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吗啡

吗啡

吗啡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601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6篇、会议论文112篇、专利文献554篇;相关期刊1140种,包括实用疼痛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山东省第十六次麻醉学学术会议、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等;吗啡的相关文献由121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锐、曾因明、等等。

吗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6 占比:88.92%

会议论文>

论文:112 占比:1.86%

专利文献>

论文:554 占比:9.21%

总计:6012篇

吗啡—发文趋势图

吗啡

-研究学者

  • 王锐
  • 曾因明
  • 佘守章
  • 张野
  • 汪小海
  • 李莉娥
  • 徐建国
  • 李锦
  • 田峦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邢冬; 陈丽; 国丽茹; 王澜涛; 刘小立
    • 摘要: 目的:评估鼻内滴入舒芬太尼与皮下注射吗啡相比,在癌性爆发痛中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以及病人的满意度情况。方法:172例急诊就诊的癌性爆发痛病人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分为皮下注射吗啡(SIM)组、鼻内滴入舒芬太尼(INS)组,每组86人,记录不同治疗方式病人爆发痛发生时(T0)和经治疗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和60 min(T5)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情况、不良事件和病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后,5 min、10 min和20 min时观察到INS组的NRS评分明显下降,优于SIM组(P<0.05);治疗后30 min分钟和60 min时NRS评分的降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得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滴入舒芬太尼治疗癌性爆发痛起效快、操作方便、镇痛效果确切,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解救癌性爆发痛的治疗方式。
    • 陈瑾; 殷勤红; 刘燕; 张建强; 李越凡; 李龙发; 陈航; 赵文嵩; 杨红梅; 杨发震; 倪春明
    • 摘要: 吗啡既是临床用镇痛剂,也是公认的毒品.为实现对尿液中吗啡的快速、简单、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检测,将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处理后,直接滴涂于打磨并表征过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得到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s-COOH/GCE),并采用差分脉冲吸附溶出伏安法(ASDPV)对吗啡(MO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了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条件(包括MWNTs-COOH的滴涂量以及富集时间、富集电位、缓冲溶液的pH等)后,得到的MWNTs-COOH/GCE检测吗啡的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lg(I/μA)=0.687lg[c/(μmol·L^(−1))]−0.068(r^(2)=0.9920),线性范围为1.0×10^(−7)~1.0×10^(−4)mol/L,检出限为8.0×10^(−8)mol/L.在使用尿酸酶除去尿液中的干扰物尿酸后,用该传感器检测实际吸毒人员尿液中吗啡的质量分数,得到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检出结果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4.24%以内.通过t检验法发现在置信度为95%时,两种方法并无显著性差异.
    • 王宪礼
    • 摘要: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肺癌慢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慢性癌痛患者72例,年龄49~62岁,体质量50~76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吗啡治疗组(对照组)和吗啡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组),各36例。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KPS评分,以及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慢性癌痛患者采用吗啡联合神经节阻滞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 喻洪江; 孔庆波; 方少华
    • 摘要: 为有效解决检测时间窗口期偏短、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不高、血液和尿液等检材采集不够便捷等困扰毒品现场快速检验领域的国际性难题和关键技术,应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并配合专用的快速分析仪器检测毛发检材中微量吗啡,在检出率不小于90%的前提下,在进样量为80μL时,对浓度为2 ng/mL的吗啡毛发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检测限应小于等于0.16 ng/mg,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此技术符合毒品相关阳性检测临界浓度标准,与以往血液、尿液和唾液等生物检材的快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检测时间窗口期可长达半年、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毛发检材采集更便捷等优点,是一种可广泛用于阿片类药物及其他毒品的初筛检测的有效方法。论文对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应用于毛发样本中的吗啡检测的相关技术及操作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毒品检测提供参考。
