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1-11-06

主办单位:达能营养中心

会议文集: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骨密度(BMD)降低患者中血维生素A、D、E,以及微量元素锌(Zn)、铁(Fe)、铜(Cu)、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BMD,根据结果分为42例BMD减低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1例,测定血维生素A、D、E;微量元素Zn、Fe、Cu;血脂及血浆Hcy水平。结果:低BMD组血清铜/锌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铁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BMD组中血清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水平,血脂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BM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值较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维生素A和E水平两组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中老年低骨密度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和微量元素锌和铜的失调,血清维生素D水平尚未出现减低。
  •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人群膳食营养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194名中老妇女进行回顾性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及跟骨骨密度的测量。结果:该人群跟骨SOS值均值为(1487.23±30.9)m/s;年龄和骨密度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呈下降趋势(P<0.01);该人群平均每日奶类及奶制品、鱼虾类及水果类摄入量分别为(156.7±24.8)g、(32.4±12.7)g和(104.4±100.9)g,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动物性食物、红肉类、蔬菜总量及叶菜类蔬菜均与跟骨骨密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尤其是动物性食物平均摄入量在骨密度正常组、骨密度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膳食中多种营养素与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与骨密度关系显著,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注重全面合理的膳食。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氧化活性蔬菜对老年志愿者抗氧化功能的干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蔬菜抗衰老有效成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藕及抗氧化活性较弱的黄瓜新鲜榨汁,采用冷冻真空干燥法制作蔬菜粉;将25名老年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每天食用指定蔬菜粉,冲水服用,剂量为250ml,试验周期30天,试验前后测定血浆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血清及尿中自由基氧化产物、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志愿者血浆FRAP值试验前后变化不明显,GSH-PX活性、VC、多酚含量显著性升高,红细胞溶血敏感性显著性降低,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试验末,藕组志愿者SOD活性显著高于黄瓜粉组;彗星实验结果显示藕组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及黄瓜粉组尾长/总长显著性降低。结论:两种蔬菜均对老年志愿者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未能证明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藕改善作用显著优于抗氧化活性较弱的黄瓜。蔬菜中所含的多酚物质可能是发挥保护作用的主要功能成分,但不排除多种抗氧化物质协同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 摘要:目的:观察中链脂肪酸(MCFA)对高脂饲料短期和长期喂养的C57BL/6J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长期实验将3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2%MCFA+高脂组、4%MCFA+高脂组和4%长链脂肪酸(LCFA)+高脂组3组,喂饲16周。短期实验对36只C57BL/6J雄性小鼠喂饲高脂饲料,随机分2mg/kgM(:FA组、4mg/kgMCFA组和4mg/kgLCFA组,灌胃2周。长期和短期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体重、体脂肪重和肝脏重,观察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长期研究结束时,2%MCFA组小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垫重及肝脏重、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LCFA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LCFA组(P<0.05)。4%MCFA组小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垫重及肝脏重显著低于LCFA组(P<0.05),肝脏匀浆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显著高于LCFA组(P<0.05)。短期研究结束时,低剂量MC-FA组肝脏重及肝脏匀浆中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低于LCFA组(P<0.05),血清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LCFA组(P<0.05)。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实验,低剂量和高剂量MCFA两组小鼠肝脏匀浆的ApoA1/ApoB比值均显著高于LCFA组(P<0.05)。结论:MCFA可降低长期高脂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体重、体脂肪重、肝脏重及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且长期、短期内均可改善小鼠血清和肝脏脂蛋白水平。
