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69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6篇、会议论文133篇、专利文献3807281篇;相关期刊1160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2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由7009位作者贡献,包括宿英英、王拥军、王群等。
神经系统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07281篇
占比:99.91%
总计:3810660篇
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学者
- 宿英英
- 王拥军
- 王群
- 田丰
- 粟秀初
- 张雪梅
- 李丽
- 杨涛
- 王宏安
- 王莉
- 郭安臣
- D·佩希奇
- M·梅尔切普
- M·梅希奇
- 李静
- 杨通华
- 王国相
- 耿德勤
- 耿长安
- 陈琳
- 陈纪军
- 马云保
- 黄晓燕
- D·L·史密斯
- M.
- R·特拉瓦托
- R·瓦尔顿
- S·M·舍汉
- 丁志贤
- 刘岩
- 崔丽英
- 张敏
- 本刊编辑部
- 朱以诚
- 李世绰
- 李艳
- 杨华
- 樊东升
- 王丽华
- 王任直
- 王宝玺
- 王廷华
- 王琳
- 秦炯
- 范明
- 蔡方成
- 赵永波
- 郎森阳
- 高飞
- A·施奈德
-
-
-
司文英;
孟宪勇;
董晓华
-
-
摘要:
Cdc2样激酶(cdc2-like kinases,CLK)属于CMGC组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LK家族包括CLK1、CLK2、CLK3和CLK4,这些激酶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内信号转导、hnRNA剪接、体温调节等.激酶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有关,如病毒感染、肿瘤、药物成瘾、神经系统疾病等.对CLK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
-
林爱兰;
柳雪霞;
白云英
-
-
摘要: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更是我们交流与思考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言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基石.儿童语言障碍问题不仅仅会严重影响患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不及时为患儿实施治疗,还会出现注意力缺陷以及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训练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采用刘晓等[1]编制的《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评估,符合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经儿童保健专家进行全面评估,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障碍、自闭症及其他相关疾病.
-
-
刘英;
向小爽;
沙永红
-
-
摘要:
癫痫是神经科第二常见的脑部慢性疾患,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全世界约5 000万人,我国癫痫患者约900万,每年新发患病人数高达70 万[1]。近年来,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癫痫共病情绪障碍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单独对共病焦虑障碍的相关研究较少,焦虑症也成为癫痫患者中“被遗忘的共病”。其实癫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焦虑因素,但大约仅30%的临床医生重视癫痫共病[2]。
-
-
李壬清;
刘济嘉;
杜景考;
姜北;
张志清;
张永财;
刘林轩;
魏会平;
苏立宁
-
-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病因,它会导致衰老大脑中神经元的损伤和认知功能的退化。有证据表明非编码RNA (ncRNAs)参与AD相关的发病过程,并揭示了AD与竞争性内源性RNA (ceRNA)网络之间的潜在联系。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ceRNA调控网络与AD疾病发病机制的潜在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通过GEO2R筛选差异mRNA和miRNA。利用DAVID对差异表达的mRNA作GO富集分析,筛选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中的差异性表达mRNA用作后续研究。选取top 10的miRNA (5个上调表达的miRNA和5个下调表达的miRNA),使用miRWalk 3.0数据库预测其与目标差异表达mRNA之间的靶向关系,对预测的靶向mRNA和通路筛选到的目标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此mRNA作为后续研究的目标差异表达mRNA,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RNA-mRNA靶向调控网络关系图。分别利用DIANA和ENCORI数据库做lncRNA-miRNA和circRNA-miRNA关系对的预测。最后构建circRNA-miRNA-mRNA和lncRNA-miRNA-mRNA ceRNA调控网络,并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理解和阐明AD的发病机制,并为AD的临床诊断提供可能选择的生物标志物。
-
-
黄佳升;
原丽红
-
-
摘要:
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为了适应高压、高盐、黑暗、缺氧、低温、局部高温等极端的生存环境,进化形成了结构奇特、活性多样且功能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这些天然产物为现代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预防和治疗药物筛选的重要源泉。
-
-
李晓英
-
-
摘要:
近年来,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该技术可清除人体内的致病物质,替代肝肾发挥解毒的作用,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DFPP技术最初用于治疗免疫紊乱介导的各类疾病,近年来该技术的治疗范围已扩大到200多种疾病(包括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副蛋白血症、严重的皮肤病等)。现阶段,DFPP技术已成为继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第三大手段。现就DFPP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
-
王博;
魏清琳;
汪军强;
邢方玉;
祁冬梅;
张雪
-
-
摘要: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薄氏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不乏临床研究,然而没有系统地对其综述。试图围绕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这一课题,在对腹针疗法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基础和运用进展层面探讨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从而更加有效地验证其临床价值,达到临床推广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
