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造影

荧光造影

荧光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1801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临床眼科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荧光造影的相关文献由40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益、刘希光、史国华等。

荧光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801 占比:99.84%

总计:71918篇

荧光造影—发文趋势图

荧光造影

-研究学者

  • 何益
  • 刘希光
  • 史国华
  • 叶娟
  • 吴健
  • 孙维晔
  • 尤堃
  • 张洪伟
  • 徐进旺
  • 李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亚波; 周鹏; 韩庆东; 陆晓诚; 惠品晶; 颜艳红; 张世明; 王中
    • 摘要: 目的 应用荧光造影技术于烟雾病(MMD)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研究皮质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缺血性MMD(MMD组)和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ACVD组)所致烟雾综合征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动脉-颅骨周围组织血管融合术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5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夹闭术进行治疗).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结合Flow 800软件分析搭桥术中吻合血管的畅通性、血流方向和"分水岭推移"现象;同时术中应用荧光素钠(NaFL)荧光造影评估NaFL外渗.比较各组患者外渗发生率及外渗程度.结果 术中证实44例患者STA-MCA搭桥术的吻合口均通畅,42例为双向血流,2例为单向血流;2例MMD患者搭桥术中观测到大脑皮质"分水岭推移"现象.在对照组患者中未观察到外渗,27例(96.4%)MMD组患者和11例(68.8%)ACVD组患者搭桥术中出现NaFL外渗.MMD组患者NaFL外渗程度比ACVD组患者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3).结论 ICG联合Flow 800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有助于了解MMD患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复杂的皮质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NaFL荧光造影证实MMD患者存在血脑屏障破坏.
    • 徐进旺; 刘希光; 李爱民; 王富元; 孙维晔; 张洪伟; 梁径山
    •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助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定期行影像学随访,术后6个月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及FLOW 800技术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残留,载瘤动脉、穿支动脉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时14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2例患者轻残(GOS评分4分).结论 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
    • 徐进旺; 刘希光; 李爱民; 张东; 王富元; 孙维晔; 张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下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荧光造影辅助下CEA治疗的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典式CEA,术中持续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吲哚菁绿(ICG)造影和FLOW 800分析,蔡司P900显微镜下观察内膜剥脱前后颈动脉荧光显影。结果手术效果良好39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TCD监测和ICG荧光造影显示术侧颈动脉血流通畅,出院前CTA检查显示术侧颈动脉通畅。术后1、6个月复查CTA,3例出现再狭窄,其中2例狭窄程度40%~60%,1例出现同侧颈外动脉重度狭窄,但无症状。结论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ICG荧光造影对预防脑缺血或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 胡智洪; 游国亮; 何敏; 李伟; 杨启荣; 罗川东; 李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手术采用全椎或半椎板入路,术中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瘘口的位置、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行瘘口切除后再次造影检查.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瘘口位于颅颈交界、胸髓上段、胸髓下段、脊髓腰段的患者,分别为2例、8例、10例、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瘘口均完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者.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显示治愈为18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好转率为92.85%.患者术后的改良ALS评分(2.1±1.4)比术前(4.6±1.9)明显好转(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最有效的方法.术中采用荧光造影,能准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对瘘口切除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 谢晓晓; 李爱民; 刘希光; 张洪伟; 王富元; 孙维晔; 戴大鹏; 徐进旺; 徐德智
    •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辅助下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和动脉瘤的解剖部位分为经典分叉型、M1主干分叉型、M2主干分叉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和多干分叉型,在荧光造影辅助下采用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对各型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GOS评分和对比分析,患者的GOS评分为术后6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确定.采用X2检验以确定动脉瘤各分型的临床预后及其与不同夹闭方法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8例MCA M1段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62例,2~3分14例,死亡2例,良好率为79.5%.其中20例经典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90.0%(18/20);23例M1主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82.6%(19/23);18例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83.3%(15/18);10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60.0%(6/10);7例多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57.1%(4/7).随访发现脑积水2例,肌力≤3级的偏瘫5例,语言障碍2例,认知障碍1例.此外,不同的动脉瘤分型对应的夹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动脉瘤指向,了解MCA的解剖,在荧光造影辅助下准确评估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治疗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可防止瘤颈残余并避免损伤分支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疗效.
    • 邱大志; 王宇生; 赵青; 朱军; 王强; 谢满意; 李中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在治疗烟雾病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中评估血管通畅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外科行STA-MCA搭桥术的13例烟雾病患者,术中运用MDU进行吻合前后STA、MCA近心段和远心段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流方向及血流频谱形态,分析其差别;并进行荧光造影,与术后复查CTA进行对比.结果 术中MDU显示吻合后M4近心段血流速度增快(P<0.01),RI无明显变化(P=0.896),血流方向逆转;M4远心段血流速度增快(P<0.01),RI无明显变化(P=0.103);STA血流速度增快、RI降低(均P<0.01),呈"颅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术中ICG造影图像清晰,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复查CTA,桥血管通畅与术中MDU、荧光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无创、反复、准确地判断STA-MCA搭桥术中血管通畅性.
    • 赵凯; 关宇欣; 景治涛; 王运杰; 肖健齐; 武晓菲; 蔡文辉; 王维峰; 王丹丹; 孙晓萍; 盛学东; 张晋; 邓贺民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docyanine green( ICG)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craniotomy aneurysm clipp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by craniotomy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ICG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was used in 26 cases during operation( imaging surgery group) and no intraopera-tive ICG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32 cases ( conventional surgery group ) . Through ICG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to assist determine clipping position by evaluating the direction of aneurysm,size of occlusion,and the blood supply of its parent artery. The coma scale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the glass coma scale( GCS) ,and the postoperative cerebral ischemia and aneurysm residu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3 to 10 months. GCS score of the imaging surgery group,25 cases in level 1,and 1 case in level 2. GCS score of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 group,29 ca-ses in level 1,and 3 cases in level 2.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sidual aneurysm in the ima-ging surg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 05 ) .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ICG imaging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It has features of ideal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emporal resolution,high safety,and strong repeatability. By provid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whether aneurysm neck is completely closed, whether the parent artery is stenotic,and whether important branches of artery are open.%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在手术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动脉瘤患者.术中应用ICG荧光造影26例(造影手术组),术中未采用ICG荧光造影32例(常规手术组).通过术中ICG荧光造影评估动脉瘤方向、大小夹闭情况和载瘤动脉的供血情况,根据造影结果改变动脉瘤夹位置.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缺血和动脉瘤残留情况.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造影手术组GCS评分,第1级25例,第2级1例.常规手术组GCS评分,第1级29例,第2级3例.造影手术组的患者术后脑缺血和动脉瘤残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设备简便,操作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且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对术中判断是否完全夹闭动脉瘤颈、载瘤动脉是否狭窄情况、重要分支是否通畅等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