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547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6篇、会议论文161篇、专利文献48326篇;相关期刊130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13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文献由924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铮奎、代敏、等等。
感染性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326篇
占比:90.53%
总计:53383篇
感染性疾病
-研究学者
- 徐铮奎
- 代敏
- 等
- 翁心华
- 胡泰山
- 张永信
- 彭成
- 刘又宁
- 刘学键
- 刘洋
- 巴度
- 张淑文
- 徐英春
- 杨永弘
- 程书权
- 谷仁烨
- 万峰
- 刘丽
- 景新(摘)
- 陈曦
- 龚婕宁
- 刘刚
- 刘国信
- 刘荣
- 姚桢
- 张娟
- 张志森
- 张静
- 曹雪涛
- 李丽
- 李军
- 李国才
- 杨进
- 沈宏
- 王艳萍
- 王芳
- 王辉
- 赵孔波
- 韩兴春
- 倪语星
- 刘海侠
- 卢洪洲
- 吕惠序
- 庄春林
- 张丽
- 张敏
- 张文兰
- 张芸
- 徐丹
- 徐倩
-
-
胡亚辉;
陶桂芳;
邓思思
-
-
摘要:
肺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具有发病率高、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特点[1]。肺部音、咳嗽、发热、咳痰等均为肺炎患儿的主要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目前针对小儿肺炎患儿,临床中多予以综合疗法治疗,用以控制炎症的进展,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2]。但小儿肺炎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因此治疗中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较差,无法保证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给予有效、安全的护理意义重大[3]。针对性护理指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4]。
-
-
钱木草
-
-
摘要: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检查运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当中的实际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的数据以及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准确度。对两组儿童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超声检查的主要表现。结果:病理检查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准确度为100%,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度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组儿童与患病组儿童的超声检查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的实际意义较大,存在较小的误诊率。
-
-
陈凤潇(综述);
李廷玉(审校)
-
-
摘要:
维生素A(vitamin A,VA)对于维持视觉系统正常功能、维持上皮细胞完整、影响红细胞生成、调节免疫功能、维护生殖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密切相关。人体不能合成VA,必须通过饮食获得。当膳食摄入量长期处于低水平时,可出现V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并表现一系列相应症状,特别是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易感人群[1⁃3]。现已发现VAD是感染性疾病发生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人体处于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或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marginal vitamin A deficiency,MVAD)时可出现与VA有关的其他非特异性表现,如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消化道感染、缺铁性贫血等[4]。
-
-
李卓然;
徐佳琪;
张杰;
李志敏;
邹芳霞
-
-
摘要:
外泌体是由体内多种细胞排出并在体液中循环的纳米级胞外囊泡,能携带蛋白、脂质和各种RNA分子,在细胞间信号传递、凝血、炎症和细胞内稳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泌体可能被用作感染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预防感染的可能性。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外泌体的载货运输能力来运送抗生素等治疗药物。本文就外泌体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关系以及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
张玲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微生物检验进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1例。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接受治疗前由医务人员为患者应用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后由医务人员记录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并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确认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基本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情况,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极为重要。
-
-
韩思雨(综述);
刘建华(审校)
-
-
摘要: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原体诊断是其诊治中的关键环节。而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作为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广泛,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罕见病原体、甚至未知病原体。mNGS具有无偏倚性,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获得检测样本中所有核酸信息,分析出致病病原体,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疑难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mNGS在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中的诊断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
-
魏子昂;
涂颖欣;
尹悦;
郭姝怡;
陈秋静;
李获朋;
严丹;
田纪景
-
-
摘要: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的转录蛋白,其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各种组织和细胞,且在不同生物体内其蛋白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目前研究证实,AhR的配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性配体如二噁英,另一类为内源性配体,主要为色氨酸代谢产物[1]。非激活状态下,AhR主要位于细胞质中,与热休克蛋白90、X-相关蛋白2和p23等结合形成复合物;当与其配体结合后,AhR即从复合物中解离,进入细胞核,并与核中的AhR核转运蛋白(Ah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结合形成异二聚体.