马海翔;
许晴;
王预龄;
廉晰婷;
于倩;
张洪海
-
-
摘要:
癫痫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预测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1])。目前全球癫痫患者的数量达到近7,000万^([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癲痫病例数达240万^([3])。其中中国的癫痫患者总数超过1,000万,且以每年40~50万的速度递增^([4])。相较于正常人群,癫痫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
-
YUANHui-yu;
袁会羽;
WENG Min;
翁敏;
GAN Zhi-ming;
甘志明
- 《2018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第六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第四届海峡两岸肿瘤营养高峰论坛、2018吴阶平医学营养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神经系统疾病具体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上,以感觉、运动、意识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机体代谢比健康人群静息状态代谢强,因而患者常常会出现水、电解质、糖代谢紊乱情况,这样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加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为了探讨最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本研究探讨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本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的8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相关研究要求.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在具体营养支持方法上,观察组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主要通过插入鼻胃管的方式,给予患者持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而对照组则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主要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评价指标主要对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前后两组营养状况比较:在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ALB、PA、TRF等营养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但是相比之下,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治疗后,两组患者CSS, NIHS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0.05)。 结论: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而在具体的营养支持方法上,相比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神经状况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广泛推广。
-
-
-
朱文浩
-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多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与中医的肝有关,笔者从肝论治神经系统疾病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分别介绍以平肝、清肝、疏肝、柔肝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头昏沉、头痛、不寐、眩晕、带状疱疹、焦虑、抑郁、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
-
-
王旨引;
王伟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是CNC亮氨酸拉链转录激活因子家族的一员,在抗炎症、抗氧化应激和解毒方面有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以Nrf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趋于深入,本文就Nrf2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方面做一综述.
-
-
-
王帮众;
关芳芳;
王付
- 《第四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肾气丸为中医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重要方剂,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腰痛、消渴、妇人转胞、脚气等病证.病变证机为肾阳虚而不能温煦,肾阴虚而不能滋养,以此而演变为肾阴阳俱虚病理病证.经历代医家的临床运用及不断探索,其主治范围不断扩展.笔者跟随王付教授学习,体会到运用经方治疗神经系统病证效果显著.
-
-
蔡斌;
郑韵秋;
曾燕琴;
段心怡;
王柠
-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
| 2017年
-
摘要:
高浓度谷氨酸导致的兴奋毒性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探寻抗谷氨酸损伤的有效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在谷氨酸损伤的机制研究中,有研究表明谷氨酸损伤后会引起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调控AMPK通路可能减轻谷氨酸损伤的作用.那AMPK是否在谷氨酸损伤中发挥怎样调控作用?脑红蛋白(Ngb)在许多研究中表明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抑制AMPK活性.
-
-
-
田会玲;
李小黎
-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Notch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是一条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Notch受体通过与配体的相互作用转导细胞信号,从而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Notch信号通路由Notch受体、Notch配体(DSL蛋白)、CSL(CBF-1,Suppressor of hairless,Lag的合称)DNA结合蛋白、其他的效应物和Notch的调节分子等组成,其中某些分子的基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对Notch信号及其相关疾病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以Notch信号途径为靶点的药物设计,对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细胞组织功能减退或受损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研究现状和其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对Notch信号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