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
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

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无锡
  • 出版时间: 2013-07-12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比较STOP问卷和柏林问卷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疑诊为OSAHS的年龄,18周岁,愿意进行整夜PSG监测,有完整的自主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患者310例。采用Alice5多导睡眠检测仪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分别进行柏林问卷及STOP问卷。结果:310例疑诊为OSAHS的研究对象中男性266例,女性44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0-111.30次/h,中位数为24.6次/h;最低夜间血氧饱和度(LSaO2)28%-94%,中位数为77%。根据PSG监测,310例研究对象中,判定OSAHS者为57例(18.39%),OSAHS患者253例(81.61%)。结论:STOP问卷和柏林问卷对OSAHS具有较好的筛查价值,STOP问卷灵敏度高于柏林问卷。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形态学特征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多导睡眠监测及主观症状确诊的OSAHS患者均接受上气道三维CT检查.分析多项描述上气道形态学的CT参数与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3例男性OSAHS患者。相关分析发现BMI以及12项CT参数与AHI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以这些参数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考察AHI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得到的有意义的参数有5项(p<0.05),分别为BMI,上气道最小左右径、上气道长度、舌骨中点到下颌骨下缘点的距离以及胯后软组织体积与腔内容积的比值。结论:OSAHS患者的上气道形态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疾病的严重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软腭支撑术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出改进方案。方法:经多道睡眠监测及临床检查确诊为OSAHS患者25例,中度3例,重度22例,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CPAP治疗。软愕支撑植入材料采用德国Medicom公司生产的医用钦网及钦钉。结果:接受软腭支撑术的25例OSAHS患者中22例术后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最短为16月,最长为3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AHI,VAS,ESS及SF-36等指标术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最低血氧饱和度略高于术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AHI平均术前59,术后24;有效7例,显效9例,治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有4例术后半年至1年植入物少许暴露,出现异物感。将暴露部剪除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无明显咽异物感,吞咽及言语如常。结论:软腭支撑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植入物安全性相对较好。手术疗效较以往报导的软腭植入术有明显提高,但部分远期疗效仍欠满意。
  • 摘要:目的: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增龄性变化,本研究旨在通MRI检测及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无鼾男性的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差异。方法:142名无鼾男性志愿者按年龄分为儿童组(28人),青年组(30人),中年组(53人)及老年组(31人)。经整夜PSG排除睡眠呼吸疾病后,在清醒状态下接受MRI检查。所得轴位及矢状位图像在电脑中进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线距,面积及体积相关的数据测量。结果:儿童组的鼻咽测量指标与其他三组差异较明显。儿童上气道最小截面积多见于鼻咽(7.14%)及腭咽(82.14%),老年人则多见于腭咽(68%)及喉咽(19%);上气道各段体积及总体积(8.62士3.9)均比青(20.35士3.94 ),中(21.3士5.01),老年(25.31士6.12)组小。结论:1随时间推移,鼻咽部气道截面逐渐倾向于圆形,舌咽部则同腭咽及喉咽一样,更倾向于扁平形。2随年龄增长,气道最小截面积逐渐由从单点向多点变化的趋势,并有向气道远端迁移的趋势。3上气道的变化可能由生长发育及腺体萎缩多种因素构成,也可能是由于随年龄增大,鼻咽腔较大的人群更容易抵气道的塌陷,从而防止OSAHS的发生几率。
  •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与中老年人Bolton指数、上下颌牙量以及牙量不调发生率是否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方法:选取牙数完整的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石膏模型191副,鼾症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老年病例的石膏模型63副,测量其第一磨牙之间12颗牙齿的牙量,获取所有病例的上颌侧切牙宽度、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及牙量不调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青少年与中老年Bolton指数前牙比与全牙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上下颌牙量的比较中,上颌第一磨牙间牙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老年组偏小,其余无明显差异,但中老年组均值变小。3.青少年组牙量不调前牙为31.4%,全牙为42.4%;中老年组前牙为19.1%,全牙为15.9%。4、侧切牙冠宽比较中,青年组均数为7.5,老年组为7.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Bolton指数无明显变化,牙量虽有减小,但临床意义不大。
  • 摘要:目的:通过牵张成骨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疾病,观察术前和术后一年睡眠呼吸参数的比较,探讨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科室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患者.术前PSG睡眠监测确诊并分级,所有患者均行3期手术治疗.Ⅰ期下颌骨牵张成骨改善通气;Ⅱ期颞颌关节成形术+颞筋膜瓣转移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Ⅲ期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改善咬合关系.多导睡眠图监测术前、术后1年呼吸紊乱指数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结果:25位患有颞颌关节强直伴OSAHS的患者,平均年龄为27岁,所有患者经过序列手术治疗。结论:牵张成骨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是颞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的有效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6例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全麻下行"双颌前徙1-1.5cm,后行双颌根尖下截骨后退术".结果:术后经过0.5-2年随访,患者睡眠打鼾、憋醒、大汗淋漓症状消失,AHI指数由术前61.3-78.4降为术后0-4.3,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23%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58-69%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治愈率为100%.结果:术后经过0.5-2年随访,患者睡眠打鼾、憋醒、大汗淋漓症状消失,AHI指数由术前61.3-78.4降为术后0-4.3,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23%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58-69%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治愈率为100%。结论:对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双领前徙的手术术式,可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吸烟及吸烟程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5月26日至2011年7月26日至广西睡眠呼吸诊疗中心就诊的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标准为30到70岁成年人,未进行OSAHS的治疗。参照美国睡眠医学联合会(AASM)标准,按AHI值将患者分组为OSA组及无OSA组(AHI<5)。57小时的多导睡眠图的监测。数据经软件分析后人工校正。检查前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臀围、台式汞柱血压计检测睡前及醒后血压.结果:双变量相关性分析OSA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筛查,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均为可能的发病危险因素。行一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发现现在吸烟人群患OSA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2.1倍,是不吸烟群及既往吸烟人群的1.9倍。既往吸烟者是不吸烟者患OSA风险的1.6倍。在控制了体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饮酒量后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现在吸烟人群患OSA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2.4倍,是不吸烟群及既往吸烟人群的2.1倍。既往吸烟者是不吸烟者患OSA风险的1.4倍。重度现在吸烟者催患OSA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88倍。结论:OSA组患者较非OSA组患者相比,有更高的体重指数、两组间男性:女性比例及现在吸烟者比例。在控制了体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及饮酒量后发现,现在吸烟者较不吸烟者OSA发病风险增高。吸烟是睡眠呼吸中心病人的OSA发病独立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OSAHS患者血管内皮标志物vWF, ET-1及TM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鼾症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监测血压。根据1999年的“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来筛查无高血压病者入组,2005年美国AASM的诊断标准明确OSAHS诊断并分层。随机选取25例连续三代均为壮族的患者为壮族组、29例连续三代均为汉族的患者为汉族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27例为正常对照组共三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荧光免疫法检测81例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检验方差齐时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用Tamhane's T2检验,分析壮、汉族OSAHS患者与患者血管内皮标志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壮族组患者血浆vW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ET-1,T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9;P=0.08),且与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最低血氧饱和度越小,ET-1,TM水平越高。汉族组患者亦有此规律,血浆vW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ET-1,T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7)。壮族组患者血浆ET-1,vWF,TM水平与汉族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5;P=0.250;P=0.969)。结论:广西壮、汉族OSAHS患者血浆中vWF,ET-1及TM水平之间无差异性,壮族民族可能不是影响血管内皮的独立因素。OSAHS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 摘要:本文就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丁甘仁对失眠症的认识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从主治方面阐述了治疗失眠症的几种类型:心肾不交型、心肾阴虚型、痰湿中阻型、痰火内扰型等七种类型。
  • 摘要:本文以本院门诊在一年工作中发现的4例佐匹克隆依赖病人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轻重症患者对药依赖性的不同类型以及药物依赖的原因。本报告提示佐匹克隆有药物依赖性,治疗失眠不易长期使用,滥用有产生药物依赖风险。
  • 摘要:中医学对失眠症的研究源远流长,失眠症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以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的一类病症,中医称其为“不寐”。本病症情轻重不一,轻者或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严重者则可彻夜不寐。本文从生理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将中西医对失眠症进行了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4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经颅多普勒(TC助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CD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O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 摘要:本文从睡眠生理病理阐述了睡眠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西医角度阐述了睡眠的昼夜节律、睡眠结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生物钟周期性地开启通向睡眠诱导区和觉醒诱导区的通道,再分别经上行激动系统和抑制系统实现对皮质的易化和抑制,从而产生觉醒和睡眠。所以,当参与构成睡眠机制的生理性结构存在病理变化时,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的失调,如为抑制功能减弱,相应地引起兴奋功能的增强,则失眠的发生便不可避免了。