    • 董天鑫; 张云鹏; 曹雪峰; 刘秀兰; 郭淑娟; 李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窒息性心搏骤停大鼠血流动力学、酸碱状态、早期存活率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吗啡组(15只)、氟比洛芬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先将大鼠腹腔注射硫喷妥钠60 mg/kg麻醉,然后气管切开,经股静脉、股动脉置管。各组分别静脉注射吗啡5 mg/kg、氟比洛芬酯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塞住气管导管5 min诱导窒息性心搏骤停,之后开始复苏。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并采集大鼠动脉血和脑组织,检测血气、酸碱度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S100)B及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各组脑组织损伤及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基线时,各组间血流动力学、酸碱状态及脑损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复苏后氟比洛芬酯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较对照组和吗啡组显著低(P0.05)。氟比洛芬酯组脑组织神经元数量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线粒体相关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经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后的大鼠在心搏骤停后复苏的存活率更高,且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来保护神经元而达到的。
    • 冯昌栋; 王擒云; 宋楠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吗啡作为局部麻醉药辅助剂对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及吗啡组(C组),各40例。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患者采用盐酸罗哌卡因,B组采用含盐酸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C组采用含盐酸罗哌卡因和吗啡的混合液,待臂丛出现麻醉效果后,为缓解患者术中不适,均加用喉罩全麻。观察所有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术中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及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的SpO_(2)高于A组、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部麻醉药佐剂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其起效时间较快,可延长镇痛时间,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欣; 张明童; 马潇
    •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罂粟壳、罂粟籽中吗啡的含量,为今后罂粟壳药材、饮片及制剂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使用DikMa-C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1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0.00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20∶4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C。结果吗啡在0.999~998.928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2;重复性试验中吗啡含量的RSD为0.85%,表明重复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17批罂粟壳中有10批罂粟壳吗啡含量高于药典规定上限,占了约59%;罂粟壳籽中吗啡含量均在药典标准0.06%~0.40%之间。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罂粟壳、罂粟籽中吗啡的含量测定。药典中罂粟壳吗啡含量的限度需进一步研究,罂粟籽是否可以收入药典标准有待考虑。
    • 黄玮; 金礼; 魏莉本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克咳胶囊中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C_(18)色谱柱(Aglient,ZOBRAX XDB,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C,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吗啡、磷酸可待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97~0.3942 mg·mL^(-1)(r=0.9999)、0.0119~0.2390 mg·mL^(-1)(r=0.9999),0.0099~0.1988 mg·mL^(-1)(r=0.9997),0.0023~0.0452 mg·mL^(-1)(r=0.9990)。加样回收率为97.34%~98.53%(n=6),RSD均低于2.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2.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克咳胶囊的质量控制。
    • 刘奎玲; 李晓强; 孙瑞琦
    • 摘要: 目的:探讨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为参照组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表(PSQI)的评分、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研究组患者癌性疼痛程度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其癌性疼痛的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其补用镇痛药物的剂量,且安全性较高。
    • 周筱慧; 李笑妍; 褚海辰; 董铭心
    • 摘要: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MOR)羧基端^(375)STANT^(379)位点磷酸化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MOR羧基端^(375)STANT^(379)序列设计穿膜多肽,采用标准固相合成方法进行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分辨质谱法(HRMS-ESI)分别测定合成多肽的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检测合成无误后用于后续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合成多肽对表达MOR的HEK-293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热板法检测各组小鼠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吗啡镇痛反应率,观察合成多肽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结果针对^(375)STANT^(379)关键磷酸化区域设计多肽TAT-Q368-T379,HPLC检测多肽纯度大于96%,HRMS-ESI检测多肽相对分子质量2894.4834(预期相对分子质量2894.5625),多肽合成正确,符合后期实验要求。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多肽安全范围广。热板法检测结果显示多肽预处理组小鼠吗啡镇痛时间较吗啡组明显延长(Waldχ^(2)_(组别)=1519.252,Waldχ^(2)_(时间)=756.177,Waldχ^(2)_(组别*时间)=8657.036,P<0.05)。结论MOR羧基端^(375)STANT^(379)磷酸化区域与吗啡镇痛相关,针对这一区域氨基酸序列设计的多肽可作为工具竞争性抑制该位点磷酸化,有效改善吗啡镇痛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