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25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8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65887篇;相关期刊740种,包括护理学杂志、全科护理、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等;皮下注射的相关文献由4925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讯、李琼璋、李海燕等。

皮下注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8 占比:3.40%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5887 占比:96.53%

总计:68257篇

皮下注射—发文趋势图

皮下注射

-研究学者

  • 本刊讯
  • 李琼璋
  • 李海燕
  • 李燕
  • 刘芳
  • 朱敏
  • 林琳
  • 王丽
  • 王长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晓明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泵的作用,以期能够帮助医生改进后续工作,提高糖尿病治疗水平,进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于2019年5月—2021年8月选取1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70例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所选7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记录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分别为(39.81±3.04)U/d及(31.08±3.16)U/d,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10.4±2.3)d及(6.6±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分别为(9.25±1.31)mmol/L及(6.46±1.2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9.23±2.04)mmol/L及(7.07±2.0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3%,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泵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治疗效果方面作用显著。
    • 黄晓惠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新郑市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治疗的12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治疗后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术、产后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死胎、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 方亚; 杨彬
    • 摘要: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_(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注入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均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但胰岛素泵持续注入效果更佳,患者血糖指标、β细胞功能指标改善显著,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邢冬; 陈丽; 国丽茹; 王澜涛; 刘小立
    • 摘要: 目的:评估鼻内滴入舒芬太尼与皮下注射吗啡相比,在癌性爆发痛中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以及病人的满意度情况。方法:172例急诊就诊的癌性爆发痛病人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分为皮下注射吗啡(SIM)组、鼻内滴入舒芬太尼(INS)组,每组86人,记录不同治疗方式病人爆发痛发生时(T0)和经治疗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和60 min(T5)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情况、不良事件和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后,5 min、10 min和20 min时观察到INS组的NRS评分明显下降,优于SIM组(P<0.05);治疗后30 min分钟和60 min时NRS评分的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得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滴入舒芬太尼治疗癌性爆发痛起效快、操作方便、镇痛效果确切,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解救癌性爆发痛的治疗方式。
    • 蒋超; 王超; 任晓楠; 周晓辉
    • 摘要: 目的将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的肾源细胞与人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以3∶3∶2的比例混合,并移植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而构建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方法(1)体外培养MSCs、HUVECs,同时从健康人体尿液中分离培养肾源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2)将上述3种细胞以3∶3∶2的比例混合后与Matrigel基质胶一起注射到NOD-SCID小鼠皮下形成人源组织,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对移植模型进行鉴定。结果(1)成功地从尿液中分离培养出肾源细胞,并检测鉴定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2)将3种细胞混合后注射到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可初步形成小管结构以及与小鼠血管相连通的人源血管结构。结论具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集合管细胞的肾源细胞与HUVECs和MSCs皮下移植入NOD-SCID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可形成嵌合的人肾血管单位小鼠模型。该模型可为肾病个体化治疗和相关病毒感染研究提供一个人源化动物模型。
    • 高美丽; 王晔; 王彦; 王欣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抗凝剂脐周皮下注射方法的教学方法。方法:将3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16名护生依据基础护理教材先独立进行操作,出科时进行理论+实践考核。实验组16名护生学习皮下注射PPT课件以及操作视频、药品说明书、皮下注射专家共识;老师床头解读示范操作流程,护生模拟练习。理论+实践考核合格后独立为患者注射。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生皮下注射知识考核分数比较,P <0.01;皮下注射操作考核分数比较,P <0.01;两组患者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 <0.01。结论:护生独立皮下注射前需要进行规范培训,正确掌握皮下注射要点是降低不良反应的关键。
    • 钟海燕; 胡立珍; 杨红梅; 赵颖
    • 摘要: 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时极易发生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患者皮下注射LMWH的不良反应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因为注射方法不规范。因此,正确、规范的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本文综述了LMWH皮下注射时部位的选择、注射器大小、注射前排气、进针角度、注射细节、注射部位轮换方法、两注射点间距、注射时间、注射后局部按压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最新研究进展,为LMWH皮下注射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 单荣芳; 陈黎敏; 徐晓芳
    • 摘要: 皮下出血是低分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分析皮下注射出血的影响因素,总结有效护理干预,提倡低分子肝素钙标准化、规范化皮下注射方法,为预防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皮下出血提供参考。
    • 李莲云; 肖建文; 刘先芬; 康美群
    • 摘要: 目的观察脐贴图示定位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轮换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腹部自由轮换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采用脐贴图示定位卡进行腹部轮换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腹部皮下轮换注射率、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腹部皮下轮换注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75%);观察组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贴图示定位卡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部轮换注射胰岛素之中,能有效地避免同部位反复注射,有利于降低腹部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 安洁; 刘晖; 陈朔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MCP-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高血糖危象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和对照组(n=44,在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前1 h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组患者停泵前0.5 h、1 h以及停泵后0.5 h、1 h、2 h的平均血糖值以及血糖波动幅度。检测2组患者>24 h白细胞指数(WBC)、尿酮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渗透压、阴离子间隙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停泵前0.5 h、停泵时、停泵后0.5 h、1 h、2 h时,2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不同时机胰岛素类似物注射24 h前后HOMA-IR、WBC、MCP-1、尿酮体、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糖危象患者,在停止静脉泵注射胰岛素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的转换,且对患者血糖波动,注射24 h前后HOMA-IR、MCP-1、尿酮体、WBC、渗透压及阴离子间隙指标无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