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
白蚁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78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林业、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0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2073篇;相关期刊605种,包括昆虫学报、湖北植保、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白蚁的相关文献由503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求应、李志强、刘超华等。
白蚁
-研究学者
- 黄求应
- 李志强
- 刘超华
- 莫建初
- 张世军
- 宋晓钢
- 童严严
- 刘炳荣
- 沈俊峰
- 郭建强
- 熊强
- 吴文静
- 李为众
- 吴世军
- 陈寿生
- 雷朝亮
- 庞正平
- 曾文慧
- 郑启洋
- 杨思齐
- 林俊
- 李栋
- 田伟金
- 郑莹
- 张大羽
- 徐鹏
- 李国亮
- 李杰
- 林一民
- 林欢
- 林永玲
- 林解明
- 林雁
- 龚仲君
- 周东坡
- 周晔
- 石磊
- 张亮
- 张新平
- 曾小虎
- 沈伟强
- 荣光义
- 覃立微
- 谢鸣荣
- 赵凯
- 顾列煌
- 何利文
- 刘吉敏
- 嵇保中
- 张文童
-
-
郭成;
孙晓格;
郝阳毅;
徐晓锋;
李胜利
-
-
摘要:
白蚁是自然界中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者。反刍动物虽然可以对粗纤维降解,但其对粗纤维降解作用有限,反刍动物的粪便中仍然含有大量可降解纤维素。白蚁在自身和微生物互作下,可以对粗纤维进行降解且降解效率显著高于瘤胃,其降解产物为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这些挥发性脂肪酸可以被反刍动物利用。本文综述了白蚁的消化特点、白蚁肠道纤维降解微生物的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开发前景,为白蚁生物资源在反刍动物上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
王菊香;
谢新国;
郭红艳;
郑淑芳;
胡进;
洪承昊
-
-
摘要:
白蚁是危害武汉市农田林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全市立木、农作物、建筑和木材谷物等造成很大损失。本研究调查了武汉市主要农田林网地区白蚁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活动生存环境,并分析了种群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项目研究地农田林网树木白蚁主要为黑翅土白蚁,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在粘壤土中,主巢入土深度在150 cm以内的占总数80.2%。通过毒饵诱杀法和药物阻隔法,市售的三种药剂均对黑翅土白蚁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0.0%以上。
-
-
鲁兴树
-
-
摘要:
自组织,简单地说就是在没有特定的外部条件干预下,依靠自身力量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过程。自组织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小的白蚁能建造出高达9米的“摩天大楼”——“白蚁塔”,靠的是自组织;大雁越过千山万水,劳而不累,靠的是自组织;一个原始的单细胞生物通过遗传和进化,最后成为复杂而智慧的人类,靠的是自组织。
-
-
王思忠;
曾小虎;
李宁
-
-
摘要:
为明确白蚁取食枯木和活树的差异及优势种白蚁对绿化树种的取食选择规律,2010—2020年对成都等16个市(州)城市区域的公园、行道以及住宅小区内枯木和活树白蚁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白蚁取食活树、枯木的差异,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优势种白蚁取食的绿化树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为取食枯木和活树的优势种类;采自枯木的白蚁标本数量显著高于活树,枯木与活树上白蚁标本采集数量的差异与白蚁种类密切相关。以欧式平方距离4.0作为最佳距离分割点,黑胸散白蚁取食的39种树种可划分为4类,以欧式平方距离1.0作为最佳距离分割点,黑翅土白蚁取食的26种树种可划分为2类,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由此说明,枯木较活树易被白蚁取食;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尤其喜欢取食的活树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
-
-
-
-
沈凌;
张久云;
王彦杰;
曾杨
-
-
摘要:
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绿化区内樟树的白蚁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喷液法和饵剂诱杀法对其进行防治并分析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樟树的危害率为47.6%,危害种类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白蚁的发生情况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季发生情况高于夏冬季节。喷液法处理操作简单,防治效果更优,但复发率较高;饵剂诱杀法的复发率较低,可回收利用,但防治效果低于喷液法。建议可采取两种方式交替处理白蚁,先以饵剂诱杀法处理。
-
-
吕桂华
-
-
摘要:
白蚁是多型社会昆虫,能取食木材或其他植物质,危害树木、房屋等。为做好流溪河森林公园白蚁防治工作,本文通过对景区内的白蚁种类、危害情况进行调查,针对不同区域的白蚁调查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并对防治对策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更好地防治白蚁。
-
-
吴炜城;
陈必婷;
张世清;
郭志凯;
李吉涛
-
-
摘要:
白蚁(Isoptera)的筑巢和觅食活动主要在土壤及腐烂的木材上进行,所以白蚁极易受到来自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白蚁需要依赖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形成防御体系,放线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且放线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能否对热带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有待研究。为了挖掘在热带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具有应用潜力的海南特色农用放线菌资源,以海南白蚁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健康白蚁体内分离纯化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确定其分类地位;平板对峙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抗菌稳定性、持效性和广谱性;滤纸片法研究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从海南白蚁体内分离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好的放线菌菌株W7,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亲缘关系接近。菌株W7的抗菌活性持久性强,平板接种30 d后仍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抗菌稳定性好;菌株W7抑菌谱广,对16株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芒果胶孢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霉(Colletotrichum musae)、辣椒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豇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抑制作用较强,对芦笋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荔枝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抑制作用较弱;菌株W7发酵粗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抑菌率会随着水浴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本文首次对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制多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为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
-
-
邱让先
-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被人们称为世界五大害虫之一的白蚁,近年来,由于受到气候条件不断恶化和白蚁繁殖周期规律的改变的影响,黑翅土白蚁初建群体暴发性发生.经普查证实,水库堤坝白蚁为害已相当普遍且呈上升趋势:有的堤坝老的蚁患还未得到及时彻底地根除,新生蚁巢就产生了;还有不少的是过去在水库堤坝除险加固时已基本消灭了的白蚁,而现在却违反"规律",在除险加固后不长的时间内,又重新发现白蚁.利用白蚁所共有的生活习性,即群栖性(集中营造巢穴、内部联系十分密切)、趋暗性(畏光喜阴,生活隐蔽)、嗜好性和整洁性(黑翅土白蚁对性味甘甜芬香,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类干枯植物具有强烈的趋性,以及白蚁群个体间相遇时互相进行清洁,不仅互相舔吮,而且还互相喂食,彼此还吞食对方尸体等生活习惯及其特点),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一种专门针对黑翅土白蚁的诱杀药物饵料。
-
-
Li Weizhong;
李为众;
Xiong Qiang;
熊强;
Liu Chaohua;
刘超华;
Tong Yanyan;
童严严;
Huang Qiuying;
黄求应
-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白蚁每年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白蚁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白蚁防治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治向害虫综合治理转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在区域性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本文对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GIS系统在白蚁防治中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的白蚁综合治理工作中将有着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首先,必须充实系统的地理信息资料,确保地理信息准确、翔实。其次是要进一步强化系统对本地区白蚁危害程度的分析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以历年来发生白蚁危害和防治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既可以加强对已进行的白蚁防治工作的管理,又可以运用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分析白蚁为害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和制约白蚁种群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将对区域内白蚁为害程度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大有裨益。基于GIS的白蚁综合治理将是未来白蚁防治技术的趋势,将促使传统白蚁防治向信息化技术与管理发生质的改变。
-
-
沈义春