-
-
王伟平;
王君;
邓飞;
赵彩杰;
韩景新
-
-
摘要: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上皮细胞在维持气道微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2]。牡荆素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抗神经凋亡、调节炎症因子对神经系统起保护作用[3]。牡荆素还可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心肌炎症细胞免受CVB3病毒诱导的损伤[4]。但牡荆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
-
-
金颖颖;
陈晓和;
周梧节
-
-
摘要: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中极为常见,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湿啰音等,严重者还会累及循环、神经与消化系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西医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治疗虽对改善症状具有肯定效果,但患儿长期服用西药,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影响预后[1-2]。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主要借助于中药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发挥药穴的双重治疗作用,安全性高。本研究观察了清肺消炎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现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
-
黄烈坤;
卓奕春;
陈雪丽
-
-
摘要:
目的:分析SAA、hs-CRP、IL-6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某院收治的72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开展研究,根据患儿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划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36例,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名健康儿童作为研究的参照组,分别比较3组的SAA、hs-CRP、IL-6等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的SAA、hs-CRP、IL-6等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参照组,同时病毒感染组的SAA、hs-CRP、IL-6等指标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SAA、hs-CRP、IL-6联合诊断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将SAA、hs-CRP、IL-6作为该病的诊断辅助指标,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
-
-
施毅
- 《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7-2018》
| 2018年
-
摘要: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首脑的重视,因为严重的耐药现状已经使临床医师面对严重感染时常常无药可用,束手无策.必须重新认识现代感染性疾病的新特点: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很多低致病、弱毒的细菌以及在外环境、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广泛存在的细菌,都可以引起感染,并由此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日益增多.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更为广泛:包括需氧菌、厌氧菌、苛氧菌、病毒、分枝杆菌和真菌等.这种状况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同一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完全不同,甚至出现同时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细菌,严重耐药细菌,甚至全耐药细菌,往往使临床医师的“经验性”治疗或所谓的常规治疗无效.
-
-
孙凤霞;
罗明理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2018年中医民族医防治肝病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本文旨在从中西医两个角度探析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发现中西医各有其优势及局限性,如西医存在:1.难以应对新型突发型感染性疾病.2.病原体突变,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运用困难.3.抗菌素耐药性问题严重.4.菌群失调,机会性感染增多等问题.中医病因理论存在:1.敏感性不足.2.特异性不足.3.病因数量局限等问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优势互补,帮助人类更好地迎接感染性疾病的挑战.
-
-
-
-
钱素云;
杨梅
- 《2018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医师协会儿内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儿科耐药形势日趋严峻.常用抗菌药物经常不能满足抗感染治疗需要,部分病原体感染(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的G-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仅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此类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禁用.当面对严重感染患儿,医生处于无药可选的境地时,用还是不用喹诺酮类药物?是儿科医生面临的两难抉择.但儿童甚至新生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儿童能否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仍存在争论.何种情况下使用?如何规范、合理使用?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
-
陈唯军
- 《第五届耐药结核病防控与诊治新进展研讨会暨首届临床分子诊断技术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快速诊断是关键在人类与感染病的斗争中,诊断、治疗和预防是三个关键环节.其中,及时正确诊断最为关键,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制定预防策略的依据.有临床依据但缺乏病原学证据的低浓度慢性持续感染即前述第三种难以病原学诊断,它会带来假阴性,但其可能是基于深度测序检测技术的适用目标(针对特定犯病原的深度测序,较离成本)。
-
-
-
林琳;
郁琦
- 《第十三届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目前中国各类医疗机构妇产科门诊中55%~80%的患者与生殖道感染相关,而生殖道感染得不到及时正确诊治,将大幅增加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先天感染及新生儿感染、慢性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女性生殖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常见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球菌、病原虫;内源性病原体包括厌氧菌、需氧菌等.临床分离厌氧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中拟杆菌属最多,其次为消化链球菌,而需氧菌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其他病原体还包括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等.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对生殖道造成的损伤引起不孕往往是不可逆的,如结核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