  • 摘要:目的: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状况,探讨其与系统性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观察长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打鼾患者138例,分别利用MoCA量表、MMSE量表及ESS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状态和日间嗜睡程度评估,并检测所有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的水平,比较4组患者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HsCRP的差异,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和睡眠呼吸参数的相关性,半年后再次进行各认知量表、嗜睡量表的评估,并复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其中36例接受PSG复查,比较OSAHS患者经长期CPAP治疗后血清HsCRP、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从单纯鼾症到重度OSAHS组,患者MoCA评分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血清Hs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中、重度OSAHS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单纯鼾症组及轻度OSA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年龄、BMI之后,血清HsCRP水平与夜间低氧参数AHI,TS90%,ODI,AI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L-Sa02呈负相关,MoCA评分与AHI,ODI,AI呈负相关,两者与睡眠结构参数均无相关性。HsCRP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在HsCRP结果为1.64m叭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7.7%,70.3%。经CPAP治疗半年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AHI分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26.18士2.14),(27.37士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增高,认知状况与血清HsCRP水平及夜间低氧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低氧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血清HsCRP对OSAHS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初筛作用;长期CPAP治疗可减轻OSAHS患者血清炎症反应,部分逆转OSAHS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改善患者夜间低氧状况。
  •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绝经前、后血压影响因素。方法:将153例2009-2011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睡眠中心的女性OSAHS患者按是否绝经的病史分成绝经前患者37例,绝经后116例。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年龄、BMI、颈围、ESS)、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指标及血压差异,并分析血压和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后女性OSAHS患者和绝经前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并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在校正了混杂因素以后,绝经前女性OSAH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主要与ODI呈正相关;绝经后女性OSAH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主要与BMI呈正相关;AHI主要影响绝经后女性OSAHS患者舒张压。结论:在女性OSAHS患者中,绝经后的血压高于绝经前,并且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绝经前后影响女性OSAHS患者血压的因素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下进行自动压力滴定(auto-set)和整夜脉氧饱和度仪监测下进行auto-set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在本院睡眠监测室诊断的中重度SAHS,并愿意接受auto-set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单盲选择压力滴定时不同的监测方式,其中31例选择在监测室PSG监测下滴定(A组),35例选择在监测室或家中经整夜脉氧饱和度仪进行自动压力滴定(B组)。完成压力滴定后,取90%可信区间的压力值为治疗压力值并于压力滴定治疗后6个月回访患者家庭CPAP治疗情况,以规律用机率、每月用机天数及每夜用机小时数表示依从性,比较两组依从性。结果:A,B组在不同监测条件下的压力滴定结果无明显差异性,两组CPAP疗效相同:A,B组的平均每夜用机小时数分别为5.1士1.4小时与5.7士1.8小时,每月用机天数分别18.5士4.4天和19.2士4.4天,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A, B组的规律用机率接近,分别为52.9%和53.1%。结论:采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进行压力滴定,并不影响压力滴定的结果及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而整夜脉氧饱和度仪监测下进行auto-set压力滴定相比传统压力滴定方法,成本低,更易于患者接受,应当能够替代PSG,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铁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S的男性患者51例,其中单纯OSAS组36例(轻度组13例,中重度组23例),OSAS合并糖尿病组15例;单纯2型糖尿病(TZDM)的男性患者14例:设立健康单纯肥胖男性18例为对照。分别检测各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并用ELISA法测血清铁蛋白(SF)、铁调素(Hepcidin)水平,观察OSAS患者SF,Hepcidin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①轻度OSAS组、中重度OSAS组、OSAS合并糖尿病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SF水平升高; Hepcidin水平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SF,Hepcidin与AHI,LA,SLT90,SaO2min存在相关性(P<0.01),且SF与Hepcidin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OSAS患者存在血清铁蛋白及铁调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前检测病人血清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P-p1a2)水平,评估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睡眠障碍指标的相关程度,并比较其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相比相关程度的差异,为临床评估心脏功能提供更加明确的证据.进一步对伴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行呼吸机治疗1晚,对比患者LP-p1a2的变化情况,了解短期呼吸机干预对LP-p1a2的影响.方法:对所有2012-06到2013-02入组老年病科心功能不全患者(59例)行PSG监测,将患者分为心功能不全伴睡眠呼吸障碍组及单纯心功能不全组,对于睡眠障碍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给予呼吸机治疗及空白治疗,在干预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测定LP-plat数值,将治疗前LP-plat及NT-proBNP与心衰指标及睡眠呼吸障碍指数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程度:并评估经呼吸机治疗后lp-pla2的变化趋势。结果:老年心功能不全伴发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 BNP数值差于非睡眠呼吸暂停组患者;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6分钟步行实验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得出lp-pla2与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LVEF,NT-proBNP、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脉搏氧饱和度(Sp02)相关,与最低Sp02则无明确相关性。NT-proBNP与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LVEF、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相关、与、平均Sp02、最低Sp02则无明确相关性经1晚呼吸机治疗后,LP-plat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心功能不全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其AHI、平均Sp02、最低Sp02随心功能恶化加重,同时伴发睡眠呼吸暂停加剧患者心功能恶化。2.与NT-proBNP相比,lp-pla2能较好反应心功能不全及睡眠呼吸暂停的程度。
  • 摘要:目的:对OSAHS的病理机制提出新的探讨.方法:应用CT及MR数字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诱导睡眠状态上气道内镜动态观察、动态X线透视摄影以及肌电肌张力和上气道流体力学检测等技术方法对OSAHS病人及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120例鼾症或OSAHS病人及20例对照者均能顺利完成诱导睡眠下上气道内镜动态观察,其中6例病人进行了动态X线透视摄影。在缓慢推注适量异丙芬并持续注入维持量后,多数病人即进入深睡眠状态。鼾症及OSAHS病人出现典型的打鼾及气道阻塞低通气或呼吸暂停的表现。OSAHS病人作影像学检查可见到舌体的特征性改变。结论:OSAHS的病理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临床上可分为过盈型,拥堵型,松垮型和混合型,宜根据病理机制和临床分型制定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系统辅助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对近10年来2089例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儿童腺样体、扁桃体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人群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89例病例中性别比例男女之比为2.08:1,年龄平均5.87±3.12岁,其中3~7岁最多占76.35% ;2、全部病例均行腺样体切除术;扁桃体采用部分切除+消融术占69.17% ,单纯扁桃体消融术占22.26%,扁桃体全切除术占8.57% ;平均手术时间30.15士8.26分钟、术中出血量8.5213.18毫升、术后疼痛评分3.77士1.61分;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术后发热9.81% 、出血0.24%、复发0.14%,其它0.28%。结论:低温等离子辅助技术是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对有效手段,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是该类手术的有效保障。
  •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系统辅助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2089例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儿童腺样体、扁桃体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人群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进行调查,对大宗病例术前、术后睡眠打鼾、憋气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89例病例中性别比例男女之比为2.08:1,年龄平均5.87±3 .12岁,其中3-7岁最多为76.35%;2、采用扁桃体部分切除、剩余部分消融术占69.17%,扁桃体消融术占22.26%,扁桃体切除术占8.57%;3、比较全部患儿术前、术后睡眠打蔚及憋气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病例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对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病例统计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依次为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复发、肥胖、圆枕增生、鼻咽粘连。结论:低温等离子辅助技术在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针对不同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病变采取个性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手术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现状和患者不选择治疗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电话回访的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卫生部耳鼻喉科学重点实验室自2009-01至2011-12这3年期间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928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有效例数577例,失访例数351例。577例接受治疗的有313例,其中手术240例;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3例。未接受手术治疗者192例,未接受CPAP治疗者71例。总接受治疗率为54.25%。其中手术接受率为240/192,CPAP接受率为73/71。手术治疗组中疗效稳定者占185/55 ,疗效稳定组与病情反弹组中在年龄、BM、AHI、LS02各因素中有着明显差异,病情反弹组中年龄、BM、AHI较疗效稳定组均偏高,LS02偏低;CPAP组中坚持治疗的54/19,未坚持治疗的原因中认为不舒适的占78.9%,不方便、太麻烦占10.5%,噪音大影响睡眠的占10.5%:未手术治疗组的影响因素中,对OSAHS危害性认识不足的占57%,经济难以承受的占32%,手术禁忌不能手术的占12%,未选择CPAP治疗组中影响因素中,对OSAHS危害性认识不足的占65%,不接受呼吸机治疗的占32%,经济难以承受的占14%。结论:大量患病人群对OSAHS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医师提出的治疗方案有误解,从而延误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咽腔不同部位的径线值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探讨造成阻塞的解剖相关因素,为确定手术靶部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202例OSHAS患者,测量坐位及全麻后的①软腭缘与咽后壁距离、②悬雍垂鼻咽面与咽后壁距离、③鼻咽峡间距、④腭舌弓间距、⑤腭咽弓间距、⑥扁桃体间距、⑦软腭长度、⑧悬雍垂长度,对以上径线测量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坐位鼻咽峡间距、卧位腭咽弓间距、坐位扁桃体间距与AHI呈负相关、坐位软腭长度与AHI呈正相关,坐位鼻咽峡间距、坐位扁桃体间距与LSa02呈正相关。结论:鼻咽峡间距、腭咽弓间距、扁桃体间距、软腭长度与OSAHS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是造成阻塞的重要相关部位。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成人OSAHS患者,以AHI作为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入选患者取仰卧、法兰克福平面(FH)垂直于地面体位,平静呼吸时行上气道64排CT扫描.通过后期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将代表舌骨位置的指标a,r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s以及AHI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57例OSAHS病人中,代表舌骨相对于下颌骨上下位置的指标a与代表OSAHS严重程度的指标AHI呈正相关,代表舌骨相对于下颌骨前后位置的指标r与AHI无相关;舌骨上下位置指标a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指标s无相关,舌骨前后位置指标r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指标s无相关。结论:在自然状态下,随着OSAHS患者病情的加重,舌骨位置表现为下移的趋势,但OSAHS病人舌骨位置的改变,与舌后气道最小截面积的变化并无相关。OSAHS病人口底区域的脂肪等软组织的堆积挤压、颊舌肌等舌骨相关肌肉的功能减退为舌骨位置下移的可能原因。
