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1-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会议文集: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心衰康及其拆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的影响,并评价心衰康及其拆方不同用药周期对心衰大鼠水液代谢作用机制及差异.rn 方法:对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梗后心衰模型,按超声评价的左室射血分值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组、心衰康全方组、益气组、温阳组、活血组、利水组.连续灌药4周及8周后观察动物尿量,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衰康及其拆方对心衰大鼠尿液AQP2的影响.rn 结果:心衰大鼠进行药物干预4周后,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的含量较模型组比较均降低,其中心衰康全方组作用最明显,利水组次之,且利水组较其他拆方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而药物干预8周后,心衰康全方组的效果同样最为明显,而利水组效果与益气、温阳、活血组类似(P>0.05).rn 结论:短期应用心衰康全方及利水中药能够降低心衰大鼠尿液AQP2的表达,而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对心衰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无明显影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益气、温阳、活血药对水通道蛋白2的作用逐渐增强,而利水药作用无明显改变.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目前研究证实,AS发生发展与脂代谢异常、炎症、氧化应激、遗传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等诸多因素有关。炎症反应贯穿AS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研究AS过程中相关炎症因子的改变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ApoE-/-小鼠是目前AS领域研究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动物模型,可多层次、多角度地被应用于抗AS药物的研究。从中医基础理论而言,这一小鼠模型既有先天享赋不全,又有后天饮食失节,较全面地模拟了这一疾病发展的过程。在进行中医药对AS干预的研究中,这一动物模型被广泛使用,揭示了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抗AS作用。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实验证实多种中药及其单体对ApoE-/-小鼠具有抗AS,调节血管炎症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显示出中药及其单体成分在AS治疗领域中具有重大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民族女性冠心病(CH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rn 方法:选择维、汉女性CHD患者共180例(汉110例,维70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和民族相匹配的健康女性100例(汉60例,维40例),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TGF-β1基因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三个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了解该基因位点与维汉民族女性CHD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rn 结果:冠心病组与健康组比较,TGF-β1的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维汉两民族比较,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TGF-β1各SNP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三证间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TGF-β1基因rs8110090、rs8105161、rs1800471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CHD无明显关联,其在冠心病组秽浊痰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三证间也未见显著差异,但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维汉两个民族间有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和内皮细胞(HCAEC)生长的影响及剂量依赖关系,明确水蛭素抗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n 方法:用体外培养的HCASMC和HCAEC3-5代,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设置调零孔、对照孔、加药孔(6.25、3.13、1.56、0.78、0.39、0.2、0.1、0.05、0.025mg/mL不同浓度水蛭素共9组,每组6个复孔),培养48h后用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干预下两种细胞的活力和抑制率变化.rn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浓度(0.025~0.1mg/mL)水蛭素在对HCASMC增殖的影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中高浓度(0.2~6.25mg/mL)的水蛭素对HCASMC增殖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抑制率随水蛭素浓度升高而增加.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于HCAEC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25~3.13mg/mL的水蛭素在对HCAEC增殖的影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0.05~0.2mg/mL的水蛭素对HCAEC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而高浓度(6.25mg/mL)的水蛭素在对HCAEC增殖的影响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抑制率达到44.6%.rn 结论:中高浓度水蛭素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ASMC的生长,低中浓度水蛭素对HCAEC无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在抗血栓的同时保护HCAEC甚至促进HCAEC生长.
  • 摘要:目的:观察天香丹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mice]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香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机制.rn 方法:48只8周龄ApoE(-/-)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室温饲养),高脂饲料复合气候箱干预组(36只).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秽浊痰阻证模型后,分为3组:模型组、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采集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变化,并测定斑块面积(Plaque area,PA)与管腔面积(Lumen area,LA)之比;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rn 结果:模型组主动脉PA/LA比值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PA/LA比值则小于模型组(P均<0.01),天香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均<0.01),天香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n 结论:天香丹具有防治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文章介绍了四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过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导致心源性晕厥和抽搐,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西医常采用置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中医将其归入“胸痹”范畴中,辨证多为气阴两虚,痰浊上泛,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都有密切关联,当用益气温阳养阴通络为治疗大法。“心衰”多为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其属中医“水气病”范畴,病位在心,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多责之于气阴两虚,心阳不振,痰瘀互结,而最终致水停心下。从本案观之,女性患者证见胸闷,气短,乏力,呕恶,下肢浮肿,口干,纳差,不寐,畏寒,溲少,大便干之证,再结合舌脉,当辨为“水气病”证属气阴两虚,水湿泛滥,故以益气养阴利水法论治。
  • 摘要:岭南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地域特色与优势突出,深得岭南医家青睐.本文主要介绍冼绍祥教授临床运用毛冬青、五指毛桃、龙脷叶等岭南草药的治疗经验,彰显岭南药材的独特魅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本草愈一方人。冼绍祥教授临床上善于发现并运用岭南药材治疗各种内科疾病,不陈泥于古方古药,能针对岭南气候地理特点、岭南地区人群的体质特点以及岭南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因制宜,病证结合,且选用的药材物美价廉,性味较为平和,方便获得,药食两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的高血压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候变化,但是在重视辨病,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体质特点,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处理好血压升高和症侯群之间关系,把降低、稳定血压,消除症状,长期巩固,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即病症结合,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结合病案浅谈病症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在重视辨病,明确诊断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心理情绪,生活习惯,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处理好血压升高和症候群之间关系,把降低、稳定血压,消除症状,长期巩固,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即辨证辨病并重,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归脾汤一方始载于南宋时期严用和《济生方》一书,至明代薛己于《正体类要》一书中加入当归,远志二药,始臻完备.本方有益气养血,健脾补心之功效,是治疗心脾两虚证型疾病的代表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文章介绍了其治疗心悸,失眠,眩晕三案的案例,心悸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轻者发为惊悸,重者为怔忡。西医学之心律失常多以心悸为主。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若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不止。本案患者盖由心脾失养,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心脉为主,故以归脾汤养心健脾,又其有气虚不能固表,故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另加回心草,锻龙齿以养心安神定志,方证对应,疗效确切。失眠病名由来己久,《内经》中称其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营气之不足者,气血不足谓也,本案患者心脾两虚,中阳不足,方用归脾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辩证准确,疗效非常,同时亦有临床研究表明归脾汤加减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美尼尔氏综合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案,而中医药辩证论治本病有独特优势。有临床研究表明: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眩晕病因多由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失血、外伤、劳倦过度所引起。其病位在清窍,与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病以虚证居多。本案患者乃心脾两虚,中虚湿蕴所致,故当以归脾汤合五菩散益气养血,健脾祛湿,加天麻、清半夏、陈皮增强止晕定眩之功。
  • 摘要:邓铁涛教授是中国著名中医大家,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有其独到的见解,心血管疾病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邓铁涛教授的学术思想包括五脏相关、重视后天之本,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等.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在治疗上比较重视补气除痰,通补兼施,以利于心阳的恢复.用温胆汤加减化裁的益气化痰法是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本文还总结了邓铁涛教授在临床上对岭南地区冠心病的常见分型论治.
