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年间盘介入微创技术经验交流学术会
2010年间盘介入微创技术经验交流学术会

2010年间盘介入微创技术经验交流学术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12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0年间盘介入微创技术经验交流学术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Lser DiscDecompression 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rn 方法: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2岁,眩晕均与颈部活动相关。应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仪(波长1064nm),发射能量10焦耳/秒,总能量250-500焦耳/间盘。对41个间隙进行了治疗。rn 结果:随访时间12-21月,按PLDD治疗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rn 结论:在排除引起眩晕的其他疾患,应用PLDD治疗颈性眩晕,不仅创伤小、安全高,而且临床疗效满意。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rn 方法:1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5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4例,神经根型+脊髓型1例。应用Nd:YAG激光(1.064nm)治疗系统,总热量控制在250-500焦耳。rn 结果:随访3-8个月,以“PLDD治疗颈椎病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6例,良3例,可l例,优良率为90%。rn 结论:PLDD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近期疗效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性眩晕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rn 方法:对23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常规观察、特殊护理指导及健康宣教。rn 结果:23例患者都能较好地配合手术医师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无一例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采用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了临床评价,优良率为91.30%。rn 结论:高度重视PLJDD治疗颈性眩晕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成功率提高的重要保证。
  • 摘要: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疗效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按日本整形协会腰痛治疗标准评分(JOA29分法),总体改善优良率达76.33%。rn 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以腰部制动和出院指导,对巩固疗效,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观察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髓核组织后对980nm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能力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新鲜l LJ羊腰椎标本并制成脊柱功能单位(SFU)144个,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组和ICG染色组,每组再根据给予能量不同随机分为5组。蒸馏水组与ICG染色组分别在髓核内注射100μl蒸馏水与ICG,测定质量后应用980nm半导体激光器分别以70、210、350、490、630J的总能量对标本行连续脉冲式激光照射以汽化髓核组织,术后再次测定质量并计算照射前后标本质量差。rn 结果:1、激光照射髓核组织消融量随能量增大而增多。空白组在70、210、350、490、630J的总能量时对髓核消融的消融量分别为0.0754±0.0046mg、0.1170±0.0306 mg、0.1454±0.0410 mg、0.1560±0.0058 mg和O.1742±0.0429mg,能量组间比较,P<0.01;蒸馏水组在各总能量下髓核消融量分别为0.0596+0.0110 mg、0.0719±0.0228 mg、0.1246±0.0293mg、0.1518±0.0079mg和0.2133±0.0513mg,能量组间比较,P<0.01;ICG染色组在各总能量下髓核消融量分别为0.0699±0.0098 mg、0.1067±0.0154 mg、0.1978±0.0569 mg、0.2224±0.0358 mg和0.2626±0.024lmg,能量组间比较,P<0.01。2、在较低总能量(E<490J)照射下蒸馏水组消融量较其他两组少,而当总能量高于630J时,蒸馏水组消融量高于空F1组,但仍低于ICG染色组。3、在相同激光能量照射下,总能量低于350J时,ICG染色组髓核消融量较空白组无明显差别,而当能晕高于350J时染色剂组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4、ICG染色髓核组织后,可以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汽化率,空白组为0.4mg/J,ICG染色后为0.5mg/J。rn 结论: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量随能量增大而增多;ICG可以提高半导体激光的汽化率,在总能量高于350J时ICG染色能够增强980nm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的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不同时期的疗效变化情况。rn 方法:本院2002~2005年经PLDD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现对24例进行了1年以上的连续随访,其中17例连续随访至少2年。应用JOA20分法进行评价。rn 结果: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优良率分别为45.8%、50%、58.3%、70.8%、64.7%,未见任何并发症。rn 结论: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术后2年内疗效逐渐改善。
  • 摘要:目的:观察PLDD对正常山羊腰椎标本生物力学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正常山羊腰椎标本40具,截取L1~L6节段,两端牙托粉固定。随机分为A、B、C、D、E共5组。1、空白组(A组)不作处理,实验组(B组)标本在L3/4椎间隙行PLDD术,激光照射能量为500J。2、单节段组(C组)、双节段组(D组)和三节段组(E组)分别在L3/4;L3/4和L4/5,L2/3和L4/5;L2/3,L3/4和L4/5椎间隙内行PLDD术,每个间隙激光照射总能量为500J。标本处理后在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轴向拉伸、轴向加压、前方加压、后方加压和左侧加压及右侧加压实验,分别记录负荷加载力为20N、40N、60N、80N和100N时的标本位移。rn 结果:1、负荷加载力为100N时A组和B组标本的位移分别为轴向拉伸:4.40±1.34mm和3.01±0.95mm;轴向加压:1.62±0.47mm和1.44+0.79mm;前方加压:4.88±1.37mm和3.66±1.17mm;后方加压:3.55±1.34mm和2.55±1.14mm;左侧加压:4.09±1.13mm和3.19+1.08mm;右侧加压:3.384±0.96mm和2.55±0.83mm。