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炎
踝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244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医学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武警部队骨科新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踝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梁晓军、万值颖、伏传升等。
踝关节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441篇
占比:99.88%
总计:62518篇
踝关节炎
-研究学者
- 梁晓军
- 万值颖
- 伏传升
- 刘中砥
- 刘培亭
- 吴星火
- 周明霞
- 周昱均
- 姚玲
- 巩玉梅
- 张宏宁
- 张艳
- 徐海林
- 敖霜
- 朱晓丹
- 朱永展
- 李军
- 李冰冰
- 李福兵
- 李雪
- 杨康勇
- 杨杰
- 杨永强
- 杨述华
- 毛宾尧
- 沈国栋
- 王春宇
- 王爱国
- 王翔宇
- 白龙斌
- 符长红
- 芦浩
- 荣凯
- 覃颖
- 赖俊辉
- 赖志斌
- 赵宏谋
- 赵玉斌
- 邵晶
- 邹运璇
- 金占萍
- 顾依璐
- 魏宝富
- 丁俊杰
- 万值颖2
- 于长志
- 亢哲
- 付攀峰
- 任珩
- 任铖真
-
-
商炜;
付攀峰;
亢哲;
祝少博
-
-
摘要:
目的:对于伴有内外翻畸形的非对称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手术可以矫正负重力线、重塑关节的协调性、调节踝关节内的压力。系统评价踝上截骨术对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踝上截骨手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2-30。严格按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总共884例患者,其中内翻畸形患者546例,外翻畸形患者3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884例患者术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胫骨侧位关节面角及Takakura等级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②内翻组术后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胫骨侧位关节面角及Takakura等级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胫骨远端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Takakura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踝上截骨手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在AOFAS踝与后足评分、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akakura等级评分方面上有所改善,对内翻畸形的胫骨侧位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有所改善,对外翻畸形的胫骨侧位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无明显改善,是否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处理还缺乏更多的亚组研究证据支持。
-
-
杜红红;
刘晓洁;
肖勇;
尤阳
-
-
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关节评分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关节评分及无痛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Kofo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60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500 m患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200 m患者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应用体外冲击波配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在有效减轻踝关节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同时可改善无痛步行情况,该联合治疗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
何龙;
葛占洲;
伍永权;
郭马珑
-
-
摘要:
目的探究青藤碱治疗大鼠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藤碱低剂量组、青藤碱中剂量组和青藤碱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通过外力进行踝关节脱位骨折建立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2、8、12.5 mg·kg^(-1)青藤碱,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经番红O染色后,观察造模及给予药物处理后各组大鼠踝关节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关节灌洗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层中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C-chemokine ligand 2,CCL2)、Ⅱ型胶原蛋白(typeⅡcollagen,COLⅡ)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和其mRNA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踝关节间隙变窄;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踝关节间隙变窄;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高、中、低剂量组踝关节间隙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β、MMP-13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关节灌洗液中IL-1β、MMP-13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中CCL2、COLⅡ、COMP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及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比值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高、中、低剂量组CCL2、COLⅡ、COMP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及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下调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踝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症状。
-
-
刘培珑;
梁景棋;
张言;
温晓东;
梁晓军;
赵宏谋
-
-
摘要:
目的探讨后侧经跟腱入路踝关节融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足踝外科收治的12例踝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踝关节融合术,使用后侧钢板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的踝关节情况、后足力线及术后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1±6.3)个月。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提高,由术前平均(59.3±11.5)分提高至(84.5±8.9)分(P<0.05)。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7±1.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3±0.7)分(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麻木,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结论后侧经跟腱入路踝关节融合技术是一种治疗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融合率高,解除疼痛效果理想,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
邱爽
-
-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于改善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踝关节炎的关节功能.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至我院进行踝关节炎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三氧自体血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12周、24周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OF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提升(p<0.05),但观察组术后12周、24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踝关节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
李琦;
尚林;
贾光辉;
王亚磊;
王翔宇;
王爱国
-
-
摘要:
目的 分析经腓骨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行胫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住院治疗的61例严重踝关节炎(Takakura分期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腓骨外侧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固定胫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记录分析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完全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融合时间为术后10~14周,平均(12.86±2.42)周.末次随访时踝关节AOFAS评分[(87.52±2.71)分]较术前[(41.50±5.31)分]高(P<0.001),VAS评分[(1.36±0.50)分]较术前[(6.93±1.52)分]低(P<0.001).疗效:优47例,良14例.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病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都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2例患者于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裂开,因较表浅,清创后逐渐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营养神经药物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融合时距骨相对胫骨有轻度前移,行走时鞋易脱落.结论 经腓骨外侧入路采用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胫距关节融合术,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可有效缓解疼痛,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
