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219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小儿肝胆、肛肠及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宙光、曹淑荣、李勇等。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219篇
占比:99.42%
总计:33413篇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研究学者
- 吴宙光
- 曹淑荣
- 李勇
- 李素贤
- 祖术芹
- 肖卫东
- 董蒨
- 马红彩
- 刘雪萍
- 姜忠
- 张俊
- 张虹
- 李学明
- 杨兴龙
- 江布先
- 王斌
- 秦仁义
- 许新立
- 于增文
- 余永欢
- 冯奇
- 刁美
- 刘丽娟
- 刘天球
- 刘金钢
- 叶晓烁
- 吴瑶强
- 周敏
- 宝森格
- 尚海涛
- 崔大炜
- 张国波
- 张学文
- 张西波
- 张鸿涛
- 彭宝岗
- 徐伟立
- 文友良
- 李忠廉
- 李明意
- 李洁
- 李索林
- 李英超
- 李龙
- 杨传民
- 杨永光
- 杨永生
- 杨霁
- 梁力建
- 梁建波
-
-
程华;
吴昊钧;
梁梦萍;
谭颖;
陈利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吲哚菁绿荧光辅助腹腔镜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应用价值与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为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行吲哚菁绿荧光辅助腹腔镜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其中2例患者术前8~12 h于外周静脉注入吲哚菁绿5 mg,3例患者术前0.5~1 h于外周静脉注入吲哚菁绿5 mg。结果: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无吲哚菁绿过敏反应,胆总管均被吲哚菁绿染色显影。总手术时间145(35)min,术中出血少于50 mL,均未输血。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1)d,术后住院7(1.5)d,无≥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发生。结论:吲哚菁绿辅助腹腔镜肝外扩张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安全、可行,术中胆总管显影可指导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
吴宙光;
王斌;
程珍;
张文杰;
郑佳辰;
李一帆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32(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收治的CBD患儿72例为研究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另选取同期肝移植供体肝胆管组织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和胆管组织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L-32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组肝组织标本的TGF-β1和IL-3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CBD患儿肝功能指标与血清TGF-β1、IL-32的相关性,比较CBD患者胆管不同病理程度的TGF-β1和IL-32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清TGF-β1和IL-3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组织中TGF-β1和IL-3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BD患儿的血清TGF-β1、IL-32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D患者胆管不同病理程度的TGF-β1、IL-3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和IL-32水平在CBD患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严重度的判断,为进一步防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
-
-
俞东海;
汤永辉;
徐瑶;
徐中亚;
陈吉;
吴寒;
孙斌
-
-
摘要: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引流与传统外引流手术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严重胆管炎患儿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有严重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6~135个月.按引流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外引流组32例和ERCP组25例.外引流组引流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经皮囊肿穿刺引流和胆囊引流.ERCP组采用ERCP引导下置入胆道支架引流.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FLACC评分、术后每公斤体重补液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外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84±34.35)min和(11.53±4.98)d,ERCP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40±2.12)min和(5.72±2.6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外引流组术后24 h和48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3.34±1.07)分和(0.84±0.85)分,ERCP组术后24 h和48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0.76±0.67)分和(0.24±0.4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RCP组术后第1、3、5、7天每公斤体重补液量分别为(70.30±17.04) ml/kg、(29.24±20.99) ml/kg、(13.35±20.76) ml/kg、(5.60±14.62) ml/kg,较外引流组的(93.25±20.21)ml/kg、(70.67±37.91)ml/kg、(45.20±30.95)ml/kg、(32.44±27.46)ml/kg少,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引流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8例(25.00%)、肠粘连8例(25.00%),ERCP组未出现切口感染和肠粘连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7).结论 与传统的外引流手术相比,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严重胆管炎患儿ERCP引流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
-
-
吴东阳;
黄心洁;
陈亚军;
张廷冲;
王大勇;
王增萌;
孙记航;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凯
-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
-
章跃滨;
高志刚;
陈青江;
蔡多特;
熊启星;
章立峰;
潘涛;
罗文娟
-
-
摘要:
目的 探索腹腔镜手术治疗肝总管细小型及合并副肝管变异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肝总管细小型及合并副肝管变异的CBD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胆总管远端囊性扩张而近端及肝总管细小4例,合并副肝管变异7例.根据术前影像和术中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随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8 min,范围120~210 min;术中出血均<10 mL,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7~14 d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无胆瘘及胆道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均无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异常、胆道狭窄或扩张及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总管细小型和合并副肝管变异的C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大部分副肝管无法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术中遇到肝总管直径<5 mm的患者时,在肝总管前壁纵向向上剖开少许前壁后,在悬吊线辅助下行胆肠间断吻合,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术中发现合并副肝管畸形、副肝管直径<1 mm、无法行吻合者,可单独结扎处理;对于副肝管直径≥2 mm者,建议重建胆肠吻合.对于副肝管与肝总管距离较近者,可无张力合并后行纺锤形吻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
-
刘永红;
何金萍;
马顺茂
-
-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伴肝损伤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纳入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38例CBD伴肝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入选的患儿分为A组(1个月~3岁,72例)、B组(4~16岁,66例).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比较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水平,观察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胆汁淀粉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组以胆总管囊形扩张为主,囊肿直径较大,大部分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且囊肿内伴蛋白栓、结石,肝大、胆汁淤积明显;B组以梭形扩张为主,大部分囊肿远端开口,囊肿直径相对较小,少数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少数肝大、胆汁淤积明显.A组患儿黄疸、陶土大便发生率分别为68.1% 、72.2%,显著高于B组的18.2% 和15.2%(P0.05).A组ALT、AST、Tbil、Dbil、ALP、GGT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CBD患儿临床表现不同,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患儿肝损伤的病理基础,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
徐安书;
傅朝春;
孙勇;
杨晓宾;
侯勇;
周莉花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胆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手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更快、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87±1.39) d]比对照组患者[(6.07±1.88) d]短(P<0.001).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在腹腔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01).随访1~72个月后显示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胆管扩张症的治疗中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
-
李师;
朱丽辉;
徐宏宇;
孙瑛;
杨红梅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应用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围术期的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共情护理干预.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情绪障碍筛查表(DSRSC)评估人院时(干预前)、术后1 w(干预后)患儿情绪状态.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人院时(干预前)、术后1 w(干预后)患儿希望水平.观察两组人院时(干预前)、术后1 w(干预后)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SCARED、抑郁DSRSC评分低于对照组,HHI希望评分高于对照组.家属总体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共情护理应用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围术期可显著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及家属满意度.
