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透析

透析

透析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8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9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1501篇;相关期刊2044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2007中国儿肾中青年学者论坛、2007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等;透析的相关文献由21001位作者贡献,包括牟倡骏、廖磊、李继仁等。

透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9 占比:27.28%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1501 占比:72.47%

总计:15870篇

透析—发文趋势图

透析

-研究学者

  • 牟倡骏
  • 廖磊
  • 李继仁
  • 高光勇
  • 尚超
  • 潘力
  • 徐林立
  • 黄志贤
  • 张静
  • 陈贵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宁; 刘亚; 戴春
    • 摘要: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治疗的288例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44例,给予罗沙司他治疗;对照组144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平均随访12周,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并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分为低(0~4.9mg/L)、中(5~9.9mg/L)、高(10~15mg/L)水平亚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年龄、BMI、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观察组的总铁结合力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罗沙司他应用于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治疗中,显著提高疗效,且不受炎症的影响,短期安全性好。
    • 莫梅山; 沈敏; 吴玉珍
    •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泵控速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动静脉内瘘(AVF)患者透析相关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泵控血流量中位数进行分组,≤275 ml/min为低流量组,>275 ml/min为高流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初级通畅率、透析效能、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高危事件及内瘘功能。结果 随访12个月后,低流量组初级通畅率为77.36%,与高流量组的75.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均高于透析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流量组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低于高流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均低于透析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并发症、高危事件和内瘘失功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VF仪器说明书中要求的内瘘血流量600~1800 ml/min范围内,不同泵控速度对患者的透析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速,以达到透析的充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庆林; 庄梅香
    • 摘要: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共同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所选取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SCr、TC、ALB及H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TC、ALB及H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提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朱旭婷; 任佳; 杭永付
    • 摘要: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在肾内科透析患者中引起的抗生素脑病,为特殊人群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制定的关联性评价标准及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分析了3例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精神异常症状的透析患者,并对其进行因果关系评价。结果3例患者病程中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症状,停用抗菌药物并予对症处理后,精神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需谨慎,特别是说明书未收载的精神异常症状,偶有发生,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加强临床观察。
    • 潘梦娇; 李梦婷; 张留平; 王越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老年透析病人贫血管理中应用互联网+微信群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84例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给予互联网+微信群健康教育,对病人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贫血相关指标和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相关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转铁蛋白饱和度(TS)、H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比容(Hct)及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互联网+微信群健康教育可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有效地改善病人贫血情况,提高病人满意度。
    • 张雨薇; 杨雪
    • 摘要: 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容量超负荷,但透析过程中液体清除过多又会负荷过低,影响透析质量。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水肿程度、皮肤弹性等症状体征评估透析患者的容量负荷,虽简便易行,但可靠性差。同位素稀释法是评估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金标准,但需要患者摄入同位素,评估方法复杂、可行性差,难以在临床大规模应用。近年来下腔静脉内径测量、肺超声、生物电阻抗测量、血清标志物方法检测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本文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评估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状态的方法及其有效性、适用性和局限性。
    • 邓真真; 陈铖; 熊淑珍; 周新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透析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和骨硬化蛋白(SO)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发生及其积分(CAC score,CACS)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我科行维持透析治疗的183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将CACS≤100分者纳入低分组(80例),>100分者纳入高分组(10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OPG和SO水平。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持透析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OPG和SO水平与CACS评分相关性。结果:高分组透析龄和糖尿病例数均高于低分组(P<0.05);高分组血清CRP、OPG和SO水平均高于低分组(P<0.05);OPG水平(r=0.871,P=0.000)、SO水平(r=0.772,P=0.000)均与CACS评分呈正相关;透析龄、OPG、SO和CRP水平均为维持透析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透析患者血清OPG和SO水平与CAC发生有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AC的可靠手段。
    • 张兴光; 李小青; 柳华; 杨梅; 邓全军; 陈朝晖
    • 摘要: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急诊发生率为3.6%^([1])。美国急诊每年高钾血症相关疾病超过80万例,其中近7万例以高钾血症为第一诊断,45~84岁年龄段占75%^([2])。高钾血症具有潜在心律失常的致命性风险,尤其对有基础疾病患者。多项研究发现,老年患者高钾血症与心血管病病死率升高相关,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3,4])。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消化科收治1例腹泻后高钾血症致严重心律失常的高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 蔡桂珍; 尤粒吉; 施素华
    • 摘要: 目的 评估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接诊的78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均39例,接受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参照组,接受分阶段转变护理的一组为研究组,将两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液体摄入依从性(97.44%)高于参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GCQ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突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液体摄入依从性,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 陆丹丹; 于芳; 王栖栖
    • 摘要: 目的探讨透析用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46例,以穿刺方式进行分组,钢针组实施钢针穿刺,留置针组使用留置针,比较两组渗血/血肿发生情况、硬结/瘢痕发生情况、压力报警发生情况、舒适度、止血时间。结果不同穿刺方式行穿刺后,留置针组的渗血/血肿发生率为8.69%,明显低于钢针组的4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P=0.019);留置针组的硬结/瘢痕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钢针组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26);留置针组的压力报警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钢针组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5,P=0.006);留置针组的止血时间为(23.21±0.87)min,短于钢针组的(24.62±1.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5,P<0.001);留置针组的使用留置针、钢针过程舒适度评分为(82.43±5.39)分,明显高于钢针组的(70.37±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0,P<0.001)。结论透析用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减少了穿刺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患者透析中的舒适度,减少了止血时间,降低了老年患者维护血管通路的难度及护士后期穿刺的难度。该次研究发现,留置针的使用,对血管长度有一定要求,留置针软管处无管夹,连接不简便,设计上有待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