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储备功能
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39680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肝脏、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等;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文献由659位作者贡献,包括涂蓉、李凯扬、何尔斯泰等。
肝储备功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9680篇
占比:99.98%
总计:1039913篇
肝储备功能
-研究学者
- 涂蓉
- 李凯扬
- 何尔斯泰
- 刘光达
- 张亚奇
- 黄敬涛
- 任贵兵
- 何东雷
- 卢蒙蒙
- 夏立平
- 尹秀芬
- 崔书钟
- 张学文
- 张晓枫
- 张蓓
- 张阳德
- 徐伯平
- 李娜
- 王晓白
- 王海东
- 罗先文
- 罗建光
- 胡滨
- 谭李军
- 赵玉石
- 辛桂杰
- 郑进方
- 金晟来
- 陈娟娟
- 陈徐贤
- 雷正明
- 韩德恩
- 马腾飞
- 高燕
- 黄国贤
- 黄家丽
- 丁振昊
- 丁正祥
- 丘惠娟
- 仇毓东
- 何鹏
- 余永红
- 元云飞
- 刘三都
- 刘俏敏
- 刘华
- 刘国旺
- 刘小容
- 刘强
- 刘海鹰
-
-
-
胡景卉;
王笑笑;
黄京城;
杨鑫;
叶靖;
罗先富
-
-
摘要: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肝肿瘤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肝肿瘤患者的肝胆期图像,计算肝胆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功能性肝脏影像评分(FLIS),以及临床Child-Pugh评分。以术前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为肝储备功能参考标准,分析影像指标与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以滞留率10%、20%为界限分组,分析比较组间的肝功能影像参数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MRI测定参数RE、FLIS评分及Child-Pugh评分与ICG R15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0.506、0.510(均P<0.001)。分别以ICG R1510%及20%分组,ICG R15<10%组与≥10%组、ICG R15<20%组与≥20%组的RE、FLIS评分、Child-Pugh评分和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的AUC最高,以ICG R1510%及20%分组时,分别为0.809、0.87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6.1%、32.2%。在以20%分组中,联合PLT后AUC达0.928。结论:Gd-EOB-DTPA增强MRI的肝胆期肝实质RE可定量评估肝肿瘤患者术前的肝储备功能,联合PLT后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
朱涛
-
-
摘要:
目的分析精细介入前后肝储备功能评价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选取8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对其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进行测定,依照测定结果划分为3组(低于10%、介于10%~30%、高于30%)。患者在完成精细介入治疗后,根据其肝功能情况划分为轻度损伤、重度损伤。对比不同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高于30%的患者重症肝损伤占比(83.33%)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79,P0.05),其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26.07±4.82)%高于轻度肝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6,P<0.05);术前肝脏储备功能量化分级B级患者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16.35±5.76)%明显高于A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1,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精细介入过程中,通过应用吲哚箐绿15 min滞留率对其肝储备功能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普及使用。
-
-
董国强;
蒋礼;
张应战
-
-
摘要:
目的:研究精细介入疗法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及对患者治疗后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介入疗法行化疗栓塞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肝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并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法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情况,增强CT分析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E,TB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与MEL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精细介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储备功能。
-
-
孔银;
张有成
-
-
摘要: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1%[1]。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翻一番,达到15亿人。2000~2030年,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12.4%上升到19.6%,欧洲将从12.6%上升到20.3%[2]。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13%,而肝癌作为中国恶行肿瘤第三位,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老年肝癌患者占总肝癌患者数的47.5%[3~5]。
-
-
覃宜丹
-
-
摘要:
目的:分析积极反刍思维训练结合路径化护理对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焦虑以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路径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储备功能[15min血中吲哚氰绿储留率(ICGR 15)、血中吲哚氰绿最大清除率(ICGR_(max))、血清前白蛋白(P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量表指数(PSQI)。结果:护理后,两组的ICGR 15降低,ICGR_(max)、PA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A、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结合路径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减轻焦虑水平,并且提高睡眠质量。
-
-
李妍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肝衰竭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夜间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的9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实施日间营养干预;研究组45例,实施日间+夜间营养干预,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及组间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肝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衰竭住院患者营养支持中实施夜间营养干预能够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提高肝储备功能,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
-
贠桂侠;
陆松;
孟春
-
-
摘要:
目的 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残余肝脏体积测定在肝切除术前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Gd-EOB-DT PA增强M RI以及模拟肝切除并进行残余肝脏体积测定,并观察患者术后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5例肝癌肝切除患者,其中56例患者发生了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5%.单因素分析分析发现术后肝功能不全组患者的术前血小板水平(P=0.036)及残余肝脏体积率(remnant liver volume rate,RLVR)×Gd-EOB-DTPA肝脏实际摄取信号强度(TSI)(P=0.012)明显低于良好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组患者的肝门阻断时间(P=0.049)及术中出血量(P=0.032)明显高于术后恢复良好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发现RLVR×TIS是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唯一危险因素.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联合残余肝脏体积测定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手段.
