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3664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临床肾脏病杂志》第二届全国编委会及肾脏病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华东肾脏病论坛暨山东省肾脏病年会等;肥胖相关性肾病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郝玉杰、陈慧梅等。

肥胖相关性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36648 占比:99.98%

总计:536758篇

肥胖相关性肾病—发文趋势图

肥胖相关性肾病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郝玉杰
  • 陈慧梅
  • 潘天荣
  • 田力铭
  • 董燕飞
  • 谭会斌
  • 黎磊石
  • 傅淑霞
  • 张佩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明珠; 徐艳秋; 顾耀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散聚方对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模型小鼠体内AMPK与炎症诱发的关系以及对肾损害的影响,阐明益气散聚方防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周龄的60只雄性C57BL/6试验小鼠分为正常组(6只)、西药组(12只)、中药组(18只)、中西医结合组(12只)、模型组(12只),正常组小鼠用生理盐水与普通饲料灌胃、西药组小鼠用二甲双胍与高脂饲料灌胃、中药组小鼠用益气散聚方与高脂饲料灌胃、中西医结合组小鼠用二甲双胍、益气散聚方与高脂饲料灌胃、模型组小鼠用生理盐水与高脂饲料灌胃。在药物干预的第4周末、第8周末观察各组小鼠的肥胖体质量,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尿RBP、尿NAG的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于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对肾脏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_(1)蛋白(TGF-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m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用药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西药组的小鼠体质量较前一次测量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小鼠与其他各组相比体质量下降明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第8周末对五组小鼠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中药组比模型组的PAMPK-α含量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小鼠治疗的第4周末、第8周末MCP-1 mRNA、TGF-β_(1) mRNA表达下降,两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小鼠用药的第8周末PAMPK-αmRNA表达升高,三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散聚方可通过提高肥胖相关肾小球病模型小鼠AMPK表达,抑制MCP-1、TGF-β_(1)等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肥胖引起的肾脏损伤。
    • 郭大江; 杨海英; 武慧丽; 张金侠
    • 摘要: 肥胖已经成为公认的全球流行病,与肥胖相关疾病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应用升降散加减对该病的早期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在体重的控制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对于大量蛋白尿的减少一直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在读经典做临床的过程中,改变思路,应用健脾益肾化浊法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 ORG),在减轻体重、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减少尿蛋白漏出方面取得了新的收获。
    • 张家玮; 朱斌
    • 摘要: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肥胖(亚洲人群中定义为BMI≥28 kg/m^(2),或男性腹围>90 cm、女性腹围>85 cm)作为一种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代谢疾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上升。每年至少有280万例因超重或肥胖而死亡,成为世界各国医疗负担的主要来源之一。2019年中国有46%的成年人和15%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表明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 赵海京; 张秀媛; 倪青; 桂建华
    •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加味升降散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肾功能、炎症介质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辅以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纠正其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效果佳.
    • 李清茹; 于市委
    • 摘要: 吕宏生教授对常见的各类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的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相关性肾病病位在肝、脾、肾,尤以脾、肾为要,病机为脾肾两虚,痰瘀交阻,以邪实为主,治疗强调祛邪安正,邪正兼顾.
    • 庾雪鹰; 黄意婷; 岑霞; 黄国东
    • 摘要: 肥胖与肾小球病变存在一定的关系.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是指因肥胖导致的肾脏损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就ORG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做一综述.
    • 屈振荣
    •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联合针灸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glomerulopathy,ORG)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71例ORG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护理措施.结果:71例ORG患者经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24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加味升降散联合针灸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缓肥胖相关性肾病病情的进展.
    • 刘佳丽; 林玲; 谢荣
    • 摘要: 目的 调查川东北地区社区居民的肥胖现状及对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认知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9月川东北5个地区18岁及以上的1905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健康检查、ORG相关知识三个方面.结果 川东北地区居民的肥胖率为11.8%,超重率为35.9%,居民对ORG的认知率为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年龄和是否体检是居民ORG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年龄和是否体检是居民ORG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东北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率较高,对ORG认知率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并提高大众对ORG的知晓率.
    • 张红; 杨玉亭; 蒋艺婕; 孙梦雨; 吴爱华; 黄小琳
    • 摘要: 近年来,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 gl。merul。pathy,ORG)发病率逐渐升高,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蛋白尿伴或不伴肾损害。0RG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慢性炎症尤著,主要包括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紊乱。本文就慢性炎症与ORG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抗炎治疗有望成为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新疗法。
    • 张军; 唐茂芝; 申兵冰; 潘乾广; 张湖海; 方利; 赵洪雯
    • 摘要: 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是一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正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性”疾病。目前人们对成人肥胖所导致的肾损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儿童ORG的关注度较低,有关儿童ORG的研究报道少见,故肾科临床医师应加强对ORG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