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0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43654篇;相关期刊272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2013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学术年会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由166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昌明、于长明、付玲等。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7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3654 占比:99.69%

总计:144104篇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发文趋势图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研究学者

  • 王昌明
  • 于长明
  • 付玲
  • 陈薇
  • A·P·斯帕达
  • 任雨笙
  • 刘华庆
  • 吴宗贵
  • 张展
  • 欧阳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佳娜; 聂敏海; 胡馨月; 刘旭倩
    • 摘要: 背景: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成骨向分化,诱导骨组织再生,因此,人牙周膜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在牙槽骨缺损骨再生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功能特征,旨在为牙槽骨缺损的骨再生修复提供相关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人牙周膜干细胞取自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畸拔牙患者的牙周膜组织,CCK-8法绘制第1-6代人牙周膜干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曲线。将第3代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液组、成骨诱导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分别诱导7,14,21 d,矿化实验观察人牙周膜干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检测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CCK-8实验结果显示第2,3代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对数生长期比其余代次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P <0.05);(2)同一时间点上,10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优于0,50,20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P <0.05);(3)10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与成骨诱导液联合使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明显的成骨诱导作用,在成骨诱导第14天时,与成骨诱导液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成骨诱导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4)结果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能够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方向分化。
    • 牛晓; 王燕青; 逄舒婷; 宋润琪; 赵晓婷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层粘连蛋白(LN)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初步探讨十枣汤抗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吡啡尼酮组、十枣汤低剂量组、十枣汤中剂量组、十枣汤高剂量组,每组16只。采用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的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2天,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吡非尼酮组每日灌胃吡非尼酮溶液2 mL,十枣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低、中、高浓度的十枣汤2 mL,每周3次,其余时间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L。于第14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模型组、十枣汤低剂量组7只),第28天处死其余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LN和PDGF的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出现典型肺纤维化改变,肺组织中LN和PD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十枣汤能够改善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中LN和PDGF的表达有关。
    • 苏晗; 唐国华
    • 摘要: 骨的生长发育和修复重建过程中,成血管作用与成骨作用不可或缺,二者耦联是骨形成的关键因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属于第三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同相应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相结合后,通过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参与多种细胞和组织的生理活动。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广泛研究,不同学者发现该通路可以参与微血管系统和成骨细胞系的活动调节,表明该通路对于成骨成血管的耦合具有重要作用。
    • 胡婧蓉; 陈姿霖; 朱芙蓉; 白雪; 张熙; 赵卓阳; 何晶晶; 熊武
    • 摘要: 目的观察阿魏酸(FA)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成管以及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力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经CD31抗体和DAPI核染、FITC-UEA-I和Dil-AC-LDL双荧光联合染色法鉴定得到EPCs。将鉴定成功的EPCs分别加入0、1、2、4、8、16 mg/L FA培养,筛选FA促EPCs增殖的最佳浓度。另将EPCs分为FA组和对照组,FA组用最佳浓度FA干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PBS液。采用CCK-8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黏附能力试验测定细胞黏附数量,Matrigel体外成管试验测定细胞成管数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PDGF水平。结果 FA组细胞增殖OD值为0.77±0.13;对照组为0.43±0.07;FA组贴壁细胞数为(48.66±5.82)个,对照组为(31.32±2.90)个;FA组细胞迁移绝对宽度为(13.13±0.25) mm,对照组为(10.77±0.76) mm;FA组体外成管数为(594.91±73.12)个,对照组为(271.64±31.02)个;FA组PDGF水平为(249.97±14.23)pg/mL,对照组为(53.97±9.62) pg/mL;与对照组相比,FA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黏附数增多,细胞迁移绝对宽度增加,体外成管数增多,PDGF水平升高(P <0.05或<0.01)。结论 FA能够在体外促进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成管能力,并促进细胞分泌PDGF,从而加强EPCs的血管新生作用。
    • 谭梅鑫; 熊武; 黄玎玲; 何晶晶; 于洋; 兰宏伟; 王婷婷; 张熙
    • 摘要: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GS-Rg1)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黏附、迁移、成管能力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分泌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培养并鉴定EPCs,将EPC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40 mg/L的GS-Rg1,对照组给予等量PBS。培养48 h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PDG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PCs增殖能力增高,细胞黏附数增多,细胞绝对迁移宽度增宽,体外成管数增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DGF水平增高(P均<0.05)。结论GS-Rg1能提高人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管能力,并促进其分泌PDGF。
