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8篇、会议论文296篇、专利文献318350篇;相关期刊1019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药理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4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江苏省营养学会第八次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等;抗氧化作用的相关文献由728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名位、等、龙盛京等。

抗氧化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8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96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18350 占比:99.19%

总计:320954篇

抗氧化作用—发文趋势图

抗氧化作用

-研究学者

  • 张名位
  • 龙盛京
  • 魏振承
  • 周鸿立
  • 张瑞芬
  • 杭瑚
  • 徐金瑞
  • 海春旭
  • 侯延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凌
    • 摘要: 皮肤变黄、舌头发黑发紫……当身体出现这些状况,而你的健康又没啥问题时,那就需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吃了色素浓重的食物。胡萝卜素摄入过多,皮肤变黄胡萝卜素是胡萝卜、南瓜、木瓜、柑橘等黄色蔬果的主要色素之一,这种植物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消灭人体内的自由基。当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它能转化为维生素A,让我们远离皮肤干燥、干眼病、夜盲症等。
    • 黄心怡; 冯林杏; 陈其珲; 罗咏蕾; 罗琪; 柯德森
    •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资源极为丰富。在生活和生产中玉米的可食用部分利用率高,应用广泛,但是玉米非食用部分却常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多项研究表明,玉米非食用部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医用价值和工业价值不断被挖掘。本文论述了玉米非食用部分抗氧化物质提取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玉米资源提供参考。
    • 京李艳
    • 摘要: 辅酶Q10自被发现以来,学者对其生理作用和应用研究的报道很多,包括其有氧代谢中的作用、抗氧化作用、降血脂及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但许多功能作用仍在研究和探讨之中。作为保健食品,现允许声称的辅酶Q10功能只有两种: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辅酶Q10(Co Q10)于1958年被发现,是一种醌类化合物,又名泛醌。其天然存在于人体内,总含量大约500~1500毫克,主要分布在心、肝、肾等脏器中。
    • 李东辉; 吴红伟; 李国峰; 杨新荣; 李咸慰; 宋沁洁; 李阳; 李越峰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20批掌叶大黄饮片总蒽醌含量,总多酚含量,初步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大黄的总蒽醌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多酚含量,利用DPPH法和ABTS法对大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利用HPLC指纹图谱,以共有峰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谱效分析,并借助反应前后色谱峰峰面积变化作为谱效分析的补充。结果表明,总蒽醌含量1.06±0.08~4.82±0.12 mg/g,总多酚含量在4.921±0.21~10.02±0.11 mg/g,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20批大黄样品可分为4类,即陇西县、临洮县为一类,宕昌县、礼县为一类,岷县、漳县为一类,渭源县为一类。共有峰7(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1、10(大黄酸)、2、9(芦荟大黄素)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共有峰7、1、10、3、8、12(大黄素)及14(大黄素甲醚)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的作用,这与反应前后共有峰峰面积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峰10、7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正相关,总蒽醌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负相关。共有峰2、11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负相关,总多酚与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大黄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成分的筛选及区分不同产地大黄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 大家对于维生素C想必并不陌生,往杯里放一片维C泡腾片,杯中的水瞬间沸腾起来,好玩极了。因为它的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很多商家开始大打美容养颜牌,而且维生素C的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因此维C泡腾片深受爱美人士的宠爱。然而,喝维生素C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呢?
    • 姜太玲; 沈绍斌; 周迎春; 熊贤坤; 刘倩; 段春芳; 李月仙; 张林辉; 宋记明; 刘光华
    • 摘要: 蒌叶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其味辛、微甘、性温,可以治疗风寒咳嗽、胃寒痛、湿疹等症,其叶具有强烈而辛辣的芳香气味,在亚洲广泛用于咀嚼剂。化学分析表明,蒌叶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及萜类、生物碱、多酚、黄酮类等代谢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蒌叶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抗虫、抗炎、抗疟疾、抗糖基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蒌叶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旨在为蒌叶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刘琳; 图力古尔
    • 摘要: 通过对小鼠连续10 d灌胃金毛鳞伞(Pholiota aurivella)子实体粗多糖(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1))后,给予56度白酒灌胃(12 mL·kg^(-1)),构建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肝脏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白酒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中AST、ALT、TG和TC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脏中SOD和CAT含量极显著升高,MDA含量极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病变程度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而减轻;金毛鳞伞子实体粗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林军; 李高阳; 黄帆; 谢秋涛; 袁洪燕
    • 摘要: 目的:探究紫薯多糖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方法:对紫薯粗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对比分析各醇沉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化学稳定性。结果:通过分级醇沉得到了PPSP-40%、PPSP-60%、PPSP-80%3种组分,三者多糖、蛋白质、硫酸基、糖醛酸含量高低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其中,PPSP-80%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PPSP-60%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而PPSP-40%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差;对菜籽油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PPSP-40%的稳定性最差,PPSP-60%在极端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最好,而PPSP-80%在121°C高温条件下稳定性最好。结论:分级醇沉对紫薯粗多糖具有一定的分离效果,不同醇沉组分抗氧化效果及稳定性具有明显差异,且高浓度醇沉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
    • 崔素萍; 穆秋霞; 曲柳青; 李琳; 陈丹; 郑喜群
    • 摘要: 为了探索英国红芸豆蛋白抗氧化肽组分的抗氧化作用及对油热稳定性的影响,将不同分子量的抗氧化肽组分添加到大豆油中,利用Schaal烘箱法,在63°C下加速氧化15 d,研究抗氧化肽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羰基价等指标的影响,并对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0到15 d,SO(不含肽的油)、SO-h;(含小于1000 Da肽的油)、SO-h;(含1000~3000 Da肽的油)的过氧化值分别由0.50增加至2.91、1.48及1.57 mmol/kg,酸价分别由0.19增加至0.41、0.37及0.38 mg/kg,P-茴香胺值分别由2.34增加至9.96、8.06及9.75 mg/kg,羰基价分别由5.59增加至14.53、11.87及11.92 meq/kg。SO的增加幅度最大,SO-h;的增加幅度最小,以上结果均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氧化指标均随大豆油氧化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从而导致油的热稳定性下降;抗氧化肽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分子量有关,其中分子量<1000 Da和1000~3000 Da的组分抗氧化效果最佳。此研究为英国红芸豆蛋白抗氧化肽组分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史娟; 葛红光; 郭少波; 朱斌; 郑锦丽
    • 摘要: 以白花前胡香豆素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响应面法确定超声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前胡总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质量浓度倍减法检测总香豆素对6种植物病源菌的抑制效果;采用清除自由基法进行总香豆素抗氧化活性评价测定。结果表明,当回流时间2 h、乙醇质量浓度59%、料液比1∶40 g/mL、回流温度81°C时,白花前胡香豆素提取率最高为(4.249±0.03)%。总香豆素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其浓度成量效关系,最高测试浓度下抑菌活性次序为:水稻稻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尖孢镰刀病菌。实验所得水稻稻瘟菌和马铃薯干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125mg/mL,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和番茄灰霉菌的MIC为6.25 mg/mL,尖孢镰刀菌MIC为12.5 mg/mL。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总香豆素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自由基清除率与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总香豆素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力最为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