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植物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1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118566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菌物学报、生物技术通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等;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关文献由1775位作者贡献,包括董金皋、周明国、周立刚等。

植物病原真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1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8566 占比:99.64%

总计:118990篇

植物病原真菌—发文趋势图

植物病原真菌

-研究学者

  • 董金皋
  • 周明国
  • 周立刚
  • 郑庆伟
  • 刘圣明
  • 暴增海
  • 齐军山
  • 乔春华
  • 付业勤
  • 刘先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沙月霞; 黄泽阳; 马瑞
    • 摘要: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稻叶片,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该菌株对稻瘟病菌以及对镰孢菌、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BJ-A5和草莓黑斑病菌(A. alternata) BJ-ST24等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并检测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以及发酵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盆栽法检测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通过小区试验验证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促生效果,采用基于MRM方法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发酵液喷施3次对胁迫激素、细胞分裂素等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及其挥发性物质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对水稻叶瘟的温室防治效果为78.26%,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无显著差异;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5.07%—83.67%和62.79%—75.09%,对叶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有显著差异,对穗颈瘟的田间防治效果与稻瘟酰胺无显著差异。菌株Ej2对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茄镰孢(F. solani)、串珠镰孢(F. moniliforme)、草莓炭疽病菌、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和草莓黑斑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与清水对照相比,Ej2发酵液显著增加水稻种子萌发率、株高和穗重;喷施3次后,植物胁迫激素中的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分裂素中的玉米素核苷(czR)、反式玉米素核苷(tZR)和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R)激素含量显著下降,植物生长素(IAA)、茉莉酸(JA)、顺反茉莉酸类激素(cis-OPDA)、茉莉酸-异亮氨酸(JA-LIE)、顺式玉米素(cZ)、反式玉米素(tZ)、异戊烯基腺嘌呤(iP)、水杨酸(SA)等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具有防病、促进作物生长及增强水稻植株抗逆性的作用,是一种可以防治稻瘟病等真菌病害的生防微生物。
    • 刘启凤; 张北京; 尹丰满; 张羲; 胡展; 谢佳; 孙然锋
    • 摘要: 为探究中南鱼藤(Derris fordii Oliv.)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相萃取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8种真菌的抑制活性;运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为探究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相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效果,利用香蕉果实接种法测定了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对香蕉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利用盆栽法测定了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相萃取物对豇豆白粉病的活体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各相萃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C50=0.24~1.33 g·L^(−1)),其中,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在2.00 g·L^(−1)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82.15%。同时,中南鱼藤乙酸乙酯萃取相浓度为1.00 g·L^(−1)时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89.92%。另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蕉果实接种实验中中南鱼藤甲醇提取物浓度为3.20 g·L^(−1)时对香蕉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71.11%;中南鱼藤甲醇提取物及其正丁醇相萃取物在浓度为1.00 g·L^(−1)下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67%和94.07%。可见中南鱼藤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刘凤华; 马迪成; 张晓敏; 李金; 刘峰; 慕卫
    • 摘要: 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可通过抑制病原真菌的14α-去甲基化酶(CYP51)而干扰或阻断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造成有毒甾醇积累,从而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进而发挥抗菌作用。随着DMI类杀菌剂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对其的抗性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抗药性分子机制出发,总结出病原菌对DMI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为:CYP51氨基酸突变引起其与杀菌剂间的亲和力下降;启动子区域基因片段的插入引起CYP51基因过表达;转录因子激活突变或启动子区域基因片段插入导致外排蛋白基因过表达。本文基于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及病原菌抗性机制研究展开综述,可为杀菌化合物的结构修饰与优化、新靶点改进和研发以及病原真菌的抗药性治理提供参考。
    • 摘要: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and regulation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in a plant pathogenic fungus”的研究论文。刘慧泉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路平为论文第一作者,该团队江聪研究员、王秦虎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也参与了该研究工作。禾谷镰刀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由于现有的禾谷镰刀菌参考基因组和基因注释还存在较多错误和不完善的地方,研究团队修正了禾谷镰刀菌参考基因组中的组装和序列错误,为禾谷镰刀菌建立了一套全面完整的全长转录本注释,这也是目前丝状真菌中报道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转录本注释。
