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3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5243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4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术交流会等;超重肥胖的相关文献由1218位作者贡献,包括C·库珀、C·梅斯、I·席尔瓦佐雷兹等。

超重肥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3 占比:6.27%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5243 占比:93.11%

总计:5631篇

超重肥胖—发文趋势图

超重肥胖

-研究学者

  • C·库珀
  • C·梅斯
  • I·席尔瓦佐雷兹
  • K·M·戈弗雷
  • P·D·格鲁克曼
  • 刘敏
  • 张明军
  • 王伟
  • 王磊
  • 马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宇
    • 摘要: 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导致全球死亡的第四大危险因素,并与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及癌症等的患病增加有关。最新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体力活动不足的情况非常普遍,超重肥胖现象日益凸显。为应对全球的体力活动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政府机构均推出了体力活动指南。我国于2011年推出了《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2021年12月29日,发布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
    • 章萌; 张姗; 金笑寒; 杨兴华
    • 摘要: 该文在PubMed、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以“BMI”“肥胖”“超重”“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关键词,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对BMI与不同生命节点NAFLD发生、发展和预后关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联性,为NAFLD高危人群的筛选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 夏云; 李军
    • 摘要: 目的:分析6~24个月月龄婴幼儿超重肥胖情况,分析超重肥胖的因素。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330例6~24个月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年龄、平均月龄、早产、顺产情况及出生体重、喂养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月龄段婴幼儿肥胖超重情况,对比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婴幼儿出生体重、孕前父母体重指数(BMI)、母乳喂养率及顺产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超重肥胖危险因素。(2)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予以纯母乳喂养,B组予以混合喂养,C组予以人工喂养,对比三组新生儿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超重肥胖率。结果:(1)男性占48.27%,女性占65.26%;平均月龄(14.12±2.32)个月,早产占4.96%,顺产占47.22%,剖宫产共702例,占52.78%;出生体重0.05);超重肥胖组与正常组在出生体重、孕前父母BMI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40、10.230、6.390,P>0.05);超重肥胖组婴幼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46.93%,低于正常组的66.46%,剖宫产率为65.92%,高于正常组的5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0、10.25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6个月非纯母乳喂养是超重肥胖危险因素,(OR=0.821,P=0.000);剖宫产为危险因素,(OR=1.652,P=0.007)。(3)24个月时三组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降低,且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24个月的婴幼儿超重肥胖与4个月内喂养方式和出生时分娩方式有关,早期需要进行纯母乳喂养,以预防超重肥胖
    • 蒋国美; 杨月萍; 张璋; 钟丽娟; 陈小兰; 曾洁
    • 摘要: 目的调查中山市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质量、生活方式,并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中山3所小学抽取1836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包括问卷调查及形态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质量、生活方式对超重或肥胖的影响。结果3组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学生的饮食质量情况及营养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学生的屏幕时间评分、总身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体重小学生的屏幕时间评分显著低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总身体活动评分显著高于超重与肥胖小学生,超重小学生的的屏幕时间评分显著低于肥胖小学生,总身体活动评分显著高于肥胖小学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态度、饮食质量、屏幕时间、总身体活动均对其超重或肥胖有影响(P<0.05)。结论中山市小学生肥胖或超重主要受其营养态度、饮食质量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应进一步对中山市小学生开展营养知识宣教,改善其营养态度,提高其饮食质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中山市小学生超重或肥胖发生风险。
    • 王延生; 马佳仪; 丁荔洁; 卞廷婷
    •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对2 069名15~17岁高中生体育锻炼、久坐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与15~17岁高生体育锻炼、久坐行为与超重肥胖有关,其关联存在性别差异,未来应该针对高中生不同性别的特点开展肥胖防控工作。
    • 谭晓艳; 孙志明; 施雯慧; 徐子明; 刘艳; 杨月华; 张学宁
    • 摘要: 目的掌握城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探究父母体质指数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淄博市4所幼儿园的203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父母体质指数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所调查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24.30%,超重率为13.16%(男14.54%,女11.66%),肥胖率为11.14%(男12.28%,女9.92%)。校正地区、儿童性别、年龄等因素后,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因素。父母均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的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父母均正常或偏瘦的3.00(95%CI:2.21~4.06)、1.76(95%CI:1.16~2.69)、1.46(95%CI:1.14~1.88)倍。女童的父母体质指数对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男童,淄博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高于南京。结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父母体质指数是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存在地区、性别差异。
    • 刘婕妤; 陈曼曼; 陈则华; 张奕; 王西婕; 董彦会; 马军; 陶倩
    •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膳食补充配合健康宣教对超重肥胖人群的减脂效果。方法从北京选取20~50岁、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超重肥胖对象,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益生菌+健康生活宣传材料,Ⅱ组:健康生活宣传材料)进行干预,干预期为24周。受试者需进行5次常规体检并测量其身体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体重平均下降(3.50±2.75)kg,身体质量指数下降(1.36±1.06)kg/m^(2),体脂率下降(1.88±2.39)%,内脏脂肪面积下降(10.20±10.99)cm^(2),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下降(0.43±0.9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益生菌膳食补充配合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改善超重肥胖人群体脂水平。
    • 林延敏; 薛务程; 郭艳花; 李晓曼; 宝音巴图
    • 摘要: 【目的】分析山西省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407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试,分析家庭因素、生活习惯等对消瘦、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山西省青少年的消瘦、超重肥胖率为10.8%、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户籍、每周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3天、每周吃早餐≤1次与青少年消瘦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81,2.38,2.60,P值均<0.05),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家庭经济水平较好、无留守经历与青少年消瘦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17,0.26,0.41,P值均<0.05);父亲高中/中专学历、每天看电视/电脑时间≥2h、有饮酒行为与青少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66,2.17,2.08,P值均<0.05),没有手机、每周吃西式快餐≤1次与青少年超重肥胖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9,0.32,P值均<0.05)。【结论】户籍、母亲学历、家庭经济水平、留守经历、参加30min以上中大强度体力活动频率、吃早餐频率是影响山西省青少年消瘦的相关因素,父亲学历、视屏时间、饮酒行为、吃西式快餐频率是影响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
    • 袁月荣; 姚明言; 尹飞; 李志红
    • 摘要: 目的比较轻断食及利拉鲁肽对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8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的150例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利拉鲁肽)与试验组[盐酸二甲双胍+轻断食(一周中任选5天作为非断食日,相对自由进食,其他任意非连续的两天作为断食日)],各75例。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身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低血糖、上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BMI、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t=10.029,P<0.001)、空腹血清胰岛素(t=2.320,P=0.023)、糖化血红蛋白(t=2.329,P=0.033)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为24.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P=0.535)。结论轻断食及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和体质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较好。
    • 赫欣; 王轶楠; 晋佳; 邓莹沛
    • 摘要: 目的了解某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校大学生制订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及相关课程开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抽签法抽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及2020级在校大学生共1633名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和自制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特征高职医学生超重肥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8.92%(309/1633)。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9.13%(180/618),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2.71%(129/1015),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β=1.025,OR=2.787,95%CI:2.091~3.715)、油炸食品(β=0.477,OR=1.612,95%CI:1.131~2.298)、口味重(β=0.671,OR=1.957,95%CI:1.405~2.641)为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挑食(β=-0.407,OR=0.666,95%CI:0.487~0.910)为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男性、油炸食品、口味重为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危险因素,女性、挑食为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订专门对策,积极干预超重肥胖的大学生的现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