  • 摘要:目的:比较蔬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RAP法、2,4-二硝基苯肼法、Folin-Ciocaileu法、铝离子显色法分别测定17种常见蔬菜不同部位的FRAP值及VC、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并分析了总抗氧化活力与抗氧化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蔬菜叶子、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其对应的茎和肉质部分;藕皮的总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为藕肉、茴香叶、香菜叶、姜肉等,黄瓜肉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弱;所有水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力均高于丙酮提取物;水提取物中,蔬菜抗氧化活性与VC、多酚、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酚对蔬菜总抗氧化活力的贡献最大。结论:蔬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多酚类物质在蔬菜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可能起主要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血压的分布,并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迈瑞VS-800生命体征检测仪对336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的血压进行测量,调查产妇及新生儿父母亲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史、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以及体格检查,产妇孕产史、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体格检查,同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低出生体重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住址边远、婴儿母亲为少数民族、终止妊娠时间较早、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父母亲从事较重体力劳动职业、父母亲BMI值低、父亲存在既往病史、母亲孕期食用油种类、食用肥瘦肉比例不均、补充维生素不足、食盐量过多或过少、每周食用鸡蛋量少、每周食用鱼量少、家庭其他成员吸烟、母亲孕期与家庭成员相处情况不融洽以及存在产时并发症、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孕期增重少、双胎或多胎等可能是影响低出生体重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终止妊娠时间较早、孕期高血压和感染可能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终止妊娠时间较早、孕期高血压和感染可能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孕期相关因素可能会对低出生体重产生影响,加强孕期体格检查和卫生宣教可以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测定34例脑肿瘤和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碱性磷酸酶(AKP),研究麻醉、手术、创伤对患者“钙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日本Eiken化学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RIA)药盒测定血清PTH和CT含量,用EDTA滴定法测定血清钙含量。结果:数据表明,脑肿瘤患者术前严重缺乏钙营养,34例患者的血钙均值为8.92mg/d1,低于正常范围下限。麻醉和手术抑制了甲状旁腺分泌(术毕血清PTH降低36.7%),血钙得不到骨钙的正常支撑跌至谷底(7.4mg/d1),此低血钙持续10天不能复原,输血、输液可以有效地提升低血钙。颅脑外伤患者的低血钙是重度创伤、失血所致。只要“血钙低”,患者必出现盗汗、惊厥、痉挛等诸多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骤停”。外科认为这是术后反应,人皆有之;中医认为这是“手术大伤元气”;笔者认为这是血钙降低的后果,“及时补钙”便可以减轻这些反应。
  •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青年男子血脂与矿物元素间关系,为合理膳食以保持机体脂质代谢平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7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过夜采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钙、镁、铁、锌、铜、硒等矿物元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清矿物元素与血脂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血清钙、镁、铁、锌、铜、硒等六种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62.97±12.30,20.24±2.53,1.93±1.44,1.28±0.95,0.51±0.23,0.47±0.27)mg/L.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为: (4.10±0.86、1.04±0.35、1.34±0.27、0.285±0.028)mg/L,血脂总异常率为21.84%.血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TC影响显著的因素有铜、铁、钙;对TG影响显著的因素为硒、锌、铜;对HDL-C影响显著的因素为硒;对LDL-C影响显著的因素只有铁。结论:血脂水平也受到微量营养素的影响,因此针对营养结构不合理人群,调整膳食结构,使各种矿物元素的种类数量趋于平衡,对于改善血脂异常,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科学指导和持续督促超重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探索短期体重干预对其体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管理模式和自身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济南市116例超重或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45天的体重干预,即配制控制能量的营养早餐,指导中餐和晚餐合理饮食,定时做运动体操等健身活动,并在干预前后分别抽血检测血糖、血脂,同时测量身体各项指标。结果:研究对象中有9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良好;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体重、BMI、腰围、臀围和上臂围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但血清TC、HDL-C、LDL-C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腰臀比、体脂含量及血清TG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体重干预时,短期内其血脂代谢具有特殊性,部分血脂项目会升高,需要密切监测与控制,以防促发心血管病变。