    • 王兴兰; 王丽丽; 程飞; 樊玲玲; 张吉泉; 汤磊
    • 摘要: 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使用高效的杀菌剂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研究参照课题组前期的方法,合成了18个异喹啉-1,3(2H,4H)-二酮化合物,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0μg/mL时,化合物3h、3m、3q、3r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率分别为88.5%、88.5%、84.6%、80.1%,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噁霉灵(66%)。通过进一步测定化合物3h、3m和3r对烟草赤星病菌的EC_(50)值,发现化合物3h对该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C_(50)值为3.76μg/mL,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
    • 黄达龙
    •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大花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白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芭乐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链孢粘帚霉病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1452、0.9365、1.5970 mg·mL^(-1)。其中60%乙醇洗脱大花独蒜兰提取物浓度为0.2 mg·mL^(-1)时,对白菜炭疽菌的抑菌率为66.88%。
    • 夏雄飞; 潘俊良; 韩长志
    • 摘要: CRISPR/Cas9是在细菌、古细菌基因组中含有的一种成簇有规律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该结构被其用于抵御外来微生物基因入侵。通过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装从而形成一种基因编辑方法,与传统的锌指核酶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酶基因编辑方法相比,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更高效的优势。本文以CRISPR/Cas9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和运用原理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该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橡胶树胶孢炭疽菌、玉米黑粉病菌等)中的致病相关基因组定点编辑应用情况,明确了当前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应用CRISPR/Cas9系统的编辑效率整体较低,不同sgRNA设计工具、目的等对编辑效率、靶向特异性的潜在影响,以及宏观突变检验方式的偏差问题等局限性,并提出了该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大、编辑效率的提高以及新型编辑方式的挖掘等建议与展望。
    • 吴炜城; 陈必婷; 张世清; 郭志凯; 李吉涛
    • 摘要: 白蚁(Isoptera)的筑巢和觅食活动主要在土壤及腐烂的木材上进行,所以白蚁极易受到来自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白蚁需要依赖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形成防御体系,放线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且放线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能否对热带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有待研究。为了挖掘在热带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具有应用潜力的海南特色农用放线菌资源,以海南白蚁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健康白蚁体内分离纯化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确定其分类地位;平板对峙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抗菌稳定性、持效性和广谱性;滤纸片法研究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从海南白蚁体内分离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好的放线菌菌株W7,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亲缘关系接近。菌株W7的抗菌活性持久性强,平板接种30 d后仍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抗菌稳定性好;菌株W7抑菌谱广,对16株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芒果胶孢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霉(Colletotrichum musae)、辣椒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豇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抑制作用较强,对芦笋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荔枝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抑制作用较弱;菌株W7发酵粗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抑菌率会随着水浴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本文首次对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制多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为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 王绪高; 贾仕宏
    • 摘要: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种为什么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Daniel H.Janzen和Joseph H.Connell基于热带雨林的研究提出,具有寄主专一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植食性昆虫等“有害生物”有利于森林树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
    • 王灿灿; 林海鸥; 刘书宇; 唐文伟; 曾东强
    • 摘要: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香附子根茎甲醇粗提物及其萃取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mL的浓度下,甲醇粗提物对姜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其EC50值为0.93 mg/mL;在5 mg/mL的浓度下,石油醚萃取物对姜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9.72%,其EC50值为0.37 mg/mL;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苦瓜枯萎病菌、姜白绢病菌、甘蔗凤梨病菌和甘蓝黑斑病菌的抑制率均在99%左右;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一般,抑制率为49.36%~52.54%;水相对9种病原真菌均没有抑制作用.因此,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集中段,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