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植食性昆虫

植食性昆虫

植食性昆虫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637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九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植食性昆虫的相关文献由367位作者贡献,包括陆宴辉、刘刚、杨益众等。

植食性昆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1.7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7637 占比:98.12%

总计:7783篇

植食性昆虫—发文趋势图

植食性昆虫

-研究学者

  • 陆宴辉
  • 刘刚
  • 杨益众
  • 王倩
  • 陈宗懋
  • 于同泉
  • 侯茂林
  • 原国辉
  • 吕仲贤
  • 孙晓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博文; 杨龙; 潘云飞; 李海强; 李浩; 冯宏祖; 陆宴辉
    • 摘要: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是南疆苹果园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论文旨在明确农田景观配置与组成对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为解析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趋势及灾变机制并制定种群区域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0年,在阿克苏地区共选择50个苹果园作为试验点,利用性诱剂诱捕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并调查试验点周围2.0 km半径范围的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拟合0.5、1.0、1.5、2.0 km尺度下景观格局的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周长面积比(PARA)、边缘密度(ED)以及寄主作物、其他(非寄主)作物、非作物生境在景观中的面积占比与第1、2、3代梨小食心虫成虫数量的线性混合模型,结合赤池信息准则和模型平均,分析不同景观参数对各代成虫数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中,梨小食心虫寄主作物面积占比最高(45.7%—55.0%),其次为其他作物(18.2%—21.0%)、非作物生境(13.5%—19.7%)。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第1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种群丰富度与2.0 km景观尺度下其他作物比例负相关(P=0.062)。第2代成虫种群丰富度与4个尺度下其他作物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0.5 km,P<0.001;1.0 km,P<0.001;1.5 km,P=0.028;2.0 km,P=0.043),与1.0、1.5 km尺度下寄主作物面积占比负相关(1.0 km,P=0.026;1.5 km,P=0.048),与0.5、1.0 km尺度下非作物生境比例负相关(0.5 km,P=0.023;1.0 km,P=0.019),与0.5、1.0 km尺度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正相关(0.5 km,P<0.001;1.0 km,P=0.005)。第3代成虫种群丰富度与0.5 km尺度下非作物生境比例负相关(0.5 km,P<0.001)。【结论】农田景观系统中寄主作物、其他作物以及非作物生境比例的增加减少了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多样性的景观格局促进了梨小食心虫在苹果园中的发生。南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显著地影响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提高景观范围内其他作物、非作物生境面积占比并减少寄主作物的混栽将有利于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
    • 顾亚欣; 王向向; 母泽祺; 任丽娜; 崔洁; 唐晓琴
    • 摘要: 研究植物挥发物影响植食性昆虫的定向行为对于绿色防治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概述植物挥发物的类型、植食性昆虫的类型、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定向行为影响以及植物挥发物在绿色防治上的应用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挥发物具有多种功能,经过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植食性昆虫与植物之间已产生了互作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整个生理周期的定向行为都有着较大的影响;经过昆虫诱导侵蚀的植物产生的挥发物进一步影响原有昆虫定向行为,通过植物挥发物的识别鉴定与开发研究,可给植食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便利。
    • 梁薇; 麻亚辉; 陈丽慧; 魏洪义
    • 摘要: 取食是昆虫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行为,植食性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是一种昆虫与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机制及寄主植物、植物挥发物对昆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明确了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了解昆虫的为害机制,并为今后利用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 余世全; 吴棣飞
    • 摘要: 每年5~6月为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此时加强天牛成虫的防控,防止其交配后在树木上产卵是天牛防治的关键期。天牛一旦在树体内产卵,其危害早期往往难以发现,后期防治更加困难,即使能够有效地防治天牛,也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当下开展天牛成虫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天牛为鞘翅目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别称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等,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中国也有2200种左右,分布广泛,为害普遍,几乎每一种树木都受不同的天牛种类所侵害。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已知有取食花粉、嫩树皮、嫩枝、叶、根、树汁、果实、菌类等不同习性。
    • 王绪高; 贾仕宏
