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系膜

肠系膜

肠系膜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4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95篇;相关期刊522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等;肠系膜的相关文献由3373位作者贡献,包括常立功、张静、牛春雨等。

肠系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4 占比:91.1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1.79%

专利文献>

论文:95 占比:7.07%

总计:1343篇

肠系膜—发文趋势图

肠系膜

-研究学者

  • 常立功
  • 张静
  • 牛春雨
  • 狄柯坪
  • 张庆富
  • 陆晓华
  • 杨承刚
  • 薛运章
  • 刘敏
  • 姜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飞; 赵柯; 王翔
    • 摘要: 目的探讨右侧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句容市人民医院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治疗的右侧结肠癌病人2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ME病人101例,传统手术切除112例。查阅病人病历,记录病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记录病人术后腹泻、慢性疼痛等症状,查阅病人随访记录;计算病人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CME和传统手术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切除术和CME组病人腹腔镜手术比例、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39.2±4.8)个]高于传统手术组[(23.6±6.2)个](P0.05)。CME组病人≥4次腹泻/天发生率17.82%(18/101)高于传统手术8.04%(9/112)(P0.05)。结论右侧CME可获得最大化淋巴结清扫,改善病人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但有增加远期腹泻发生率的风险,术中应注重对神经丛的保护,以降低远期腹泻的发生率。
    • 卢俊; 刘磊; 尹化斌; 付忠义; 汤海涛; 王慧
    • 摘要: 患者男,72岁,1个月前发现右下腹约“鸡蛋”大小肿块;2年前曾接受胃癌根治术。查体:右下腹扪及直径约5 cm肿物,质硬,活动度好,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PET/CT:于回肠末段地肠系膜处见约4.2 cm×3.9 cm×3.8 cm类圆形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伴FDG摄取轻度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 max)2.80,中央见无明显FDG摄取区(图1A);考虑回肠末段肠系膜原发肿瘤。
    • 张晨
    •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1例,设为患儿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儿童71名,设为体检组。使用DC-7型线性扫描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患儿组患儿淋巴结多发于右下腹与脐周附近65例(91.55%),分布于左侧腹部及其他6例(8.45%),患儿组同一切面淋巴结数量为(3.98±0.62)个、长轴(1.77±0.40)cm、短轴(0.81±0.17)cm、纵横比(2.19±0.26)、RI(0.72±0.13)、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95.77%,均显著高于体检组的(1.40±0.82)个、(0.88±0.39)cm、(0.62±0.21)cm、(1.42±0.18)、(0.31±0.10)、2.82%(P<0.05);治疗后2周患儿淋巴结数量为(1.54±0.96)个、长轴(0.97±0.44)cm、短轴(0.70±0.32)cm、纵横比(1.52±0.22)、RI(0.36±0.15)、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为8.4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98±0.62)个、(1.77±0.40)cm、(0.81±0.17)cm、(2.19±0.26)、(0.72±0.13)、95.77%(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肠系膜周围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内部声及血流情况,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堕梦洁; 贾留群; 程哲; 刘青
    • 摘要: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原发于气管而无肺等其他部位浸润者更为罕见。现报道我们收治的 1 例气管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于2020年10月26日就诊于我院。
    • 嵇桂娟; 赵力; 罗涛; 张文辉; 陈碧
    • 摘要: 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epithelioi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EIMS)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一种罕见亚型。这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上皮样IMT,由Mari o-Enríquez等首次提出并命名[1]。目前所报道EIMS多发生于大网膜、肠系膜等[2],少见于肺[3]、卵巢[4]、肝[5]等部位。近10年来仅有2篇相关的肺EMIS相关报道[3,5-6]。现本文报道1例肺EIMS合并脑转移,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子类型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 孙卓; 杨波
