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功能

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029915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文献由1218位作者贡献,包括B.施奈德、C.L.林施、C.托马斯等。

线粒体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9915 占比:99.97%

总计:1030184篇

线粒体功能—发文趋势图

线粒体功能

-研究学者

  • B.施奈德
  • C.L.林施
  • C.托马斯
  • C.桑迪
  • D.热诺瓦
  • E.皮里宁
  • J.奥维尔克斯
  • L.穆希罗
  • P.安德罗瓦
  • R.霍特库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乃华(译)
    • 摘要: 阿特拉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可诱导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损害线粒体功能,导致帕金森病样综合征。尽管环境暴露的风险很高,但很少有研究预防阿特拉津神经毒性的药物和方法。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异黄酮是大豆中含量最丰富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包括线粒体保护作用。
    • 李端; 壹图(图)
    • 摘要: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英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一天当中的特定时间段利用深红色的光线治疗,可以显著减缓视力的减退。视网膜细胞的老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产生能量和增强细胞功能的线粒体开始衰退造成的。研究人员此前已对小鼠、大黄蜂和果蝇进行了研究,发现当眼睛暴露在波长650~900纳米的深红光线下时,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加ATP生成,减少活性氧的产生,还能降低视网膜中与年龄相关细胞的死亡速度,显著改善感光细胞的功能。
    • 阳敏; 刘嘉琪; 朱肖; 蒋夏萍; 杨思琪; 尹凯; 桂庆军
    • 摘要: N6-甲基腺嘌呤(6mA)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对线粒体DNA、非编码基因和核糖体DNA等进行修饰,进而动态调控转录。目前研究发现,6mA通过调节线粒体DNA的转录等影响线粒体活性和功能,进而参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探讨6mA调控线粒体功能的机制及其在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癌症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有望为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王光红; 刘盼; 何环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ADM)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内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山莨菪碱低、中、高剂量(0.25、0.50、1.00 mg/kg)组,每组6只。采用乙酰苯肼(APH)联合环磷酰胺(CTX)注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注射ADM,连续15 d。药物注射完成后,解剖大鼠,称量大鼠脏器质量,计算脏器指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11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模型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DM低、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脾脏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WBC、Hb、PLT和RE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ADM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ADM低、中、高剂量组IL-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IL-11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组,ADM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ADM低、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ADM能够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外周血细胞状况,增强免疫功能,通过增加线粒体数目、稳定线粒体膜从而恢复骨髓造血细胞功能。
    • 陈楠楠; 薛一涛
    •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CHF主要以呼吸困难、乏力、水肿、活动耐力下降为临床表现。目前对于CHF的治疗仍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患者反复就医及死亡率为主。CHF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是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些年,对于CHF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和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这一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就此方面进行综合的阐述,从而增进医务工作者对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解。
    • 摘要: 3月3日,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吕建新/方合志教授团队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以Featured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阐明了SERAC1功能缺陷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MEGD(H)EL综合征发生的具体机制,提出了MEGD(H)EL综合征的潜在治疗方法。这是该团队近年来在线粒体疾病预防(Diabetes,2018)、诊断(Cell Reports,2021)、干预(Diabetes,2022)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 杨迪; 张颖新; 赵金苗; 张兵
    • 摘要: 解偶联蛋白2(UCP2)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在脑内广泛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显示,UCP2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物质能量与代谢等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本文就UCP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机制进行归纳。
    • 罗宁; 王春玲; 蒙冰; 周欣梅; 冯文勇; 李昌海; 文晓东