张文俊;
朱一旭;
王月
-
-
摘要:
目的 探究关节镜技术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56例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6%,高于对照组的92.19%(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技术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
张宏宁;
朱永展;
沈国栋;
邹运璇;
李雪;
杨康勇;
赖俊辉;
赖志斌
-
-
摘要:
目的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4例、Ⅳ级0例。采用Woo-Chun Lee的斜形截骨方法,并根据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拍片测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角)、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角)、距骨倾斜角(talar tilit angle,TT角)情况,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的功能和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早期和晚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50/52)患者随访时间为24~63个月,平均为(46.2±12.6)个月,早期术口并发症:皮肤边缘浅表坏死4例,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术口愈合,无深部感染病例。所有患者愈合时间为(10.9±0.9)周,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患者。TAS角由术前(85.3°±1.8°)至术后(93.4°±2.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角由术前(5.3°±3.7°)降低至术后(2.1°±1.6°),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50.0±7.5)分提高至术后(78.0±8.0)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7.4±1.2)分降低至术后(3.3±0.8)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善,2例患者拒绝一进步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斜形踝上截骨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
张宏宁;
朱永展;
沈国栋;
邹运璇;
李雪;
杨康勇;
赖俊辉;
赖志斌
-
-
摘要:
目的 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4例、Ⅳ级0例.采用Woo-Chun Lee的斜形截骨方法,并根据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拍片测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角)、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角)、距骨倾斜角(talar tilit angle,TT角)情况,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的功能和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早期和晚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50/52)患者随访时间为24~63个月,平均为(46.2±12.6)个月,早期术口并发症:皮肤边缘浅表坏死4例,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术口愈合,无深部感染病例.所有患者愈合时间为(10.9±0.9)周,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患者.TAS角由术前(85.3° ±1.8°)至术后(93.4° ±2.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角由术前(5.3° ±3.7°)降低至术后(2.1° ±1.6°),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50.0±7.5)分提高至术后(78.0±8.0)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7.4±1.2)分降低至术后(3.3±0.8)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善,2例患者拒绝一进步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斜形踝上截骨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
-
许文琦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康复护理的疗效.rn 方法:采用心理护理、针道护理、密切观察肢体感觉、正确指导外固定器的使用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rn 结果:我科使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0例,其中1例为退行性踝关节炎,其余9例均为创伤性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得以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增加,总体疗效满意,无一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rn 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将关节牵开达一定间隙后,让患者负重行走使踝关节腔内压力周期性改变,即所谓的“蹦床效应”,刺激关节软骨生长修复.手术创伤小,关节疼痛和活动度改善,疗效优越,而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肢观察和早期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通过全程的康复护理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
潘文杰;
梁晓军;
李毅;
赵宏谋;
孙川
- 《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截骨治疗踝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踝关节炎软骨面受损小于50%的患者实施胫骨远端截骨矫正.通过随访,根据踝关节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三个方面来评价踝关节术后恢复情况,评分标准使用Harris评分方法.结果:进行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26.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其中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小于70分为差,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5%.X线片均显示截骨一期愈合,踝关节间隙等宽,距骨完全复位.术后无一例感染、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结论:胫骨远端截骨治疗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较好.纠正踝关节负重力线,延缓关节软骨磨损进程.
-
-
王军伟;
王虎;
赵凯;
刘诚;
冯伟楼
- 《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经腓骨截骨并植骨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经腓骨截骨提高融合率的原因及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经腓骨截骨并植骨、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31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为54岁,患者为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12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周围神经病变性踝关节炎4例,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致踝关节炎5例,化脓性关节炎2例.手术方法为:经外侧入路腓骨截骨并利用腓骨植骨、螺钉固定融合踝关节.记录患者踝关节融合时间、AOFAS评分及评价患者满意度;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踝关节融合的时间及患者恢复以前工作的情况;记录感染、融合不愈合、慢性疼痛、畸形等并发症.结果: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月(8~20月);29例患者术前AOFAS评分为48分(32~53分),术后AOFAS评分为83分(70~92分);18例患者非常满意,10例患者基本满意,1例类风湿患者因距下关节疼痛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28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融合,融合率为97%,1例踝关节炎并距骨坏死的患者因融合未愈合再次融合成功;手术时间为80分(70~110分)、出血量为250ml(100~450ml)、术后12周(10~16周)踝关节融合、术后25例患者可参加既往的工作及活动;术后3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或浅表感染,经给予抗生素治疗后愈合.结论:经腓骨截骨并利用腓骨植骨及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融合率高、无需额外植骨、并发症低的特点,但围手术期出血多、创伤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