  • 摘要: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评价心律康宁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的临床疗效.(2)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心律康宁浸膏对大鼠离体心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rn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临床研究选取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纳入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心律康宁丸,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治疗.(2)实验研究:将SPF级SD大鼠分为造模对照组、硫酸沙丁胺醇组和心律康宁浸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Langendoff灌流装置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注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外源性自由基所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模型,对比研究心律康宁浸膏与硫酸沙丁胺醇对离体心脏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的预防作用.rn 结果:(1)临床观察: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心律康宁浸膏各剂量组、硫酸沙丁胺醇组与造模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心律康宁浸膏中、高剂量组与硫酸沙丁胺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律康宁浸膏低剂量组与硫酸沙丁胺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康宁浸膏中剂量组与心律康宁浸膏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1)心律康宁丸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硫酸沙丁胺醇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2)心律康宁浸膏可能具有防治大鼠离体心脏外源性自由基诱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且以中剂量为最佳有效剂量;
  • 摘要: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rn 方法:非同期对照观察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加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观察组)对择期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参无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rn 结果:两组PCI术前CK、CK-MB、SOD、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中CK、CK-MB、MDA水平有所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围术期心肌损伤;观察组术后血清中CK、CK-MB、MDA水平较术前降低,SO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PCI术后心绞痛发作均明显减少,显效率相当,总有效率观察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择期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患者的危险因素.rn 方法:回顾性筛选收集本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并将其分为热毒证组及非热毒证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以及住院病情预后,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热毒证病因的危险因素.rn 结果:研究纳入322例患者中热毒证组占42.20%(136例),非热毒证组占57.8%(186例).热毒证组平均血管病变数、左室舒张末、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差于非热毒组(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死亡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热毒证为吸烟、辛辣厚味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三个因子是预测热毒证候病因的独立要素,OR值分别为1.755、1.637、1.483.rn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热毒证形成病因与吸烟、血脂代谢紊乱相关,住院期间预后与非热毒证未见差异,但心室重构程度重于非热毒证组.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爽合剂治疗肾虚阳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rn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中医属肾虚阳阻型患者30例,给予冠心爽合剂口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血脂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1(ApoA1)、脂蛋白B(ApoB))、C反应蛋白(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肢体动脉测定(肱-跟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等指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减低,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心烦不寐、口干口渴症状明显改善(P<0.01),耳鸣、舌质、脉象改善;TC水平降低(P<0.05),LDL、Apo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HCY水平降低(P<0.05);baPWV水平明显降低(P<0.01),ABI水平升高(P<0.05).rn 结论:冠心爽合剂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抑制斑块的炎症反应、减缓动脉硬化进程有关.
  • 摘要:目的: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观察中药山楂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从调节炎症因子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山楂组(治疗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生山楂免煎颗粒,每日10g,分2次服用.观察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的差异、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Hs-CRP)水平改变.rn 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用药28天后,山楂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3%和63.3%,对照组分别为86.7%和33.3%,治疗组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72.1%和47.8%,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分别为88.2%和56.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对胸痛、疲乏、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和大便干结等症状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均为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2.机制探讨:用药28天后,两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LDL-C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降低Hs-CRP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中药山楂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调节炎症因子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升解通瘀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rn 方法:将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气陷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升解通瘀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中医证候、血脂及安全性指标.rn 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3.92%)优于对照组(73.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2.14%)优于对照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升解通瘀颗粒能够有效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与通心络相当的疗效.并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通心络.同时,升解通瘀颗粒还能升高HDL-C,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升解通瘀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验证连夏宁心方对于冠心病痰热证的干预作用.rn 方法:连续招募冠心病痰热证患者76例,在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连夏宁心方,分别记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四诊信息量表症状记分和西雅图量表记分.最终将治疗前后记分对比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观察.rn 结果:76例冠心病痰热证患者治疗4周后中医总体症状和每个单个症状较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明显减轻,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轻于治疗前;76例冠心病痰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四诊信息采集量表中所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74%,其中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心烦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55%、77.27%、72.41%、80.95%、84.91%、69.81%.76例冠心病痰热证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西雅图量表中五大项均有明显的差异0<0.05),且治疗4周后西雅图量表标准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rn 结论:连夏宁心方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但本研究属于初级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其所得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 摘要:目的:以中药饮片使用强度(chinese herb defined daily dose scale,CHDDDS)探讨衷敬柏教授治疗高血压的膏方组方用药特点.rn 方法:收集2009-2014年膏方门诊的高血压病膏方处方110例,分析其用药品种、中药饮片使用强度、各类别功效中药饮片使用强度.rn 结果:(1)高血压110张膏方处方,总共用药214味,平均每张处方用药31.51±3.37种.