  • 摘要:目的:利用X线、鼻咽纤维镜、磁共振成像(MRl)及多道睡眠呼吸监测(PSG)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上气道结构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儿童OSAHS上气道的结构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打鼾儿童105例,其中男70例,女35例,年龄2岁10月-14岁,患儿根据PSG检查结果分为原发性鼾症组(PS组)50例和OSAHS组55例,同时随机选择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年龄3岁一14岁(5.78士2.63岁)。对三组患儿的以下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X线测量:对照组中A/N比率≤0.6者28例.A/N比率0.61-0.7者16例.A/N比率≥0.7者6例;PS组中,A/N比率≤0.6者18例,A/N比率0.61-0.7者20例,A/N 比率≥0.7者12例;OSAHS组中,A/N比率50.6者11例。2.鼻咽纤维镜测量:三组儿童腺样体占后鼻孔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ASHA组和PS组患儿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MRI:(1)空间测量:OSAHS组、PS组与对照组相比,鼻咽气道截面积、口咽气道截面积、腭咽气道截面积小,气道斜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软组织测量:舌体截面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PSG:OSAHS组比PS组的LAT长、LSa02低、AHI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OSAHS组儿童主要因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导致气道阻塞;2.OASHS组儿童上气道明显狭窄;3、影像学测量是诊断儿童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
  • 摘要:目的:分别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和鼻动力切割进行腺样体切除,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共75例,其中30例行鼻动力切割腺样体切除术,45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统计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半年疗效评估有无差异。结果:鼻动力切割组与等离子消融组比较,两者切除腺样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鼻动力切割组出血量明显多于等离子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手术方式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都有治疗效果。结论:两种术式术后都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较鼻动力切割手术出血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研究睡眠监测及气道阻塞定位仪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经多道睡眠监测仪确诊为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AG200进行整夜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PSG和AG200所测得的AHI、LSaO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AI,H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SG和AG所测得的AHI, AI,HI,LSaO2有较高相关性.结论:AG200对OSAHS患者可做出初步诊断,对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有较好参考价值。
  • 摘要:目的:实验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OSAH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体表面积/口咽区最小截面积的1/6次方的比值(BSA/MPCA1/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确诊为OSASH的患者的AHI和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数据。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数据经公式计算得到体表面积。行上气道水平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得所有患者口咽区最小截面积。结果:所有OSAHS患者上气道的最小截面积均位于愕后区。OSAHS患者的AH与BSA呈正相关,与MPCA呈负相关,与BSA/MPCA比值呈正相关。LaSO2与BSA呈负相关,与MPCA呈正相关,与BSA/MPCA1/6比值呈负相关。结论:相较于BSA和MPCA两种独立的相关因素,BSAIMPCA1/6比值与AHI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这提示OSAHS的病变程度可能受到口咽区截面积与体表正积大小的共同影响。在MPCA不变的条件下,因为BSA与肺活量成正比,具有转大的BSA的OSAHS患者肺活量也较大,在睡眠过程中因吸气动作在上气道中所死成的负压也越大,因此更易在气道最小截面积处发生软组织塌陷,从而更易发生叼吸暂停。BSA也与睡眠时机体代谢量成正比,因此具有较大的BSA的OSAHS患者耗氧量增加,出现更为严重的低氧血症。
  • 摘要:目的:本文探索清醒内镜下,模拟打鼾观察上气道的塌陷情况,了解可能的阻塞部位及原因,并与传统Muller检查法进行对比。方法:对94例经PSG确诊为OSAHS的病人,分别行内镜下Muller检查及模拟打鼾时观察上气道,录像、截图,利用截图面积软件观察腭后区及舌后区塌陷度情况,并进行分度。结果:94例病人,男88例,女6例;年龄40.8±9.7;BMI28.3±3.9; AHI52.0±22.2;LSa02 0.71±0.12。腭后区塌陷:Muller法:25%-50%:1例,50%-75%:3例,75%-100%: 90例。93例(98.9%)存在腭后区狭窄。91例(96.8%)存在侧壁塌陷,83例(88.3%)存在软腭后坠。结论:内镜下muller法与模拟打靳法对腭后区阻塞判断一致,但对引起阻塞的解剖因素的判断不尽相同;对舌后区塌陷度的判断,两种方法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舌后区阻塞的符合率较高,但引起阻塞的解剖因素差别较大。
  • 摘要:目的:OSAHS患儿中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3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OSAHS的患儿300例.根据有无ADHD,ADHD分型,分为单纯OSAHS组,合并ADHD组,其中后者还可以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调查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出生时阿普加评分;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WISC-R测试评估儿童的智商得分;是否有过敏性疾病;扁桃体和腺样体阻塞气道的程度;PSG检查中AHI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睡眠Ⅰ期、Ⅱ期、SWS及REM睡眠时间.结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OSAHS,且合并ADHD的患儿男性居多。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有关(P<0.01),与智商无关。合并ADHD的患儿有腺样体肥大程度更严重(P<0.05),OSAHS组及ADHD组睡眠I期、睡眠II期、SWS及REM睡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REM%的改变有显著性(P<0.05)。结论:OSAHS患儿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ADHD。REM%减少,从而更多的引起多动一冲动型ADHD。所以当发现患儿出现OSAHS时,应及早干预,减少ADHD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6743例患者.筛选出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三种体位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大于20%.分析这三种不同体位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影响,并探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总AHI对体位疗法的影响.结果:476例OSAHS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仰卧位时间、左侧卧位时间和右侧卧位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33.57%±6.87%,32.78%±8.22%33.03%±8.33%,三种卧位的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仰卧位AHI,左侧卧位AHI和右侧卧位AHI分别为59.23±24.00,34.93±27.70,33.69±2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仰卧位AHI要明显高于左侧卧位AHI和右侧卧位AHI,而左侧卧位AHI和右侧卧位A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对体位治疗OSAHS的疗效无影响(P>0.05)。BMI和总AHI时体位治疗OSAHS的疗效有显著影响:BMI越小,总AHI越小,侧卧位的疗效越好。结论:体位治疗是治疗OSAHS患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非肥胖的轻度OSAHS患者。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治疗OSAHS的疗效相同。
  •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行腭咽成型术的疗效.方法: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下行腭咽成型术的2例患者.病例1,男性,46岁,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伴重度缺氧,AHI指数为56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为60%.病例2,男性,23岁,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伴中度缺氧,AHI指数为47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为73%.分别经鼻插管,在全麻下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行腭咽成形术.结果:病例1由于手术结束时发现病人舌根肿胀比较明显,故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天拔出气管套管并封闭造口,术后打鼾症状明显减轻,随访8个月症状无复发。病例2术后未行气管切开,经鼻气管插管于第二天拔出,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感觉咽部疼痛不明显,术后7天出院,目前在随访中。两例患者局部创面反应轻,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行腭咽成型术是一种较新的鼾症治疗手段,其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开阔,局部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快等优点,今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常压下慢性间歇性缺氧SD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5周龄)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对照组在空气中正常饲养,实验A组和实验B组在常压慢性间歇性低氧箱内,对照组和实验B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A组灌服褪黑素.8周后用光电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的浓度和心肌钙离子ATP酶的活性,以及取大鼠右心室做病理切片.结果:①实验B组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的cTnT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的Ca2+-AT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病理切片上,个别心肌细胞核消失,心肌细胞肥大,心肌之间有大量出血;②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和Ca2+-ATPase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上,心肌细胞之间有少量出血;③实验B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B组的cTnT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的Ca2+-AT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病理切片上,个别心肌细胞核消失,心肌细胞肥大,心肌之间有大量出血。