-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白蚁为害是水利工程的心腹大患.通过摸清白蚁在大坝中的发生为害规律,掌握其在大坝中的为害习性,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白蚁为害,就应该从探索白蚁筑巢的规律上下功夫,寻找探测蚁巢的有效方法和防治对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白蚁防治是一项科学性技术较强的工作,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找蚁要仔细,跟路要注意,思想要集中,接近主巢要用力。白蚁防治是既细致,又艰苦,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讥讽,又有耐心,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练好四个基本功。找到巢穴之后,可以采用诱引药杀、熏烟毒杀、灌水处理等方法进行防治。防治白蚁不能只限于局部,这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全面防治,才能治本,水库坝体的白蚁防治不能只限于坝体本身,更重要的是消灭坝体发源地的白蚁。
-
-
刘自力;
曹杨;
王後华;
薛正杰
-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简述了白蚁的危害,总结了近些年常用的白蚁防治剂,揭示了无机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氟类、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虫剂等药剂灭治白蚁过程中,其毒效、趋避性和传毒性等特点.同时,阐述了未来白蚁防治工作的重点,讨论了白蚁防治剂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白蚁防治工作中,要正确认识防治工程对房屋及设施质量保证期的要求,优先选择环保、高效的制剂。同时,在白蚁防治领域,应该注重药剂剂型的研发,在综合治理(IPM)理念的指导下,向着水性化、粒状化、高含量和缓释性等方向发展。
-
-
杨世璋;
陈立志;
张岚;
董勇;
陈冰勇;
陈静;
康勇
- 《重庆市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及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利用毒饵诱杀各种白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也是防治林木白蚁的最好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及杀灭全巢的优点,但在高温、高湿的重庆地区,诱饵在被白蚁发现前往往霉烂变质,严重影响诱杀效果.为此,探索诱饵包使用技术,解决诱饵包霉烂变质尤显必要.因此,本研究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山林场的樟树林内,选择4个白蚁危害严重的区域作为试验点.在每个试验点,选择3个因素(A:包埋材料各300g,B:施药深度,C:覆盖措施),3水平(A1樟树枯枝,A2樟树落叶,A3杂草:B1地下20cm,B2地下10cm,B3地下2cm:C1土壤,C2农膜,C3土壤+农膜).按照L9(34)正交试验设计要求,以间距5米的方式设置9个处理,每处理各使用4包诱饵.研究表明,利用正交试验可优化诱饵包使用技术,优化得到的使用技术可大幅度降低诱饵包腐烂的风险,提高诱饵包被白蚁取食的比率,值得再生产中推广应用。
-
-
-
ZHOU Liu-kun;
周留坤;
ZHOU Ye;
周晔;
JI Guo-hua;
季国华
- 《第29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研究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白蚁的药效.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法.结果:实验室药膜持续接触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法,防治乳白蚁和散白蚁的有效试验浓度为62.5 mg/m3,药膜30 min移出法对乳白蚁为500 mg/m3;现场木材试块12个月防治白蚁有效试验浓度为250 mg/m3(9.45 a.i.g/m3),土壤12个月为500 mg/m3( 2.50 a.i.g/m2).结论: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对不同环境多种白蚁具有很好的灭效,使用安全、环保.
-
-
姜丽红;
邹湘武;
宁涤非;
席在星
-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白蚁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线粒体DNA(mtDNA)是一种核外遗传物质.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mtDNA得到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既具有相对的科属稳定性,又能够反映科属间的进化关系,因而已成为动物科属鉴定和系统演化研究的一种有效遗传标记.本文以工蚁为材料,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常德市4种白蚁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根据限制性片段差异计算了4种白蚁之间的遗传距离,利用MEGA4软件构建了四种白蚁的系统进化树,探讨了4种白蚁间的亲缘关系,初步构建了其RFLP指纹图谱.
-
-
林立杰;
林建宗;
宋洪丁;
夏滄琪
- 《第八届海峡两岸森林保育经营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白蚁以含纤维素的材料作为食物来源,因此危害木材、书籍、纸张、布料、木造房屋、居家之地板、农林作物和纤维素材料造成巨大的民生经济损失.本研究系针对白蚁抵抗测试法AWPA E1-97及欧洲DIN EN118两项标准试验法进行实际之比较,作为后续之白蚁防治研究改良与参考.由试验结果得知,经过AWPA E1-97木块试验法喂食60天后,试片中以云杉之重量损失率11.60%为最高,其次依序为二叶松11.11%、铁杉10.58%、贝壳杉7.37%和红橡木5.97%;经过DIN EN118木块试验法喂食60天后,试片中以铁杉的重量损失率9.76%为最高,其次依序为贝壳杉8.75%、云杉8.44%、二叶松6.78%及红橡木5.78%.除了贝壳杉,AWPA E1-97其他树种之试片的重量损失率较DIN EN118木块试验法为高,受白蚁之侵蚀比较严重.为进一步寻求白蚁防治之药剂及方法,本研究选用广泛生长分布于台湾中低海拔及平地的月桃(Alpinia zerumbet)之果实抽出物测试其抗白蚁性.月桃果壳乙醇抽出物之滤纸抗白蚁试验,在第168hr时浓度0.5和1%之白蚁致死率达70%以上,浓度2.5%有50%以上的白蚁致死率,浓度越高白蚁致死率越高.月桃种仁乙醇抽出物之滤纸抗白蚁试验,在168hr时四种浓度之白蚁致死率皆达到50%以上,而0.25、0.5及1%之白蚁致死率达75%以上.推测月桃种仁、果壳之乙醇萃取物应具有抗白蚁之活性成分.以GC-MS分析月桃种仁之乙醇萃取物成分,分析出有单萜类化合物及倍半萜类化合物,未来拟进一步分析抗白蚁的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