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碘水平地区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854名成人(高碘地区506人,适碘地区348人)的空腹晨尿及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尿碘浓度及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结果:1.适碘地区尿碘中位数为185.20μg/L(146.46~237.93μg/L),高碘地区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152.01μg/L(753.03~1539.01μg/L)。高碘地区人群sTSH中位数为2.71μIU/ml(1.73~4.56μIu/ml),高于适碘地区(P<0.05);FT3水平为(4.77±0.94)pmol/L,明显低于适碘地区(P<0.05);FT4水平在两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碘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20.6%,是适碘地区人群患病率10.3%的2倍(P<0.05);高碘地区女性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25.5%,是男性11.9%的2.14倍,是适碘地区女性10.2%的2.5倍(P<0.05).两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甲状腺疾病构成第一顺位均为亚甲减,构成比分别为77.8%和66.3%.3.高碘地区人群甲减和亚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3.6%和13.6%,明显高于适碘地区患病率1.1%和8.0%(P<0.05);高碘地区女性亚甲减的患病率为16.8%,明显高于男性8.1%的患病率,是适碘地区女性6.8%的2.5倍(P<0.05)。结论:碘过量摄入导致人群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甲减和亚甲减患病率增加,并且主要是由于碘过量时女性患病率升高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以亚甲减为主。碘过量摄入导致人群血清sTSH水平明显升高,FT3水平降低,提示碘过量摄入会增加人群发生甲减和亚甲减的危险性。
  • 摘要:为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显示,从1991年~2009年BMI小于18.5的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1991年为13.6%,2009年为5.3%.超重和肥胖的人数百分比呈增加的趋势,超重从1991年的18.0%猛增到2009年的27.3%,平均每年增加1.6个百分点;肥胖则从从1991年的7.4%增到2009年的10.8%,平均每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2009年BMI<18.5人数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农村、郊区、城市和县城,分别为为7.1%、3.9%、3.8%和3.1%;超重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城市、县城、郊区和农村,分别为31.1%、30.6%、29.4%和23.9%,肥胖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县城、郊区、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3.3%、12.7%、11.3%和8.9%。提示过去18年间,我省城乡居民的营养不良改善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郊区和农村,但农村的BMI<18.5人数百分比仍相对较高。超重肥胖率较高,增加较快,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对待。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探讨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农村社区545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现况调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提出的MS全球共识定义诊断MS;脑卒中和冠心病的诊断参照WHO-MONICA标准。结果:该农村老年人群中MS患病率为30.45%(男性:15.25%,女性:42.95%)。随着年龄增大,MS患病率显著下降(P<0.01)。MS相关组分中,中心肥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血压升高及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5.91%、18.96%、33.67%、64.54%和44.42%。进一步分析显示,除低HDL-C血症外,其他组分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男性和女性MS各组分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MS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OR=1.37),其对脑卒中的影响(OR=1.43)高于对冠心病的影响(OR=1.20)。高TG血症、低HDL-C血症、血压升高对脑卒中的影响较大,而中心型肥胖和FPG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病作用更为明显。结论:MS在农村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MS及其各组分与心脑血管病的患病密切相关,具有MS的老年人群中,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 摘要: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和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膳食营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是营养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谢功能,直接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等,从而导致机体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下降,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目的:通过营养宣讲和健康指导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治各种老年常见慢性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方法:膳食平衡、合理营养、心理平衡、适当锻炼。结果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碘水平地区成人的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方法:收集854名成人(高碘地区506人,适碘地区348人)的空腹晨尿及静脉血,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高碘和适碘地区人群性别及年龄构成一致,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152.01μg/L和185.20μg/L,尿碘水平及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857,P=0.000:X2=426.94,P=0.000)。