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2、负荷加载力为100N时C组、D组和E组标本的位移分别为轴向拉伸:1.57±0.73mm、1.31±0.41mm和1.51±0.5mm5:轴向加压:0.83±0.15mm、1.01+0.37 mm和0.894±0.45mm;前方加压:1.58+0.4 mm、1.71±0.37 mm和1.42+0.47mm;后方加压:1.71±0.74mm、1.71±0.75mm和1.51±0.74mm;左侧加压:1.83±0.83 mm、2.01±0.73mm和1.98±0.82 mm;右侧加压:2.23±1.38 mm、2.14±1.30 mm和1.95±1.12mm。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rn 结论:PLDD术对正常山羊腰椎标本生物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且手术节段数量多寡没有显著性差别。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decomperssion,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rn 方法:应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其中随访两年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4岁。21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影像学检查:以前方中央型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为主而后方受压较轻者15例,以后方黄韧带肥厚压迫马尾神经为主而前方受压较轻者6例。应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29分)对21例患者术后1、3、6、12和24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价。rn 结果:术后1、3、6、12和24个月的优良率前方受压为主的患者分别为46.7%、66.7%、66.7%、66.7%和66.7%。后方受压为主的患者分别为16.7%、33.3%、33.3%、33.3%和33.3%。rn 结论: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的疗效,对前方受压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比后方受压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更为满意。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正常山羊间盘锈核汽化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正常山羊腰椎标本40具,截取L1~L6节段,剔除肌肉组织,两端用牙托粉固定。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节段组L3/4)、C组(相邻双节段组L3/4和L4/5)、D组(间隔双节段组L2/3和L4/5)、E组(三节段组L2/3,L3/4和L4/5)。对B-E四组间盘行激光照射,每间盘能量为500焦耳。标本处理后在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轴向拉伸、轴向加压、前方加压、后方加压和左侧加压及右侧加压试验,分别记录负荷加载力为20N、40N、60N、80N和100N的标本位移。rn 结果:在不同负荷不同加载方式时,各组标本的位移量均随负荷加载力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负荷相同加载方式时,A组与B、C、D、E组,B、C、D、E组标本位移量的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汽化三个节段及三个节段以内的间盘组织对山羊腰椎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1064nm波长的Nd:YAG激光和98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生物热效应。rn 方法:选取新鲜山羊完整脊柱80具,将其L6/7节段制作成脊柱功能单位标本80个,分为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组(A组)和波长980nm的半导体激光组(B组),每组40个标本,再按激光最终照射能量的不同各分为200J、400J、600J、800J、1000J 5个亚组,每个亚组8个标本。观察照射前后标本的质量差和照射过程中椎间盘周边的温度变化情况,操作结束后水平切开椎间盘观察汽化腔形态,并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汽化腔的长、宽轴。rn 结果:A、B两组照射后标本的质量减少量随能量的增人而增加;在相同的能量下,B组激光照射后标本的质量减少量大于A组,在能量分别为200J、400J时比较,P<0.05,能量为600J、800J、1000J时比较P<0.01;照射过程中椎间盘前缘、后缘、椎间孔内侧壁的温度升高值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升高;当以同一能量进行照射时,B组激光照射过程中椎问盘周边的温度升高值高于A组激光相同位点处的温度升高值(P<0.01)。A组激光照射后肉眼观察汽化腔的形态大致呈圆形或卵圆形,B组激光照射后的汽化腔形态接近于椭圆形。相同能量照射时,B组激光的汽化腔长轴大于A组(P<0.01):能量为200J时,A组激光汽化腔的宽轴大于B组(P<0.05),能量为400J时P<0.01。能量由600J至1000J时两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rn 结论:980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消融能力优于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而Nd:YAG激光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摘要:腰痛是极其常见的,特别在工业化国家,它是引起失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报告明显的腰痛发生于轻体力劳动者占53%,发生于重体力劳动者占64%。rn 腰痛通常开始于35岁左右,甚至更早。Kelsey等报告腰和脊椎损害是45岁以下人群中引起活动受限的最常见原因。45至65岁之间,腰痛作为失能原因列第三位,仅次于心脏病和通常的关节炎。在男性,50岁之前发病率逐渐升高,然后下降。在女性,50岁之后继续升高,到60岁时发病率达75%。据估计,在所有人群中,一生中的某个时段发生过腰痛的比率达80%。在任何时候,大约18%的人群正在经历腰痛。据美国健康统计中心报告,到医院就诊的新病人中14%是腰痛病人,这等于每年有1300万人因腰痛到医院就诊。在美国所有出院的病人中有3%为症状性腰痛。每年因腰痛诊治所化费用约1000亿美元。
  •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rn 方法:收集腰椎后路切除的17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19个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证实的疼痛腰椎间盘;同时收集12个在MRI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明显减弱、无腰痛症状的生理老化椎间盘和10个正常对照椎间盘,行组织学检查和P物质!神经丝蛋白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rn 结果: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椎间盘在组织学上的显著特征表现为,一条从髓核至纤维环外层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其间伴有1个或多个裂隙;肉芽组织条带区与椎间盘造影术后CT上显示的纤维环裂隙一致,肉芽组织之外的纤维环结构基本正常。生理老化椎间盘和正常对照椎间盘表现为与年龄相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疼痛椎间盘中P物质!神经丝蛋白和血管活性肠肽3种神经肽阳性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和生理老化椎间盘明显增多:神经纤维主要沿伴有裂隙的肉芽组织条带区分布:疼痛椎间盘髓核中可见P物质和神经丝蛋白的阳性神经纤维分布。rn 结论:椎间盘后方神经分布广泛的肉芽组织条带区是椎间盘造影术疼痛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起源部位。肉芽组织条带可能起源于椎间盘的创伤修复过程。生理老化椎间盘和疼痛椎间盘的差异是后者形成组织学上的肉芽组织条带区。
