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38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口腔科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0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42877篇;相关期刊294种,包括北京口腔医学、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3502位作者贡献,包括聂敏海、陈万涛、陈谦明等。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0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2877 占比:99.06%

总计:144228篇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口腔鳞状细胞癌

-研究学者

  • 聂敏海
  • 陈万涛
  • 陈谦明
  • 宋宇峰
  • 冯红超
  • 南欣荣
  • 徐江
  • 高文信
  • 张茹慧
  • 杨宏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范亚茹; 李瑞欣; 李凤集; 罗睿; 刘浩; 严颖彬
    • 摘要: 背景:吲哚菁绿作为高效的光热转换剂可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光热治疗,但其具有水不稳定和光降解等缺点,利用载体负载吲哚菁绿提高其稳定性,对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光热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吲哚菁绿的微球,延缓吲哚菁绿光降解,提高其光热稳定性。方法:①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吲哚菁绿的微球,对其形貌、粒径分布、表面电荷、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②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不同质量浓度下(0.6,0.8,1.0,1.2 g/L)经近红外光辐照5 min,考察溶液温度变化;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1.0 g/L质量浓度下未避光放置0,3,6,9 d,观察近红外光辐照5 min内的温度变化;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1.0 g/L质量浓度下进行4个开-关激光光照循环,考察溶液温度变化。③将舌鳞癌细胞系SCC-25接种于48孔板内,分8组培养:对照组、空白微球组、1.0 g/L游离吲哚菁绿组、1.0 g/L吲哚菁绿微球组、近红外光照组、空白微球+近红外光照组、1.0 g/L游离吲哚菁绿+近红外光照组和1.0 g/L吲哚菁绿微球+近红外光照组。处理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结论:①吲哚菁绿微球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54±0.29)μm,Zeta电位为-(20.2±1.58)mV,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9.24±1.29)%和(4.87±0.15)%;②游离吲哚菁绿与吲哚菁绿微球具有相似的光热转换能力,但增加激光辐照次数或未避光存放后,游离吲哚菁绿的光热转换能力较吲哚菁绿微球明显降低;③1.0 g/L游离吲哚菁绿+近红外光照组和1.0 g/L吲哚菁绿微球+近红外光照组的SCC-25细胞皱缩呈球型,该两组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01);④结果表明,吲哚菁绿微球具有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明显延缓了吲哚菁绿的光漂白和光降解。
    • 杨靖雯; 周海文
    • 摘要: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丰富的一种RNA修饰,广泛参与RNA的核输出、剪接、翻译和降解等过程的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m6A甲基化修饰与代谢、免疫以及良恶性疾病有关。本文对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机体生理过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口腔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现有研究显示,m6A甲基化修饰主要通过调节circRNA翻译、促进circRNA的核输出以及促进circRNA降解对circRNA产生影响;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免疫、生殖系统、肌细胞发生发育和恶性肿瘤中发挥调控作用;m6A甲基转移酶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通过YTH m6A RNA结合蛋白1(YTH m6A RNA binding protein 1,YTHDF1)介导的m6A修饰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发生,METTL14的高表达可有效降低OS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较少,仅限于成釉细胞瘤和口腔种植骨吸收方向的初步研究,在口腔重大疾病(如口腔潜在恶性疾病及OSCC)方向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段贤捷; 翁海燕; 沈国栋; 司呈云; 安星妃; 章礼玉; 周瑜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浸润深度的术后放化疗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至2016年于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使用卡方检验比较浸润深度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浸润深度时,术后放化疗对患者术后局部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OSCC患者共111例,其中5 mm10 mm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P0.05)。结论 浸润深度对OSCC患者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浸润深度并不能作为指导OSCC患者术后是否需要做放化疗的单独指标。
    • 赵格; 黎昌学; 郭超; 朱慧
    • 摘要: 目的探索miR⁃135b⁃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预测miR⁃135b⁃5p靶基因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肿瘤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GenomeAtlas,TCGA)、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miR⁃135b⁃5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临床收集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不同组织中miR⁃135b⁃5p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5b⁃5p的靶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35b⁃5p表达量对OSCC组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960,P<0.001);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P=0.011);生信分析结果显示,miR⁃135b⁃5p的靶基因富集在与肿瘤相关的钙离子、cGMP⁃PKG、cAMP信号通路中;筛选得到10个关键靶基因:DLG2、ANK3、ERBB4、SCN2B、NBEA、GABRB2、ATP2B2、SNTA1、CACNA1D、SPTBN4。结论miR⁃135b⁃5p可作为一种促癌基因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并具有成为OSCC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
    • 张文; 邹波; 刘建林; 袁道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NLR与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文献,纳入结局的指标包括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周围神经侵犯,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3篇文献,共计6180例患者。分析显示NLR与OS[HR=1.62,95%CI(1.38,1.91),P<0.001]、DFS[HR=1.48,95%CI(1.24,1.77),P<0.001]、DSS[HR=1.87,95%CI(1.60,2.20),P<0.001]呈负相关。此外,较高的NLR值与肿瘤大小[OR=2.68,95%CI(1.84,3.90),P<0.001]、颈淋巴结转移[OR=1.59,95%CI(1.35,1.88),P<0.001]、肿瘤分期[OR=2.85,95%CI(2.35,3.47),P<0.001]、淋巴结包膜外侵犯[OR=1.72,95%CI(1.23,2.40),P=0.001]、周围神经侵犯[OR=1.70,95%CI(1.29,2.24),P<0.001]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年龄[OR=0.96,95%CI(0.71,1.29),P=0.77)]、性别[OR=1.08,95%CI(0.88,1.33),P=0.55)]、分化程度[OR=1.15,95%CI(0.92,1.43),P=0.2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LR升高与OSCC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或许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 唐笑怡; 张攀; 王凯燕; 牛丽娜; 焦凯; 肖玉鸿