高碘和适碘地区人群TPOAb阳性率为16.4%和20.7%,TGAb阳性率为11.9%和16.1%,两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PoAb:x2.550,P=0.110;TGAb:x2=3.149,P=0.076)。适碘地区甲状腺自身抗体(TAA)阳性者血清sTSH中位数高于TAA阴性者(z=-2.152,P=0.031),高碘地区TAA阳性与阴性者血清s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8,P=0.735);高碘地区TAA阴性者血清sTSH水平高于适碘地区(Z=-3.594,P=0.000),但两地区TAA阳性者血清s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21,P=0.983)。结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可能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性;即使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正常,高碘摄入人群发生甲状腺功能损伤的危险性也要高于碘摄入适宜人群,故应加强高碘地区甲状腺自身免疫人群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 摘要:目的:比较四种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绿茶组、乌龙茶组、红茶组、黑茶组和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氧化损伤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各茶叶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茶叶水(29/kg·bw·d)和Vc(10 mg/kg·bw·d),30d后处死小鼠测定脏器指数,血清、肝脏和脑组织SOD、CAT活力和T-AOC能力。结果:绿茶能提高D-半乳糖模型小鼠肝脏、脑组织、脾脏和胸腺脏器指数(p<0.05),其余三类茶仅对其中一或两种脏器指数有提高作用;乌龙茶仅对血清CAT活力和T-AOC能力有提高作用(p<0.05),绿茶、红茶和黑茶对血清、肝脏和脑组织SOD、CAT活力和T-AOC能力均有提高作用(p<0.05),且绿茶效果最好,红茶和黑茶作用相当。结论:不同发酵类型茶叶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绿茶在四类发酵类型茶叶中抗氧化能力最强。
  • 摘要:本文主要将糖尿病的医学处理标准中的医学营养治疗的内容结合该学会在08年发表的糖尿病的营养推荐意见及干预的主要内容做了专门叙述。
  • 摘要:目的:掌握食物摄入的动态变化,为健康干预和有关政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1991~2009年间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7次进行膳食调查。结果:从1991~2009年湖北省中老年居民的食物消费发生了较大变化,膳食结构得到改善。植物性食物消费趋向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不同地区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从1991年到2009年谷类、豆类、薯类、油、食盐消费呈下降趋势,谷类下降22.5%、豆类下降71.8%、薯类下降69.3%,食盐则下降35.5%,油类、蔬菜、水产类、肉类、蛋类和奶类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12.8%、47.7%、101.2%、46.5%、126.8%、83.3%,水果摄入量则增加了8.3倍。结论:根据湖北省实际和合理食物消费目标,鼓励水果和乳类产业的发展、消费,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不同人群合理膳食,提高健康水平。
  • 摘要:目的:了解我市中老年居民的饮食营养状况,为合理膳食指导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170名中老年人进行食物结构及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用SPSS for Windows11.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有58.3%的中老年居民能做到每天定时用餐,有82.8%的中老年居民能做到每天吃早餐。炒菜用植物油的占57.1%;炒菜用动物油的占11.7%;炒菜用动、植物油各半的占29.4%,回答不知道的占1.8%.有84.7%的人能做到每天吃米面等主食,有91.4%和48.5%能做到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而能做到每天吃蓄肉、禽肉和水产品的人数占27.6%、4.3%、2.7%,食用奶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豆及其制品的频率分别是20.9%、21.5%、11.7%.有79.8%的能做到不吃或基本不吃腌熏烧烤食品。男女中老年居民之间吃蛋及其制品的构成、不同年龄的中老年居民之间吃奶及其制品的构成、不同文化程度的中老年居民之间定时用餐、吃早餐、吃豆及其制品和吃奶及其制品的构成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我市大多数中老年居民的膳食结构以植物膳食为主,动物性食物和蛋白质摄入较少,饮食习惯不尽合理,需加强指导和干预。
  •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某煤矿退休矿工营养膳食行为、知识和对营养膳食的态度,为改善退休矿工的营养状况、提高退休矿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某煤矿的退休矿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06名退休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退休矿工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天坚持吃早餐的人男女分别为69.1%、66.7%,而有时吃的男女分别为21.9%、22.1%,关注饮食健康得占调查总人数得70.2%,男性矿工和女性矿工在关注饮食健康程度上有差异。结论:许多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膳食密切相关,退休矿工中存在不科学膳食习惯和不健康膳食行为及营养问题,应开展膳食指导及营养干预。