辛甘苦酸咸在高血压膏方处方中均有使用,平均每张膏方处方中主味属甘14.38种、苦8.67种、辛6.55种、酸1.37种、淡0.40种、咸0.14种;(2)主味属味甘CHDDDS为189.03±47.81、苦CHDDDS为115.61±37.24、辛CHDDDS为70.63±29.26、酸CHDDDS为23.53±14.91、淡CHDDDS为12.75±4.76、咸CHDDDS为10.38±5.01;(3)兼味属苦5.95种、甘3.72种、辛2.71种、酸1.99种、淡0.89种、咸0.24种,CHDDDS从高到低依次是甘233.65±56.68、苦188.72±40.57、辛102.95±28.07、酸50.72±24.00、涩21.25±11.32、淡20.73±11.51、咸15.59±10.95;(4)寒热温凉四气的CHDDDS分别是:温134.64±42.96、寒134.55±48.19、凉33.37±14.37、热8.69±3.12;(5)主归经中药品种数次为肝经11.02种、胃经9.08种、肾经8.68种、脾经8.10种、心经6.27种、肺经5.05种、大肠经3.05种、胆经2.49种、心包经1.69种、膀胱经1.04种,CHDDDS依次是肝经156.73±52.90、脾经89.38±36.24、心经74.06±32.07、肺经62.11±28.56、肾经16.70±11.13、心包经12.17±3.44、膀胱经8.28±4.17、大肠经7.56±2.14;(6)兼归经平均使用品种数为胃经9.08种、肾经8.68种、肝经6.75种、肺经5.05种、脾经3.78种、大肠经3.05种、心经2.51种、胆经2.49种、心包经1.69种、膀胱经1.04种;CHDDDS依次是肝经231.08±66.04、脾经133.70±44.94、肾经133.69±52.98、胃经116.25±40.16、肺经109.42±32.36、心经105.31±38.25、大肠经44.55±24.25、心包经40.93±18.43、胆经39.18±20.61;将膏方药物分为补类、调疾健脾和胃与矫味佐制四类,则平均每方补益类药物13.85种(43.94%)、CHDDDS为194.13±63.95,祛邪类药物11.15种(35.40%)、CHDDDS为137.51±45.87,健脾和胃类药物5.62种(17.83%)、CHDDDS为58.98±28.26,调味佐治药物0.89种(2.83%)、CHDDDS为15.68±9.99.rn 结论:哀敬柏主任医师的高血压膏方属于大方范畴,甘、苦、辛类药物数量及DDDS大;寒凉药在处方中的DDDS高于温热药;不同归经的中药DDDS不同,以肝胃肾经为主,同时心脾两经的使用强度亦较大;以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基本原则,以四维结构统筹膏方处方用药,高血压膏方也体现了以补益类药为基础的膏方用药特色.
  • 摘要:除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特发性房颤,房扑可以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速,室颤用ICD预防外,绝大部分心律失常还是要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控制。从CAST试验中我们知道很多抗心律失常西药虽然减少了早搏发生的次数,但是存在负性肌力作用,致心律失常作用,反而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所以西药抗心律失常的路是越走越窄,仅有β-受体阻滞和胺碘酮这样作用于多通道,多部位,能降低心脏耗氧量,扩张冠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获得了有益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所以要寻找治疗心律失常的其他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硝酸脂类药物等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因,发病机制,神经内分泌功能,内环境等综合调整。这与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即整体观相吻合,所谓脏腑功能的整体性,经络气血的整体性,以及“证”的整体性,而非仅侧重某个脏器。所以中医辨证论治心律失常关注的是全身气血运行状况,脏腑功能的协调稳定,阴阳气血的平衡。同时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到中医治疗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证”为中心,依证立方,方随法生,调节好脏腑功能和阴阳失调,气血盈亏,恢复机体整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整复调律,发挥中医药的最大优势,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 摘要:"窠囊"的本质是痰瘀胶结日久,阻于血脉,渐成局部有形之肿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的病理关键.心脉窠囊内结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病因病机上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即痰瘀为患和有形实邪致病.以此观念指导临床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取软坚散结、化痰消瘀为主的治法,以期阻止心脉"窠囊"的形成.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通心滴丸对其主要临床事件及血浆中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麝香通心滴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rn 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选取的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西药组30例,联用组29例,共59例.本次实验观察时间在PCI术后一年内,时间点包括术前、术后第6月、术后第12月,治疗方法为西药组给予常规治疗,联用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通心滴丸.观察指标包括主要临床事件和TF、P-s的水平变化.rn 结果:在主要临床事件中再次入院率和心绞痛发作次数西药组均高于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月和术后第12月两组TF、P-s的数值联用组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这与其降低患者TF、P-s水平,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释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养心汤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大鼠生存率、心脏重量指数、心功能及心肌损伤形态学等的干预作用;探讨参芪养心汤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rn 方法:以SD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DCM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造模后随机取16只作为基线组,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参芪养心汤组、模型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治疗后对上述各组大鼠行心脏超声检查,采血测定血清BNP、TNF-α、IL-1、IL-6、IL-10、CRP水平,取大鼠左心室心肌进行HE染色和电镜检查,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HMGB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正常组,参芪养心汤组,模型对照组进行了18F-FDG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rn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汤可以改善DCM模型大鼠的心腔大小、心功能、心脏重量指数、心肌损伤及心肌活性;基线组大鼠心肌组织HMGB1mRNA、TLR-4mRNA、RAGEmRNA、NF-κBmRNA的表达及蛋白浓度、血清TNF-α、IL-1、IL-6、IL-10、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HMGB1mRNA的表达分别与TLR-4、RAGE、NF-κ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HMGB1mRNA表达与BNP、LVEDD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而参芪养心汤抑制了HMGB1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rn 结论:(1)HMGB1与TLR4或者RAGE结合,激活NF-κB及其下游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介导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共同参与DCM的发生发展.(2)参芪养心汤能延缓DCM大鼠左室内径的扩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降低血清BNP水平,改善心肌活性,能有效治疗DCM.(3)参芪养心汤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HMGB1-Toll样受体4(TLR4)/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细胞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复制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考察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对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及血栓阻塞的影响.rn 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5只(体重为300±25g)顺序编号,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0只、对照组60只及空白组5只.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均通过经心尖部向左室内注射月桂酸钠建立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治疗组术前1天及术后给予理气化痰活血方药灌胃(1ml/100g,每日1次),对照组术前1天及术后给予蒸馏水灌胃(1ml/100g,每日1次),两组分别在术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21天、28天各时间点随机处死5只大鼠,并留取心肌组织;空白组5只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在28天时一并处死,留取心肌组织.心肌组织标本经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及微血管血栓阻塞情况.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经心尖部注射月桂酸钠后1小时即有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24小时左右血栓形成率最高;与空白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冠脉微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冠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n 结论:通过注射月桂酸钠可以成功诱导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可减少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同时可改善大鼠冠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
