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偶联蛋白2
解偶联蛋白2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36987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生理科学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解偶联蛋白2的相关文献由760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本利、万赤丹、刘涛等。
解偶联蛋白2—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6987篇
占比:99.96%
总计:537215篇
解偶联蛋白2
-研究学者
- 苏本利
- 万赤丹
- 刘涛
- 宫德正
- 邹原
- 付志红
- 孙艳荪
- 沈薇
- 王春友
- 程锐
- 代东伶
- 曾其毅
- 李昌臣
- 李晓燕
- 梁旭方
- 江时森
- 邢福祺
- 关莉莉
- 刘荣
- 孙长颢
- 孟可
- 张红明
- 汪春晖
- 王宏博
- 丁晓东
- 何岚
- 吕磊
- 宋远斌
- 廖婉琴
- 张国明
- 朱文杰
- 李宏亮
- 李建宁
- 李瑜元
- 李红
- 李雪梅
- 杜瑞琴
- 杨文英
- 杨朝霞
- 江庆澜
- 王冰
- 王帅
- 王沛坚
- 王琳
- 王阳
- 白秀平
- 纪丽丽
- 胡祥上
- 范建高
- 谷江
-
-
郭影;
梁婷;
王学忠
-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微环境下miRNA-22对心肌细胞凋亡和过度自噬的影响,并阐明该过程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硫酸吲哚酚(IS)刺激后的H9c2细胞,分别将miR-22模拟物(mimic-miR-22)、miR-22抑制剂(anti-miR-22)和UCP2过表达物(LeUCP2)转染入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9c2细胞的存活情况和Western blot分析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表达。结果与接受对照处理的H9c2细胞相比,IS组的存活H9c2细胞数量减少(87.5%vs 56.9%,P<0.01),而凋亡和坏死细胞的数量却增加(6.2%vs 20.6%,6.3%vs 22.5%,P<0.01)。用miR-22模拟物治疗可减少坏死和凋亡细胞的百分比(11.0%vs 20.6%,11.0%vs 22.5%,P<0.05),而用miR-22抑制剂治疗可增加凋亡和坏死细胞的百分比(38.5%vs 20.6%,40.9%vs 22.5%,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iR-22模拟物转染的H9c2细胞与相应的阴性对照miRNA转染的细胞相比具有更低的LC3-Ⅱ/Ⅰ比率[(1.24±0.15)vs(3.26±0.42),P<0.001],而p62蛋白表达提高[(0.92±0.06)vs(0.65±0.05),P<0.05];而miR-22抑制剂则产生了相反的结果[LC3-Ⅱ/Ⅰ比值:(4.53±0.42)vs(3.29±0.40),P<0.01;p62:(0.29±0.04)vs(0.58±0.05),P<0.01]。此外,与空慢病毒载体对照相比,LeUCP2转染导致暴露于IS的H9c2细胞或miR-22抑制剂转染的H9c2细胞中p62表达增加(P<0.05),LC3-Ⅱ/Ⅰ比率降低(P<0.05)。结论miR-22通过靶向UCP2在减轻I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起着重要保护作用。
-
-
-
傅鹤秀;
鹿蓓蓓;
陈秋云;
高静
-
-
摘要: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μmol/L组相比,10,20,40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
-
符子琨;
赖振宇;
符丹
-
-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解偶联蛋白2(UCP2)、乳酸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到2021年9月收治的11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6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根据是否有休克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42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70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生存、死亡)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68例)与死亡组(44例)。检测所有受试者PCT、乳酸、UCP2、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和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比较脓毒症组与健康组PCT、乳酸、UCP2、IL-6、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比较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非休克组、存活组与死亡组PCT、乳酸、UCP2、IL-6、CRP水平及APACHEⅡ、SAPSⅡ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对脓毒症休克的诊断价值和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PCT、乳酸、UCP2、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患者死亡比例,PCT、乳酸、UCP2、IL-6、CRP水平,以及APACHEⅡ、SAPSⅡ评分均明显高于脓毒症非休克组(P<0.05)。存活组PCT、乳酸、UCP2、IL-6、CRP水平及APACHEⅡ、SAPS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IL-6、CRP、UCP2、PCT、乳酸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92、0.758、0.778、0.775;IL-6、CRP、UCP2、PCT、乳酸、APACHEⅡ和SAPSⅡ评分诊断脓毒症休克的AUC分别为0.667、0.685、0.646、0.692、0.585、0.654、0.616,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774、0.699、0.618、0.630、0.694、0.621、0.767。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UCP2、PCT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非休克患者;脓毒症患者血清UCP2、PCT及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也越差。
-
-
蒋进;
雷彦燕;
陈宇;
刘欣蕊;
吴建江
-
-
摘要:
目的 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雄性小鼠七氟醚后处理(SPostC)心肌保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小鼠45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即sham组,在体建立缺血再灌注组即I/R组,在I/R组的基础上给予1MAC七氟醚的I/R+SPostC组,每组15只。测定3组小鼠主动脉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采用TTC+Evans Blue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活性氧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UC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I/R+SPostC组的主动脉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率低于I/R组(P<0.05)。I/R+SPostC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I/R组(P<0.05)。(2)与sham组相比,I/R组小鼠心肌组织排列较紊乱,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与I/R组相比,I/R+SPostC组小鼠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肿胀、心肌纤维断裂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3)电镜下线粒体结构:I/R组肌丝溶解、断裂,线粒体肿胀;I/R+SPostC组线粒体结构优于I/R组,线粒体形态基本完整,轻度肿胀,肌丝少量溶解。(4)与I/R组相比,I/R+SPostC组ROS生成减少(P<0.05)。(5)与sham组相比,I/R组UCP2蛋白表达增高,I/R+SPostC组UCP2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UCP2蛋白的表达上调可能与SPostC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