-
-
陈顺;
吴子龙;
王方明;
吕品;
王俊;
蒋波;
吴金术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Ⅳ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完整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6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23例,开腹组40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23例成人Ⅳ型CBD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29.9±14.0)岁;开腹组40例,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30.9± 15.7)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7.1 ±21.7)min和(158.8±2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9.6± 150.5)ml和(266.0±119.5)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72.8±16.0)h和(87.0±17.0)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3.2)d和(11.9±3.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在吻合口狭窄、胆漏、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成人Ⅳ型CBD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
王早宇;
张惠箴;
刘强;
王兆亮
-
-
摘要:
目的:探析白细胞介素-32(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肝组织内的检测价值.方法:63例BA患儿和41例先天性胆道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患儿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IL-32 mRNA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BA患儿不同程度肝纤维化间的MMP-2表达;分析BA患儿肝组织内IL-32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的IL-32mRNA及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患儿肝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且呈显著正相关性(r=0.512,P=0.04).BA患儿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IL-32均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2及MMP-2在B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32与BA患儿肝功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MMP-2与BA纤维化程度相关.
-
-
周敏
- 《广西医学会普通外科学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至2012年28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CBD病例中2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痛;28例CBD病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率为89%,联合CT及MRCP检查,28例CBD病例确诊率100%;28例CBD病例中24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场Roux-en-Y吻合术,手术效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胰漏、胆漏等并发症.结论:上腹痛是CB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B超是CBD首选的检查方式,CBD的治疗关键是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CBD的首选术式.
-
-
李忠廉;
张西波;
尚海涛;
张鸿涛;
鲍建亨;
郑帅
- 《2011年全国外科学科建设暨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8月我科收治的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20例手术治疗资料。按Todani分类法分型:Ⅰ型19例,Ⅳ型1例。所有病例均行囊肿切除。结果:术后胆汁漏2例,胰漏2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切口感染2例。20例中获随访19例,随访率为95%,随访3个月~8年,平均随访53.6个月,3例表现轻度胆管炎,2例吻合口狭窄,余下疗效皆为优,未发现恶变者。结论: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根治先天性胆管扩张症首选手术方法。对于巨大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在选择手术时,术前行PTCD治疗以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异常;处理囊壁外纤维组织时应彻底结扎止血,避免术后严重的渗血;切除囊肿时不可强行切除后壁、囊肿近端以尽量切净囊肿行大口吻合为原则,囊肿远端在保证胰液引流通畅,不损伤胰管开口的基础上,尽量切净囊肿内膜,防止术后发生胰漏。
-
-
李勇;
肖卫东;
蔡军;
吴安涛;
唐城;
余永欢
- 《第13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86.2%)、黄疸(32.8%)、发热(17.2%)、腹部包块(15.5%)和体重下降(6.9%),同时出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8例(13.8%).B超检查确诊率为94%,MRCP、CT或ERCP检查的确诊率为100%.术前及术中胆道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胆管结合部者32例,其中29例(90.6%)有胰胆管合流异常.术式以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86.2%),术中确诊癌变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9.6%.总体远期疗效,优良者占94%.发生癌变6例(10.3%),术后3例在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3例健在,己分别存活9、17、24个月.结论: ERCP或MRCP检查有助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分型诊断和指导手术.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本病主要的手术方式.切除囊肿时,近端应在尽量切净囊肿基础上行大口径胆肠吻合,远端应保证胰液引流通畅,勿损伤胰管开口.对于合并癌变者,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性手术.
-
-
-
印其友;
咸华;
吕志葆;
郑珊;
肖现民
- 《第七届全国小儿肝胆、肛肠及新生儿外科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又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723年Vater首次报导,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外胆道的囊型和梭型扩张。根据文献报道,不同形态的病例之间在胆总管扩张形态、狭窄段、共同管的长度和直径差异较大,了解囊型和梭型扩张病例术中胆道造影的特点,有助于了解胆道扩张的病因,并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提高疗效提供理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