  •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现代腰椎间盘突出症提倡的是阶梯治疗法,即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和突出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大致有: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和手术治疗。我科开展侧方入路椎间盘镜手术以来,目前为止开展手术130余例次,取得良好疗效。rn 侧方入路椎间盘镜技术的渊源后外侧脊柱微创手术的基础来源于Vails和Craig等在20世纪40到50年代的探索。Smith等提出后外侧入路经皮化学融核的概念和技术。1975年日本医师Hijikata(土方贞久)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置入套管针后,用垂体钳摘取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满意疗效。1981年Schreiber开创经后外侧入路应用内镜经皮施行椎间盘切除术,称为椎间盘镜(discoscopy)。
  • 摘要:PLDD术是目前颈腰椎病微创治疗方法中公认的比较成熟、安全、有效的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激光仪器放射的激光热量将部分间盘组织汽化,主要通过减少间盘内压力、消除间盘内炎性因子、改善受压神经的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患的一种治疗手段。我院从2006年开展PLDD术,治疗中我们发现PLDD术后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能完全消失,我们结合患者的病情再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摘要:颈椎病为常见病、多发病。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积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这个定义解释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颈椎病,其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为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变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手笨、足不稳、踩棉感、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二便失禁,给生活、工作带来困难。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rn 脊髓型颈椎病因病程长、症状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等因素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同时由于手术部位特殊靠近颈髓,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常常存在着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效果不满意甚至害怕出现瘫痪。
  • 摘要: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微创新技术。报告了应用PLDD治疗12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配合。指出手术物品的齐备及对激光设备性能的熟练了解、解除病人在手术台上的紧张情绪、术中良好的肢体语言交流及医、护、患的配合等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总结PLDD治疗颈椎病为手术期的护理经验。rn 方法:对56例接受PLDD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rn 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rn 结论:高度重视PLDD治疗颈椎病同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成功率提高的重要保证。
  • 摘要: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激光技术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产物,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X线透视或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导针穿入椎间盘髓核内,并导入光导纤维,输送激光,利用激光的消融能力汽化一定量的髓核组织,降低椎问盘组织内压力,并导致突出的椎问盘回缩,从而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1),大成俊夫(2)和Ko-ichi lwatsuki(3)认为除减压效应外,激光照射髓核组织同时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自美国的Choy1986年报道以来,欧洲、日本、韩国迅速开展此项工作,我国自1994年开展以来(4),现已有20余家开展此项工作。
  • 摘要:1926年Barre和Lieou首先报道了颈部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导致椎动脉(VA)受累可以引起眩晕、眼球震颤、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Ryan和Cope(1)于1955年提出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的概念,因其表现除颈部不适和眩晕为主外,常伴有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心慌出汗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该病又被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近年来有学者(2,3,4,5)认为,颈性眩晕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由于颈源性因素导致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颈性眩晕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5),从病理解剖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颈性眩晕发病机制应主要归结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颈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两大因素。