  • 摘要: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复制性衰老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自噬的影响.rn 方法:通过饥饿方法建立复制性衰老HCMEC自噬模型.分为复制性衰老模型组、复制性衰老自噬模型组(自噬模型组)、复制性衰老自噬模型+白藜芦醇组(10umol/L,即白藜芦醇组)、复制性衰老自噬模型+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组(100mg/L,即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组).运用电子显微镜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rn 结果: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促进复制性衰老内皮细胞自噬小体产生,促进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rn 结论: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促进衰老内皮细胞自噬体的产生及自噬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延缓内皮衰老的重要机制所在.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生长的影响,摸索其应用于HCASMC实验研究的无毒性浓度范围,为开展介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研究建立HCASMC炎症活化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rn 方法:用体外培养的HCASMC3-5代,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用噻唑蓝比色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01,0.1,0.5,1,5,10,100μg/ml)脂多糖在不同作用时间(24,46,72h)下HCASMC的活力变化,明确脂多糖对体外培养的HCASMC存活率的影响并总结其与脂多糖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对应关系,最终找出脂多糖用于HCASMC炎症实验研究所需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rn 结果:脂多糖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体外培养的HCASMC细胞活力有着直接影响.纵向比较:脂多糖在低于100μg/ml浓度范围内,干预HCASMC时间短于48h不会出现细胞毒性,多表现为促细胞增殖效应,而干预时间大于48h则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细胞活力随脂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减低;干预72h后脂多糖浓度在0-0.01μg/ml范围内有促增殖作用,0.01-1μg/ml浓度产生轻微的细胞抑制作用,但细胞毒性不明显,在1-100μg/ml浓度下HCASMC毒性反应逐渐出现,且HCASMC活力与此范围浓度呈负相关.横向比较:同一浓度水平的脂多糖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CASMC的细胞活力逐步下降,且作用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rn 结论:脂多糖在浓度1μg/ml以下不引起细胞毒性,其中0.01μg/ml脂多糖在干预24h条件下可最大程度刺激HCASMC增殖,可作为建立炎症诱导HCASMC活化模型的最佳条件.
  • 摘要:目的:观察天香丹对核因子-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天香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机制.rn 方法:48只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室温饲养),高脂饲料复合气候箱干预组(36只,给予高脂饲料和人工气候箱干预).喂养12周后,成功复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秽浊痰阻证模型后,分为3组:模型组、天香丹组[2.7g/(kg·d)]、阿托伐他汀组[6.1mg/(kg·d)].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采集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变化,并测定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F-κBp65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n 结果: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正常对照组主动脉内膜中膜未见明显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整齐,无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胆固醇结晶形成,管壁无脂质沉积,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大量泡沫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胆固醇结晶形成,管壁有脂质沉积,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斑块与管壁粘附不紧密,可见脱落与破裂的斑块.天香丹组主动脉内膜中膜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不整齐,有巨噬细胞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有胆固醇结晶形成,管壁有脂质沉积,管腔局部狭窄,未见闭塞,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斑块与管壁粘附紧密,未见斑块脱落与破裂,提示天香丹能够延缓AS的病变过程,减轻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阿托伐他汀组可见主动脉管壁厚薄不均,中膜、内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同样可见有巨噬细胞形成、炎性细胞浸润、胆固醇结晶、脂质沉积,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未见闭塞,斑块与粘附于管壁,未见斑块的脱落与破裂,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提示阿托伐他汀片也能够延缓AS的病变过程,减轻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主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影响:模型组主动脉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则小于模型组(P均<0.01),天香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IL-1β、TNF-α浓度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天香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较,天香丹组IL-1β、TNF-α浓度略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主动脉组织中NF-κB p65、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NF-κB p65、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天香丹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较,天香丹组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n 结论:天香丹能够防治AS,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抑制p38MAPK、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三七传统用于出血证、跌打损伤和瘀血肿痛,目前也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本课题组对三七益气活血"生打熟补"之功效干预冠脉病变各阶段发挥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三七在相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等方面可发挥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本课题组为探讨三七作用机制,从心肌梗死模型切入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提示三七在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心肌细胞的凋亡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寻找三七药物靶标以及临床实现分子水平个体化治疗,本课题组对三七干预调节的miRNA、IncRNA及DNA甲基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三七总皂苷上调miRNA-466b从而调节下游相关蛋白而发挥拮抗凋亡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和《西医疾病部分》的适用性和临床应用情况.rn 方法: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指南的熟悉和使用情况、质量水平、临床适用情况等;应用性评价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评价指南的临床应用符合度和应用效果(包括疗效、安全性、经济性).采用统计学基本描述、构建不同比较组进行交叉或分层统计学检验、多因素分析以及混杂因素处理等多种分析方法.rn 结果:适用性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整体熟悉使用程度相当,分别为85.43、84.57%和52.1%、54.47%;指南整体质量水平较好,适用范围、术语使用合理性评分较高,分别为91.94%、93.35%,辨证论治相关内容合理性均在75%以上;适用情况评价较好,其中安全性评分最高;综合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的适用的比例分别为77.73%、75.46%.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的符合度较高,除"其他治法"和中医指南的"调摄预防"以外评分均达到90%以上;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安全性>经济性>疗效;综合评价结果,选择较好的比例(≥7分)在75~80%.rn 结论:基地单位医师对《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熟悉程度较好,并有一半以上的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指南质量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指南临床应用符合度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临床疗效显著;指南的总体疗效与技术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临床医师对指南内容比较满意;指南存在缺少循证医学方法和创新性等不足,需要在指南修订中不断完善.