结论:褪黑素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羟甲唑啉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OSAH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CPAP治疗前使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和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CPAP治疗),对60例已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OSAHS患者在CPAP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了解他们的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CPAP治疗过程中的睡眠情况、顺应性、依从性情况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患者在CPAP试机过程中,应用羟甲唑啉喷雾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顺应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通过右美托嘧啶诱导睡眠内镜检查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上气道狭窄的形态学研究,初步探究OSA患者的咽腔阻塞特点及睡眠内镜检查(DISE)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经PSG诊断为OSAHS的45例患者,以右美托嘧啶做为生理性睡眠诱导药物,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分别观察鳄咽、口咽、舌根、会厌及其咽侧后壁和喉部5个部位的塌陷情况。塌陷的方向分为x轴、y轴和环形。回放视频资料并保留静态图像,应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塌陷度的判断,并分析检查结果与PSG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之间的关联。结果:所有病例中轻度1例,中度6例,重度38例。1例各平面均无完全阻塞,6例患者为单平面完全阻塞,38例患者存在多平面的完全阻塞。多平面狭窄患者中两平面完全阻塞有17例,三平面的完全阻塞有15例,四平面完全阻塞有6例。结论:OSAHS患者咽腔下部阻塞呈现多样性,咽腔侧后壁、会厌和舌根、喉部的塌陷起到了重要作用,右美托嘧啶诱导睡眠内镜检查在判断上气道阻塞部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评估技术在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PSG检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清醒、闭气及诱导睡眠状态)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三种状态下上气道阻塞的情况;另设5例正常人在此三种状态下上气道CT扫描三维重建为对照组。结果: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最狭窄处截面积与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有明显差异:闭气和诱导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口咽平面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舌根平面有差异;正常人群在这三种状态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诱导睡眠状态下较能全面真实地反映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对手术平面定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闭气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睡眠状态下上气道的阻塞情况,但不能全面反映睡眠状态下的真实情况;CT三维重建对OSAHS的诊断及病变部位定位有独特优势。
  • 摘要:目的:通过对OSAHS驾驶员由正常驾驶至交通事故发生的瞬间脑电波不同频带信号功率谱特征分析,探讨OSAHS驾驶员预警风险观察指标,以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方法:对10例确诊的OSAHS驾驶员,分别在治疗前及呼吸机治疗后进行每次30分钟的2次模拟驾驶.记录驾驶中出现闯红灯、追尾、撞护栏、驶出道路等交通事故次数,同时采集颅顶和枕后2导脑电波.结果:经治疗前生物定标时段Alpha波向低频迁移幅度大,低频活动能量增强;交通事故瞬间发生前脑电频谱变化更显著,尤其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模拟驾驶出事故前,可频繁出现低于8Hz甚至低于6Hz的脑电活动,治疗前平均出现5.4次,治疗后出现1.2次;出现的频次显著低于自身清醒时的水平以及治疗后水平,P值<0.01。结论:驾驶中,8-6Hz脑波的频繁出现是OSAHS患者的EEG的频谱特征,该特征与交通事故发生紧密相关,可作为驾驶事故预警的指标。
  • 摘要:目的:应用X线头影测量结合Müller's试验对不同肥胖程度OSAHS患者颅颌面结构、上气道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评价肥胖对OSAHS患者上气道可塌陷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至本科求治的患者共39例,记录其基本生理信息,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平静呼气末及Müller's相侧位片.根据BMI指数对纳入人群进行分类.应用Cassos2001计算机辅助测量软件对Müller's试验实施前后患者颅颌面软硬组织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结构进行数据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胖+超重组OSAHS患者与正常体重组相比,其颅颌面硬组织差异不明显,而在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特征上,肥胖+超重组表现为上气道各平面矢状径均增大,其中在腭后区、腭尖平面及舌后区差异显著。此外,肥胖、超重组中,实施Müller's试验后患者上气道各层面塌陷显著,但正常体重组不明显。结论:颅颌面硬组织异常可能并不是肥胖OSAHS患者的危险因素,而上气道管腔对负压的敏感性增加可能是促成肥胖伴OSAHS的病因之一。
  • 摘要:目的:在儿童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都可能导致患儿改变呼吸习惯。患儿长期的张口呼吸,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牙颌面畸形,临床表现为"腺样体面容",本文针对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于不同年龄的就诊患者,首要的任务是为患者建立一个通畅的上气道,通过外科、内科等治疗手段让患者获得呼吸道的畅通,包括腺样体和/或扁桃腺手术、鼻腔手术、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等。结果:正畸治疗包括:口呼吸习惯的治疗、牙颌面生长发育的随访、牙颌面畸形的矫形治疗及正畸治疗以及严重牙颌面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其牙颌面畸形的严重程度及治疗难度各不相同。儿童期可能尚未出现明显的牙颌面畸形,因此只需要口呼吸习惯治疗及生长发育随访;青少年期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颌面畸形,采用正畸矫形治疗,通过各种功能矫治器的运用改善骨性畸形;成年期出现的牙颌面畸形,因其生长发育己经停止,通过单纯正畸治疗难度交大。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用CBCT探讨上颌快速扩弓后上气道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3月后于北大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6例上牙弓狭窄患者,年龄在11-15岁之间,平均12.73士1.73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技工室制作的4,6-带环Hyrax扩弓器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时间为2}3周,扩弓量为4.4士1.3mm。扩弓前与扩弓后三个月在固定头位下拍摄CBCT。结果:扩弓后,磨牙间宽度增加了4.4士1.3mm,两侧磨牙倾斜度之和为6.2±6.20.鼻底宽度从前至后分别增加了1.6,1.5,1.6mm,鼻侧壁宽度从前至后分别增加了1.3,1.7,1.4m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鼻腔前中后部增宽量无显著性差异。鼻腔下部体积增加了1348.5mm3,相对增加量为8.1%。咽腔各指标无显著性变化。扩弓量与鼻腔各指标变化量无相关性。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能扩大鼻腔,这可能是患者扩弓后呼吸功能改善的最主要原因。鼻腔可能遵循平行扩宽模式。上颌快速扩弓对咽腔的改变有限。
  •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精确定位的头颅侧位片对该类型的患者的治疗前后气道进行测量研究,以评价上下前牙的前后向位置对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二、三门诊的30名安氏Ⅱ类高角成人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前平均年龄为:24.83士5.77岁,矫治平均疗程约26.63±4.76月。治疗前患者表现为上下颌前突伴垂直生长面型,平均ANB角约结果:30名高角成人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和上下唇组织都得到了明显的回收。上下切牙分别回收了4.71mm和3.35mm,上下唇组织分别回收了3.21mm和2.09mm。治疗后鼻咽(PNS-Ad1)和喉咽(V-LPW)的气道宽度略有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士1.45度,平均下颌平面角(MP-SN)为41.14士4.43度。结论:强支抗内收安氏Ⅱ类高角成人女性患者上下前牙后气道结构会发生少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舌咽空间减小和舌骨向前上方移动。所以上下切牙的矢状向位置能够对上气道的结构和舌骨的位置产生影响,而其对于上气道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间断性低氧环境下成骨细胞VEGF表达变化,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特点.方法:将SD大鼠成骨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常氧组、持续性低氧组、间断性低氧组。结果:VEGF在持续性低氧条件下,表达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间断性低氧下,成骨细胞在各观察点均有VEGF表达,在第Sh后表达量与持续性低氧各时间点相比较低。结论:间断性低氧可引起成骨细胞VEGF表达变化。
  • 摘要:目的:旨在完成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伴心血管疾病唾液质谱的分析。方法:选择2012-2013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正畸科治疗的OSA患者,收集唾液,利用弱阳离子磁珠富集唾液中小片段多肚,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OSA伴心血管疾病组和OSA不伴心血管组的唾液多肚谱。结果:在质荷比10007000的范围内,多肽质荷比为3038.6,2164.3,2301.4,1594.1,1673.7,3195.0,1196.6,1290.5,2628.4,1721.9和1447.0的多肽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用差异最显著的两种多肽3038.6和2164.3Da,建立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开。1721.9,3195.0,2164.3,和1447.0Da的多肽预测为I型纤维蛋白原a链(FGA)前体,2164.3和3195.ODa分别预测为a-2-HS一糖蛋白(AHSG)和微管蛋白a-4A链(TUB4A)。结论:唾液多肽谱分析有助于发现OSA患者伴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本研究发现的差异多肽有可能成为OSA患者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唾液标记物。
  • 摘要:目的:研究OSAHS患者睡眠时舌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动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1例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上气道正中矢状面进行连续的系列成像,每个研究对象的成像数为120幅,每幅成像时间为0.92秒。设立坐标系,X轴为前后鼻棘连线,Y轴为从脑垂体向X轴的垂线。结果:清醒时,OSAHS患者组的舌体上部矢状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小于正常组,舌体上下径的最大最小值差大于正常组。OSAHS患者组的舌体后缘的上部、中部距咽后壁距离,其最大值大于正常组,舌体最上点至X轴的距离的最大值大于正常组,舌体上缘至X轴距离、舌体下缘至X轴距离的最大最小值差大于正常组。睡眠时,OSAHS患者组各部位舌体大小和舌体位置的最大值、最大最小值差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而相关的最小值,有舌体上部矢状径,舌体后缘的上部、中部、下部距咽后壁距离,OSAHS患者组比正常组小。结论:清醒时,OSAHS患者组的舌体大小和动态变化己有一定差异,少数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睡眠时,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和动态变化的差异非常明显,其差异的幅度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同时,舌体不但有后坠,还有明显的向下运动,可能是加重上气道阻塞的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Dextroscope虚拟现实技术在OSAHS患者上气道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正常志愿者20人组成对照组,小下颌畸形伴重度OSAHS患者16人组成研究组.将对照组及研究组螺旋CT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重建融合建立上气道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定位上气道狭窄的区域.运用工作站中radio dexter软件,测量上气道各个层面的线距、横截面积及各区段的体积差异.根据研究组上气道狭窄的测量结果,对每一名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上气道直观狭窄区域均为主要为悬雍垂区及舌后区,也见于软腭后区,个别见于会厌后区。根据研究组上气道狭窄的测量结果,对每一名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上气道在狭窄部位均明显扩大,上气道各区段的体积至少增大2倍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为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在上气道狭窄的定位及相关测量中较常规X线片及螺旋CT研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手术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取到更好的的术后效果。