    • 海江; 张海莲; 杨慧; 巴正武
    • 摘要: 目的:探究乳腺癌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 IVIM-DWI)参数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87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分析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39例)和恶性肿瘤组(n=48例)。所有患者均行MRI IVIM-DWI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RI IVIM-DWI检查计算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免疫组化检测病灶处MIP-1α、PDGF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MRI IVIM-DWI参数与MIP-1α、PDGF表达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MRI IVIM-DWI参数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与良性病变组相比,恶性肿瘤组MRI IVIM-DWI参数ADC、D值降低(P<0.05),D*、f值及MIP-1α、PDGF阳性率升高(P<0.05)。Spearman分析发现,MIP-1α、PDGF表达与MRI IVIM-DWI参数ADC、D值呈负相关(r=-0.428/-0.516、-0.369/-0.418,P<0.05),与D*、f值均呈正相关(r=0.518/0.433、0.476/0.458,P<0.05)。ROC曲线显示,MRI IVIM-DWI参数ADC、D、D*、f值预测乳腺疾病良恶性的AUC值分别为0.918、0.714、0.813、0.805,截断值分别为1.56×10^(-3)mm^(2)/s、1.24×10^(-3)mm^(2)/s、7.83×10^(-3)mm^(2)/s、7.72%,其敏感度分别为79.20%、93.80%、66.70%、75.00%,特异度分别为89.70%、43.60%、94.90%、84.60%;四者联合预测乳腺疾病良恶性的AUC值为0.964,敏感度为95.80%、特异度为87.20%。结论:乳腺癌MRI IVIM-DWI参数ADC、D、D*、f值与MIP-1α、PDGF表达相关性明显,且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任淑桃; 任淑增; 申东生; 杨勇; 张宏磊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评估中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叶酸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乙肝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出现肝硬化,将其纳入至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未出现肝硬化,将其纳入至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血清PDGF、叶酸水平检测,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清PDGF、叶酸水平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离心完成后取上层血清,血清PDGF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叶酸的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并对患者肝功能进行分级评估。结果:观察组具备更高血清PDGF水平,更低的叶酸水平(P<0.05);观察组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的血清PDG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A、B、C级患者的血清叶酸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血清PDGF和Child-Pugh分级表现为正相关性(r=0.820,P<0.05),血清叶酸水平和ChildPugh分级表现为负相关(r=-0.77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PDGF逐渐降低(P<0.05),叶酸水平逐渐提高(P<0.05)。结论:血清PDGF、叶酸水平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
    • 毕登芹; 舒桂华
    • 摘要: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从血小板中分离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与增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存活患儿还易并发远期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认知和行为能力下降、感觉运动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新生儿HIBD发病机制复杂,而PDGF在HIBD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血管生成、抗细胞凋亡、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突触传递等方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PDGF生物制剂神经保护方面的临床应用,为新生儿HIBD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 廉娜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可溶性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程度关联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19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19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两组血液样本,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ys-C、sTRAIL、PDGF表达,并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程度关联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ys-C、sTRAIL、PD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ys-C、sTRAIL、PDGF表达随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加重呈增长趋势(P<0.05);Cys-C、sTRAIL、PDGF与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119例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1例,预后良好者血清Cys-C、sTRAIL、PDGF表达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清Cys-C、sTRAIL、PDGF联合预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AUC为0.875,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42%、92.05%。结论血清Cys-C、sTRAIL、PDGF表达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存在明显正相关性,三者联合有望为判断慢性乙肝肝硬化病情程度、预测预后提供参考手段。
    • 江立
    • 摘要: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多因素分析及房水内皮抑制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136例患者(136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黄斑水肿分为黄斑水肿组(31例)和无黄斑水肿组(105例)。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指标,观察白内障术前、术后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4周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黄斑水肿组患者房水ES水平与术前和无黄斑水肿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术后4周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是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影响因素(P<0.05)。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4周房水ES水平与VEGF和PDGF水平均呈负相关(r=-0.642、-0.573,P<0.05),而房水VEGF水平与PDGF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5)。白内障术后4周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有较高的诊断效能,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ES(Z=3.694,P<0.05)、VEGF(Z=2.203,P<0.05)和PDGF(Z=2.807,P<0.05)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房水ES、VEGF和PDGF水平对术后发生黄斑水肿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