻风杆菌新种.麻风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突变C251T与SNP分型有关,可提示不同基因型麻风杆菌的地理分布.
  • 摘要:目的:分析中原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状况,为本地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中原地区2013年3月~2016年2月共2689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血浆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689例标本中共检测阳性结果521例,阳性率19.37%.MP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具有季节差异性,秋冬季高于春夏季;MP感染具有年龄差异,<1岁患儿感染率最低(8.83%),3~7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31.23%);男女患儿之间感染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3年来总的MP感染率有增高的趋势,但2015年的感染率同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检出率最高,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最低,随年龄增加MP检出率明显增加. 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年散发、发病率曾逐年上升趋势,秋冬季为MP感染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高发,MP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Sp100)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PBC患者血清中的AMA-M2、gp210、Sp100进行检测.结果:48例PBC患者中AMA-M2、gp210、Sp100的敏感性分别为为87.5%、22.9%、18.8%.结论:联合检测AMA-M2、gp210、Sp100可以提高PBC诊断的敏感性.
  • 摘要: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在真核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histone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s)则被认为是表观遗传的一个关键调节因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异染色质形成、X染色体失活、转录调节、干细胞分化等.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改变与人类疾病也有一定的关系.然而随着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发现证实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个可逆过程,这可能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异常的调控修饰会导致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肿瘤、动脉硬化等。如果通过干预,纠正异常的修饰位点,逆转异常修饰,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寻找异常修饰位点,开发针对该位点的抑制剂,将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思路。由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可逆的,这为它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意义上基因治疗的不可逆性和不确定性的弊端。从而为组蛋白甲基化在医药(特别是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 摘要: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自身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自身髓鞘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与疾病密切相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是研究MS的理想动物模型,研究EAE小鼠胸腺萎缩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MOG35-55肽免疫C57BL/6小鼠诱导EAE,分析EAE小鼠疾病严重程度与胸腺萎缩的关系,流式细胞分析胸腺CD4+CD8+双阳性细胞,CD4+CD8-,CD4-CD8+单阳性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尾部无力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数为(20.25±3.49)×106个,双后肢无力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数为(4.93±0.85)×106个,双后肢瘫痪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数为(1.8±0.19)×106个,四肢完全瘫痪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数为(0.52±0.07)×106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疾病越重,CD4+CD8+双阳性细胞在胸腺细胞中的比例越低,CD4+CD8,CD4CD8+单阳性细胞比例越高,不同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AE小鼠疾病严重程度与胸腺萎缩程度关系密切,EAE小鼠中活化T细胞的定向迁移可能导致胸腺萎缩.
  • 摘要: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己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重大疾病之一.由于一经发现基本已经属于晚期,大多数患者也就失去了治疗的意义.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仍然是基于影像学的方法(主要是B超,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CT、MRI未能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所以应用血清标志物检测互补影像学诊断是必要的,目前研究最为明确,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AFP.约10%的肝癌患者不产生AFP,大约30%患者产生的产生的量很低;AFP在早期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新的肝癌血清标志物如AFP-L3、GP7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过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FP.
  • 摘要:食源性病原体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该类病原体种类繁多、变异迅速,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己无法满足各种病原体的诊断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故开展快速检测技术迫在眉睫.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生物传感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检测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AT)技术等.本文对这些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对以后的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中医学与检验诊断学的结合;方法:分析检验结果与中医辩证诊治的关系;结果:中医师借助检验技术提供可参考的病情资料,诊治病人更加精准快捷;结论:中医的发展会更加依赖检验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2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6.29%,抗-HCV阳性率1.34%,抗-HIV阳性率0.16%,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0.39%.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