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吲哚菁绿

吲哚菁绿

吲哚菁绿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64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799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临床外科杂志、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第八届全国PLDD微创技术交流会、2012全国普通外科新理念新技术研讨会暨海南省医学会第15届外科学术会议等;吲哚菁绿的相关文献由243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光、迟崇巍、方驰华等。

吲哚菁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1 占比:2.6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799 占比:97.30%

总计:20348篇

吲哚菁绿—发文趋势图

吲哚菁绿

-研究学者

  • 王宏光
  • 迟崇巍
  • 方驰华
  • 田捷
  • 丛斌斌
  • 刘鹏
  • 孙晓
  • 宋现让
  • 张燕
  • 曹晓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亚茹; 李瑞欣; 李凤集; 罗睿; 刘浩; 严颖彬
    • 摘要: 背景:吲哚菁绿作为高效的光热转换剂可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光热治疗,但其具有水不稳定和光降解等缺点,利用载体负载吲哚菁绿提高其稳定性,对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光热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吲哚菁绿的微球,延缓吲哚菁绿光降解,提高其光热稳定性。方法:①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吲哚菁绿的微球,对其形貌、粒径分布、表面电荷、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表征。②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不同质量浓度下(0.6,0.8,1.0,1.2 g/L)经近红外光辐照5 min,考察溶液温度变化;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1.0 g/L质量浓度下未避光放置0,3,6,9 d,观察近红外光辐照5 min内的温度变化;将游离吲哚菁绿溶液与吲哚菁绿微球悬液在1.0 g/L质量浓度下进行4个开-关激光光照循环,考察溶液温度变化。③将舌鳞癌细胞系SCC-25接种于48孔板内,分8组培养:对照组、空白微球组、1.0 g/L游离吲哚菁绿组、1.0 g/L吲哚菁绿微球组、近红外光照组、空白微球+近红外光照组、1.0 g/L游离吲哚菁绿+近红外光照组和1.0 g/L吲哚菁绿微球+近红外光照组。处理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结论:①吲哚菁绿微球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54±0.29)μm,Zeta电位为-(20.2±1.58)mV,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9.24±1.29)%和(4.87±0.15)%;②游离吲哚菁绿吲哚菁绿微球具有相似的光热转换能力,但增加激光辐照次数或未避光存放后,游离吲哚菁绿的光热转换能力较吲哚菁绿微球明显降低;③1.0 g/L游离吲哚菁绿+近红外光照组和1.0 g/L吲哚菁绿微球+近红外光照组的SCC-25细胞皱缩呈球型,该两组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01);④结果表明,吲哚菁绿微球具有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明显延缓了吲哚菁绿的光漂白和光降解。
    • 李雯; 郝婷; 凌宇风; 赵甜; 杨洁; 孙卫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在体外对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生物膜的抗菌作用。方法CCK⁃8检测光敏剂ICG的毒性,将F.nuclea⁃tum以108 CFU/mL与浓度分别为0、10、20、30、40μg/mL的光敏剂ICG在厌氧(80%N_(2)、10%H_(2)和10%CO_(2))条件下混合均匀,用强度为0.1 W/cm^(2)的808 nm近红外光照射3 min,以进行抗菌光动力治疗,共培养2 d,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通过菌落形成单位计数(CFU)比较不同浓度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的抑菌效果;采用结晶紫定量法和MTT细菌增殖实验检测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形成量及生物膜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ICG对F.nucleatum生物膜胞外多糖形成的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及细菌活死数量的变化。结果随着ICG浓度的增加,菌落数及生物膜的生物量逐渐减少,生物膜代谢活性降低,胞外多糖的产量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活细菌数量逐渐减少。结论用光敏剂ICG进行抗菌光动力治疗可以有效抑制F.nucleatum生物膜的形成。
    • 张晓; 邓露; 徐威; 郭东华; 汤联; 李嘉彬; 陈劲舟; 王国宇
    • 摘要: 机器人手术的大力开展,不仅对手术室管理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也促使我们开始思考护士在整个医护团队中为助力医生完成学习曲线、规范机器人有序开展能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针对主刀医生的策略、针对床旁助手的策略、其他因素加强三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探讨手术室护理团队对改善机器人手术医疗团队学习曲线可以提供的帮助。
    • 丁洪瑞; 钱晨; 喻竹; 李明; 王晓骏; 孙香美; 刘腾飞
    • 摘要: 目的:总结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胸腔镜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下肺段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机器人手术系统能更好地完成肺段切除术,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11±13.280)min,术中出血量为(24.44±15.899)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9.85±39.145)min,术中出血量为(44.62±21.839)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合手术室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益,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廖晓明; 蒋奕; 唐玮; 杨华伟; 姬逸男; 韦莉颖