    • 摘要: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行为的动态细胞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决定癌细胞死亡的开关,靶向线粒体已成为OSCC治疗的重点。本文对线粒体与肿瘤发生发展、OSCC治疗以及顺铂耐药性OSCC的关系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裂变的增加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新型药物的出现以及定向药物递送系统纳米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靶向线粒体治疗OSCC的新方法,降低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OSCC的顺铂耐药性通过线粒体途径产生,明确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DNA的突变机制,为靶向线粒体治疗顺铂耐药性OSCC提供新思路。
    • 温凌杜; 王子弘; 张国明; 赖茜; 杨宏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数据库构建的OSCC诊断模型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获取OSCC和正常对照样本的RNA-seq表达数据,通过R软件对表达数据进行归一化和差异表达分析,以筛选出DEGs,并同时对DEGs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发现主要生物学特征.随机选取RNA-seq中DEGs表达数据的70%作为训练集以及30%作为测试集后,应用PCA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与诊断OSCC相关的主成分(principal compo-nents,PC)构建PCA模型,再分别绘制训练集和测试集PCA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估PCA模型对OSCC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OSCC和正常对照样本的RNA-seq表达数据分别为330例、32例.以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4为阈值,共筛选出159个下调和248个上调DEGs,主要富集在中间纤维、黑素体膜等细胞成分,以及色素和唾液相关的生物过程;主要参与唾液分泌、酪氨酸代谢等通路(P.adjust<0.05和Q<0.05).将DEGs拟作为诊断OSCC的肿瘤标志物,对训练集行PCA分析显示,主成分前3位PC1、PC2、PC3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0.873、0.100、0.023,三者累计方差的贡献率为0.996,主成分前3位PC1、PC2、PC3包含颌下腺雄激素调节蛋白3B(submaxillary gland androgen regulated protein 3B,SMR3B)、富含脯氨酸27(proline rich 27,PRR27)、组蛋白3(histatin 3,HTN3)、抗凝素(statherin,STATH)、胱抑素D(cys-tatin D,CST5)、包含A族成员2的BPI折叠(BPI fold containing family A member 2,BPIFA2)、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HaeⅢ亚家族2(proline rich protein HaeⅢsubfamily 2,PRH2)、角蛋白35(keratin 35,KRT35)、组蛋白1(histatin 1,HTN1)、淀粉酶α1B(amylase alpha 1B,AMY1B).进一步结合三者的特征向量构建OSCC的PCA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中显示该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2、0.844,均高于其他基因.结论 基于PCA法和DEGs构建的以SMR3B、PRR27、HTN3、STATH、CST5、BPIFA2、PRH2、KRT35、HTN1和AMY1B表达水平为基础的OSCC诊断模型有较高的诊断优势,可为OSCC的早期基因诊断以及PCA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张文; 邹波; 刘建林; 袁道英
    •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NLR与OSC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文献,纳入结局的指标包括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周围神经侵犯,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3篇文献,共计6180例患者。分析显示NLR与OS[HR=1.62,95%CI(1.38,1.91),P<0.001]、DFS[HR=1.48,95%CI(1.24,1.77),P<0.001]、DSS[HR=1.87,95%CI(1.60,2.20),P<0.001]呈负相关。此外,较高的NLR值与肿瘤大小[OR=2.68,95%CI(1.84,3.90),P<0.001]、颈淋巴结转移[OR=1.59,95%CI(1.35,1.88),P<0.001]、肿瘤分期[OR=2.85,95%CI(2.35,3.47),P<0.001]、淋巴结包膜外侵犯[OR=1.72,95%CI(1.23,2.40),P=0.001]、周围神经侵犯[OR=1.70,95%CI(1.29,2.24),P<0.001]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年龄[OR=0.96,95%CI(0.71,1.29),P=0.77)]、性别[OR=1.08,95%CI(0.88,1.33),P=0.55)]、分化程度[OR=1.15,95%CI(0.92,1.43),P=0.2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NLR升高与OSCC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或许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 唐笑怡; 张攀; 王凯燕; 牛丽娜; 焦凯; 肖玉鸿
    • 摘要: cqvip: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行为的动态细胞器,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肿瘤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决定癌细胞死亡的开关,靶向线粒体已成为OSCC治疗的重点。本文对线粒体与肿瘤发生发展、OSCC治疗以及顺铂耐药性OSCC的关系进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均发生显著改变;线粒体裂变的增加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新型药物的出现以及定向药物递送系统纳米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靶向线粒体治疗OSCC的新方法,降低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OSCC的顺铂耐药性通过线粒体途径产生,明确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DNA的突变机制,为靶向线粒体治疗顺铂耐药性OSCC提供新思路。
    • 赵格; 黎昌学; 郭超; 朱慧
    • 摘要: 目的探索miR⁃135b⁃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预测miR⁃135b⁃5p靶基因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肿瘤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GenomeAtlas,TCGA)、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miR⁃135b⁃5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临床收集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不同组织中miR⁃135b⁃5p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5b⁃5p的靶基因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量较癌旁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35b⁃5p表达量对OSCC组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960,P<0.001);OSCC组织中miR⁃135b⁃5p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P=0.011);生信分析结果显示,miR⁃135b⁃5p的靶基因富集在与肿瘤相关的钙离子、cGMP⁃PKG、cAMP信号通路中;筛选得到10个关键靶基因:DLG2、ANK3、ERBB4、SCN2B、NBEA、GABRB2、ATP2B2、SNTA1、CACNA1D、SPTBN4。结论miR⁃135b⁃5p可作为一种促癌基因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并具有成为OSCC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