  •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干预对Ⅰ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rn 方法:将Ⅰ级高血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基础治疗组70例,予宣传教育、限盐饮食、运动处方;穴位治疗组70例,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加耳压法、磁珠按压法;药穴治疗组70例,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加菊明颗粒、耳压法、磁珠按压法.干预2周,1年内每隔3月定期随访.观察受试者的降压率、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rn 结果:3组的降压率、临床疗效与基础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P<0.05)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中医综合干预对Ⅰ级高血压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够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因素可能是由于心肌细胞的控制基因出现异常、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心肌细胞逐渐发生变性、坏死、纤维化和间质水肿,使心脏逐渐呈球形扩大、心功能逐渐减低最后出现心力衰竭和死亡。本文就中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典型病例.进行报道。本例患者,青年女性,其舌脉之象皆有正虚邪实之征,四诊合参,辨证为心胀病,气虚血瘀,水饮内停证,该患者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失于温煦,运血无力,血不养心,使心神失养、心血瘀阻,致使痰饮、瘀血、水湿停滞于体内,形成疾病的发生因素,随着病程的迁延,病理产物积累,反过来影响机体的运化,致使疾病加重,产生这一系列的症状。笔者采用补气温阳,化瘀行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合以五苓散加减,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初期,由于患者气虚为主,重用黄芪配以太子参,以补其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由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前期治疗主方基本不变,仅随症加减。扩张型心肌病病程较长,预后较差,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但此患者由于年纪尚轻,对治疗疾病也积极重视,医从性好,因此疗效显著,此例患者在门诊间断性治疗1年,在随后的回访得知,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再无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等扩张性心肌病的症状,现己基本停止药物治疗。
  • 摘要:“双心病”,又称为心理心脏病或精神心脏病,主要研究心理心脏之间的关联,“双心病”从心、神志两方面着手,最终达到“心身同治”。本研究从心血管系统的理论体系出发,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或表现出心脏症状的心理疾病进行适时、恰当的干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双心医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双心医学的成就不仅表现在医疗技术的提高,还表现在患者对心理心脏疾患的重视及积极地治疗,双心医学的发展不仅缓解了病人的身心疾苦,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双心病”的治疗应从心与情志两个方面着手,二者常相互影响。基于此,建议治疗时应两者结合,根据心理及躯体症状的偏颇、有无精神诱因等症状,把握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主要病理状态,适时调整方药,再根据具体症状及舌脉等临床表现调整活血、补气、化痰药物的轻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即能收到明显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高血压病不同证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代谢产物谱差异,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揭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证候本质.rn 方法:将34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14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6例,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1H-NMR技术分析高血压病3种证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成分,使用PLS-D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寻找标志物,同时采集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数据.rn 结果: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UA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TC水平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TG水平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区分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及对照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丙酮、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乳酸、丝氨酸、葡萄糖、蛋氨酸、丙氨酸含量减少;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柠檬酸、丙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葡萄糖、赖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乳酸含量减少;与阴虚阳亢组比较,肌酐含量增多.rn 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体内存在脂蛋白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异常.
  • 摘要:目的:通过对HRV与CA特征与相关性研究,可以探知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同时为冠心病预防与监测提供更加广泛的检验方法,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rn 方法: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以及2002年由ACC/AHA发布的《ACC/AHA2002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等相关指南制定.痰热证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医疗项目"基于心主血脉-神明论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研究"课题组诊断标准.对115名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进行时域分析以及血浆儿茶酚胺(CA)监测;通过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痰热证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儿茶酚胺特点与相关性分析.rn 结果与结论:在本次研究当中,部分患者出现HRV的下降趋势,意味着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了一定损害.冠心病痰热证患者有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合并症都有所差异,自主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较正常值偏低,SDANN亦有所降低,PNN50与RMSSD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频域指标中,VLF与SDANN具有很强相关性,较正常值有所上升,HF代表迷走神经兴奋性,亦有升高趋势.由此可以假设冠心病痰热证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有所上升,迷走神经张力亦有一定提高.儿茶酚胺是调节性激素,也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调节心血管活动,包括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主要的生理功能是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α和β)和多巴胺受体,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体液的激素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儿茶酚胺指标中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而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略有降低.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患者CA与HRV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发现,经过比较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24h、SDNN-index、SDANN-index、总功率、极低频率、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与儿茶酚胺指标肾上腺素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心率变应性指标与儿茶酚胺指标均没有相关关系.极低频率和低频功率与SDNN-24h、SDNN-index、SADNN-index有很强的相关性;高频功率与SDNN-24h和SDNN-index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痰热证积分与SDANN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冠心病痰热证患者自主神经受到损害,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而儿茶酚胺中的肾上腺素与之有显著相关性,可以肾上腺素的变化推测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更好的监测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不同舒张压分级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相关性.rn 方法:选择选择2015年9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的体检者符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73人,男性140人,女性233人,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72.91±10.75)岁.根据舒张压水平分为4组:1组(DBP<60mmHg)18例,2组(60≤DBP<70mmHg)83例,3组(70≤DBP<80mmHg)154例,4组(80≤DBP<90mmHg)118例.均询问病史、行血常规、生化检查,比较各组间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rn 结果:各组血小板计数比较:1组>4组>3组>2组,其中4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1组>2组>3组>4组,4组和2、3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4组和1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与PLT(r=0.15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MPV(r=-0.245,P=0.000)呈显著负相关性.rn 结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与PLT、MPV显著相关,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诊疗中检测血清PLT、MPV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与血瘀证患者焦虑状态评估及儿茶酚胺类递质水平的比较研究,探讨冠心病痰热证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关系.rn 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痰热证与血瘀证两组各30例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和儿荼酚胺类递质测定,通过统计学SPASS17.0软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及儿茶酚胺类递质是否存在差异.rn 结果与结论:冠心病患者均显示儿茶酚胺递质释放异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痰热和血瘀证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儿茶酚胺类递质较血瘀证明显偏高,说明痰热证存在自主神经受损中以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为主,同时对痰热证和血瘀证汉密顿焦虑量评估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痰热证较血瘀证焦虑程度高.