-
-
赵晨旭;
杨晓东;
马雪梅;
鲍文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UCP2在COPD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4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组)60例;急性加重期组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恢复到本次发病前状态(稳定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肺功能、血气、血浆UCP2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检测.结果:COPD各组FEV1(Al/Pd%)、FEV1/FVC(Al%)、PaO(mmH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组FEV1(Al/Pd%)、FEV1/FVC(Al%)、PaO2(mmHg)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组(P<0.01);COPD各组PaCO2(mmH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组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组(P<0.01).COPD各组外周血CD4+(%)、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组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组(P<0.01);COPD各组CD8+(%)、血浆UCP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稳定期组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组(P<0.01).COPD患者外周血血浆UCP2含量与FEV1(Al/Pd%)、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外周血CD8+(%)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高表达UCP2,可能通过抑制ROS生成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及调节T细胞功能活动两种机制影响COPD的进程.检测COPD患者血浆UCP2含量或可作为另一判断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
田东梅;
廖海霞;
王雪娇;
李亨利;
尹欣;
朱明辉
-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京尼平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细胞株)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用脂多糖诱导KGN细胞株炎性反应,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0.05、0.10、0.20、0.30 mmol/L)京尼平,设置空白对照组(添加相应剂量溶剂二甲基亚砜的DMEM/F12培养基)、脂多糖组和脂多糖+0.05、0.10、0.20、0.30 mmol/L京尼平组.采用CCK-8法检测KGN细胞株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上清液中雌激素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IL-5、IL-1β、IL-6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17α羟化酶(CYP17A1)、芳香化酶(CYP19A1)、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质量浓度(≥0.10 mmol/L)京尼平对KGN细胞株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多糖诱导的KGN细胞株IL-4、IL-5、IL-1β、IL-6表达,以及UCP2、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多糖能诱导KGN细胞株发生明显的炎性反应,京尼平对炎性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伴随NF-κB蛋白表达的下降而更明显.而京尼平在炎性状态下可能不影响雌激素的分泌.
-
-
蔡诗云
-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循环中解偶联蛋白2(UCP2)、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5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5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1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2例)、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1例)、三支病变组(53例);采用Genisini评分法评估158例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分为<30分组(83例)与≥30分组(75例),比较UCP2、DKK-1表达水平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脉粥样硬化支数增加,TC、TG、L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UCP2、DKK-1水平明显升高(P<0.05);<30分组UCP2、DKK-1水平明显低于≥30分组(P<0.05);Gensini评分与UCP2、DKK-1呈正相关性(P<0.05);Gensini评分与HDL-C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UCP2、DKK-1水平较高,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
-
魏冬梅;
邹娟;
梅玲
-
-
摘要:
目的使用解偶联蛋白2(UCP2)抑制剂京尼平抑制UCP2功能,解偶联剂羰基-氰-对-三氟甲氧基苯腙(FCCP)模拟UCP2的解偶联作用,研究UCP2、活性氧(ROS)水平和人卵巢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COC1/DDP细胞分为空白组、FCCP组、京尼平组、DDP组、DDP联合FCCP组和DDP联合京尼平组,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产量,使用SPSS 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不同浓度的顺铂联合用药条件下,京尼平表现为促进细胞凋亡(P<0.05),FCCP则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在不同的顺铂浓度环境中,FCCP均使COC1/DDP细胞内的ROS总产量增加,京尼平使COC1/DDP细胞内的ROS总产量减少(P<0.05)。结论京尼平可促进细胞凋亡,并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增加COC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FCCP可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COC1/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
-
魏冬梅;
邹娟;
梅玲
-
-
摘要:
目的 使用解偶联蛋白2(UCP2)抑制剂京尼平抑制UCP2功能,解偶联剂羰基-氰-对-三氟甲氧基苯腙(FCCP)模拟UCP2的解偶联作用,研究UCP2、活性氧(ROS)水平和人卵巢癌细胞顺铂(DDP)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COC1/DDP细胞分为空白组、FCCP组、京尼平组、DDP组、DDP联合FCCP组和DDP联合京尼平组,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ROS产量,使用SPSS 19.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在不同浓度的顺铂联合用药条件下,京尼平表现为促进细胞凋亡(P<0.05),FCCP则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在不同的顺铂浓度环境中,FCCP均使COC1/DDP细胞内的ROS总产量增加,京尼平使COC1/DDP细胞内的ROS总产量减少(P<0.05).结论 京尼平可促进细胞凋亡,并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增加COC1/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FCCP可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COC1/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
-
姚政;
王佳宁;
陈滟;
石安华;
谭丽萍;
陈文慧
-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前期的研究发现,早期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即有血瘀证表现.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性方剂.加味二陈汤即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传统活血化瘀的中药三七.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脂质的作用,但若过量表达,却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UCP2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加味二陈汤给药后发现其对降低肝指数、肝脂TC、TG、LDL 和UCP2,提高HDL方面效果较好,说明加味二陈汤通过祛痰,达到了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的效果。当然,中医药通过化痰化瘀治疗脂肪肝的作用靶点肯定是多方面的,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
姚政;
王佳宁;
陈滟;
石安华;
谭丽萍;
陈文慧
-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前期的研究发现,早期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即有血瘀证表现.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性方剂.加味二陈汤即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传统活血化瘀的中药三七.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脂质的作用,但若过量表达,却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UCP2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加味二陈汤给药后发现其对降低肝指数、肝脂TC、TG、LDL 和UCP2,提高HDL方面效果较好,说明加味二陈汤通过祛痰,达到了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的效果。当然,中医药通过化痰化瘀治疗脂肪肝的作用靶点肯定是多方面的,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
姚政;
王佳宁;
陈滟;
石安华;
谭丽萍;
陈文慧
-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前期的研究发现,早期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即有血瘀证表现.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性方剂.加味二陈汤即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传统活血化瘀的中药三七.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脂质的作用,但若过量表达,却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UCP2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加味二陈汤给药后发现其对降低肝指数、肝脂TC、TG、LDL 和UCP2,提高HDL方面效果较好,说明加味二陈汤通过祛痰,达到了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的效果。当然,中医药通过化痰化瘀治疗脂肪肝的作用靶点肯定是多方面的,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
姚政;
王佳宁;
陈滟;
石安华;
谭丽萍;
陈文慧
-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前期的研究发现,早期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即有血瘀证表现.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性方剂.加味二陈汤即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传统活血化瘀的中药三七.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脂质的作用,但若过量表达,却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UCP2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加味二陈汤给药后发现其对降低肝指数、肝脂TC、TG、LDL 和UCP2,提高HDL方面效果较好,说明加味二陈汤通过祛痰,达到了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的效果。当然,中医药通过化痰化瘀治疗脂肪肝的作用靶点肯定是多方面的,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
姚政;
王佳宁;
陈滟;
石安华;
谭丽萍;
陈文慧
-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是痰瘀互结.前期的研究发现,早期脂肪肝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即有血瘀证表现.二陈汤是化痰的代表性方剂.加味二陈汤即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传统活血化瘀的中药三七.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脂质的作用,但若过量表达,却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加味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UCP2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加味二陈汤给药后发现其对降低肝指数、肝脂TC、TG、LDL 和UCP2,提高HDL方面效果较好,说明加味二陈汤通过祛痰,达到了调节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脂肪肝症状的效果。当然,中医药通过化痰化瘀治疗脂肪肝的作用靶点肯定是多方面的,其具体机制如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
谢世阳;
王幼平;
王小晓;
李彬;
崔琳;
陈鹏;
朱翠玲;
朱明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
-
-
谢世阳;
王幼平;
王小晓;
李彬;
崔琳;
陈鹏;
朱翠玲;
朱明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
-
-
谢世阳;
王幼平;
王小晓;
李彬;
崔琳;
陈鹏;
朱翠玲;
朱明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
-
-
谢世阳;
王幼平;
王小晓;
李彬;
崔琳;
陈鹏;
朱翠玲;
朱明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
-
-
谢世阳;
王幼平;
王小晓;
李彬;
崔琳;
陈鹏;
朱翠玲;
朱明军
-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