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
创伤性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39819篇;相关期刊82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等;创伤性的相关文献由48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劢、杨育新、杨莉等。
创伤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9819篇
占比:99.52%
总计:441956篇
创伤性
-研究学者
- 李劢
- 杨育新
- 杨莉
- B·麦奎斯顿
- S·德特维勒
- J·马力诺
- 李大鹏
- 陈锦辉
- C·C·凯斯
- C·V·博兰干
- 不公告发明人
- 吕春雷
- 张健
- 王凤娇
- 卜立欣
- 吴松
- 安德斯·韦伯
- 宋爱民
- 张军
- 张宏宇
- 斯特凡·奥弗森·班克
- 李平
- 李旭
- 王作醒
- 王刚
- 王志远
- 田继堂
- 胡小虎
- 莫滕·亨内贝里
- 陈利国
- 马军恒
- 黄宗海
- J·罗杰斯
- 于新
- 何金深
- 佩尔·约翰松
- 侯松玉
- 冉丽茹
- 冯华
- 刘作勤
- 刘大伟
- 刘毅
- 劳钰淇
- 吕惠成
- 吴一民
- 喻坚柏
- 夏晗松
- 姚健
- 娄熙彬
- 孙英刚
-
-
马宜君;
郭兆瑞
-
-
摘要: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分别实施后路小切口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实施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治疗的8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研究时间均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0例)以及实验组(40例),予以常规组病患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予以实验组病患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比每组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手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Harris功能得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手术后实验组VA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采用后路小切口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经后路小切口手术治疗后,病患疼痛感较轻,耐受性好。
-
-
卢承印;
王朋涛;
张来福;
张海龙;
王孝辉
-
-
摘要:
创伤性腕关节炎以腕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对于该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西医保守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等)、手术疗法(腕关节镜下清理术、近排腕骨切除术、全腕关节融合术等)和中医药疗法(手法按摩、中药内服外敷以及汤剂熏洗等)。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无创、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适用于早期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不佳以及晚期患者,手术疗法仍是主要选择方案。
-
-
曾恒(综述);
占新华(综述);
牛云飞(审校)
-
-
摘要:
创伤性异位骨化(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HO)是指创伤后在非骨骼组织(肌肉、肌腱及其他软组织)内形成病理性骨组织,常发生于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病率高达约30%[1]。THO大部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THO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疗上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主要就THO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
王德胜;
刘士敏;
魏铭;
李宏
-
-
摘要: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及其诱导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动态变化,并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9例颅脑创伤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游离CD147和MMP-9表达变化,明胶酶谱法测定MMP-9活性,出院时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结果男性与女性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1.28对2.57±1.14;t=0.161,P=0.873);不同年龄段出院时G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38),>60岁患者GOS评分低于<40岁(t=2.645,P=0.014)和40~60岁(t=2.320,P=0.029)患者。根据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2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14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5.07±1.89)ng/ml对(10.37±1.69)ng/ml;t=2.080,P=0.048]和MMP-9[(41.55±4.67)ng/ml对(75.23±5.18)ng/ml;t=2.512,P=0.01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GOS评分与外周血游离CD147(r=-0.473,P=0.000)和MMP-9(r=-0.435,P=0.036)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游离CD147及其诱导产物MMP-9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可以作为提示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
-
米文宁;
闫东辉;
徐玉超;
亓广伟;
梁洪静
-
-
摘要:
创伤性腹壁疝(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s,TAWH)多发生于腹部钝性、闭合性外伤,临床少见。笔者收治巨大创伤性腹壁疝致部分升结肠嵌顿、坏死患者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车祸致腹部外伤4小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2°C,脉搏85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0/85 mmHg。中年男性,体态中等,痛苦面容。
-
-
龙飞兵;