  • 摘要:目的:调查无牙颌人群睡眠呼吸状况及高血压知晓率,为无牙颌人群OSAS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共400名无牙颌患者参加了本次调查。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是否佩戴义齿睡觉,睡眠姿势,同时采用改良版柏林问卷(由打鼾及呼吸暂停情况、白天嗜睡情况、高血压及BMI情况三部分组成),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根据改良版柏林问卷评价标准,本研究无牙颌人群中32.25%为高危,67.75%为低危。高危组在年龄上显著高于低危组。本调查人群总体高血压知晓率为51.25%,其中男性为48.4%,女性为53.1%。根据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问卷评价标准,鼾症发生率为22.25%,OSAS发生率为7.5%。结论:本研究无牙颌人群鼾症发生率与同年龄常规人群组持平,OSAS则高于同年龄常规人群组。OSAS高危人群平均年龄高于低危组。高血压知晓率高于常规同年龄人群组。无牙颌是否OSAS与高血压的独立致病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评价牵张成骨优先的序列治疗方法对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本科2008年至2012年中2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OSAH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单侧强直12例,双侧强直11例,年龄13~35岁,均在入院时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分析(ESS)和呼吸监护仪监测(PSG)记录AHI指数的方法来判断OSAHS的严重性.结果:患者治疗时间平均持续17.4个月,全部患者OSAHS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AHI治疗前为41.5,牵张结束后为4.6,正颌手术后降到4.3,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前为75.2%,牵张结束后为88.3 %,正颌手术后为90.6%,ESS治疗前平均值为10.3,治疗结束后为5.5;患者面部畸形均改善明显,头影测量结果显示SNB和ANB角度均达到正常范围,平均开口度治疗前为5.5mm,治疗结束后为33.7mm。经过平均8.6个月(3-16个月)的随访,未见复发,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牵张优先的序列治疗对纠正颗颌关节强直伴发OSAHS有明显疗效,可改善患者面容、纠正患者OSAHS症状、重建患者正常咬合关系。此方法有利于早期减轻患者OSAHS症状,改善缺氧,强直的关节可作为牵张支抗,有利于骨牵张后下颌位置的确定,也避免了先行关节成形再牵张而造成的关节位置不稳定和增加关节再次强直的风险;正颌外科和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可恢复患者正常咬合并降低关节强直和OSAHS复发的风险。
  • 摘要:目的:关本课题通过建立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研究(1)CIH对大鼠颏舌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2)脂联素对CIH诱导的大鼠颏舌肌线粒体损伤的干预调节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研究,从而为防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提供新的途径.方法:本研究首先建立大鼠间歇性缺氧模型,30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8周龄,体重180200g,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IH组)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脂联素组(CIH+AD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首先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接着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定量real-time PCR,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法、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染色法和Western Blot观察不同处理组之间大鼠颏舌肌线粒体合成、超微结构和氧化能力的改变。结果:CIH造模成功后,检测了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CIH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浓度为(1051.7士201.8)ng/ml,与对照组(浓度(2356士276.7)ng/ml)相比明显降低;CIH+AD组脂联素浓度为(1934.7士253.3)ng/ml,明显高于CI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间歇性缺氧可以引发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当给予外源性脂联素后,CIH+A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但仍略低于对照组。结论:脂联素可能通过显著激活LKB1-AMPK-PGCla通路改善CIH诱导的额舌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摘要:目的:在合并高血压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比较肾动脉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RSD)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OSAS的疗效。方法:选择31例合并高血压的中重度OSAS患者,其中16例接受CPAP治疗(CPAP组),15例接受RSD治疗(RSD组)。治疗前年龄、组间性别结构比、体重指数(BMI)、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Sp02)和平均脉氧饱和度(meanSp02)、睡眠期间脉氧饱和度低于90%的比率(T90)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M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MDBp)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时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组内及组间睡眠呼吸参数及24小时动态血压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CPAP组于治疗30天时的夜间AHI及T90均显著降低且miniSp02和meanSp02均显著增高;而RSD组术后30天时也出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夜间AHI和T90%降低以及meanSp02增高;但miniSp02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显示与RSD组相比,治疗30天时,CPAP组的AHI更低(P=0.000)且miniSp02与meanSp02更高(P=0.000和P=0.075)。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0天时患者MSBp与MDBp在两组均显著下降且MSBp在RSD组其降低程度较CPAP组更加明显(P=0.048)。结论:在合并高血压的中、重度OSAS患者中,RSD与CPAP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睡眠呼吸参数和血压值,但CPAP治疗对夜间AHI、脉氧饱和度的改善更加明显,而RSD对改善收缩压更加显著。
  •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高血压及OSAHS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变异系数的差异及不同时间给药前后血压变异系数的差异.方法:将12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OSAH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比较组间血压变异系数的差异.随机将83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患者分成4组分别于不用时间给予药物治疗,连续6个月.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计算出各组间血压变异系数进行比较.结果: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不同时间给予药物治疗后,替米沙坦80mg qn+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qn组收缩压的日间变异系数较其他组有明显改善;舒张压的总变异系数、日间变异系数及夜间变异系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明显升高,并且与AHI指数呈正相关。不同时间给予药物治疗后替米沙坦80mg qn+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qn组血压变异系数较其他组明显改善。
  • 摘要:通过以32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研究对象,对比单纯腭帆成形术(VPP)和腭帆成形术(VPP)联合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腭帆成形术(VPP)联合硬腭截短软腭前移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从而寻找Ⅱ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对减少手术风险的作用。方法:对30例OSAHS患者行术前诊断及CPAP治疗下的多道睡眠监测,分析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微觉醒等指标的变化。结果:CPAP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患者睡眠结构趋于正常,浅睡眠减少,深睡眠显著增加;微觉醒、呼吸事件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不多,无高血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OSAHS患者围手术期应用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睡眠结构,并通过纠正呼吸紊乱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目的,对提高患者手术和麻醉耐受性,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牙支持式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SARME)技术中应用3种不同截骨方式的颅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与应力分布情况。研究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中颅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情况.方法:1)建立牙支持式SARME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截骨方式分为3组:Ⅰ组腭中缝截骨,Ⅱ组腭中缝+侧方皮质骨切开,Ⅲ组腭中缝+侧方皮质骨切开+双侧翼颌连接截骨.2)建立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手术方式采用腭中缝联合侧方皮质骨切开术。结果:I)牙支持式SARME在矢状向上颌骨各解剖结构都有明显向前位移的趋势,截骨范围的增大,颅颌面部各解剖结构向前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骨支持式SARME上颌骨有明显的向前位移的趋势。结论:牙支持式SARME会出现牙的代偿和骨骼的倾斜和旋转,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支抗牙和牙槽骨区域水平向的位移也随之增大。SARME对于减小术后快速扩弓对颅面部产生的应力效果良好,翼板处应力集中,离断翼颌连接后,面上份的应力集中可能是颅面部应力传导途径改变所致。2)骨支持式扩弓器将扩弓力直接传导到骨骼上,可以避免支抗牙及其周围支持组织损伤等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摘要: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方法:收集本科在2011年开始在本院行鼻内镜辅助下行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20例腺样体肥大的OSAHS患儿,探讨患儿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及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结果:多数患儿睡眠时长伴有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症状。所有患儿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及鼻腔或口腔内出血,术后当天于监护室中体温正常、心率平稳。术后第一天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多数患者术后诉有鼻塞、呼吸不畅症状、少部分患儿诉有耳鸣症状。术后一周复诊时,患者鼻塞、呼吸不畅及睡眠时打鼾、耳鸣症状皆获得好转。结论:根据2012年PEDIATRICS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指南上,腺体切除术为腺体肥大患儿的首要治疗方式。透过记录患儿术前时患有的症状、术中情况及术后再行问卷调查了解到患儿行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后OSAS症状将获得明显的改善。
  • 摘要:目的:研究幼年大鼠在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情况下双侧髁突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来探讨间歇性鼻阻塞对张口呼吸儿童髁突软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大鼠分为2组:A双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双侧阻塞8h(8.00AM-16.00PM),持续35天;B.对照组,常氧条件下饲养.两组给予同样的饮食以及饮水,然后分别取出双侧髁突,用甲醛保存做成石蜡切片,同时进行caspase-3以及Bcl-2,Bax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在双侧鼻阻塞对髁突前斜面中上部软骨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以及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情况下Bcl-2基因家族的调控机制以及与低氧诱导的关系.结果:在间歇性双侧完全鼻阻塞情况下,SD幼年大鼠双侧骸突软骨细胞凋亡明显较对照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鼻阻塞的未成年大鼠前斜面中上部骸突细胞Bcl-2蛋白以及Bax蛋白,Caspase-3,Ba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Bcl-2蛋白表达数量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减少,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睡眠中心小儿腭裂患者的就诊情况及睡眠监测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及严重程度在就诊患儿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分析腭裂患儿睡眠监测与成人的不同之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明确腭裂患儿存在的潜在的睡眠呼吸障碍问题,为实施腭裂修补术等治疗方案提供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研究通过睡眠技师的临床干预和指导,提高监测的成功率及准确率。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本睡眠中心2012.12013.4期间304例患者进行整夜睡眠监测以及睡前血压和晨起血压的测量;睡眠监测均应用澳大利亚Compumedics46导睡眠监测仪,血压测量均采取测量左臂血压。结果:OSAHS患者高血压远高于正常人群。高血压组BMI指数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平均血氧低于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AHI指数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其中89例患者进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治疗后晨起平均收缩压128.1士11.0mmHg,舒张压79.8土8.3mHg。治疗前后对比患者血压下降明显。结论:OSAHS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OSAHS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的AHI指数更高,平均血氧更低,OSAHS病情更重,CPAP治疗可明显改善OSAHS病情,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
