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移植

肝移植

肝移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3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59篇、会议论文394篇、专利文献8708篇;相关期刊1134种,包括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9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2015年器官移植年会、2014年器官移植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与评价研讨会、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等;肝移植的相关文献由16711位作者贡献,包括沈中阳、陈规划、何晓顺等。

肝移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59 占比:56.16%

会议论文>

论文:394 占比:1.90%

专利文献>

论文:8708 占比:41.94%

总计:20761篇

肝移植—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继翔; 闫宏宪; 轩娟娟; 白鸿太; 王耀权; 魏思东; 陈国勇
    • 摘要: 背景:传统"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时间长,训练难度大,难以适应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的:利用大鼠肝移植建立步骤多的特点,合理组合每一步骤的时间及方法,缩短学习时间,降低操作难度,快速地构建大鼠肝移植模型.方法:以"二袖套法"为基础,在保留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的基础上门静脉优先套管吻合,套管采用供肝放在大鼠下腹部的反向吻合法(门脉优先组),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与传统大鼠肝移植模型(传统移植组)予以对比,统计分析两组学习曲线时间、门静脉阻断时间、无肝期时间、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受体手术时间及术后生存情况等.结果 与结论:①对传统移植组32只和门脉优先组30只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进行分析,门脉优先组学习时间短于传统移植组;②将存活时间超过2d的传统移植组12只大鼠和门脉优先组20只大鼠手术中的各阶段时间进行统计,采用参数检验分析显示,门脉优先组门静脉阻断时间稍长于传统移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门脉优先组肝上下腔阻断时间为(15.0±2.2) min,明显短于传统移植组的(21.3±2.1) min(P<0.05);门脉优先组肝下下腔阻断时间为(25.0±2.9) min,明显短于传统移植组的(32.5±3.2) min(P< 0.05);两组供体灌注时间、供体手术时间、供体肝脏修整时间和受体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提示门脉优先肝移植大鼠模型能缩短学习周期,降低操作难度,为初学者迅速掌握大鼠肝移植模型建立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适合学习和推广.
    • 宋月; 张海涛; 任立红
    • 摘要: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由参与氨解毒过程的酶或转运体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这些酶或转运体的缺乏可导致血液和大脑中氨的毒性水平积累,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脑病或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UCDs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这取决于缺陷的类型和缺陷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越早,预后相对越差.目前尿素循环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饮食、药物以及肝脏移植.部分患者可渡过急性发病的危险期,但遗留的神经系统损害以及疾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本文就尿素循环障碍发病机制、临床现状、诊治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③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④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⑤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3)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4)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5)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刘一霆; 邱涛; 周江桥
    • 摘要: 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治疗的最佳选择[1],但器官短缺导致超过11%的患者因肝脏失代偿和死亡而失去移植机会[2]。因此人们尝试使用边缘供肝、活体供肝、劈离肝或通过改善边缘供肝进行移植,从而增加可用的肝移植数量[2-3]。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肝移植过程中固有的一部分,在边缘供肝中表现更为严重[4]。IRI通过损伤肝细胞、内皮细胞和胆管细胞等肝实质细胞从而引起微循环衰竭和炎症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移植物功能障碍和缺血性胆道病变[5-6]。由于边缘器官的大量使用,近年来细胞治疗联合常温机械灌注应用于肝移植研究中,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将介绍此领域的最新进展。
    • 吴君; 卢芳燕
    • 摘要: 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门静脉闭塞行异体血管架桥重建术后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目标导向分阶段精准抗凝,预防重建血管血栓形成;密切观察出血指证,警惕抗凝期间出血倾向;个体化精准抗排异,减少异体血管排异及药物副作用发生;雾化联合改良式叩背,有效控制术后肺部感染;实施共享决策,正向疏导家长焦虑情绪;基于“互联网+”随访模式提供延续性医疗服务。
    • 鲍谢雨; 卢芳燕
    • 摘要: 总结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经手术修补后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腹腔双套管置管期间低负压冲洗,保证有效引流;气管插管期间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免疫抑制剂及抗凝药物使用期间,准确用药,加强观察,预防排斥反应及血栓形成;禁食期间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儿能量所需。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好转,体温正常,修补术后23 d康复出院。
    • 廖晖; 王毅; 徐小平; 周陈杰; 张健民; 钟克波; 杨定华
    • 摘要: 目的在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模型中验证AZD2014是否具有抑制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Kamada提出的“二袖套”法建立Lewis→BN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ZD2014组,各4只。AZD2014组腹腔内注射AZD2014药物,5 mg/kg,1次/d;对照组腹腔内注射药物溶剂2.5 mL/kg,1次/d。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记录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移植肝脏行免疫组化检测CD3和Foxp3的表达水平,评估T淋巴细胞和Treg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移植肝脏行HE染色,采用Banff方案评估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在术后14 d内有3/4的大鼠死亡,而AZD2014组在术后14 d内无大鼠死亡,AZD2014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χ^(2)=4.213,P=0.040)。对照组血清中ALT、AST和TBIL进行性升高,上述指标均高于同时间AZD2014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移植肝内排斥反应明显重于AZD2014组(排斥指数P<0.01),对照组中T淋巴细胞(CD3阳性)浸润相较于AZD2014组更为严重(P<0.01),而Treg细胞(Foxp3阳性)明显少于AZD2014组(P<0.01)。结论双mTORC1/2抑制剂AZD2014可以有效地抑制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 夏强; 朱欣烨
    • 摘要: 全球首例儿童肝移植的开展距今已近60年。随着儿童肝移植技术及术后管理经验的提升,全球范围内儿童肝移植手术例数稳步上升,手术质量逐步提高。发达国家儿童肝移植起步早,积累深,在治疗理念、患儿及移植物长期管理等方面更为成熟。中国大陆地区儿童肝移植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阐述国内外儿童肝移植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重点问题。
    • 高磊青; 戚丽婷; 周洪宇; 张艳; 邱青; 于景海; 郑微艳
    • 摘要: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指无心肺基础疾病的肝功能不全患者肺内血管扩张与新生,至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2-4]。肝硬化患儿HPS发病率为3%~20%[5]。HPS的严重程度分级是由低氧血症程度决定的。根据欧洲呼吸学会,PaO2≥80 mmHg(1 mmHg=0.133 kPa)为轻度;80 mmHg>PaO2≥60 mmHg为中度;60 mmHg>PaO2≥50 mmHg为重度;PaO2<50 mmHg为极重度。肝移植是目前治疗HPS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低氧血症[6]。研究表明,肝移植能提高HPS患者的生存率,伴有HPS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应优先考虑肝移植[7]。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