  • 摘要:目的:探讨65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组分组合患病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早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诊断标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65岁以上徐州地区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32.0%,肥胖合并血脂紊乱及高血压聚集最常见(32.7%),这种组分组合在老年女性人群中更明显(38.7%),肥胖合并高血糖以及血脂紊乱聚集所占比例最少(3.1%)。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为每月盐摄入量超过3009(OR>1,P<0.05)、每月植物油摄入超过20009(OR>1,P<0.05),而大专以及以上文化程度为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OR<1,P=0.051)。结论:推荐食盐摄入按WHO的标准控制在每日5.0g以内,建议适当控制植物油的摄入,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定期开展营养与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 摘要:目的:观察含有中链脂肪酸(MCFA)的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TG)合并不同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临床对照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含MCFA食用油组(MCT)和含长链脂肪酸(LCFA)食用油组(LCT),每组按人群初始HDL-C浓度进行低(<1.04mmol/L)、中(1.04-1.54mmol/L)、高(≥1.55mmol/L)水平分层,控制每日膳食摄入量、运动时间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克/人/日),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l)、ApoB、ApoA2、ApoC2、ApoC3及ApoE。结果:获得有效数据101例,LCT组50例,MCT组51例,按HDL-C浓度分层后两组人群性别分配比例、平均每日饮食中三大产热营养素和总能量摄入、运动时间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水平HDL-C的MCT组人群研究结束时的TG、LDL-C、ApoB浓度显著低于LCT组(P<0.05),HDL-C浓度和HDL-C/LDL-C、(ApoAl+ApoA2)/ApoB显著高于LCT组(P<0.05);高水平HDL-C人群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MCT可降低高TG合并低水平HDL-C人群血脂浓度,改善其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
  • 摘要: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Met负载后大鼠肝细胞Hcy及相关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RL大鼠肝细胞,选用100μmol/L H2O2诱导氧化应激,选用50 mmol/L Met诱导蛋氨酸负载。将大鼠肝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应激组(100μmoL/L H2O2作用2h)、Met负载组(50 mmol/L Met作用1h)、氧化应激+Met负载组(100μmoL/L H2O2作用211+50 mmol/L Met作用1h),实验结束收集各组培养液上清。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Hcy、Cys和GSH的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相关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et负载组Hcy、Cys、GSH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氧化应激+Met负载组Hcy、Cys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氧化应激组比较,Met负载组和氧化应激+Met组的Hcy、Cys、GS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Ser、Tau、Glu和Gly的含量在氧化应激组、Met负载组和氧化应激+Met组均显著减少(P<0.05)。氧化应激组的Ser和Gly含量显著低于Met负载组(P<0.05),而Tau含量显著高于Met负载组(P<0.05);氧化应激组的Tau含量显著高于氧化应激+Met负载组(P<0.05),而Gly含量显著低于氧化应激+Met负载组(p<0.05)。Met负载组的Ser、Glu、Gly显著高于氧化应激+Met负载组(P<0.05),而Tau显著低于氧化应激+Met负载组(P<0.05)。结论:氧化应激对Met负载后大鼠肝细胞的Hcy代谢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调节褐藻糖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褐藻糖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将0μg/ml、10μg/ml、100μg/ml和500μg/ml的褐藻糖胶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Hoechst染色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yclinD1和TopoⅡα表达的改变。结果:褐藻糖胶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褐藻糖胶作用HepG2细胞后,500μg/ml组较其他浓度组光镜下和Hoeehst33258染色均呈现较明显细胞形态改变,100μg/ml和500μg/ml组均检测出DNA梯形条带。褐藻糖胶也能降低细胞增殖生物标志蛋白cyclinD1和TopoⅡα的蛋白表达。结论:褐藻糖胶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褐藻糖胶抑制细胞增殖的生物标志蛋白cyclinD1和TopoIIα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亮氨酸补充对高脂喂养大鼠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相关指标,探讨亮氨酸对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膳食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同时饲以1.5%,3.0%和4.5%亮氨酸进行干预。饲养25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耐量实验。检测血清亮氨酸水平、血糖,血胰岛素,计算HOMA指数。Western blot检测肝脏mTOR及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结果:高脂亮氨酸干预组胰岛素耐量曲线下面积值(AUC)明显降低,血胰岛素水平及HOMA指数明显降低。胰岛素刺激状态下,亮氨酸可显著增强肝脏的胰岛素信号传导关键分子pSer2448 mTOR的表达。结论:一定剂量的亮氨酸可以增加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 摘要:目的: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脂肪酸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观察不同脂肪酸处理前后脂联素及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经一定浓度脂肪酸处理前后脂联素及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PA)在低浓度(25μmol/L)时能明显上调脂联素及PPARγ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增加53%(P<0.05),其余浓度均呈表达下降;油酸(OA)和亚油酸(LA)则在浓度为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时上调脂联素及PPARγ RNA的表达,在50μmoL/L时上调作用最为明显,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脂联素的表达下降,呈剂量依赖关系,浓度越高,表达越低。结论:油酸和亚油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上调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及PPARγ基因表达。棕榈酸主要表现为对脂联素表达的抑制作用,但在很低浓度(25μmoL/L)时也上调脂联素表达;脂联素基因表达与PPARγ基因表达相关。