李善焕;
吴新顺
-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9例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患者生存状态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程度、损伤原因、既往基础疾病、是否有合并伤、呼吸功能障碍率、是否高热、肠麻痹率、肺部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引起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中,死亡39例,死亡率32.77%。经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伤、损伤程度、呼吸功能障碍、肺部感染、高热、肠道麻痹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高龄(OR=2.095,P=0.024)、呼吸功能障碍(OR=1.906,P=0.018)、损伤程度(OR=9.643,P=0.005)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创伤性颈椎高位截瘫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高龄、合并呼吸困难和完全性脊髓损伤等是导致其死亡的危险因素。
-
-
谷兴荣;
聂根兰;
杨加敏;
何朋;
孙勒载;
刘冠辉
-
-
摘要:
创伤性网胃炎,曾称“铁器病”“铁丝病”,或称“创伤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由金属异物或较为坚硬细长竹木细棍子进入网胃后,由于网胃的蠕动而刺伤或刺穿网胃壁而导致网胃和腹膜损伤及引发炎症。又因这些异物的不断刺伤网胃引发创伤性网胃炎,还可能因异物刺穿网胃壁厚再刺穿膈肌,引发创伤性心包炎等疾病。
-
-
刘文洁;
刘志林;
王明山;
陈怀龙;
张高峰;
董瑞
-
-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一般是指外部机械性暴力或投射物导致的创伤性结构损伤和脑功能障碍[1]。TBI后首先引起脑实质受损、脑出血和轴突剪切,诱发炎症、氧化应激、代谢紊乱和中枢神经细胞死亡,最终造成神经损伤、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血脑屏障损伤以及周围脑肿胀[2]。炎性反应在TBI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对于改善TBI后神经功能至关重要。小胶质细胞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常驻免疫细胞。
-
-
赵大明
-
-
摘要: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tSAH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tSAH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安全性较高。
-
-
王妥;
梅滨宁;
陆兴焕;
金琦;
裘车凑
-
-
摘要:
开胸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中建立有效人工循环的方法,复苏的初步成功率明显高于胸外心脏按压^([1]),但由于开胸的技术性、医务人员的认识程度、操作水平及设备等限制,在基层医院较少开展。现回顾近期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后心搏骤停患者1例在急诊床边紧急开胸心脏按压的经过,报道如下.
-
-
-
-
张旭东;
陈世龙;
丁沈军;
柴君雷;
胡剑秋;
张玉柱;
吕荣坤
- 《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弯曲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rn 方法:通过力学实验将12根跖骨、3根腓骨标本进行应力-应变试验,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并对纯牵引压弯法、滚压法进行力学比较,探索最佳复原的力学模式,以及临床28例创伤性骨弯曲病例(其中16例桡尺骨创伤性骨弯曲)的治疗。rn 结果:滚压+牵引法能将塑性变形标本较好的复原,病例经6月-5年的随访,平均1年8个月。弯曲基本纠正,骨折愈合,旋转功能恢复。rn 结论:创伤性骨弯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创伤性骨弯曲产生的条件为应力在塑性范围内,滚压+牵引法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
-
-
-
-
吴雄飞
- 《2004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创伤后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多器官障碍综合征是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的的主要原因,如何治疗创伤后急性肾衰、维持稳定的内环境并同时预防和治疗其他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如心衰、肺功能障碍、脑水肿是整个治疗环节的关键一环.目前尚无有明显疗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此目的,长期以来常规使用的间断性血透或腹透有一定效果,但有诸多缺陷,常不能满足临床重症患者抢救的要求.近十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的推广使用,已显示出在创伤急救领域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创伤后重症急性肾衰和MODS患者的生存率,从事创伤工作的医护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CRRT治疗重症急性创伤性肾衰的优势。2、方法简介。
-
-
-
张哲;
彭忠民;
陈景寒;
孟龙;
杜贾军;
王磊;
王晓航;
张林
- 《2006全国肺外科学术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气管支气管断裂是少见的严重损伤,容易误诊且死亡率高,多见于交通、建筑事故和火器伤,常合并胸腹内脏伤,约占胸外伤的0.8%~6%.临床上出现延误诊断后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继发的气管支气管狭窄,需要接受狭窄气管支气管切除手术,有些患者甚至会因出现肺的感染实变而不得不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如及时诊断,急诊手术修补气管支气管裂伤,不但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能减少肺切除率,避免肺功能丧失.本文总结了32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情况.
-
-
苏纪权
-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下肢创伤早期肿痛的理疗仪器.方法: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采用自行研制的电子治疗仪(辽宁省药器监(试)字2000第202003号),治疗下肢创伤早期肿痛患者146例,结果:优95例,占65.1﹪;良35例,占24﹪;优良率89.1﹪,总有效率100﹪.结论:该器械具有明显的止痒,镇痛作用,使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和代谢过程加速,通透性增高,促进细胞功能加速再生过程,提高皮肤非特异性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