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炎活性

抗炎活性

抗炎活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9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288034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6年第三次会议等;抗炎活性的相关文献由3013位作者贡献,包括季晖、张奕华、彭师奇等。

抗炎活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9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88034 占比:99.80%

总计:288622篇

抗炎活性—发文趋势图

抗炎活性

-研究学者

  • 季晖
  • 张奕华
  • 彭师奇
  • 赵明
  • 敖桂珍
  • E·莫里吉
  • 杨世林
  • 毛泽伟
  • 赵烽
  • A·梅雷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童鑫; 洪吟秋; 张涛; 童应鹏; 王平; 邹忠梅
    • 摘要: 目的研究西红花Crocus sativus L.柱头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西红花95%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用LPS诱导的小鼠RAW 246.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化合物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4E)-2-甲基-6-羰基-2,4-庚二烯酸-1-O-β-D-吡喃葡萄糖酯(1)、(2E,4E)-2-甲基-6-羰基-2,4-庚二烯酸甲酯(2)、山柰酚(3)、单侧西红花酸龙胆二糖酯(4)、(2E,4E)-2-甲基-6-羰基-2,4-庚二烯酸龙胆二糖酯(5)、(2E,4E)-2-甲基-6-羰基-2,4-庚二烯酸(6)、crocusatin M(7)、crocusatin K(8)、3,4-二羟基丁酸(9)、对羟基苯甲酸(10)、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13)、柚皮素-4′-O-β-D-葡萄糖苷(14)。化合物3、11可降低LPS诱导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量。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2是新天然产物,化合物6、8、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1具有一定抗炎活性
    • 孔令麒; 李美玲; 邹秋萍; 孙赟; 毛泽伟; 黄丰
    • 摘要: 鸭嘴花碱是从傣药鸭嘴花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碱。对鸭嘴花碱进行结构修饰,经取代和Huisgen反应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三唑取代的鸭嘴花碱衍生物(2a~2g),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以地塞米松作阳性对照,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对衍生物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的体外毒性均较小(EC_(50)>40μM);其中化合物2b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NO的生成(IC_(50)=27.13μM),抗炎活性优于鸭嘴花碱。
    • 崔仁杰; 胡丹; 邓璐璐; 李江; 穆淑珍
    • 摘要: 目的探究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成分特点及其抗炎活性。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干燥茎叶石油醚萃取液中经石油醚洗脱所得的低极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采用NIST 17和Wiley 275数据库对色谱峰进行检索,人工比对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以一氧化氮(NO)生成抑制率为指标,比较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脂多糖诱导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NO的影响,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结果从鄂西清风藤、灰背清风藤和小花清风藤低极性部位中分别确认了70、40、33种成分,均包含长链脂肪烃、长链醇/醛/酯、单萜等成分,但三者共有成分仅有正十二烷、正二十二烷等5种。鄂西清风藤中萜类成分丰富(40.89%),灰背清风藤中三萜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30.29%),小花清风藤中长链脂肪烃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较高(87.70%)。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对RA-FLS细胞NO生成的IC_(50)分别为2.22、1.69、4.15μg/mL,对RAW264.7细胞NO生成的IC_(50)分别为1.23、4.02、3.05μg/mL,均低于吲哚美辛(12.97、10.66μg/mL)。结论上述3种清风藤属植物低极性部位均含有长链脂肪烃、单萜、长链醇/醛/酯等成分,且三者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 李晓旭; 刘舒; 洪滨; 刘文博; 任丹丹; 汪秋宽; 何云海; 洪瑞晨; 付开艳; 宋悦凡
    • 摘要: 为了有效降解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岩藻聚糖硫酸酯,并探究其降解产物的抗炎活性,以复合酶解法提取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为原料,利用酸解法制备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降解产物聚合度,优化酸解工艺条件,利用膜分离技术获得不同分子量段的降解产物,并检测了各段降解产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通过薄层色谱检测,确定酸解温度95°C、pH 2、水解4 h为酸解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优化条件;膜分离处理后可得到F1(相对分子质量400~1000)、F2(1000~3500)、F3(3500~5000)、F4(5000~10000)、F5(10000以上)5种不同分子量段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5种降解产物均能减少RAW264.7细胞NO、1L-1β、1L-6、1L-10和TNF-α的释放量;低分子量段组分(F1、F2)抗炎效果最为显著,其中组分F1抗炎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经优化酸解工艺制备的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且分子量越低的降解产物抗炎效果越好,裙带菜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比多糖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
    • 孙佳楠; 马若婷; 赵生俊; 张海英
