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博来霉素

博来霉素

博来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59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891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2007年(第二十九届)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学术年会等;博来霉素的相关文献由183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燕文、沈奔、孙云晖等。

博来霉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2 占比:4.0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891 占比:95.92%

总计:13439篇

博来霉素—发文趋势图

博来霉素

-研究学者

  • 段燕文
  • 沈奔
  • 孙云晖
  • 朱湘成
  • 李树民
  • 杨虎
  • 殷松楼
  • 许鸿章
  • 鲍文华
  • 代华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丽娟; 姚娜; 鲁睿文; 刘晓宇; 王宝军
    • 摘要: 背景: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疾病,发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采用博来霉素联合血管紧张素Ⅱ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的模型,探讨存在结缔组织疾病的小鼠是否更具发生动脉夹层的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4只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小鼠首先背部皮下注射博莱霉素构建系统性硬化病模型,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等量无菌PBS,连续注射3周。检测两组小鼠尿液羟脯氨酸水平、背部皮肤厚度及体质量指标验证造模是否成功,系统性硬化病造模成功后7 d,两组小鼠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构建主动脉夹层模型,持续注射14 d。造模后分析两组小鼠主动脉中膜非炎性退行性变的程度并进行半定量分级。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尿液羟脯氨酸水平明显增多,背部皮肤厚度明显增加,体质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主动脉中膜非炎性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4)以上结果表明,用博来霉素联合血管紧张素Ⅱ构建的主动脉夹层小鼠模型,主动脉中膜非炎性退行性变比较严重,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更具发生动脉夹层的病理学基础。
    • 郭琦琦; 李毅; 翁桓泽; 王倩; 贾敏
    • 摘要: 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预后极差的慢性肺组织损伤疾病,目前常用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多见于由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诱导,对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形态功能改变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并没有系统阐明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差异.目的:综述肺纤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临床上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肺纤维化模型提供设计思路.方法:通过查阅1998-2021年为主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remine、SCI-HUB和GeenMedical数据库;以"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作为中文关键词;以"Pulmonary fibrosis,Animal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Biological factors,Abiotic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共纳入5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2大类.②采用非生物因素诱导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的方法虽然在产生肺纤维化程度上较为不稳定,但在药物选择和给药途径方面具有多样性,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所以在造模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常见,非生物因素诱导建立的肺纤维化模型主要包括药物/毒物因素(博来霉素、胺碘酮、油酸、百草枯及异硫氰酸荧光素)、环境因素(二氧化硅、石棉及高浓度氧)和其他因素(人源化及老年化)诱导的模型构建建模方法.⑧生物因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多见于选择细胞因子过表达或靶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这类模型与肺纤维化临床后期表现更为相似,且模型稳定性好,但是价格较昂贵.④诸多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中以博来霉素诱导的建模方法较为常用,此法可选择多样化的给药方式、且在使用鼻饲给药时稳定性较高,造模时相对安全不易产生意外导致小鼠死亡、造模的周期短和建模价格低廉,但此方法的缺点是诱导的纤维化只是间质性纤维化的一般形态而不具有特异性;而在环境因素诱导的建模中,最推荐的诱导物为二氧化硅,但由于环境因素在造模的过程中对人体损害很大,现已很少使用.⑤文章综合考虑认为,通过对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造模方法进行比较,有助于在动物实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研究者自身的实验目的及需求,以博来霉素鼻饲诱导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是较好的选择.
    • 敖琴; 李龙; 刘俊; 李俊媛; 李培霆
    •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四肢小关节,随着疾病发展,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ILD是最常见的关节外改变。RA患者中有2%~10%可发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1];近年来RA的总体死亡率有所下降,但ILD却成为RA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所有RA相关死亡的7-13%[2]。
    • 陈叶青; 仇双逸; 范欣生; 胡方媛; 周丽萍
