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928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国际肝胆胰外科南通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第四届全军肝胆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肝胆外科论坛、第一届放射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分子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健、李臻、陈风等。

胰胆管合流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928 占比:99.61%

总计:40083篇

胰胆管合流异常—发文趋势图

胰胆管合流异常

-研究学者

  • 汪健
  • 李臻
  • 陈风
  • 黄顺根
  • 韩新巍
  • 张立军
  • 于则利
  • 王兴东
  • 赵中辛
  • 钟明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树文; 王继恒; 李磊
    • 摘要: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胰胆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解剖畸形。由于长期胆汁、胰液相互反流,可促使胆道恶性肿瘤发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内镜学技术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PBM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拟就儿童PBM的内镜诊疗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 余鹏; 詹鹏超; 李臻; 李鑫; 纪坤; 石洋; 叶书文; 谢炳灿; 张玉元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以“胆囊癌介入治疗4月余,皮肤巩膜黄染1周”为主诉入院。4个月前因“腹胀、腹部隐痛”确诊为胆囊癌伴肝转移。决定行介入治疗及系统治疗,肝动脉造影后留管,给予氟尿嘧啶1 500㎎+奥沙利铂100㎎持续灌注化疗,配合口服阿帕替尼500㎎/d,好转出院。2个月后复查,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行肝动脉造影并动脉灌注化疗.
    • 马海锋; 江魁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诊断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5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胆管合流异常患儿(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1月3 d至14岁)的术前常规MR、MRCP原始图像及重建影像资料,并与术中所见及术中胆道造影对照,由2位副主任医师以上放射科诊断医师分析图像,然后讨论得出影像诊断结。结果 25例确诊胰胆管合流异常患儿中,常规MR及MRCP准确显示了其中的18例(符合率为72%),术中胆道造影准确显示了22例(符合率为88%),二者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16例MRCP显示与术中胆道造影一致,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合流、胰管、肝内胆管、胆总管,可明确胰胆管合流异常分型。25例患儿中胰胆管合流异常Ⅰ型16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1例。结论 3.0TMR为无创性诊断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有效方法,与术中胆道造影相互补充,达到术前确诊的目的。
    • 刘璐; 张廷冲; 陈巍
    • 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胆道扩张症(CBD)临床病例资料,比较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与无合流异常病例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PBM以及共同管长度与CBD的发病、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为CBD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道扩张症病例临床资料,83例胆道扩张症患儿纳入研究,以MRCP中胰胆管共同管长度为分组标准,分为合流异常组(共同管长度≥5 mm,n=47)与非合流异常组(共同管长度0.05),腹痛症状合流异常组多于无合流组(P0.05),血清淀粉酶检测合流异常组高于无合流异常组(P0.05),但胆总管囊肿体积合流异常组小于无合流异常组(P=0.02).结论 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患儿出现腹痛症状较早、较严重,同时血清淀粉酶较高,合并胰腺炎较常见,故易于做出早期诊断,可能也是本组胆总管囊肿体积较小的原因.本研究胰胆管共同管长短与先天性胆道扩张症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胆红素及血清淀粉酶等水平无明确相关性,故不能单纯以胰胆管共同管长度判断病情轻重.
    • 曹丽美; 于少飞
    • 摘要: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先天性胰胆管发育异常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反流,反复刺激胰管及胆管,可引起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石症、胆囊癌及反复胰腺炎等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皮肤黄染、发热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由此引发胆道疾病的有效手段.本例患儿以反复腹痛发作为主要表现,2年内发作急性胰腺炎7次,借此病例学习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文献,对以后儿科临床工作中遇到儿童反复腹痛发作问题有提示作用.
    • 贾倩茹; 郭静; 孙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胆管发育异常合并儿童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胰腺炎住院患儿175例,分两组:观察组为因胰胆管发育异常所致,21例;对照组为非胰胆管发育异常、非结石因素导致的胰腺炎15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炎中胰胆管发育异常发生率为12.0%,其中,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4.1±2.4)岁,略低于对照组(6.0±4.7)岁,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构成比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胰胆管发育异常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5%.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胰胆管合流异常、胰胆管先天变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结论 由胰胆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儿童胰腺炎,发病年龄较小,且女性儿童多见.当胰腺炎患儿合并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时应尽早行MRCP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胰胆管发育异常的检出率.内科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尽早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李星志; 任笠坤; 刘浩; 冉勋; 杨能红; 韩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与胆胰疾病发生的关系,评估应用内镜诊疗PB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接受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疗的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筛选出31例PBM患者(良性组23例,恶性组8例).又据胆管直径将其分为胆管扩张型和胆管未扩张型2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胆胰疾病发生率、内镜治疗方式、治疗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 31例PBM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56.7±16.2)岁.其中胆总管囊肿4例(12.9%),胆道癌6例(19.4%),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BM患者(分别为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PBM患者均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同时合并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15例(48.4%),内镜逆行胆道支架引流(ERBD)9例(29.0%),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EPBD)+ENBD 4例(12.9%),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EMBE)+ENBD 1例(3.2%),ERBD+内镜下胰管引流1例(3.2%),EPBD+ ERBD+ EMBE 1例(3.2%),操作成功率为100%.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术后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3.2%)发生术后胰腺炎.良性组患者术前、术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为7(6,8)分比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性组23例患者随访(25.13±12.90)个月,均未失访及发现恶变,3例胆管扩张型PBM患者仍有腹痛、黄疸发作,余2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7.0%(20/23).结论 PBM与胆总管囊肿、胆道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内镜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可为预防性手术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
    • 李柯; 薛魁金; 常虹; 姚炜; 张耀朋; 闫秀娥; 黄永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行ERCP诊治的52例PBM患者的资料.总结PBM的临床特点、分型、相关疾病谱变化和ERCP诊治过程.结果 52例PBM患者中,女性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黄疸,其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Ⅲ型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者占50.0%.从首次发病到我院明确诊断为PBM的时间跨度平均为12.2年,其中主要临床问题发生变化的有24例(46.2%).共进行69例次ERCP操作,5例次患者失败(7.2%),PBM的困难插管率为34.6%(18/52),其中11例需借助高级插管技术,同期可比非PBM 4275例ERCP的困难插管率为15.4%(657/427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55,P<0.05).患者行多种治疗性ERCP操作,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操作成功率为92.8% (64/69),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5.4% (8/52).结论 PBM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ERCP技术在PBM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插管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
    • 罗蓝秀; 吴秋梅; 刘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48例术前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的患儿,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8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其中Ⅰ型24例、Ⅳ型24例,声像图上:Ⅰ型为局部或全程胆总管柱状扩张或为门静脉前方(肝门部)囊性肿物,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Ⅳ型表现为胆总管全程柱状扩张或囊状扩张,同时出现肝内胆管扩张表现,当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增厚,囊内可出现细点状回声、片状中等回声;(2)超声提示胰胆管合流异常9例,5例超声显示共同管长(1.2~2.6cm);(3)超声提示胆总管囊肿并发症:胆囊炎20例:表现为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毛糙;肝损害11例: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粗;胰腺炎5例:表现为胰腺肿大、胰腺实质回声增粗、胰管扩张内径.(4)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46例,其中5例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2例为囊肿型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3%.结论:超声对于胆总管囊肿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胆总管囊肿术前诊断的首选,同时还可以显示其伴发症如胆囊炎、肝损害、胰腺炎等,对于胆管轻度扩张合并胰腺炎的患儿,需注意PBM的存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