  •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度OSAHS患者双颌前移术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随访观察,研究双颌前移术后上下颌骨复发移位情况,并比较逆时针旋转双颌前移术和传统术式的复发差异.方法:2002-2011年在本院因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了双颌前移术治疗的成年患者27例,分成传统双颌前移术和逆时针旋转双颌前移术两组,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2年、3年甚至更久均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复查随访。结果:手术前后比较说明上颌骨向前移动;说明下颌骨体部前移;上下颌骨均发生了逆时针旋转;上下颌骨头影测量数据显示未发生明显的复发移位;逆时针旋转双颌前移术和传统双颌前移术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上下颌骨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1.双颌前移术后上下颌骨未发生明显的复发移位,手术效果稳定可靠;2.根据目前研究逆时针旋转术式较传统术式并没有增加颌骨复发移位情况。
  •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度OSAHS患者的手术前后多导睡眠监测及白天嗜睡情况分析,观察双颌前移术的疗效以及手术改良前后的比较。方法:2002-2011年在本院因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了双颌前移术治疗的成年患者27例,分成传统双颌前移术和逆时针旋转双颌前移术两组,手术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Epworth嗜睡量表分析。通过SPSS13.0行各参数的均值标准差计算和以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间的差异。结果:1、双颌前移术后,患者AHI从术前的65.80士11.70到术后1-2年的9.26±4.87,手术有效率为100%,以AHI<10为治愈标准,双颌前移术的治愈率为55.6%,其中传统组术前AHI为69.1±11.0,术后为10.5±3.1,逆时针旋转组术前AHI为61.7±13.5,术后为8.4士5.7;2、双颌前移术后,患者ESS从术前的15.15士5.00到术后I-2年的 5.04士1.85,前后差异显著,其中传统组术前ESS为16.00土2.93,术后为5.18±1.08,逆时针旋转组术前ESS为16.25±6.14,术后为4.69±1.96; 3、逆时针旋转双颌前移术和传统双颌前移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HI、ESS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双颌前移术是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从气流动力学角度探讨Muller's试验对OSAHS患者上气道流场影响。方法:经PSG确诊的7名患者分别进行平静呼吸相(TI)及MM相(T2)上气道CT扫描,对上气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测量平静呼吸相(T1)及MM相(T2)鼻咽、腭后最窄、腭咽、舌后最窄、舌咽、喉咽六个截面的横截面积、气流速率、压强,并计算腭咽区段、舌咽区段、喉咽区段压降,采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实施Muller's试验模拟上气道憋气状态后,上气道整体形态变窄,腭咽最窄横截面积显著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窄位点位置发生变化;腭咽最窄及舌咽最窄处气流流速明显加快,有统计学意义;腭咽、舌咽压强、腭咽区段压降呈减小趋势,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可以形象地获得OSAHS患者上气道气流流动模式数据,实施Muller's试验后,OSAHS患者上气道发生明显改变,主要变化区域集中在腭咽和舌咽。Muller's相较平静呼吸相更有助于对上气道狭窄部位的识别和诊断。
  • 摘要: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从气流动力学角度研究不同呼吸相下OSAHS患者佩戴口腔矫治器前后上气道流场情况.方法:经PSG确诊的7名患者分别在佩戴口腔矫治器前后进行平静呼吸相及MM相上气道CT扫描,对上气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平静呼吸相下,佩戴口腔矫治器后:整体变化不明显,腭咽处面积的变化与治疗前后AHI的变化高度相关。Muller's相下,佩戴口腔矫治器后:腭后最窄部位及腭咽处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腭咽区段流速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腭咽区段负压减小、压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腭咽区段压降的变化与AHI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趋势。结论:Muller's相较平静呼吸相对上气道评价更加高效,能够一定程度上在清醒状态模拟上气道负压状况。佩戴口腔矫治器后腭咽改变较舌咽改变更为明显,腭咽区段气道特征变化与治疗前后AHI值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用于预测口腔矫治器的治疗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汇总本科室睡眠中心收治的Crouzon综合征病例,总结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治疗Crouzon综合征患儿睡眠呼吸障碍的疗效及特点,为Crouzon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收集口腔颅颌面科睡眠中心收治的颅颌面发育畸形患儿6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摄头颅正侧位片、颅颌面三维CT重建及PSG检查)确诊为Crouzon综合征患者,颅颌面骨发育异常并伴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总结该6例患者的治疗年龄、治疗方法或手术方案、睡眠呼吸改善情况(复查PSG)、面部畸形矫正效果及咬合重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随访以上病例,通过每位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和不同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横向对比,对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和最低血氧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患儿睡眠呼吸障碍的改善程度,以及对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上下牙列咬合关系及面容情况的影响。结果:2例接受CPAP治疗的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和顺应性,CPAP能明显改善患者夜间睡眠缺氧、白日嗜睡状况,利于患儿全身及颌面部骨骼发育;经过牵引成骨和截骨前移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与术前相比,AHI指数下降,颌骨前移及牵引成骨稳定性佳,睡眠呼吸改善的同时面容改观大,面中部凹陷和眼球突出不再明显,后续的正畸治疗进一步排齐牙齿,重建咬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Crouzon综合征为颅缝早闭症的一种,是一种先天性的颅面骨发育不全,该疾病的治疗涉及颅内压升高、大脑发育受阻、睡眠呼吸障碍、颅颌面畸形、咬合错乱以及畸形引发的患儿心理障碍等多个方面。
  • 摘要:目的:随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868例人群进行前瞻性随访,通过家访式调查,随访期间每年进行1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1868例中男956例,女912例,年龄范围53-82岁,平均年龄6316岁.其中确诊OSAS者598/1868例,男性496例,女性102例;对照组1270/1868例。随访终点OSAS组高脂血症529例、对照组396例。结论:OSAS患者发生高脂血症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考虑OSAS与高脂血症发生存在相关性。提示OSAS可能是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高脂血症的机制可能与OSAS导致食欲增加、活动减少、肥胖等有关。
  • 摘要:目的:随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1868例人群进行前瞻性随访,通过家访式调查,随访期间每年进行1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1868例中男956例,女912例,年龄范围53-82岁,平均年龄63士6岁.其中确诊OSAS者598 (32.0%)例,对照组(无OSAS)1270(68.0%)例。随访终点OSAS组、糖耐量异常181(31.3%)例、糖尿病157(26.3%)例、较对照组174(13.7%)例、128(10.1%)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O1)。结论:OSAS患者发生糖尿病可能性较一般人群高,考虑OSAS与糖尿病发生存在相关性。提示OSAS可能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促发糖尿病的发生。OSAS引起糖尿病的机制可能与瘦素增多、食欲增加、活动减少、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 摘要:目的:评价相同垂直距离不同下颌前伸位下颌前移矫治器(MAD)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治疗反应的差异性.方法: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轻中度OSA,于MAD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主观与客观睡眠呼吸监测及影像学检查,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0.01对上气道进行重建、数值模拟,再现下颌处于不同前伸位置时上气道解剖参数的变化,分析上气道阻力R、主观及客观睡眠呼吸指标与上气道解剖参数的相关性,绘制散点图;分析垂直骨骼面型与上气道各个部分容积及AHI的相关性,绘制散点图.结果:1.上气道容积,Smin Smean。等均随着下颌前伸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下颌处于0%, 50%前伸位时上述参数有显著性差异,而50%与75%前伸位时,上述参数虽有增加,但未见统计学差异。2. AHI随着下颌前伸量的增加减小.下颌处于50%-75%前伸位时,AHI值较0%位时显著降低;下颌处于75%前伸位时,AHI值最低(P<0.05),但副作用相关的症状也随之增加。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I与OSA上气道各个解剖参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4.未见FH-MP角与AHI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FH-MP角与上气道舌咽容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1.下颌处于同一垂直距离、不同前伸位置时,上气道解剖结构及睡眠呼吸状况不同。下颌前伸50%时即可见上气道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睡眠呼吸状况明显改善。75%时睡眠呼吸状况继续改善,但副作用增加,建议50%前伸位作为MAD治疗OSA起始位置。2.垂直骨骼面型对OSA的发生及MAD的疗效有一定影响,低角者更易感OSA但MAD疗效更显著。
  • 摘要:目的;本研究测量不同样本的气道容积,并结合水平与垂直骨面型指标测量结果,探究气道与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男女患者各16名的CBCT及头影测量资料(年龄14-20岁)。利用CBCT与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气道,测量后鼻棘平面至第三颈椎上缘平面气道容积与长度,同时在头影测量片上测量患者骨面型指标SNA角,SNB角,Me-G。平面与SN平面交角(MeGo-SN),Pog到因后壁垂直距(Pog-PP)。采用t检验比较男女之间气道容积差别,并将气道测量值与骨面型指标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男女之间气道容积无显著性区别:原始气道容积与骨面型指标无相关性;校正后气道容积(气道容积/长度)与Pog-PP距呈中度正相关。结论:通过分析,本实验发现14-20岁人群气道大小在不同性别中无显著性差异.原始气道容积与骨面型无相关关系,根据气道长度因素校准后,气道容积与下颌骨水平向位置中度相关。
  • 摘要:目的:通过对睡眠期行为异常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多导睡眠图的分析,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异态睡眠与睡眠期癫痫症,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对15例夜间睡眠期行为异常的儿童,均行长程录像脑电图(Video-EEG)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包括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数据记录.并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型修订版(ICSD-R)及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所制定的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给予鉴别诊断及相应治疗,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其中11例患儿为异态睡眠者,睡瘫症者1例、睡行症者3例、夜惊症者4例、梦魔者1例、睡眠期肌阵挛者2例。其中针对睡行症、睡眠期肌阵挛患儿给予氯硝西伴治疗,夜惊症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随访1-2月无发作;梦魔患儿给予哌唑嗪治疗,发作较前减少、有改善;4例癫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后,随访2-3个月,3例控制发作,1例发作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患者睡眠期行为异常的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延诊,故借助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长程脑电图结合PSG)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摘要:本文阐述了睡眠障碍与神经肌肉疾病的关系。得出结论:无论是其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的功能障碍,都将影响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呼吸。并提出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提高其整体的生活质量而延长生命。
