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参

苦参

苦参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7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230篇;相关期刊585种,包括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2015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岐黄论坛分论坛、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等;苦参的相关文献由52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升、李安平、刘旭等。

苦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7 占比:50.33%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1.94%

专利文献>

论文:1230 占比:47.73%

总计:2577篇

苦参—发文趋势图

苦参

-研究学者

  • 王立升
  • 李安平
  • 刘旭
  • 施惠娟
  • 江俊
  • 宋丹青
  • 杨华
  • 赵庆杰
  • 不公告发明人
  • 关扎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晓雯; 徐惠梅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获得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主要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及DrugBank数据库,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点基因,并借助Cytoscape绘制苦参的“成分-靶点”图,利用Draw Venn Diagram整合苦参和心律失常的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图,并在Metascape平台对苦参与心律失常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到24种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75个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其中核心调控的基因可能主要是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激酶B1(Ak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EGF)、胱天蛋白酶3(CASP3)、肿瘤抑制蛋白(TP53)、Jun原癌基因(JUN)等交集靶点。KEGG分析得到174条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白细胞跨内皮迁移、钙信号通路等。交集靶点GO-BP分析富集分析到1806条通路,GO-MF分析到90条通路,GO-CC分析到50条通路,根据P值筛选出GO分析的主要作用通路为血管发育、对无机物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白细胞分化、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结论苦参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与心律失常的交集靶点数目多,可以通过作用于多条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 公为亮; 庄海涛; 胡凤云; 许洋; 钟延法; 宋娟; 王利宁; 袁从芳
    • 摘要: 目的探讨苦参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乳山市人民医院和莒县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CT)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病情缓解情况、肝功能指标、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的1年生存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病情缓解情况、肝功能指标和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联合TACE+PMCT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缓解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指标和疼痛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摘要: 新研究发现苦参可缓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等。帕金森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没有明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期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从中药苦参中提取出的苦参酮能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 马晶鑫; 郭金洲; 陈海宁; 谢珂; 全德森; 杜京晏; 田维毅; 蔡琨
    • 摘要: 目的:清热类中药苦参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力,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及分子对接来系统地揭示苦参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筛选苦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寻找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GO生物富集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得到苦参的活性成分有45个,取交集基因得到132个,蛋白互作分析发现MAPK1、JUN和TP53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Kegg富集结果发现,苦参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通过PI3K/AKT、TNF、HIF-1和Toll受体等信号通路进行调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苦参中的活性成分sophocarpine、Inermin、Wighteone、formononetin、matrine、luteolin、hyperforin等成分与HSP90AA1、MAPK1、JUN和TP5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苦参可能是通过4’-三羟基-6-异戊烯黄酮(Wighteone)、7-羟基-4’-甲氧异黄酮(formononetin)、苦参碱(matrine)、木犀草素(luteolin)等化学成分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上的MAPK1、JUN和TP53等基因发挥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 摘要: 为什么苦参止痒洗液和薫衣草泡泡对私处清洁使用安全、效果好?因为这两种产品均未添加任何“工业成分”,主要内容物均为中草药提取物。而旦苦参与薫衣草倶是杀菌抑菌的中草药代表之一!苦参祛味止痒洗液苦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传统妇科外用药,其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能够杀虫、抑菌、抗病原体,促伤口愈合。
    • 张涛; 胡菀; 贾天娇; 赵三增; 孔丹宇; 刘毅
    • 摘要: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苦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变化,探讨生物气候因子与苦参适宜分布格局的关系。该文通过收集苦参的地理分布点并结合19项生态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末次盛冰期、当前气候、未来气候三种气候情景下苦参在我国适生区的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并分析影响苦参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条件下,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是影响苦参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2)苦参的适宜生境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35.90%,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地区。(3)在末次盛冰期至未来气候情境下,苦参在我国的适宜生境面积逐渐减少,呈现递减的趋势,且整体有向高纬度地区移动的趋势。(4)当前气候条件下苦参的适宜生境面积较末次盛冰期减少0.3%,未来气候条件下苦参的适宜生境面积较当前气候减少0.75%。全球气候变暖对苦参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负面影响,造成苦参的适宜生境缩减、实际生态位变窄,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苦参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苦参的野生保育及人工栽培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陆平祝; 常楚瑞; 龙庆德
    • 摘要: 采用水煎煮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对苦参及其炮制品进行提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提取方法、炮制方法对苦参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醇提液中生品提取液和醋炙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生品提取液,MIC值均为0.0125 g/mL;水提液中炒焦品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MIC值分别为0.1和0.2 g/mL。其中醇提液抑菌效果较水提液抑菌效果好;醇提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好于大肠杆菌。因此,苦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
    • 张红强; 陈跃; 王佳慧; 王小璐
    • 摘要: 以苦参、侧柏叶、川芎为原料,制备一种洗发水。通过醇提、浓缩、离心等工艺制得提取液,按不同浓度添加到洗发水基础配方中,考察提取液对洗发水的发泡、稠度、颜色、pH、稳定性、保湿性、湿/干梳理性的影响,同时对去屑、止痒、防脱等功效与市售产品进行对比评价,通过眼刺激性试验测试苦参洗发水的安全性。
    • 叶先文; 张金莲; 邓亚羚; 刘敏敏; 刘颖; 夏澜婷; 任洪民; 李安全; 叶嘉丽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苦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ymMap平台获取苦参的化学成分,基于TCMSP平台以OB>30%、DL>0.18为标准筛选候选活性成分,搜索TCMSP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通过Uniprot平台检索靶标蛋白对应的基因;通过String及Cytoscape平台构建成分-靶点交互网络,借助Metascape和David平台分析靶点的GO生物功能、KEGG信号通路;CB-Dock平台用于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苦参活性成分23个,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槲皮素、木犀草素、刺芒柄花素可能为治疗COVID-19的药效物质。APP、AKT1、IL6、TP53、PTGS2等为预测的关键靶标。获得1999条GO生物功能、132条KEGG信号通路,前者大多与细胞应激反应有关,后者有92条与疾病相关,其中40条主要与炎症、免疫性通路有关。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与ACE2、3CLpro、ITGAL等10种靶标蛋白均有良好的对接关系。结论苦参可能通过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活性成分与ACE2、3CLpro、ITGAL等10种靶标蛋白结合,作用于APP、AKT1、IL6等靶点调节多条生物功能及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
    • 胡叶帅; 唐晓萌; 王志君; 黄月英; 王晓君; 宋洪杰
    • 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玉红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白芷、松香和苦参3种中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磺胺嘧啶和盐酸达克罗宁含量,以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3)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于280 nm波长处检测磺胺嘧啶和盐酸达克罗宁。结果所建立的3种药材TLC鉴别法专属性良好,斑点清晰;磺胺嘧啶和盐酸达克罗宁分别在12.40~99.20μg/ml(r=0.9999)、2.56~20.48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1±0.43)%(n=9)、(99.54±0.68)%(n=9)。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所建标准可用于复方玉红栓的质量控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