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8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7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25118篇;相关期刊479种,包括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医药防治疼痛学术年会、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体外冲击波的相关文献由4006位作者贡献,包括邢更彦、李宏宇、何永正等。

体外冲击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7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5118 占比:98.78%

总计:126659篇

体外冲击波—发文趋势图

体外冲击波

-研究学者

  • 邢更彦
  • 李宏宇
  • 何永正
  • 王刚
  • 张杰
  • 许善红
  • 赵研文
  • 郁少林
  • 吴卫东
  • 陈永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欢欢; 王青; 唐鹏; 张睿; 闵红巍
    • 摘要: 背景: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研究体外冲击波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获取四肢关节软骨进行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将第3代软骨细胞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白细胞介素1β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体外冲击波组(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后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自噬基因Beclin 1、P62、Atg5和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下降(P<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有所提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下降,P62的表达增加(P<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下降(P<0.05);③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并提高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从而参与调节骨关节炎的进展。
    • 沈炼伟; 王维
    • 摘要: 背景:老年原发性肌肉减少症有多种治疗手段,但均因其局限性而在临床推广受限,寻找安全、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手段很有必要。目的:探索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2-8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0例老年原发性肌肉减少症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抗阻运动,治疗组在抗阻运动基础上增加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步行速度、伸膝肌力、大腿周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的骨骼肌质量指数、步行速度、伸膝肌力、大腿周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等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组的骨骼肌质量指数、步行速度、伸膝肌力、大腿周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浓度等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4,8周后,治疗组的伸膝肌力、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8周后,治疗组大腿周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⑤提示与抗阻训练相比,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抗阻训练更能促进肌肉质量与功能的恢复,延缓老年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发展。
    • 李武量
    • 摘要: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肌内效贴(KT)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ESWT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KT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美国)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UCLA疼痛、功能、主动前屈功能、徒手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前屈、后伸、外展肩关节RO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T联合KT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肩疼痛,修复关节功能损伤,增加关节本体感觉输入,提高关节活动度和整体运动功能。
    • 刘鑫; 邹雨栖; 杨曼; 高长越
    • 摘要: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是引起足底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患者晨起下地时足跟内侧的疼痛,通常活动后疼痛症状逐渐减轻,但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后症状又将加重,部分患者还伴有足底的锐痛和烧灼感[2]。PF的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足部的生物力学机制异常[3-6]和足底筋膜附着处的长时间不愈合有关[7]。
    • 杨千帆; 张瑾; 曹学兵
    • 摘要: 目的比较电磁式及液电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情况,以求为肩周炎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患者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或者住院接受肩周炎相关治疗的患者88例(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39例,年龄45~75岁),简单随机均分成采用电磁式冲击波源(研究组)及液电式冲击波源(对照组)进行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3次,并均辅予常规功能康复。评定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计量资料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11±0.25)分、(0.89±0.43)分和(2.54±1.02)分、(1.02±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03±0.29)分、(0.90±0.35)分和(2.55±1.15)分、(1.01±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在治疗过程中的3个时间点(治疗1、2、3周后),其组间的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磁式和液电式冲击波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电磁式冲击波的磁场及能量输出稳定且不产生电火花及噪声,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
    • 台杰; 孔维宽; 刘俊娥; 郑英
    • 摘要: 目的研究中频电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在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电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8 d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8 d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患者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可提升疗效,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翁华宏; 李宏宇; 叶来生; 翁陈祎
    • 摘要: 目前,关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部分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可以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而体外冲击波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因子及信号通路,起到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本文基于相关因子及信号通路阐述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在此基础上阐述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参考。
    • 李启活; 赵尉峰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温通膏为藕合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Kellgren-Lawrencee影像学分级为Ⅰ、Ⅱ、Ⅲ级KOA 60例,根据就诊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温通膏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医用超声藕合剂治疗,连续治疗5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膝疼痛与功能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组间比较由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由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温通膏藕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轻中度KOA,能缓解患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 杜红红; 刘晓洁; 肖勇; 尤阳
    • 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关节评分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关节评分及无痛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Kofo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60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500 m患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200 m患者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在有效减轻踝关节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同时可改善无痛步行情况,该联合治疗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陈柯村; 施杞; 朱穆朗玛; 郭雪梅; 邱文超; 朱艳
    • 摘要: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CBM、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参考文献目录有关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方法学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2个RCT资料纳入到此次Meta分析。对总有效率进行3个亚组合并效应量分析:ESWT优于安慰剂[RR=1.48,95%CI(1.32,1.65),P<0.00001];ESWT优于超声[RR=2.57,95%CI(1.42,4.64),P=0.002];ESWT优于局部封闭[RR=1.41,95%CI(1.05,1.90),P=0.02]。对疼痛VAS评分进行3个亚组合并效应量分析:ESWT优于安慰剂[WMD=1.18,95%CI(0.93,1.43),P<0.00001];ESWT优于超声[WMD=1.29,95%CI(0.74,1.85),P<0.00001];ESWT优于局部封闭[WMD=1.40,95%CI(1.14,1.66),P<0.00001]。RMS功能评分方面,ESWT优于安慰剂[RR=1.40,95%CI(1.23,1.60),P<0.00001];足功能指数方面,ESWT与局部封闭无统计学差异[WMD=4.96,95%CI(-9.95,19.88),P=0.51]。结论ESWT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安全有效,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疗效至少可持续1年,而其长期疗效及相对于更多其他疗法的优势尚需进一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