  •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相关因素的特点。方法:非匹配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入院的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ICV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国际RLS研究组制定的4条基本诊断标准诊断RLS患者。将ICVD合并RLS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无RLS的ICV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ICVD患者371例,45例符合国际RLS研究组制定的4条基本诊断标准诊断,检出率12.13%,年龄范围3983岁(67.22士10.623岁),男性患病率为9.44%,女性患病率为15.97%。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体育锻炼较少,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LS在ICVD患者中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与无RLS的ICVD患者相比,合并RLS的ICVD患者体育锻炼少,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时间延长,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体育锻炼少、睡眠质量差可能对ICVD患者合并RLS有不利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的特点。方法:非匹配成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分析连续登记入院的ICVD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ICVD患者入院前I月睡眠质量,以PSQI>7分定义SD。将ICVD合并SD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无SD的ICV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ICVD患者371例,139例患者存在SD,检出率37.47%,年龄范围2892岁(66.51士11.697岁),男性患病率为32.0%,女性患病率为46.2%,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学历偏低,受教育年限少,血红蛋白水平低,HDL/LDL比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学历和HDL/LDL。结论:SD在ICVD患者中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与无SD的ICVD患者相比,合并SD的ICVD患者受教育程度低,血红蛋白水平低,HDL/DL比值升高。学历和脂类代谢可能与ICVD患者合并SD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剥夺睡眠脑电图(EEG)对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常规EEG检查阴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进行剥夺睡眠EEG检查;比较剥夺睡眠EEG检查阳性与阴性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睡眠剥夺EEG检查阳性62例、阴性48例。与睡眠剥夺EEG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有缺氧窒息史的比率显著增高,有发作诱因的比率低,癫痫的发作频率低,发作时间明显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诱因、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是影响睡眠剥夺EEG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论:剥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率,癫痫的发作诱因、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影响其阳性率的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PI)不同亚型对空间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的影响。方法:共120例对象,其中心理生理性失眠(Psy-I)40例、矛盾性失眠(Para-I)40例、健康对照(Nor)40例,用九盒迷宫实验检测空间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及空间参考记忆)和物体记忆(物体工作记忆及物体参考记忆),采用物体再认实验检测受试者的陈述性记忆。结果:总PI者与Nor组比较,仅陈述性记忆有统计学差异。Psy-I,Para-I和Nor三组间比较,也仅陈述性记忆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sy-I与Para-I患者的陈述性记忆成绩均低于Nor组;Para-I患者的物体工作记忆差于Psy-I患者。结论:不同亚型PI患者均有陈述性记忆损害,空间记忆相对保持,但Para-I患者物体工作记忆可能受损。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失眠症的治疗规范。方法:使用PubMed数据库搜索老年人、失眠、治疗等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老年失眠症的治疗相关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不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行为治疗通常包括四部分内容: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治疗、睡眠限制、逆向意志。刺激控制,渐进性肌肉放松,心理治疗,睡眠限制,生物反馈,和多方面的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有效。药物治疗应该考虑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点,斟酌用药。结论:对老年失眠症患者以非药物治疗效果肯定;药物治疗应考虑老年患者药物代谢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化;老年患者建议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半衰期较短,短期的治疗(3-4周),逐渐停药,监测失眠反弹。苯二氮卓类药物谨慎使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前景看好。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可以用于老年失眠症的治疗。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前景。
  •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周期性肢体运动。方法:以打鼾,憋气2年的一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了整夜多导睡眠图、日间多次小睡眠平均潜伏期测试、研究了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结果:患者经整夜多导睡眠图(PSG)和日间多次小睡眠平均潜伏期测试(MSLT):AHI:80.1/h,TST:7.4h, N1:59%,N2:29%,N3:0%,REM:12%,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I):6.5h,MSLT:4.6min,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医生建议下,患者行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滴定和MSLT监测:AHI:3.2/h,TST:B.Oh,N1:11.5%,N2:55.5%,N3:2.2%,REM:30.9%,PLMI:61.2/h,MSLT:8.8min。结论:患者在未对OSAHS治疗前未见周期性肢体运动,在首次CPAP治疗时出现明显的周期性肢体运动;但经持续的CPAP治疗后,周期性肢体运动明显减少,维持在轻中度的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ESS)自评和配偶评分与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将怀疑患有OSAS患者进行整夜睡眠多导图(PSG)和日渐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MSLT),并在进行MSLT上午的间隔时间分别对患者和其配偶进行ESS评分.经过整夜睡眠多导图85名连续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小时被纳入本次研究,平均AHI46.7士12.9次/小时。结果:患者自评(9.81士6.12)与其配偶(10.99士6.62)的ESS评分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无论患者自评或者其配偶的ESS评分都与AHI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但是平均MSLT与AHI无统计学上相关性。结论:患者自评和其配偶ESS评分对于诊断OSA患者日间嗜睡没有显著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客观和主观日间嗜睡。方法:研究对象为605位连续以失眠为主诉的患者。全部研究对象完成ESS评分,整夜睡眠多导图和四次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结果:在605名研究对象中,25.6%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大于5次/小时;14.2%诊断为轻度OSA;7.6%诊断为中度OSA;3.8%诊断为重度OSA。失眠伴有OSA患者与无伴有OSA患者相比,ESS评分更高,但是平均MSLT无统计学差异。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提示,ESS评分和平均MSLT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而且,ESS评分与AHI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平均MSLT与AHI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呼吸暂停事件增加主观日间嗜睡程度,但是对客观日间嗜睡无显著影响。
  • 摘要:目的:分析失眠症患者中阻塞性睡眠暂停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1503个以慢性失眠的患者(平均年龄。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整夜多导睡眠图检测(PSG)。结果:在入组的失眠症患者中,轻度OSA,中度OSA、重度OSA的患病率分别为16.7%,8.3%、5.3%。男性患病率轻度、中度、重度OSA分别为22.6%,13.9%,9%,女性患病率显著低于男性。在5个不同的年龄组中,轻度OSA,男性的患病率与女性相比,在45岁前显著高于女性,而当年龄大于45岁以后,无差异。中度和重度OSA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在55岁前显著高于女性,但55岁以后性别间无差异。结论:结果显示在慢性失眠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患有OSA。在年轻的失眠症患者中,男性OSA的患病率显著的高于女性,而在年老的患者中无差异。失眠症患者中的这一OSA的普遍特征,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以及不同年龄之间,和在社区所做的研究结果类似。
  • 摘要:目的:通过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中腿动的研究,了解睡眠周期性腿动在OSA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2月在华西医院睡眠中心以打鼾为主诉就诊,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经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MI)上进行差异控制后,共采集患者180名。观察男女OSA患者PSG监测中睡眠周期性腿动发生情况,比较男女OSA患者的睡眠周期性腿动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差异.男女发病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睡眠周期性腿动严重程度比较采用分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P=0.05。结果:所有患者中合并睡眠周期性腿动的58名,其中男性29名,女性29名,总体发病率约为32.3%,与男性OSA患者相比,女性OSA患者的睡眠周期性腿动发病率更高,约为男性的2倍:OSA合并睡眠周期性腿动的男女患者相比,平均年龄、BMI没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AHI比女性患者高,睡眠周期性腿动指数(PLMS index)及睡眠周期性腿动相关微觉醒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睡眠周期性腿动在OSA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比男性患者高,约为男性患者的2倍,一旦发病,睡眠周期性腿动严重程度男女患者之间并无差异。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时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CompSAS)的发生率.通过与普通OSAS患者对比,分析CompSAS患者基线及CPAP压力滴定时多导睡眠图(PSG)的特点及首次CPAP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计3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行基线PSG监测,确诊为中重度OSAS后,再行整夜CPAP压力滴定的279例成年患者。经CPAP压力滴定后,基本消除阻塞性呼吸事件的同时,残余的CAI ≥5次/h且>50%的呼吸事件为中枢性或陈-施呼吸变为主要呼吸模式的患者纳入CompSAS组,其余患者纳入OSAS组。结果:CompSAS的发生率为7.9%.CompSAS组共计22例,OSAS组共计257例。CompSAS组与OSAS组在临床特征、滴定压力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时,CompSAS组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微觉醒指数及非快速眼动期微觉醒指数较OSAS组显著增高。结论:CompSAS在以中国人群为调查样本的中重度OSAS患者中并不少见。首次CPAP治疗对CompSAS患者中枢性呼吸暂停、氧减事件、微觉醒事件及睡眠结构的改善不够理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摘要:睡眠障碍是人群中的常见问题,睡眠障碍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指出夜间褪黑素的分泌水平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部分睡眠障碍因褪黑素减少所致,补充褪黑素可有效改善此类睡眠障碍.本文查阅了2007年-2013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褪黑素与睡眠的关系、目前的使用情况、疗效和适用范围、安全性、褪黑素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出总结.