  •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7-2014.6这4年间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与国内外指南存在的差异,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流行病学依据,使心力衰竭的防治更局部化、合理化、规范化.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近4年本院心内科40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例的中药、西药治疗情况.rn 结果:①心功能Ⅱ级患者利尿剂类药物(含螺内酯)的利用率为69.8%,ACEI/ARB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5.2%,β受体阻滞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7.2%,洋地黄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1.0%,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利用率为60.4%,硝酸酯类药物的利用率为19.8%;心功能Ⅲ级患者利尿剂类药物(含螺内酯)的利用率为78.8%,ACEI/ARB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4.2%,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6.1%,洋地黄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2.8%,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利用率为72.2%,硝酸酯类药物的利用率为21.7%;心功能Ⅳ级患者利尿剂类药物(含螺内酯)的利用率为84.7%,ACEI/ARB类药物的利用率为68.3%,β受体阻滞类药物的利用率为54.1%,洋地黄类药物利用率为64.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利用率为78.6%,硝酸酯类药物的利用率为27.6%.②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中成药的利用率为62.8%,服用一种中成药为178例(43.8%),两种中成药为68例(16.7%),三种及三种以上为9例(2.2%),服用最多的中成药为芪苈强心胶囊,124例(30.5%),服用中药的有269例(66.3%),治疗原则主要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89例(33.1%),活血化瘀、益气(或益气养阴)63例(23.4%),主要方剂有主要方剂共43个,中药共21类、203味。rn 结论:①传统药物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指南新推荐的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使用率与指南仍有差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用药比较单一,主要为螺内酯;②中药、中成药的使用率较高,充分体现了本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理念.
  • 摘要:目的:观察含红曲的复方制剂治疗痰浊血瘀型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痰浊血瘀型血脂异常患者根据血脂水平进行分层,每层不限具体例数,给予红曲复方制剂治疗1月后比较血脂4项的水平.结果:红曲复方制剂能够降低TC、LDL-C及TG水平.结论:红曲复方制剂能有效治疗血脂异常.
  • 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对中医"疏肝宁心法"的辩证方法,通过中医藏象间"母子"相互作用关系理论,探讨中医药疏肝宁心饮对心律不齐、心神经症等疾病中心悸病证的临床治疗.rn 方法:选入临床病例7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疗程为15天,2个疗程后观察分析心悸症状及主要伴随证侯的改善情况.rn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对心悸、失眠、气短、胸闷、口干、太息症状均有疗效,治疗组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心悸、胸闷、口干、太息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失眠、气短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疏肝宁心饮对各种心脏疾病所引起之心悸症状、相关兼症及心电图的改善有肯定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三七粉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西药治疗维持入组前治疗方案不变,两组的中药汤剂均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治疗组中药汤剂加用三七粉3g,对照组中药汤剂不加三七粉.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血压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治疗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粉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疗效,其降压机制可能与三七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有关.
  • 摘要:本文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特点,分析热敏灸治疗该病的可行性,并运用于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了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频热敏点,并对其感传特点进行总结,探讨了热敏点区域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提出了热敏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案,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探讨IL6基因甲基化与UA血瘀证发生发展的关系.rn 方法:选取6例2015年2-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门诊UA血瘀证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UA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重亚硫酸盐处理检测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瘀证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rn 结果: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118bp至-826bp序列中7个位点Cp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而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471bp至-1184bp序列4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的差异尚不明显.rn 结论:UA血瘀证患者IL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一定程度反应了UA血瘀证本质.