    • 摘要: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大鼠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形成不同时期代谢物变化。方法采用气管内滴注BLM复制PF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PF模型7 d(M7)、14 d(M14)、21 d(M21)、28 d(M28)组,每组各6~8只。从组织病理学及HYP检测对PF大鼠模型进行评价,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随着造模的进程,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逐渐出现病变情况,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甘油、磷酸盐水平在PF发生早期(M7-M14)明显降低,3-(3-羟基苯基)丙酸、丙氨酸、半乳糖酸、丝氨酸水平在PF形成后期(M21-M28)变化明显,棕榈油酸、油酸及亚油酸水平在PF各阶段呈降低趋势,亚油酸为其共同的主要差异性代谢物。主要的影响代谢途径涉及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结论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异常是BLM诱导PF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代谢特征变化。
    • 李函育; 张世仁; 仇雅璟; 林晓曦
    • 摘要: 目的评估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疣状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至202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的18例疣状静脉畸形患者(16例局限型病灶和2例弥漫型病灶)。由3名和本研究无关的医生根据治疗前后的照片(主要评价指标)和MRI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次要评价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期间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77.8%(14/18)的患者得到了良好效果的评价,22.2%(4/18)的患者被评价为无效,其中包含2例弥漫型病变。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治疗的良好效果为87.5%(14/16),且未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病灶内注射博莱霉素可减少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局限型疣状静脉畸形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 牛晓; 王燕青; 逄舒婷; 宋润琪; 赵晓婷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层粘连蛋白(LN)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初步探讨十枣汤抗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吡啡尼酮组、十枣汤低剂量组、十枣汤中剂量组、十枣汤高剂量组,每组16只。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的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吡非尼酮组每日灌胃吡非尼酮溶液2 mL,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低、中、高浓度的十枣汤2 mL,每周3次,其余时间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于第14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模型组、十枣汤低剂量组7只),第28天处死其余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LN和PDGF的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出现典型肺纤维化改变,肺组织中LN和PD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十枣汤能够改善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LN和PDGF的表达有关。
    • 摘要: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 岳敏(综述); 谭军(审校)
    • 摘要: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损伤愈合后以组织纤维化、胶原形成与降解平衡失调、胶原过度沉积为特征,是机体皮肤受损达真皮网状层及以下时形成的纤维愈合,属于机体受伤后创面异常修复的结果。近年来,研究发现平阳霉素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对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影响胶原合成和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发现平阳霉素对增生性瘢痕有较好的疗效。而相对于单独使用平阳霉素来说,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来治疗增生性瘢痕更有效果。本文以平阳霉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摘要: 药品名称:错误(正确)二磷酸腺苷(腺苷二磷酸),消炎痛(吲哚美辛),阿斯匹林(阿司匹林),维甲酸(维A酸),双磷酸盐(双膦酸盐),甲氨喋呤(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博来霉素),开浦兰(左乙拉西坦),雷公多苷(雷公藤多苷),非那根(异丙嗪),四乙铵(四乙胺),洗必泰(氯已定),美息律(美西律),大环内脂类(大环内酯类),川穹(川芎),酒精(乙醇),头胞哌酮(头孢哌酮)。
    • 张志东; 魏海龙; 林振海; 陈吉柏; 彭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联合电化学疗法治疗颜面部巨大皮肤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颜面部巨大皮肤癌(病灶基底宽>3 cm)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5例)、电化学组(46例)及博来霉素组(46例)。电化学组患者单用电化学治疗,博来霉素组患者予注射用盐酸博来霉素治疗,联合组患者联用上述2种疗法。3组均治疗1个月,随访2年。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及电化学组患者瘤体脱落时间、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博来霉素组,结痂直径均显著小于博来霉素组(P0.05);联合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及再治疗率显著低于电化学组及博来霉素组(χ^(2)=5.829,6.604,7.143,4.828,P=0.016,0.010,0.008,0.028),电化学组与博来霉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19,0.006,P=0.892,0.936)。结论博来霉素联合电化学疗法治疗颜面部巨大皮肤癌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方法简便易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