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膜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73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8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105759篇;相关期刊1011种,包括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年度交流暨研讨会等;细胞膜的相关文献由596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富根、常德华、陈健等。

细胞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8 占比:1.69%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5759 占比:98.25%

总计:107644篇

细胞膜—发文趋势图

细胞膜

-研究学者

  • 吴富根
  • 常德华
  • 陈健
  • 贾浩然
  • 高爽
  • 王丽
  • 贺浪冲
  • 靳新
  • 刘帅
  • 张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谢丽丽; 张慧彦; 王子璇; 李碧榕; 李珍; 孟维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D-甲硫氨酸(D-methionine,D-Met)通过调控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清除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实验确定D-Met的有效浓度.分别在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和成熟生物膜裂解实验中加入不同浓度的D-Met,检测生物膜生物量、胞外多糖量、生物膜形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c-di-GMP的含量变化.结果 D-Met<40 mmol/L为生物安全浓度.在生物膜形成抑制和成熟生物膜裂解实验中,D-Met≥20 mmol/L降低了生物膜生物量和胞外多糖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Met≥20 mmol/L时,细胞外基质和细菌密度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结果表明,35 mmol/L D-Met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导致了细胞膜破裂,并增加了成熟生物膜裂解时细胞膜的通透性.C-di-GMP水平随着D-Met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D-Met≥20 mmol/L可通过抑制c-di-GMP水平清除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
    • 邓洁华; 王佳; 祁晓明; 王刚生
    • 摘要: 为了研发靶向抗真菌药物,研究桂皮醛对念珠菌抗菌活性及对白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参照CLSI的M27-A3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桂皮醛对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的抗菌作用。将白念珠菌的菌悬液(1×10^(8)cfu/mL)加入到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内,置于37°C孵育48 h后,离心、制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以卡泊芬净、氟康唑作对照。结果表明桂皮醛、卡泊芬净、氟康唑对念珠菌的MIC分别为白念珠菌3.91,15.62,31.25 mg/L,热带念珠菌3.91,15.62,31.25 mg/L,克柔氏念珠菌3.91,31.25,>250 mg/L)。电镜显示,0.1%(质量分数)的桂皮醛只作用于白念珠菌细胞壁,致细胞壁外层溶解脱落,细胞核及细胞器溶解消失,但细胞膜仍然完整;0.1%(质量分数)的卡泊芬净致白念珠菌细胞壁完全溶解脱落变薄,同时细胞膜部分受损;0.1%(质量分数)的氟康唑致白念珠菌细胞膜溶解脱落,但细胞壁较完整。桂皮醛、卡泊芬净对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克柔氏念珠菌显示耐药。桂皮醛的抗菌活性优于卡泊芬净,卡泊芬净优于氟康唑。桂皮醛作用于白念珠菌细胞壁而不影响细胞膜,卡泊芬净作用于白念珠菌细胞壁但对细胞膜也有一定影响,氟康唑作用于白念珠菌细胞膜,而不影响细胞壁。因此,桂皮醛有望成为一种靶向治疗念珠菌感染的理想药物。
    • 姚惠文; 郭小峰; 王红
    • 摘要: NO、CO和H_(2)S是细胞内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他们不仅在血管舒张、神经传递和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基于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荧光成像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时空分辨率强和原位实时等特点,是细胞内气体信号分子检测的重要方法,而细胞器靶向荧光探针的开发有助于在亚细胞水平探究各种气体信号分子在相关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靶向气体信号分子荧光探针,从不同细胞器靶向设计策略、探针的荧光性能及生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熊佳; 殷俊才
    • 摘要: 细胞膜之所以称为系统的边界,与其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具有因果关联。在教学中,从生活小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明确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导学工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科学归纳能力。
    • 欧阳秋丽; 刘洋梅; 陈悦; 陶能国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α-松油醇对指状青霉抑霉唑抗性菌株Pdw03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α-松油醇抑制Pdw03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4.00μL/mL;体内实验研究发现MFC和5 MFCα-松油醇可明显降低接种Pdw03椪柑果实的绿霉病发病率和发病直径;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发现,经1/2 MICα-松油醇处理后,Pdw03的细胞膜完整性降低,麦角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麦角固醇合成相关基因ERG9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α-松油醇通过抑制ERG9基因的表达影响菌株Pdw03的生长,可作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的有效替代品。
    • 张礼根
    • 摘要: 以问题解决、自主学习为主线,结合科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分析,综合运用类比推理、VR/AR3D模型观察、归纳概括、模型建构等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问题引导相结合形式展开教学,在VR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杨洪宾; 余真妍; 闫洁; 纪帅帅; 杨梦婷; 胡嫚; 王子吟; 霍强; 程秀
    • 摘要: 目的制备肺癌细胞膜(lung cancer cell membrane,CM)包裹的仿生纳米靶向载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一锅包封法将槲皮素(quercetin,QT)载入沸石咪唑骨架(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得到纳米药物(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quercetin,ZIF-8@QT)。将A549细胞膜与二硬脂酰基乙醇胺(distearoyl phosphoethanolamine,DSPE)混合,并与ZIF-8@QT通过水浴超声法包裹到纳米药物上,完成仿生纳药物(lung cancer cell membrane-distearoyl phosphoethanolamine-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quercetin,CMD-ZIF-8@QT)的构建。对CMD-ZIF-8@QT的粒径、形貌、稳定性、封装效率、体外释药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体内分布与药效实验。结果表征实验结果显示CMD-ZIF-8@QT的平均粒径为(176.4±2.72)nm,形状为类球形。制剂学评价表明仿生纳米药物载药量为16.8%±0.64%,包封率为84.2%±1.42%,且具有良好的酸敏感性和稳定性。体内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与Cy5组相比,Cy5-CMD-ZIF-8组仿生纳米载体在体内富集到肿瘤部位(P<0.01)。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与QT相比,载QT的仿生载体在体内具有更突出的治疗效果(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仿生纳米药物,提高了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与治疗效果,降低了槲皮素的副作用,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 刘海晴; 李万鹏; 王奕飞; 吴德光; 武文华; 孙溪
    • 摘要: 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是鱼类的主要致腐菌。为探索酿酒黄水对鱼类的保鲜作用,测定了酿酒黄水对2种致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以及处理前后2种致腐菌的细胞膜完整性、通透性及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13%与1.56%体积分数的黄水可以明显抑制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MIC黄水处理后,两者的核酸合成量明显减少,细胞内及细胞膜间隙分别释放的紫外吸收物质与AKP活性明显上升,同时扫描电镜显示处理后菌体表面凹陷甚至破裂。酿酒黄水是具有潜力的鱼类保鲜剂,该研究可为鱼类加工贮藏过程中新型保鲜剂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 摘要: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识别肿瘤细胞后,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Granzymes)损伤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并诱导其凋亡。然而,肿瘤细胞可通过修复细胞膜的损伤等途径逃避CTL的杀伤,但其修复膜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日,来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参与的细胞膜修复机制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抑制ESCRT能够促进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 张静
    • 摘要: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为例,阐述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实施教学的方法,以及挖掘科学史素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的重要性。基于教材,通过融入最新科技成果、将静态文本转换为视频和实验操作、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等形式创设情境,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