  •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给药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及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和NF-KB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氧糖剥夺模型组、SIRT1转染模型组、氧糖剥夺+SIRT1转染模型组、氧糖剥夺+血府逐瘀口服液给药组、氧糖剥夺+SIRT1转染+血府逐瘀口服液给药组.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bolt法分别检测S1RT1、NF-KB的浓度与蛋白质表达情况.rn 结果:RT-PCR测得SIRT1在给药组的表达差异程度分别较氧糖剥夺模型组、氧糖剥夺+SIRT1转染模型组显著降低,NF-KB在给药组的表达差异程度分别较氧糖剥夺组、氧糖剥夺+SIRT1转染模型组显著升高.Western-bolt测得SIRT1在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在用药干预后表达上升;NF-KB在模型组表达升高;SIRT1、NF-KB在各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的表达,抑制NF-KB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TP含量及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共设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常用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其中假手术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药物干预组将相应药物溶于蒸馏水后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利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危险区组织的ATP含量;同时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确定心肌UCP-2的蛋白表达量.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干预组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伴随心功能的改善,同时抑制UCP-2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rn 结论:参附益心颗粒能够提高心衰大鼠心肌ATP含量、改善心脏功能,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UCP-2的过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实验动物体重的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益气活血方干预220~250g体健的SD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正常组,每组6只,通过每三天一次的体重监测和行为学变化的观察分析益气活血方对实验动物体重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动物体重的影响较为辛伐他汀组明显,而高剂量组对健康成年大鼠的一般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益气活血方中、低剂量组能够很安全的控制健康成年大鼠体重的增加,而辛伐他汀对健康成年大鼠体重增加无控制作用,此结论能否推广到控制各年龄段人类的体重增长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摘要:目的: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对GK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rn 方法:将4周龄雄性GK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15g·kg-1)、黄芪乌梅低剂量组(黄芪乌梅配方颗粒1.3g·kg-1)、黄芪乌梅高剂量组(黄芪乌梅配方颗粒5.2g·kg-1),每组8只;同时以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0周,期间多次测量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干预第10周末,取血,测量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GHb),处死,取肝脏组织,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InsR和IRS-1蛋白的表达.rn 结果:①干预10周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体重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实验第2周,模型组GK大鼠空腹血糖逐渐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INS和GHb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FINS和GHb含量降低,黄芪乌梅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空白组比,模型组肝脏InsR和IRS-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黄芪乌梅配方颗粒干预组肝脏InsR和IRS-1蛋白表达均增多(p<0.05).rn 结论:黄芪乌梅配方颗粒能降低GK大鼠血糖,减轻体重,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GK大鼠肝脏组织中InsR和IRS-1蛋白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高血压食蟹猴降压效果.rn 方法:通过筛选324只食蟹猴,得到16只高血压食蟹猴,随机分为卡托普利对照组(A组)、黄连解毒汤观察组(B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4周,分别观察用药前后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改变.rn 结果:两组血压用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降压效果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可降低低密升高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甘油三酯有改善趋势,但对血糖和总胆固醇,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可以降低血葡萄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改善趋势,但血甘油三酯、低密度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黄连解毒汤对高血压食蟹猴有降压作用,其疗效与卡托普利相当,并可改善血脂代谢.
  • 摘要:目的:在明确强心复脉方对乳鼠受损窦房结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及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影响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门控机制.rn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乳鼠窦房结细胞,分为组:正常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模拟缺血-再灌注法制备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各组细胞Ito和Ikur,绘制稳态激活、稳态失活、失活后恢复曲线图,求出半激活电压(V1/2)和斜率(k),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与正常组细胞比较,造模后Ito和Ikur的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加入强心复脉方含药血清后,Ito和Ikur的稳态激活曲线左移、稳态失活曲线右移,V1/2变化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K值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Ito失活后恢复曲线无变化,IKur失活后恢复曲线略有恢复.rn 结论:强心复脉方能通过加快窦房结细胞Ito和Ikur的激活、减慢Ito和IKur的失活,以增强Ito和IKur电流强度,从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程,提窦房结自律性.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升陷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影响.rn 方法: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衰模型,将LVEF值≤50%、尾动脉收缩压≤90mmHg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心衰低血压组、益气升陷活血方组、益气升陷组、活血化瘀组,灌胃干预8周.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并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的含量.rn 结果:与心衰低血压组比较,所有治疗组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及mRNA的含量均降低(P<0.05);与活血化瘀治疗组比较,益气升陷组、全方治疗组,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的含量均降低,全方治疗组更显著(P<0.05).rn 结论:全方治疗组、益气升陷组、活血化瘀组能减轻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减少心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其中全方治疗组较益气升陷治疗组、活血化瘀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益气升陷组次之.
  • 摘要:目的:研究连豆清脉方对日本大耳白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及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的影响.rn 方法:(1)取健康清洁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抽取8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空白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32只日本大耳白兔根据参考文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牛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建立AS斑块模型,成功建模的27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高脂组11只(实验过程中死亡2只)、连豆清脉方治疗组(连治组)8只,辛伐他汀治疗组(辛治组)8只,分别以高脂组予高脂饲料、连豆清脉方药物饲料、辛伐他汀药物饲料喂养8周后,并对AS斑块面积、PARP-1阳性表达及血清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进行检测.rn 结果:各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比例、组织PARP-1阳性细胞表达率及血清白介素-6水平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空白组没有出现AS斑块,连治组AS斑块明显,但是明显低于高脂组;且连治组左心室及血管PARP-1阳性细胞表达、血清白介素6水平均明显低于高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连豆清脉方可抑制AS斑块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ARP-1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摘要:目的:本文拟对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基因芯片数据进行通路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芯片表达的基因,应用GO和KEGG分析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经过数据分析,这些在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被富集到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或分子功能的子集中,主要富集在TNF signaling pathway和Tuberculosis两条通路上;结论:早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炎症免疫反应方面.
  • 摘要:沈绍功教授认为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当注意分清虚实,注意采用高血压先祛实后补虚的总的治疗原则.同时,根据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这一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应注意"滋水涵木、调肾阴阳"为治疗本病始终贯穿的思想,肾气亏虚与肝气郁结也是两大主要致病因素,临床用药多配伍使用调肾药及理气药.