    • 摘要: 目的探讨薄层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移植联合反向淋巴显影在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应用吲哚菁绿、美蓝双染法引导的反向淋巴显影术,制备薄层游离血管化腹股沟淋巴结皮瓣,切取后移植于患侧上肢,治疗乳腺癌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5例。皮瓣约10 cm×5 cm大小,平均厚度约0.7 cm,切取供区淋巴结约2~3枚,术后随访7~15个月。结果5例皮瓣存活良好,淋巴结均存活。术后随访显示,患肢臂围均于1.5个月后出现明显缩小,供区无并发症。结论联合反向淋巴显影技术完成的薄层血管化淋巴结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疗效优良,明显改善患肢臃肿外形。
    • 徐明月; 陈媛媛; 赵丽; 杨洁; 刘庆; 闻巍; 乔治
    • 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7例(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对照组39例(传统腹腔镜或3D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理特征、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ASA分级、肿瘤部位、术前合并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4 min vs.20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27.5±4.1)vs.(2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目标肠段的定位及吻合口血供的快速判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 王业文; 傅廷亮
    • 摘要: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微创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术中实体瘤及微小转移灶的识别、器官血液灌注评估、解剖标志的可视化等方面显现出较大优势。儿童胸腔镜、腹腔镜手术与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术中辨认重要结构、合理而迅速的决策及精准外科理念的实施。本文现就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儿童微创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张梦瑶; 张雅男; 蔡晓菲; 李文奇; 张俊杰
    • 摘要: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定位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术与开放甲状旁腺全切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HPT)患者术后心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HPT接受ICG荧光定位腔镜下甲状旁腺全切术作为腔镜组,2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HPT接受开放甲状旁腺全切术作为开放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红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以及心脏超声重要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2组比较PTH、血钙、血磷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腔镜组术后3个月血磷、PTH、血红蛋白、血钙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能显著改善继发性HPT患者心功能及心脏内径、收缩功能变化,且ICG荧光定位腔镜下手术较常规开放手术获益更大。
    • 周晓; 金观桥
    • 摘要: 光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具有微创、高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现多用于乳腺癌、喉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的治疗,与光动力疗法、化疗和放疗等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光热疗法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热纳米材料,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有机光热纳米材料可用于人体医学成像、诊断和治疗。快速发展的纳米技术促进了以ICG为核心的光热纳米体系的发展与应用,构建诊疗一体的ICG纳米体系极大地改善了ICG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在光热协同抗肿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徐静; 周璐; 张姝; 张刚; 姜燕; 张哲; 樊俊; 徐琰
    • 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的可行性。方法:18例患者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女性17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45.78±11.64)岁,平均肿瘤直径(0.97±0.50)cm,术中静脉推注吲哚菁绿识别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血清钙离子浓度水平、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均可见荧光显影的甲状旁腺,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8.67±6.41)枚,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有部分淋巴结转移。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由此引起的低钙血症,术后无患者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机器人荧光显影模式下,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避免甲状旁腺意外损伤是安全、可行的,由于本研究纳入患者例数较少,仍需进一步行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