  • 摘要:目的:观察孕哺期高脂膳食对成年后仔鼠脂代谢及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成年昆明小鼠9只(♀6,♂3),雌雄小鼠以2:1合笼,6只孕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TR,2只),高脂组(HF,4只),对照组饲以标准饲料,高脂组饲以20%高脂饲料,仔鼠断乳后,高脂组半数仔鼠转饲以标准饲料(HF1),其余延续原来饲料(HF2),继续喂养至16周。三组仔鼠以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收集血液、肝脏、脂肪组织,测定血脂及血清瘦素水平。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HF组体重、肝脏及脂肪重量明显高于CTR组(P<0.05);HF2组血清胆固醇显著高于CTR组和HF1组(P<0.01),HF1组血清T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HDL-C和血清瘦素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F1组血瘦素均值高于其他两组。HF组小鼠水迷宫逃逸潜伏期时间和逃逸路程均短于CTR组(P<0.01),且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路程百分比均高于CTR组(P<0.01).结论:孕哺期高脂膳食能够提高成年后子代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有导致脂代谢紊乱的可能。
  • 摘要:目的:评价孕产妇专用食物交换份体系与传统交换份体系相比,衍生新食谱的效率。方法:招募12名营养师对1份样本食谱利用新旧两种交换份方法各衍生出3份食谱。计算样本食谱和各衍生食谱中能量、主要营养素含量,以及每份食谱中的食物种类。将每份衍生食谱的数据与样本食谱的相应数据比较,结果用于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1.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的差值绝对值(D)、D%,维生素E、锌的总摄入量以及差值(d)、d%,钙、硒的总摄入量以及d、d%、D、D%在两种交换份体系均有明显差异。2.新交换份体系衍生的食谱中食物种类总数以及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水果、鱼虾贝类、坚果类食物数显著大于传统交换份体系衍生的食谱。结论:与传统交换份体系相比,新交换份体系提高了互换精确度,减小了误差,而且增加了食物覆盖范围,更有利于食物多样。
  • 摘要:目的:为了更有效的指导孕期膳食,用经过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系统对合肥地区部分孕妇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快速评价。方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合肥某医院作为调查点,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孕晚期孕妇342例,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孕妇的食物摄入情况,应用调整的DBI评分及评分方法对孕妇的膳食质量进行快速评价。结果:从DBI组成指标的分值分布中可以看出,目前合肥地区孕中晚期孕妇大部分的豆类奶类和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远远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蔬菜水果的摄入接近和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占72.2%,谷薯类和动物性食物既有摄入不足也有摄入过量,而且摄入不足的程度大于摄入过量的程度,大部分人群口味清淡或适中并主要食用植物油,无孕妇饮酒,食物种类还不够丰富。受教育程度也与膳食质量有关。结论:采用该针对孕妇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系统能够反映研究对象的膳食质量,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点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异常、淀粉样蛋白异常、血管炎症、神经递质异常、遗传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脑胆固醇代谢对AD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DHA处理体外培养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并选取一定浓度DHA加与不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处理前后脂联素基因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当DHA浓度为50μmoL/L、100μ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71.89%、106.23%(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脂联素表达降低,当DHA浓度达到400μmol/L时,脂联素表达水平最低(P<0.05)。当DHA浓度为100μmoL/L时,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增加70.24%(P<0.05)。与对照组相比,DHA中加GW-9662处理组脂联素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97.32%、90.90%(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A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推测DHA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调控脂肪细胞的脂联素表达。
