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2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9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699篇;相关期刊589种,包括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肾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等;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由45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香玲、檀金川、马晓莉等。

肾性贫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9 占比:55.56%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1.52%

专利文献>

论文:1699 占比:42.93%

总计:3958篇

肾性贫血—发文趋势图

肾性贫血

-研究学者

  • 李香玲
  • 檀金川
  • 马晓莉
  • 孙雪峰
  • 曹雪莹
  • 陈香美
  • 刘中柱
  • 叶任高
  • 左力
  • 张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秀玲; 李建军; 喻影; 邢容; 王璐; 王雪冬; 滕福斌
    •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HuEPO)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性贫血的给药频率不影响治疗效果,每周单次给药与分次给药疗效无明显差异,临床中大部分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中等剂量rHuEPO,而对于中等剂量rHuEPO单次给药与分次给药的安全性研究较欠缺。目的探讨中等剂量rHuEPO每周单次与分次给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性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8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为rHuEPO每周单次给药,分为6000 U/次且1次/周(试验1组,n=29)、4000 U/次且1次/周(试验2组,n=15)两个亚组,对照组为rHuEPO每周分次给药,分为2000 U/次且3次/周(对照1组,n=30)、2000 U/次且2次/周(对照2组,n=14)两个亚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安全性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安全性指标: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与时间对试验1组与对照1组,试验2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透前血钾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时间对试验1组与对照1组,试验2组与对照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透前血钾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2周,试验1组与对照1组、试验2组与对照2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各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心脑血管事件及与rHuEPO相关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指标:治疗12周试验1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参考范围:110~130 g/L)不劣于对照1组〔65.5%(19/29)和73.3%(22/30),χ^(2)=0.425,P=0.514〕;治疗12周试验2组和对照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2周,试验1组与对照1组、试验2组与对照2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4000~6000 U)rHuEPO每周单次给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与分次给药在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 李家青; 杨晴; 袁敦禄; 黄晶晶; 常青; 聂静雯; 周竹; 李青
    • 摘要: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FMRS、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1-19。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9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49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沙司他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MD=2.49,95%CI(0.82,4.16),P=0.004〕、转铁蛋白〔MD=0.31,95%CI(0.17,0.44),P<0.00001〕、总铁结合力〔MD=7.51,95%CI(5.01,10.01),P<0.00001〕水平方面均优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9,1.22),P=0.07〕。结论罗沙司他在升高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效果更好;短期内使用罗沙司他未增加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风险。
    • 陈楠
    • 摘要: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菏泽市立医院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肾性贫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口服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rhEPO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贫血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铁代谢水平: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12.375、2.959,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指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06、9.889、5.433,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6例,占比15.00%,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5例,占比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5)。结论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对改善贫血、铁代谢效果更佳,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安全性更好。
    • 王宁; 刘亚; 戴春
    • 摘要: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治疗的288例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44例,给予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144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平均随访12周,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并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分为低(0~4.9mg/L)、中(5~9.9mg/L)、高(10~15mg/L)水平亚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年龄、BMI、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观察组的总铁结合力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罗沙司他应用于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治疗中,显著提高疗效,且不受炎症的影响,短期安全性好。
    • 雷迪; 苏衍进; 司海龙; 王郁金; 王惠玲
    • 摘要: 肾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生于慢性肾脏病后期。其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痰瘀毒互结,病位在脾肾,治疗应以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解毒通络为法。从“阳虚瘀毒”理论出发,运用扶正泄浊保肾汤联合龙牡通络方(结肠透析)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由于肾性贫血病程缠绵,症状复杂,故临证治疗时应辨别主次缓急,随证治之,加减合法,方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 刘俏男; 崔常晋; 李波; 张磊
    • 摘要: 患者男,67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1月余”入院。既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于2021年3月4日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规律腹膜透析治疗,1.5%透析液2000 mL,3次/d,腹透超滤约1200 mL/d。查体见腹部平坦,左下腹可见一长约3 cm纵行手术瘢痕,腹膜透析管引流通畅。站立位,左侧腹股沟区可见椭圆形肿物,约5 cm×3 cm大,未坠入阴囊,质软,叩浊音,无明显压痛。
    • 王霞; 薛凌宇
    • 摘要: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加速疾病进展、增加终末期肾脏病风险、提高患者死亡率。普遍认为肾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铁缺乏及代谢紊乱相关,本文分析缺氧诱导因子通路、铁调素-膜铁转运蛋白轴、炎症、甲状旁腺激素、成纤维细胞因子23、B型利钠肽等因素在EPO的生成、铁代谢中的作用,从而对肾性贫血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肖胜; 杨霜; 简讯
    • 摘要: 目的探讨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与肾性贫血(RA)改善的相关性。方法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和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分组:A组34例(i-PTH≥600 pg/mL)、B组52例(i-PTH0.05),上述指标通过治疗处于相对稳态,两种分组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均达到改善EPO抵抗、改善贫血的效果。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程度与SHPT有关,有效控制SPHT有助于RA的改善。
    • 王松; 毕书红; 白琼; 潘月娟; 蒋真斌; 王悦
    •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低剂量罗沙司他治疗单用EPO血红蛋白(Hb)未能维持靶目标的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中,单用EPO不能维持Hb在靶目标范围、增加EPO剂量存在风险或EPO已经超剂量、全部改用罗沙司他费用承担困难者,分析联合治疗前、后各6个月Hb水平的变化,罗沙司他和EPO剂量、透析方案、铁剂补充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酸中毒程度(CO_(2)CP)的变化。结果共38例患者接受了联合治疗,加用罗沙司他之前6月较前3月、前3月较0月,Hb逐渐降低(t=6.689、4.910,均P<0.001),EPO剂量无显著变化(t=-1.686、-1.937,P=0.102、0.088),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SF)处于目标范围;联合低剂量罗沙司他[(211.9±12.5)mg/w]后1月、3月、6月分别较0月时,EPO剂量较联合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变(t=0.583、-1.303、-1.402,P=0.563、0.201、0.180),联合治疗后1、3、6个月Hb分别较0月时逐渐提高(t=-4.788、-5.162、-5.910,均P<0.001),TSAT出现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t=1.967,P=0.064),铁蛋白显著性降低(t=2.259,P=0.037);联合治疗前后,透析方案、静脉铁剂的剂量无变化,us-CRP、iPTH、CO_(2)CP无显著差异(t=-1.989、-1.743、0.946,P=0.427、0.464、0.352),未见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单用EPO不能维持Hb靶目标的血液透析患者,联合使用低剂量罗沙司他安全有效。
    • 刘海飞; 赵晓倩; 李兆婷; 王高原; 曹赟; 方惠文; 邹春波; 曹婧媛
    • 摘要: 目的评估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病人肾性贫血达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22年1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行MHD治疗的所有病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纳入本研究病人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将MHD病人分为老年组(124例)和中青年组(236例);将老年组按照是否存在肾性贫血分为贫血亚组(69例)与非贫血亚组(5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水平的因素。结果所有病人的Hb达标率为53.1%,其中老年组为44.4%,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57.6%(P=0.02)。老年MHD病人的Hb水平与红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TC、TG、镁、钙、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水平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CRP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G、低血清铁是MHD病人发生肾性贫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老年MHD病人肾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病人,且低TG、低血清铁与老年MHD病人肾性贫血的发生风险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