    •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肥厚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的6例肠系膜肥厚患者CT表现,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患者的CT图像表现可分为1型肠系膜内肥厚型和2型肠系膜内肥厚伴软组织密度结节型。①1型肠系膜内肥厚型共3例,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边缘呈清晰的线样或带状密度增高影,病变主要位于肠系膜周围脂肪层内,未侵犯肠系膜动静脉,向周围脂肪间隙扩展,常见云雾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排除肿瘤及炎症等原因,考虑为单纯肠系膜脂膜炎。其病因主要包括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等。CT图像特征:血管周围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与后腹膜形成鲜明对比,肠管侧凹凸不平呈锯齿状影,肥厚的肠系膜可以通过肠管中心。此外应注意两种组织病理学变异的亚型,一种为收缩性肠系膜炎,以纤维化为主;另外一种为肠系膜营养不良,以脂肪坏死为主。如果影像直径>3 cm,收缩性肠系膜炎以纤维化为主,主要表现为较大孤立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偶尔见钙化病灶,常见于类癌等病。②2型肠系膜肥厚伴软组织密度结节型共3例,此型主要观察层状肥厚的肠系膜中夹持肠系膜的脂肪和血管,肠系膜肥厚的轴心不通过肠管中心伴有肠系膜中心软组织密度结节,病因主要为淋巴瘤、肿瘤侵犯周围等。1型患者中1例合并少量腹水,2型患者均合并少量腹腔或盆腔积液。有时CT对1和2型合并者不能鉴别,对有明显水肿者应该考虑两者并存。另外可出现脂肪环绕征象,以前一般认为出现磨玻璃样肠系膜改变,多数为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后经研究认为如果合并有系膜内软组织密度结节,也不能排除淋巴瘤可能,肠系膜淋巴瘤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要明显多于单纯性肠系膜脂膜炎。结论正确认识肠系膜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对疾病诊断及认识,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 律源; 常丽娜
    •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的蛋鸡产蛋期发生一种以产蛋前期发生瘫痪,午夜死亡,解剖表现腺胃成淡蓝色,胃壁边薄或者穿孔,胫骨、翅易折断,倒数第3~5肋骨变软,肝脏易碎,肠系膜和肠道发褐色;产蛋高峰后发生鸡冠变薄、易倒、色泽变白、羽毛易脱落,腹泻,蛋壳颜色深浅不一,沙壳蛋、夏秋季容易吐水,严重的口腔溃疡、眼睑溃烂等症状。
    • 陈波; 岳鹏景; 刘璟; 邵丽萍; 宋元春
    • 摘要: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多发生于腹腔,但原发于肠系膜的较少报道。本文通过对1例超声表现为小肠淋巴瘤,而最终诊断为小儿肠系膜Burkitt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回顾。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得出原发于小儿肠系膜和小肠的Burkitt淋巴瘤声像图表现不同,但有时也有重合,不易区别。超声检查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为早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但超声检查Burkitt淋巴瘤有时具有局限性,必要时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定性。
    • 孙玄; 李琳业
    • 摘要: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临床上较严重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确诊时病情一般已进展到了肠管壁不可逆性坏死,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急性肠系膜缺血的症状及体征一般并不具有特异度,通常在剖腹探查手术时才能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上显示了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但是对于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仍较为困难.在临床实践中血清生物学指标在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上还没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一些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如降钙素原、D-二聚体、L-乳酸等,以及一些更加符合早期肠系膜缺血病理生理改变的新兴生物学指标如氧化应激指标缺血修饰白蛋白、肠道细胞损伤标志物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肌肉蛋白等,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和慧娟
    • 摘要: 目的: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鉴别肠系膜脂膜炎的成效.方法:挑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34例表现为存在小肠系膜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同时同四周正常腹腔、腹膜后脂肪的边界比较清晰;29例出现"假包膜征",25例出现"脂肪环征",23例出现小淋巴结,11例出现钙化.同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相比,肠系膜病变部位CT值更高(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鉴别肠系膜脂膜炎,能够准确确诊疾病,应用价值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