  •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有、无图谱辅助对我院住院病人24h膳食回顾中食物估量的影响,评价新研制的食物图谱辅助提高24h回顾法膳食调查准确性的效力。方法:选取我院40名普通饭住院病人,分别用称重法、无图谱辅助的24h膳食回顾法和有图谱辅助的24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一日膳食调查。将两种24h膳食回顾法获得的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称重法获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与称重法的差值及其比例,比较两种24h膳食回顾法所获数据与称重法的接近程度,以此探讨新研制的食物图谱在24h膳食回顾中的作用。结果:与称重法相比,无图谱辅助的24h回顾法除鸡蛋和牛肉外,其余食物及所有营养素都是低估的,除脂肪、总维生素E、钠、钙和膳食纤维摄入量数据与称重法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他营养素和各种食物摄入量则未见相关性。有图谱辅助的24h膳食回顾所获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与称重法无差别,且两组数据高度相关。结论:新研制的食物图谱能有效提高24h膳食回顾的准确性,携带方便,应用简便,是一种很好的现场调查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日常开展的24小时膳食回顾在评估住院病人膳食摄入状况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40名普通饭住院病人,分别用称重法、24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一日膳食调查。将24h膳食回顾法获得的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称重法获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计算两者差值占称重法数据的比例,以此判断24h膳食回顾法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在食物消费量方面,除牛肉和鸡蛋外,其余7种食物的两种方法的差值均有显著差异;但相关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数据无相关性。在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方面,两种方法调查结果均有差异;两种方法获得的脂肪、总维生素E、钠、钙和膳食纤维摄入量数据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能量和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则未见相关性。结论:缺少必要辅助工具时,一般专业人员实施的24h膳食回顾膳食调查,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质量控制,不能获得理想的评估数据。
  • 摘要:目的:探讨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对目前消费者营养标签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营养标签的推广宣传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卢湾区瑞金、淮海、打浦、五里四个街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141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能正确理解营养标签的消费者仅占5.82%,认为营养标签标示有必要的消费者占82.00%,在购买食品时有因营养标签而影响购买决策的消费者占82.48%。营养标签使用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认为是否有必要标注营养标签四个因素为其影响因素。结论: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认知度虽然很高,但是能真正理解营养标签,并且运用的程度还不是很高,需加强宣教和指导,普及营养知识,使得消费者能够使用营养标签这一便捷工具来指导自身的合理膳食。
  • 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mtrol,Res)对高脂高糖喂养大鼠形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改善作用,并探究此过程中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正常组(Control),高脂组(High fat),两个白藜芦醇组(High fat+Resl,High fat+Res2),剂量分别为50、100 mg/kg·bw.采用高脂高糖喂养方式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期间准确记录体重、进食量等指标。13周末每组断头处死7只大鼠并检测血清及肝匀浆TC(总胆固醇)、TG(总甘油三酯)含量;每组其余3只大鼠进行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用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脂质沉积情况。应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脏组织LDLr和SR-BI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体重、能量利用率、血清及肝脏TC和TG明显高于正常组,白藜芦醇干预则有显著的改善效果;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能明显观察到高脂组大鼠肝细胞明显的脂肪变性,而白藜芦醇各剂量组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白藜芦醇能提高高脂喂养大鼠肝脏LDLr和SR-BI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对高脂高糖喂养引起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确实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白藜芦醇提高LDLr和SR-BI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脂肪肝的机制之一,还有待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南京市部分社区居民,分析居民超重/肥胖及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生情况,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18周岁以上居民812名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体质指数及腰围身高比,计算超重及肥胖率,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共调查符合条件的居民812名,超重肥胖率为57.0%,中心肥胖率为62.9%,高血压患病率为36.8%,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8.3%,糖尿病患病率为13.6%.高年龄组超重肥胖率、中心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超重肥胖组(或中心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酯异常及高密度脂蛋白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南京市某区超重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有所提高。
  • 摘要:目的:采用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综合评价厦门市思明区社区18岁以上成年居民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厦门监测点监测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0%,19.2%和30.2%: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各BMI组别中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2.36,2.26和3.57.结论: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