  • 摘要:目的:探讨道家认知疗法的规范化治疗程序;比较合并规范化道家认知疗法、单纯药物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治疗效果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关系。方法:究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及前后对照设计”的方法将中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规范化道家认知疗法,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疗效及心理健康评估.治疗前后分别抽取30名实验组、对照组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48例患者46例完成6周治疗,45例完成12周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对照组PSQI,SCL-90各因子分分值及总分、TCSQ的消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SSRS主观支持分值、对支持利用度分值、应对方式的积极分分值治疗后显著升高。治疗6周后,实验组显效率为17.4%,对照组为11.8%,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实验组显效率为51.1%,对照组为44.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道家认知疗法对中老失眠虑症有效,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②合并道家认知疗法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躯体化、焦虑、其他症状改善明显,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应付方式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③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没有相关性。
  • 摘要:目的:比较合并规范化道家认知疗法、单纯药物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治疗效果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关系。方法:将中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规范化道家认知疗法,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的疗效、心理健康评估及治疗前后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后两组PSQI,SCL-90各因子分分值及总分、TCSQ的消积分在治疗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12周后,实验组PSQI总分,SCL-90躯体化、焦虑、其他因子分,社会支持量表的主观支持分值、对支持利用度分值,应对方式的积极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结果比较: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控制组;④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浆患者NE,DA,5-HT浓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①合并道家认知疗法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躯体化、焦虑、其他症状改善明显,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应付方式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②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没有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暴力事件伤员实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问题.方法:精神科专家以心理治疗师身份参与综合医院对突发群体暴力事件伤员的治疗,针对伤员不同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干预,采用创伤心理治疗的方法工作.结果:住院伤员以汉族男性青壮年居多,出现明显心理应激症状的人数占受伤人数35%.主要特点为出现与暴力场面相关恶梦、闪回,闯入性记忆、恐惧、睡眠障碍,对未来担心.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伤员的各种心理症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睡眠门诊与精神门诊首诊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疾病种类及临床用药的差别。方法:睡眠科门诊首诊按1/10抽样取得275例为研究组,同期精神科门诊按同样方法抽取300例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表格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睡眠科门诊女性首诊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未婚明显多于己婚,睡眠科非器质性失眠症最常见,而精神科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最常;两门诊就诊疾病种类及用药种类有明显不同。结论:睡眠科门诊与精神科门诊首诊患者均有自己的特点,开展睡眠门诊有利于更好的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失眠患者前额叶失配性负波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91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门诊就诊,符合ICD-10和ICSD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对于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Nicolet Brav。脑电生理仪记录失配性负波(MMN)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慢性失眠组PSQ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组MMN的潜伏期延迟,波幅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P300的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
  •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定.结果:高血压合并抑郁组在睡眠质量各项指标除对日间功能影响外得分均高于高血压不合并抑郁组,其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总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SQI总分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探讨不同昼夜节律的小鼠在同一测定时间的活动差异及落花安神合剂Ⅲ号的药效.方法:采用光电管法.由电脑自动记录小鼠单位时间内阻断光线的次数.共设四组.结果:给水的正常节律与反常节律组小鼠在前四个时间段活动无明显差异,最后一个时间段稍有差异;给予药物的正常节律与反常节律组小鼠在五个时间段活动均无差异.结论:昼夜颠倒的方法观察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不大,小鼠自主活动的实验时间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09-07~2013-02就诊的184例患者,常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行多导睡眠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前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1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OSAHS组及OSAHS冠心病组。各组在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冠心病组、OSAHS组、OSAHS冠心病组血清TM水平(OD值)分别为:(2.91士1.81), (20.45士35.57),(21.93士44.32),(42.13士59.82)(P均<0.05);对照组低于其他三组,OSAHS冠心病组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但冠心病组与OSAH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HS并冠心病患者存在更为广泛、更为严重的内皮功能受损,OSAHS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方对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P300的影响。方法:对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门诊病人采用平肝活血方治疗,随访观察46例患者治疗前后诱发电位仪Neuropack2的P300积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波幅显著降低,平肝活血方对46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P300有影响。结论:服平肝活血方后,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组P3峰潜伏期明显缩短,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观察。
  •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平肝安神法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更年期综合征60例的疗效。方法:前瞻性设计,临床观察60例。结果:治疗4周后KUPPER评分、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改进型SPIEGEL量表减分率显示,痊愈6例,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91.67%,显效率66.67% 。结论:益肾平肝安神法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较好。
  •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组40例,给予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颗粒制剂,同时每晚临睡前给予口服艾司唑仑1mg.对照组40例,每日临睡前给予艾司唑仑1mg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在改善中医症候、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法中药联合艾司唑仑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失眠方药.
  • 摘要:目的:研究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浆内皮肽1(ET-1)水平,探讨其与OS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以及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吸烟男性患者15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40例,OS组40例。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参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0l)、夜间最低spot、觉醒Sp02等多导睡眠图(PSG)参数。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检测血浆ET-1水平。比较4组间ET-1水平,分析OS组ET-1与PSG指标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US组ET-1水平高于OSAHS组及COPD组;OS组PH发生率显著高于OSAHS及COPD组;OS合并PH者较未合并PH者ET一水平升高;0S组ET-1水平与AHI,TS90%呈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p02呈负相关等。结论:OS患者血浆ET-1显著升高,合并PH者尤其明显,血浆ET-1水平与夜间缺氧程度有关。夜间最低Sp02,TS90%与高ET-1水平可能是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评价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对认知、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共96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2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12周,另54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测、D-二聚体测定及认知、心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nCPAP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PSG参数的差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觉醒次数、Ⅰ+Ⅱ期比例%、Ⅲ+N期比例%、REM比例%较观察组明显改善;MMSE评分的差值较观察组明显改善,其中复述、计算、记忆力、语言项目有明显改善;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的差值、BI评分的差值较观察组明显改善;HAMA,HRSD的差值较观察组明显改善;D-二聚体的差值较观察组明显下降。结论: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经nCPAP治疗12周后,其睡眠、认知、神经功能、心理、D-二聚体均明显改善。
  • 摘要:目的:比较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与高压氧治疗后对睡眠、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共129例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三组: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组(入组43例,完成12周治疗的患者21例);高压氧治疗组(入组44例,完成4个疗程治疗的患者33例);另42例患者为对照组.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导睡眠图(PS6)检测及认知、心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nCPAP治疗12周后,nCPAP治疗组在PSG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较其他2组明显改善(P<0.O1);复述项目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在欧洲脑卒中量表较其他2组明显改善,并较对照组在MMSE总评分及记忆、语言项目明显改善、nCPAP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在BI、心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经nCPAP治疗12周后,其睡眠、认知较其他2组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在神经功能方面较其他2组明显改善;nCPAP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在心理、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OSAHS合并HT, OSAHS及单纯鼾症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研究两者与OSAHS及合并的相关性,探讨OSAHS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吸烟史男性患者140名。其中单纯鼾症组(N组)29例;无并发症OSAHS组(0组)55例;OSAHS合并HT组(OH组)56例。检测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记录临床参数及PSG参数。比较三组间临床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0组与OH组间PSG指标的差异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法确定OSASH合并HT的危险因素。结果:1.炎症因子与临床参数:①OH组患者BMI、NC明显高于N组和0组患者,三组间年龄、ESS无差异。②IL-6浓度:OH组高于0组,0组高于N组剔除BMI和NC的影响后,三组间IL-6水平仍有显著差异.③CRP浓度:OH组、o组高于N组.2.炎症因子与PSG参数:①OH组较0组Ts90明显增加、LowSa02明显降低。②IL-6, CRP水平分别与O组、OH组的AHI,ODI,Ts90呈正相关,与LowSa02呈负相关。结论:1.血清IL-6,CRP水平在OSAHS及其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升高,IL-6水平在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升高最明显。说明OSAHS炎症过程促进高血压的发生。2.OSAHS及其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与OSAHS病情严重度及缺氧程度有关。3.年龄是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4.高IL-6水平可能是OSAHS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IL-6可作为筛选OSAHS合并血压高危人群的候选因子。
  •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病(GER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科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OSAHS的成年患者100例,男性8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7.8岁,所有患者完成返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调查,按自觉症状分为GERD组和非GERD组,对两组患者RDQ积分、AHI、BMI进行比较;据PSG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对3组患者RDQ积分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结果:本组OSAHS患者中GERD发生率为61%,与非GERD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组患者中,OSAHS轻度组RDQ积分5.3士1.1,中度组10.9士0.8,重度组11.7±1.1中、重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ERD与OSAHS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两者在发病率、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有较明显的相互影响;胃食管返流可能加重OSAHS患者在微觉醒、咽喉不适等方面的病情,两种疾病可能在下食管括约肌的肌张力调节上有一定关系。
  • 摘要:本文阐述了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肿大的发病机制。描述了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肿大手术指证。分析了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肿大伴OSDB和张口呼吸治疗序列。
  • 摘要:目的:为克服东方人微凸面型的限制,尽可能的前移上下颌骨以达到重度OSAHS手术治疗的良好效果.方法:重度OSAHS患者16例(其中男性15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36.81±10.41岁,体重指数为27.35±3.67kg/m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61.59±15.78次/h,LSAT为72.13±9.63%。结果:以AHI<20次/h和降低≥50%为评判标准,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3.75%。本组患者上颌前移6.91士1.68mm,上抬4.13士0.85mm;下颌前移11.03士1.32mm;施行颏前移术9例,颏前移9.67±2.OOmm。所有患者OSAHS主观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患者均无明显语音障碍和吞咽障碍,无明显颌面畸形。结论:双颌逆时针前旋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效果良好,而且不会导致明显的颌面畸形。双颌逆时针前旋术式在尽可能的前移双颌的同时减少了上颌前突程度、避免了造成上颌前突畸形;同时尽可能的绷紧了颇部,显著提高了舌骨上肌群的张力,起到舌骨悬吊的良好作用。同期行QUPPP可保证腭咽闭合功能的良好,也不会造成上颌骨缺血坏死或影响上颌创口愈合。双颌逆时针前旋术是一种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良好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幼鼠在双侧间歇性鼻阻塞情况下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变化情况,来探讨双侧鼻阻塞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颏舌肌的影响。方法:将30只4周龄SD大鼠分为3组:A双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双侧阻塞4h(8:OOam-12:OOam);B单侧鼻阻塞组:常氧条件下鼻孔单侧阻塞4h/天(8.OOam-12.OOam);C对照组:常氧条件下饲养。结果:在双侧鼻阻塞组,颏舌肌HIF-1α的表达随鼻阻塞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单侧鼻阻塞组以及对照组中颏舌肌均没有HIF-1α的表达。结论:在双侧鼻阻塞的的未成年大鼠中,颏舌肌表达HIF-1α,并且随着鼻阻塞时间的延长,HIF-1α的表达不断增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