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间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

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2797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风湿病与关节炎、国际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七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九届风湿病学术大会、焦树德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暨焦树德学术经验研讨会、2011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学术年会等;肺间质病变的相关文献由10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奉春、张晓、潘解萍等。

肺间质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2.96%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12797 占比:96.90%

总计:13206篇

肺间质病变—发文趋势图

肺间质病变

-研究学者

  • 张奉春
  • 张晓
  • 潘解萍
  • 唐福林
  • 姜凤云
  • 梁志强
  • 赵岩
  • 赵蕾
  • 刘树华
  • 吴庆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浩宇
    • 摘要: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系统受累和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A患者121例作为RA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抗MCV抗体滴度,以及不同临床特征RA患者的抗MCV抗体滴度。根据RA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抗MCV抗体滴度。记录缓解组患者随访中的复发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抗MCV抗体滴度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RA组抗MC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MCV抗体滴度与RA患者DAS28评分、关节受累程度、关节腔积液及肺间质病变有关,与复发无关,抗MCV抗体可作为RA患者肺间质病变预测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
    • 王佳琦; 舒强
    • 摘要: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常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多种CTD如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等易累及肺脏,表现为不同病理及影像学亚型,进展速度和预后有显著差异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且某些亚型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多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使用时长、维持和减停标准未见明确指南,且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欠佳。另一方面,靶向抗纤维化及抗炎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在我国开始尝试应用于多种CTD-ILD患者,但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桥接时机、使用时长值得探讨。本文将结合近年临床指南和学科进展,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总结PFD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常见CTD-ILD使用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肖媛媛; 林新瑜; 杨力; 白秦川; 杜依林; 刘尚可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特征、检验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主要表现为肌无力(76.92%)、肌痛(61.54%)、关节痛(63.08%)、咳嗽咳痰(66.15%)、Heliotrope征(72.31%)、Gottron征(68.00%)。60.00%出现CK及CK-MB升高,91.18%出现α-HBDH升高,65.22%抗MDA5抗体阳性,14.52%Jo-1抗体阳性,71.88%抗Ro52抗体阳性。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96.92%)、免疫抑制剂(56.92%)、丙种球蛋白(15.38%)、抗生素(69.23%)。经治疗,好转56例,加重2例,死亡7例。结论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死亡率较高,应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漏诊。建议皮肌炎患者常规完善抗MDA5抗体、抗Jo-l抗体、抗Ro52抗体以及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肺间质病变
    • 彭先锋; 周加华; 刘建磊; 牛芹芹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D)与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B组。均在入组时测定其血清SP-D、KL-6水平,分析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血清SP-D、KL-6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P1,P<0.05)。结论:血清SP-D、KL-6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血清SP-D、KL-6高表达与RA患者发生ILD密切相关。
    • 陈利华; 兰中海; 方天星; 熊金河
    • 摘要: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肺间质病变(ILD)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RA伴ILD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单纯RA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SA 28)评估RA活动度,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患者血清KL-6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KL-6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RA活动度、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均行对症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情况,比较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KL-6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KL-6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KL-6水平、DSA 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9.65±85.34 vs 418.93±52.67,t=34.605,P<0.001;3.46±0.85 vs 2.59±0.77,t=6.569,P<0.001),CD3^(+)、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41.69±5.39 vs 44.86±5.72,t=3.493,P=0.001;17.82±3.24 vs 23.69±3.86,t=10.087,P<0.001;18.05±2.81 vs 25.73±3.42,t=15.026,P<0.001);肺通气障碍、肺弥散功能障碍重度患者血清KL-6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中度患者血清KL-6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研究组血清KL-6水平与CD4^(+)、CD8^(+)水平呈负相关(r=-0.526,P<0.001,r=-0.713,P<0.001),与DSA 28评分、肺通气障碍程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r=0.429,P<0.001,r=0.802,P<0.001,r=0.851,P<0.001);疗效不良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KL-6水平均高于疗效良好患者(P<0.05);治疗前血清KL-6水平预测RA伴ILD患者疗效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2%、88.14%。结论:RA伴ILD患者血清KL-6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密切相关,且能辅助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及预测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罗寰; 陈苗苗; 赵悦; 任占芬; 杨金良; 郑学军; 武雪亮
    •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PA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80例。单纯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ASP)、Borg呼吸困难评分、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评分、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E/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三尖瓣反流速率(TRR);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血清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ASP、Borg呼吸困难评分、HRCT评分均低于单纯组患者,6MWT长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能够提高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PAH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及血清指标,安全可行。
    • 刘树荣; 孙培培; 侯学静; 姜立杰; 王强
    • 摘要: 目的探究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HRCT特征及影像学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1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初次发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HRCT征象有无间质病变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间质病变吸收变化规律。结果存在肺结核间质病变患者(79例),HRCT主要表现为小叶内间质病变,包括小叶内细网格影(52例)、小叶内微结节(59例)及小叶间隔增厚(24例)。经规范治疗,不同类型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治疗过程中,小叶内细网格和小叶间隔在强化期末和未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和强化末期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末期和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包括小叶细网格影、小叶内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较实质病变吸收时间明显滞后,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HRCT检查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 周雯怡; 杨雅竹; 谢敏; 田雨; 苏励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不仅导致软骨破坏和滑膜炎症,还可累及关节外的诸多器官,因肺部富含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所以更易受累,其中尤以肺间质性病变最为常见,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和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指南,在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肺部间质病变的发生及进展。因此,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特征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 彭秋伟; 姜泉; 夏聪敏; 韩曼; 王建
    • 摘要: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RA-ILD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根据证候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前4依次是湿热痹阻、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湿热痹阻兼瘀血阻络、湿热痹阻兼肝肾不足。不同证型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的患者在发热、皮疹、关节痛、口干、晨僵、胸闷、心悸、气促、乏力、胸闷、气短、喘息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肉痛、眼干症状、咳嗽、咳痰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口唇发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间在肺通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的障碍程度及障碍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证型的HR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活动期的主要证候类型,其炎症活动度高,应及早行肺功能及HRCT。
    • 杨慧; 陶蓓; 何成松
    • 摘要: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DKK-1(Dickkopf-1)表达水平与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RA患者112例,分为单纯RA组62例及RA-ILD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于笔者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DKK-1水平,探讨血清中DKK-1水平与RA合并ILD的关系。结果患有ILD的RA患者DKK-1水平比没有ILD的RA患者高(42.17±15.43ng/ml vs 30.19±8.85ng/ml,P<0.05)。DKK-1水平检测RA合并ILD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6.0%和96.8%(曲线下面积=0.7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痛关节数、DKK-1水平是RA发生ILD的危险因素,女性是RA发生IL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KK-1在RA合并ILD患者血清中表达增强,提示DKK-1与RA-IL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且DKK-1对于RA-IL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