  • 摘要:目的:通过对汉以降31位著名医家关于心悸的辨证、治疗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心悸及相应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rn 方法:查阅汉以降31位著名医家治疗心悸的论述及方剂共200条,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对心悸数据库中的证候、单药、对药、角药、药物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提取新方聚类核心组合,进行新方开发研究.rn 结果:统计得出心悸证候频次最高的是阴阳两虚证(85,42.5%);最常见单药是人参(118,59.0%);最常用的对药是人参-远志(60,30.0%)、人参-茯神(60,30.0%);最常用的角药是人参-远志-茯神(40,20.0%);关联度最高的组合是大枣->人参(支持度17.5%,置信度0.7955);核心药物为:人参、茯神、远志、麦冬、炙甘草、当归、茯苓;得到16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得到治疗心悸的8个候选新方.rn 结论:提示在临床治疗心悸及研制相应中药新药时,可优先考虑以下6个方面:①证候优先考虑阴阳两虚证;②剂型优先考虑蜜丸剂;③单药优先考虑人参,对药优先考虑人参-远志、人参-茯神,角药优先考虑人参-远志-茯神;④配伍优先考虑大枣配伍人参;⑤核心组合优先考虑:茯神-远志-柏子仁、竹茹-半夏-橘皮等;⑥候选新方优先考虑:竹茹、半夏、橘皮、枳实、白蒺藜等.
  •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7-2014.6这4年间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因素、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与国内外指南存在的差异,为为传统医学对心力衰竭研究的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近4年本院心内科40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例的发病因素、证型分布等情况.rn 结果:①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年龄范围为11岁-95岁,平均为60.2±14.8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2.8±14.3)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平均57.6±14.8);心功能Ⅱ级患者平均年龄为57.3±14.6,心功能Ⅲ级平均年龄为60.6±14.3,心功能Ⅳ级平均年龄为62.0±15.8.②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男性204例(50.2%),女性202例(49.8%).⑨NYHAⅠ级为心功能代偿期,不需要住院治疗,NYHAⅡ级为96例(23.6%),NYHAⅢ级为212例(52.2%),NYHAⅣ级为98例(24.1%).④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病因组成中风心病占首位,为154例(37.9%),为154例(37.9%),其次为扩心病132例(32.5%),冠心病112例(27.6),肺心病4例(1.0%);⑤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因素以心律失常、高血脂症最为常见,其中心律失常占首位,为149例(36.7%),其次为高脂血症124例(30.5),高血压118例(29.1%)。rn 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0岁以下,性别对发病年龄有影响,女性的发病年龄高于男性;②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接近于1∶1,没有明显差异;③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逐步增加;④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发病因素中,首要为风心病,其次为扩心病,性别对病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尤其为风心病和扩心病;⑤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主要危险因素为心律失常、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其中心律失常女性多于男性,吸烟、饮酒男性多于女性,统计差异明显;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更容易出现阳虚水泛、心肾阳虚、阴竭阳脱的中医证型.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性,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总体上男女比例相同.
  •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例228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70%、未行介入治疗,中医辩证为阳气亏虚、痰瘀阻络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18例)和对照组(n=110例).治疗组给予稳心汤+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60天,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消耗量,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C(LDL-C)的变化:对比两组60天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rn 结果: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天,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72.7%(P<0.01);治疗组治疗后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平均时间(54.5±8.5)天,治疗组和对照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7%、24.5%((P<0.05)),其中非致死性MI分别为1.7%、1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心性死亡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rn 结论:稳心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hs-CRP、LDL-C有较好疗效,可降低UA患者的MACCE发生率,尤其可减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摘要:目的: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陈旧性脑梗与全天舒张压负荷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老年高血压202例,分成合并脑梗阻117例与非脑梗阻85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及生化指标情况.rn 结果:全天舒张压负荷老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组(9.52±13.8)>非合并脑梗组(4.00±9.09),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全天舒张压负荷与是否合并脑梗为变量,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显示r=-0.365,p=0.000,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n 结论:老老年高血压合并陈旧性脑梗与全天舒张压负荷存在相关性,故应针对该项指标进行积极干预,以进一步预防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生和复发,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分析无锡地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观察血清中Ant-ANT、Ant-β1、Ant-M2、Ant-MHC四种抗心肌抗体的水平,探讨中医证素和抗心肌抗体两者间的关系,为DCM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客观的辨证依据.rn 方法:选取无锡地区2013年5月-2014年12月入住心内科的84例DCM患者,由专职中医师进行临床症候采集与中医证素的评估;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61例非DCM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抽取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中Ant-ANT、Ant-β1、Ant-M2、Ant-MHC的水平.rn 结果:1.DCM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84例DCM患者中医证素共出现158次,证素按出现频次高低依次为:气虚57次(36.08%)>血瘀48次(30.38%)>阳虚27次(17.09%)>阴虚12次(7.59%)>水温9次(5.70%)>痰浊5次(3.16%),其中虚性证素占60.76%,实性证素占39.24%.单证素24例,其中气虚11例<阳虚13例;兼夹证素60例,其中气虚血瘀26例>气虚阴虚12例>阳虚血瘀8例>气虚血瘀水湿5例>阳虚血瘀水湿4例>气虚血瘀痰浊3例>阳虚血瘀痰浊2例.2.DCM患者与非DCM心力衰竭患者Ant-ANT、Ant-β1、Ant-M2、Ant-MHC的水平的比较:DCM组抗心肌抗体Ant-β1、Ant-MHC、Ant-ANT水平明显高于心衰组.3.DCM患者中医证素与抗心肌抗体水平的关系:DCM患者中中医单证素阳虚患者抗心肌抗体Ant-β1、Ant-ANT、Ant-M2、Ant-MHC水平均高于气虚患者,DCM患者中医兼夹证素间抗心肌抗体Ant-β1、Ant-ANT、Ant-M2、Ant-MHC值从高到低为:阳虚血瘀>气虚血瘀>气虚阴虚.rn 结论:DCM患者中医证素与抗心肌抗体水平存在相关性,随着单证素从气虚到阳虚,兼夹证素从气虚阴虚、气虚血瘀到阳虚血瘀的演变,抗心肌抗体水平呈增高趋势.可指导临床应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CM.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