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94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2篇、会议论文133篇、专利文献1755篇;相关期刊455种,包括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临床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由384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达灿、刘俊峰、张玉环等。

特应性皮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2 占比:43.98%

会议论文>

论文:133 占比:3.95%

专利文献>

论文:1755 占比:52.08%

总计:3370篇

特应性皮炎—发文趋势图

特应性皮炎

-研究学者

  • 陈达灿
  • 刘俊峰
  • 张玉环
  • 李红毅
  • 莫秀梅
  • 刘红霞
  • 李萍
  • 姚春海
  • 李常兴
  • 郎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纪兵; 李巍; 胡翠; 钱莹莹; 张婷; 钱华
    • 摘要: 目的:评估苏州地区气候因素对儿童特应性皮炎(AD)患者就诊数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确诊AD患者资料及同时期苏州地区气候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与AD患者就诊例数的相关性。结果:15395例儿童AD患者中男童54.3%,女童45.7%,1~2岁儿童就诊例数最多,就诊高峰在当年3~4月。同时期苏州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8.01°C,73.34%,9.16 m/s,2.48 mm。AD就诊例数与相对湿度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就诊例数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风速及降水量无明显相关。
    • 洪安澜; 林彤
    • 摘要: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类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在皮肤感觉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中广泛表达,能被多种刺激激活,参与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重点对TRP通道的不同亚型在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提示TRP通道有望成为炎症性皮肤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 朱静娜; 莫慧慧; 梁燕华
    • 摘要: 目的:利用荧光染色法检测健康皮肤和炎症性皮损的真菌阳性率及定植数量.方法:门诊收集正常皮肤及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和玫瑰糠疹患者,采集每位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皮脂溢出部位(面部、胸部和背部)、干燥部位(双上肢)、潮湿部位(腹股沟、腘窝、肘窝)、头皮及足底部位的皮损皮屑,利用真菌荧光染色试剂快速染色,随机选择30个视野计数真菌(孢子)数量,数据使用R 3.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457例患者和888名健康对照,健康对照头皮和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高分别为95%和96%,足底真菌检出率最低(44.29%).湿疹组、银屑病组和玫瑰糠疹组皮脂溢出部位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77.05%、66.67%、91.42%高于相应的干燥部位58.93%、47.62%、57.89%.在头皮、皮脂溢出部位、干燥部位,疾病组真菌检出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组4个部位真菌分布的数量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脂溢出部位中,18~44岁年龄组孢子数量最多.结论:健康皮肤不同部位的真菌阳性率和孢子数量不同.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和玫瑰糠疹的皮损部位真菌数量低于正常对照人群.
    • 陆延娜; 马晓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其与瘙痒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70例AD患者为对象,以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MPV水平,分析其与AD患者瘙痒程度的关系.结果 AD组的血清MPV为(9.64±1.11)fL,低于对照组((10.32±0.67)fL,P<0.05).轻度瘙痒、中度瘙痒、重度瘙痒组MPV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轻度组MPV水平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MPV水平高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D患者MPV与VAS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MPV水平降低,并且其与AD患者的瘙痒程度存在联系.
    • 张志斌; 杨万勇; 阮富旺; 温庆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总免疫球蛋白E(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婴儿特应性皮炎(AD)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婴儿AD患儿120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17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51例)、有并发症组(69例)。以120名体检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总IgE、sIgE和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重度AD的危险因素。结果AD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总IgE、sIgE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25(OH)D水平依次降低(P=0.000),血清总IgE、sIgE水平依次升高(P=0.000)。有并发症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P=0.000),血清总IgE和sIgE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IgE、sIgE和25(OH)D均为婴儿AD病情严重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5.023、15.502、4.993,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7.431~70.370、6.900~34.830、2.456~10.150]。结论血清25(OH)D、总IgE、sIgE均与婴儿AD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或可作为判断婴儿AD病情的指标。
    • 李梦华
    • 摘要: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对其免疫学相关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小分子药物及生物制剂逐渐应用于临床。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4(IL-4)受体α亚单位以抑制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
    • 齐雨婷; 靳清清; 陈果; 李欣; 张予阳(指导)
    • 摘要: 目的:系统性评价抗IL-13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linicalTrials.gov 4个数据库,从中筛选出有关抗IL-13抗体治疗AD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5篇文献被纳入分析中,共含6个随机对照试验,2 669例AD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IL-13抗体治疗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SMD=-0.54,95%CI(-0.63,-0.45),P<0.000 01]明显改善,研究者整体评分为0或1的患者数显著多于安慰剂组[RR=1.75,95%CI(1.46,2.11),P<0.000 01],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5,1.06),P=0.85],注射部位反应和结膜炎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RR=3.47,95%CI(1.58,7.60),P=0.002][RR=1.93,95%CI(1.29,2.89),P=0.001]。结论:抗IL-13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成人中重度AD,且安全性良好。
    • 史可俊; 涂红琴; 孙文洁; 吴伟庆
    • 摘要: 目的:研究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9年1~12月150例湿疹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治疗,观察组75例接受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停药后1个月DLQI评分分别为(6.57±1.06)分、(4.12±1.13)分,对照组分别为(7.89±1.26)分、(5.72±1.37)分,观察组治疗2周结束时、停药后1个月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率为2.67%,低于对照组停药后3个月的复发率12.00%(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25、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能较单一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更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安全性良好。
    • 冯佩英
    •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环境因素和免疫异常等有关。由于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途径,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改变全身炎症状态而对其共病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回顾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生物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及特应性共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 好睡眠很重要,但很多特应性皮炎患者常因瘙痒而睡不好觉,拿“痒痒”不知道怎么办才好?2021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过敏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学术组织给出了《特应性皮炎瘙痒管理专家共识》。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瘙痒是其最主要症状,也是发病先兆。瘙痒源于炎症性皮损,肘、腕、面颈部是好发部位。大多数搔抓发生在前半夜,很少发生在天亮前。患者往往瘙痒剧烈,忍不住会搔抓解一时之痒,但往往是陷入瘙痒-搔抓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共识》指出,打破瘙痒-搔抓循环是特应性皮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搔抓应是患者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