-
-
蒋安;
张健;
陈怡萌;
秦博文;
周蕊;
任松;
王宝太;
杨正安;
李宗芳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储备功能分级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排钉阻断法断流术的4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ICGR15<30%)28例,B组(ICGR15 30%~50%)14例,C组(ICGR15>50%)5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C组较其他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升高不明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术后第三天腹腔引流量以及肝昏迷和死亡人数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 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对评估脾切除断流手术风险和预后有一定意义,其中ICG R15<30%患者手术风险较低;ICG R15 30%~50%为中风险;ICG R15>50%或Child C级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断流手术风险较高,肝移植可能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
-
丁聪;
柏根基
-
-
摘要:
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是一种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以同时对肝脏的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而准确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有利于减少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慢性肝病的预后.笔者系统阐述了Gd-EOB-DTPA在评估肝脏功能的原理及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
谭李军;
王苗苗;
尹秀芬;
吴春燕;
黄好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并分析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运用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测定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ICGR15),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肝癌患者的营养状况(NRS-2002得分),并根据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分为四组,观察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 结果:当患者ICGR15≥10%,营养状态越差,术后首次排气及拔除胃管所需的时间久越长(P<0.05);NRS-2002≥3时,肝储备功能欠佳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P<0.05);当患者NRS-2002≥3且ICGR15≥10%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P<0.05). 结论:根据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术前积极采取护肝治疗及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营养状态,以促进术后康复.
-
-
Ma Junchao;
马军超;
Wang Ruifeng;
王瑞峰;
Guo Youmin;
郭佑民
- 《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异常分布规律,分析脑区葡萄糖代谢变化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rn 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接受PET/CT全身显像的肝硬化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非肝脏疾病对照者.基于SPM软件分析组间脑代谢差异区域,并且基于因子分析脑区代谢与肝储备功能的相关性.rn 结果:肝硬化组较对照组脑区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峰值点坐标主要位于左侧前扣带回、双侧额叶、双侧岛叶及双侧舌回等.肝硬化组较对照组脑区葡萄糖代谢增加脑区峰值点主要位于双侧丘脑、双侧纹状体及双侧小脑半球区域;左侧前扣带回与肝储备功能评分显著负相关(r=-0.701,P<0.001),左侧丘脑葡萄糖代谢与肝储备功能评分显著正相关(r=0.780,P<0.001).rn 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葡萄糖代谢异常区域,部分脑区代谢异常与肝储备功能显著相关,肝储备功能作为综合评估指标,可能是影响肝硬化患者脑能量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
-
-
-
-
-
涂蓉;
张阳德;
罗建光;
郑进方;
王海东;
夏立平;
何东雷
- 《第四届全国放射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CT肝硬度分级评估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术前肝脏双期增强CT59例.术前确定肝硬度分级,与术后病理肝纤维化分级、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和生存率进行级间差异性分析.结果:CT分级1级与2、3级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881和5.4286,P<0.05);CT分级之间的术后ALT、AST、ALB和PAB水平峰值或谷底或20天后的时间区段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分级与病理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系数r=0.77(P<0.0001),与GP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P=0.0011).结论:肝硬度CT分级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