  •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Decomperssion PLDD)在治疗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2例,本次随访1年以上21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和“间盘源性”腰椎管狭窄症。应用日整会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29分)对所有患者术后各时期的疗效进行评价。rn 结果:术后3~6个月临床疗效基本稳定。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6个月的疗效为优:6例,良:6例,可:1例,劣:8例。治疗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6个月的疗效为优:0例,良:2例,可:0例,劣:4例:治疗“间盘源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6个月的疗效为优:6例,良:4例,可:1例,劣:4例。rn 结论:PLDD治疗腰椎管狭窄时,如果病例选择合适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otaneous laser 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rn 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2年连续随访者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7岁,其中单节段手术者7例,双节段手术者12例,3节段手术者5例。采用JOA20分法对术后1、3、6、12、24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价。rn 结果:术后1、3、6、12、24个月的JOA评分优良率(改善率≥50%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8%、50%、58.3%、70.8%、66.7%,各时间点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在术后2年内疗效稳定。
  • 摘要:目的:观察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对980nm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效果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新鲜山羊腰椎标本并制成脊柱功能单位(SFU)144个,随机选择24个行预实验,余120个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组和ICG染色组,每组40个,再根据给予能量不同随机分为5小组。蒸馏水组与ICG染色组分别在髓核内注射100 μl蒸馏水或ICG,测定质量后应用980nm半导体激光器分别以总能量70、210、350、490、630J对标本行连续脉冲式激光照射以汽化髓核组织,术后再次测定质量,并计算照射前后标本质量差(髓核消融量)。rn 结果:髓核组织消融量随激光照射能量增大而增多,在70、210、350、490、630J的总能量时空白组的髓核消融量分别为0.0754±0.0046g、0.1170±0.0306g、0.1454±0.0410g、0.1560±0.0058g和0.1742±0.0429g,各能量组间比较P<0.01:蒸馏水组的髓核消融量分别为0.0596±0.0110g、0.0719±0.0228g、0.1246±0.0293g、0.1518±0.0079g和0.2133±0.0513g,各能量组间比较P<0.01;ICG染色组的髓核消融量分别为0.0699±0.0098g、0.1067±0.0154g、0.1978±0.0569g、0.2224±0.0358g和0.2626±0.0241g,各能量组间比较P<0.01。在较低总能量(E<490J)照射下蒸馏水组消融量较其他两组少,而当总能量达630J时,蒸馏水组消融量高于空白组,但仍低于ICG染色组。在相同激光能量照射下,总能量低于350J时,ICG染色组髓核消融量较空白组无明显差别,而当能量高于350J时染色剂组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组汽化率为0.4mg/J,ICG染色后为0.5mg/J。rn 结论: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量随能量增大而增多;ICG可以提高半导体激光的汽化率,在总能量高于350J时ICG染色能够增强980nm半导体激光消融髓核组织的效果。
  •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eloticmyelopathe,CSM)是以颈椎间盘病变为基本病理基础,相邻椎体节段后缘骨赘形成,以此构成对脊髓和/或支配血管的压迫因素,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风险大,有些病人难以接受。自2002年开始,我院骨科对16例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采用了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rn 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效果,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rn 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随访24~66个月,平均41.8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为71.43%,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75.00%和68.42%,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61.90%,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创伤小,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后中期随访影像学变化,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LDD治疗的22例颈腰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44~73岁,平均58岁随访时间36~54个月,平均41.5个月。椎间盘分布:颈椎12例27个,腰椎10例22个;其中C3~43个,C4~58个,C5~610个,C6~76个,L2~32个,L3~42个,L4~59个,L5S1 9个。在侧位X线片应用手术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观察手术前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在MRI横断面上,应用椎问盘突出指数观察手术间盘突出情况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病变椎间盘椎间隙前缘高度、中问高度及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间盘病变节段突出指数术前为0.10~0.54,术后末次随访为0.06~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病变节段突出指数术前为0~0.71,末次随访为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 PLDD术后对椎间隙高度没有明显影响,该手术能有效促进椎间盘突出物的缩小。从影像学上分析,PLDD是治疗颈腰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rn 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对5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2个椎间隙,采用德国BIO TEC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激光功率12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600~1000 J。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rn 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56例随访1~26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41例,≥2分8例),7例无效,有效率87.5%(49/56)。rn 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