    • 摘要: 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种为什么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Daniel H.Janzen和Joseph H.Connell基于热带雨林的研究提出,具有寄主专一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植食性昆虫等“有害生物”有利于森林树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
    • 张金平
    • 摘要: (接上期)五、见招拆招:昆虫的绝地反击.人类开发各种包括农药在内的防虫手段,其实就通过研究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关系来抑制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增长,但是随着对植物诱导防御反应研究的深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许多昆虫能够干扰甚至适应植物诱导防御反应,且其反防御策略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
    • 王渭霞; 朱廷恒; 赖凤香
    • 摘要: 昆虫体内共生微生物能够占到昆虫生物量的1%~10%,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昆虫与共生微生物共进化形成共生体,共生微生物在昆虫生物学性状、多样性形成、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昆虫中的农作物害虫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对2000年以来农业害虫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方法和功能机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以及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随着分子微生态学、宏基因组测序等先进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应用,对农业昆虫害虫共生微生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突破.发现共生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宿主昆虫:(1)合成营养物质或产生消化酶促进宿主生长发育、拓展宿主生态位;(2)产生保护性代谢物直接保护宿主抵御胁迫,或通过调控寄主植物的防御反应间接地保护宿主;(3)产生活性物质调控宿主的生殖、交配、聚集和运动等行为.昆虫共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维持动态变化并对宿主表型产生重要影响,是宿主、环境、共生微生物互作因素之间收益权衡的结果.因此建议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影响共生体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在更多时空维度上研究共生微生物、宿主、寄主、天敌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通过定向调控共生体设计绿色高效的害虫防治策略.
    • 孙健龙; 田呈明; 康峰峰; 王彬力
    • 摘要: 开展森林景观格局与植食性昆虫危害关系的研究,是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实现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额河河谷林区开展实地调查获取杨树植食性昆虫危害数据,基于遥感数据提取景观格局相关指数,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s)分别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上分析了林区景观格局与林地、耕地、草地和荒地的景观格局对两种植食性昆虫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河河谷林区中,景观破碎化是造成两种植食性昆虫危害加重的关键,但食叶率和潜叶蛾虫口密度对景观格局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景观水平下,景观丰富度和景观连接度越高,食叶率越高,平均斑块面积与潜叶蛾虫口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类型水平下,林地的斑块数量越多,额河河谷林区受到的植食性昆虫危害越严重,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潜叶蛾虫口密度上升,荒地的景观凝聚力指数和草地的平均斑块分维数与食叶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优化景观格局时,合理规划景观组成并减少景观破碎化有助于维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 王冰; 李慧敏; 操海群; 王桂荣
    • 摘要: 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级营养级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挥发性化合物在三级营养级互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食性昆虫能够以植物挥发物为化学线索精准地识别和定位寄主,而虫害诱导的挥发物作为关键的化学信息物质对于调控三级营养级关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另外,植物为传粉昆虫提供花粉或者花蜜,传粉昆虫可以通过识别花中挥发物寻找食物来源,在帮助植物传粉的同时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近40年来,随着传统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化学分析手段和灵敏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电生理研究技术的广泛渗入,新的研究理念、研究手段快速形成与发展.在三级营养级互作的过程中,昆虫化学感受基因参与了对挥发性化合物的识别.因此,对昆虫化学感受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鉴定将有助于解析昆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制,研发更高效的昆虫行为调控产品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控,对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挥发性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天敌昆虫与传粉昆虫行为的影响,详述了挥发物介导的三级营养级之间的互作机制与研究现状,以及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并对未来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黄江南; 陈雨萌; 黄越; 尉吉乾
    • 摘要: 旨在为害虫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归纳了重金属积累对植物抗虫性的影响,总结了重金属积累影响植物抗虫性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植食性昆虫取食对植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认为重金属影响植物抗虫性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并提出开展自然环境下植物重金属积累对植食性昆虫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