    • 摘要: 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NO含量,通过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法,将新疆阿魏、阜康阿魏、多伞阿魏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与NO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3种阿魏的抗炎活性部位。结果表明,3种阿魏95%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均有显著抗炎活性(P<0.01或P<0.05),3种阿魏水部位均无明显抗炎活性;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在保留时间68 min、75 min处及阜康阿魏和多伞阿魏在保留时间86 min处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的共有色谱峰分别为化合物fekrynol(托里阿魏诺醇)、lehmannolol(大果阿魏醇)和lehmannolone(大果阿魏酮),其可能是阿魏的抗炎活性成分。
    • 于淼; 冉红玲; 梅文莉; 黄圣卓; 魏艳梅; 蔡彩虹; 戴好富; 王昊
    • 摘要: 探讨羊角拗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羊角拗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出了13个化合物,包括常春藤皂苷元(1)、(-)-loliolide(2)、(3 S,5 R,6 S,7 E)-3,5,6-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3 R,6 R,7 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4)、松脂素(5)、表松脂素(6)、4,4′-dihydroxy-3,3′-dimethoxybenzophenone(7)、6-羟基柚皮素(8)、东莨菪素(9)、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10)、吲唑(11)、香草酸(12)、对羟基苯甲酸(13)。其中化合物1~4和6~13为首次从羊角拗中分离得到。采用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体外细胞炎症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IC_(50)值为18.09±1.09μM。
    • 陈宜敏; 许天启; 范春林; 张晓琦; 叶文才; 周光雄
    • 摘要: 目的:研究胭脂树(Bixa orellana L.)地上带果枝叶部分醇提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反复硅胶柱、ODS开放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半制备型HPLC,对胭脂树的9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TOF-MS、NMR等光谱数据及X-ray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shonanin(1)、(-)-3-羟基-β-紫罗兰酮(2)、己二烯二酸(3)、(S)-3-羟基-β-紫罗兰酮(4)、3-hydroxy-7,8-dehydro-β-ionol(5)、(6R,7E,9S)-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6)、黑麦草内酯(7)、松脂素(8)、β-谷甾醇(9)、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0)、异黑麦草内酯(11)、单棕榈酸甘油酯(12)、桂皮酸(13)、(3β,22α)-stigmast-5-ene-3,22-diol(14)、表松脂酚(15)、去氢吐叶醇(16)、9-hydroxymegastigm-5-en-4-one(17)、牛蒡子苷元(18)。结论:除化合物9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4具有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为(5.48±1.48)μmol/L。
    • 苏永霞; 苏日拉格; 沙日扣; 马永嘉; 吴晨晨; 路浩; 赵宝玉
    • 摘要: 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从而明确其抗炎活性。试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苦豆子总碱治疗组(60、30、15 mg/kg)。小鼠自由饮用40 mg/mL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同时采用苦豆子总碱进行治疗。试验期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结肠充血水肿程度以及结肠长度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用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疾病指数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改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程度减轻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降低。结果表明,苦豆子生物碱对UC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张伟; 朱怡萱; 彭菲; 刘诗芃; 向微微; 赛福丁·阿不拉; 阿得力江·吾斯曼; 刘丹丹
    • 摘要: 为了研究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和抗炎作用,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多糖、黄酮),然后采用牛津杯法结合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其对奶牛乳腺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51.78%和12.00%;体外抑菌试验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糖高敏,抑菌圈直径为23.01 mm±0.43 mm;雪白睡莲花黄酮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可达高敏或中敏,抑菌圈直径为(13.30±0.27)mm~(24.07±0.72)mm;抗炎试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雪白睡莲花多糖、黄酮均能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3.11%和65.15%。结果表明,雪白睡莲花多糖和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雪白睡莲花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廖怀玉; 韩佳颖; 韩红园; 刘文波; 常霞; 杨静; 张海艳; 赵天增
    • 摘要: 首次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为怀姜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怀姜的70%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怀姜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muurola-4,11-dien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Z)-neral acetal-[6]-gingerdiol(3)、6-姜酚(4)、6-姜烯酚(5)、8-姜烯酚(6)、10-姜烯酚(7)、10-姜酚(8)、6-paradol(9)、dihydroferulic acid ethyl ester(10)、(3R,5S)-3,5-diacet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decane(11)、p-hydroxybenzaldehyde(12)。化合物1、2、10、12为首次从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12均为首次从怀姜中分离得到。对从怀姜中分离出的化合物1、3、6、7、9、11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化合物3、6、9、11对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