    • 摘要: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干扰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线粒体功能及CaMKK-β/AMPK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PP+诱导传代培养的SH-SY5Y细胞构建PD细胞模型。将造模的SH-SY5Y细胞随机分PD模型组、空载转染组(空载转染PD模型细胞)和siRNA转染组(siRNA-LRRK2转染PD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设3个复孔。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LRRK2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B)法检测各组细胞LRRK2蛋白表达,采用JC-1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及ATP含量,采用WB检测各组细胞中CaMKK-β/AMPK通路相关蛋白CaMKK-β、AMPK和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LRRK2蛋白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omplex I活性及ATP含量降低(P<0.05),CaMKK-β/AMPK通路蛋白CaMKK-β、AMPK、p-AMPKα(Thr 17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PD模型组比较,siRNA转染组LRRK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提升,Complex I活性及ATP含量增加(P<0.05),CaMKK-β、AMPK和p-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LRRK2干扰可改善MPP+诱导的PD细胞模型中受损的线粒体功能,抑制CaMKK-β/AMPK信号通路。
    • 周可林; 董硕; 国生; 魏培栋; 付国兵; 杨靖颐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的抑郁症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振腹推拿手法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进行3周的CUMS造模,第3周末将造模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振腹组和氟西汀组,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和悬尾试验,之后继续4周的造模刺激,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在第7周末完成糖水偏好试验、悬尾试验和旷场试验,处死大鼠,取各组大鼠的骨骼肌样本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呼吸链Ⅰ~Ⅴ的含量,辅酶Q10、线粒体内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 TFAM)的蛋白含量以及SQSTM1(sequestosome-1)的蛋白、mRNA含量。结果第3周末,模型组、振腹组和氟西汀组3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悬尾试验绝望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绝望时间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绝望时间显著改善(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总移动距离、中央进入次数和穿格次数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氟西汀组大鼠的总移动距离、穿格次数显著升高(P<0.01),氟西汀组的中央进入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腹组的中央进入次数与模型组相比有上升趋势。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ATP含量、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ROS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大鼠的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氟西汀组大鼠的ATP含量升高(P<0.05),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过4周的干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振腹组大鼠的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含量显著升高(P<0.01),呼吸链复合体Ⅳ含量升高(P<0.05),氟西汀组大鼠的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含量显著升高(P<0.01)。第7周末,模型组大鼠的辅酶Q10、TFAM蛋白含量及SQSTM1蛋白含量、mRN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振腹组大鼠的辅酶Q10、SQSTM1蛋白含量升高(P<0.05),TFAM蛋白含量、SQSTM1的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氟西汀组大鼠的辅酶Q10、TFAM蛋白含量及SQSTM1蛋白、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振腹推拿手法可以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症状,增强其自主探索能力,减少其绝望时间,而这一手法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加骨骼肌SQSTM1蛋白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增加TFAM的含量,改善线粒体的功能,增加呼吸链Ⅰ~Ⅴ的含量、减少ROS的含量,从而增强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能力,缓解线粒体损伤,增加ATP含量实现的。
    • 张玉心; 高美佳; 朱美林; 李红梅; 马涛; 吴成柱
    • 摘要: 目的探究补骨脂乙素(IB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IBC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IBC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将MCF-7细胞设置10、20、40μmol/L IBC处理组,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检测IBC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Bax、Bcl-2、Akt、p-Akt、p62、LC3)表达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40μmol/L IBC处理MCF-7后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利用JC-1试剂盒、ATP试剂盒和活性氧试剂盒检测IBC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IBC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38.46、31.31、28.26μmol/L。IBC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预处理凋亡抑制剂z-VAD-fmk后,其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独处理IBC组(P<0.05),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没有保护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BC增加促凋亡蛋白Bax(P<0.05)表达,下调Bcl-2(P<0.05)、Akt(P<0.05)及其Ser-473位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诱导凋亡。同时,随着IBC浓度的增加,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逐渐增加,LC3-II/I比值升高,透射电镜下也观察到IBC处理的MCF-7细胞胞浆内有自噬泡以及自噬小体。试剂盒检测到IBC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ATP水平下降、产生和积聚活性氧(ROS)(P<0.05)。结论IBC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等多种死亡形式,可成为今后抗乳腺癌创新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