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萜

二萜

二萜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植物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23183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等;二萜的相关文献由26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勤实、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华会明等。

二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3183 占比:99.93%

总计:423497篇

二萜—发文趋势图

二萜

-研究学者

  • 赵勤实
  •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 华会明
  • 陈光英
  • 高伟
  • 李占林
  • 李达翃
  • 马国需
  • 高祥
  • 孙照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丽; 孟宪华; 杨军丽
    • 摘要: 甘遂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是我国特有的中草药。甘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假白榄烷型二萜和巨大戟烷型二萜、大戟烷型和甘遂烷型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杀虫、抗氧化、抑制免疫系统等多种药理活性。该综述全面总结了102个萜类化合物和14个甾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并对甘遂的药理活性、炮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甘遂的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做参考。
    • 孙明娜; 吴孟华; 陈虎彪; 林敏婷; 刘韵; 张玲玲; 张建业
    • 摘要: 目的:研究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的二萜成分。方法:利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结合对照品分析千金子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型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核磁共振法对化合物12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的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金子素(euphorbia factor,EF)L25(1)、EFL1(2)、EFL13(3)、EFL7b(4)、EFL12/EFL12异构体(5)、EFL18(6)、EFL17(7)、EFL3(8)、EFL7a(9)、EFL23(10)、EFL11(11)、EFL2(12)。结论:基于对照品的UPLC-MS/MS结合传统提取分离法是用于研究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 何珊; 张雪丽; 王加婷; 王振; 周金川; 张海娟
    • 摘要: 樟属植物在城市绿化、医药卫生和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樟属植物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化学结构类型包括挥发油、二萜、木脂素、黄酮、生物碱、酚苷、丁内酯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癌、降糖、伤口愈合、抗艾滋病毒、抗抑郁和免疫抑制等作用,其中,挥发油、二萜、木脂素、黄酮是其主要结构类型。本文就国内外对樟属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樟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白嘉璇; 孙冉; 丰明凤; 付嵘; 赵晋娜; 柴敏璇; 朴贤美; 王金辉; 王立波
    • 摘要: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生物活性广泛,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向日葵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到目前为止,已从向日葵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化学成分。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向日葵根、茎、叶、花等部位中含有的黄酮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等155个化学成分,并归纳了各部位的生物活性,为向日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何晓艳; 李小万; 邱远金; 张晶; 石磊岭
    • 摘要: 研究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的化学成分。运用柱色谱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本文共从天山假狼毒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二萜类3个、苯丙素类4个、酚酸类4个、其他类化合物4个,分别鉴定为excoecariatoxin(1)、12-羟基瑞香毒素(2)、2,5-二甲氧基对苯醌(3)、rutamontine(4)、scorpinone(5)、dihydrosyringenin(6)、N-苯乙基乙酰胺(7)、松脂醇(8)、马台树脂醇(9)、vesiculosin(10)、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11)、cyclo(D)-pro-(D)-leu(12)、threo-3-(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e-1,2-diol(13)、(-)-丁香素脂酚(14)、threo-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E)-3-hydroxy-1-propen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ediol(15),其中化合物1~7、12~15均为首次从假狼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2、3和10在50μmol/L时对HGC-27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依次为92.0%、86.8%、87.28%、76.34%。其对HGC-27细胞的IC值分别为14.06、15.23、17.28、27.1μmol/L。
    • 陈虎; 历明辉; 陶平德; 陈黎
    • 摘要: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根中的萜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分离手段对狼毒大戟根中的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根的8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萜类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羰基脱氢松香酸(1)、trogopteroid F(2)、陶塔二酚(3)、18-羟基弥罗松酚(4)、19-羟基弥罗松酚(5)、环木波罗-22-烯-3β,25-二醇(6)和羽扇豆醇(7).结论:除了化合物6和7,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得到.
    • 张霞; 海超; 刘玲艳; 刘新宇; 杨涛; 李强; 李国友
    • 摘要: 糟醅是白酒酿酒过程主要中间产物,用于蒸馏生产白酒,其含有多种高沸点天然活性化合物.为阐明我国白酒糟醅中的健康活性成分,本实验以伊力特糟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糟醅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芹菜素(2)、麦黄酮(3)、槲皮素(4)、圣草酚(5)、木犀草素(6)、Momilactone B(7)、Momilactone A(8)、环(L-缬-L-脯)二肽(9)、环(L-异亮-L-脯)二肽(10)、环(L-亮-L-脯)二肽(11)、环(L-苯丙-L-脯)(12).其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1-6),2个二萜类化合物(7-8),4个环肽(9-12).化合物1~12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充分认识和深入开发利用糟醅具有重要意义.
    • 秦杰琛; 左笑菲; 邹澄; 庹呈杰; 张科涛; 张晓梅; 赵庆
    • 摘要: 目的以二萜Coronarin E为原料通过衍生化反应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萜衍生物。方法二萜Coronarin E经二氧化硒氧化、酰化及光敏氧化三步反应制备丁烯酸内酯衍生物,并测试其产物的抗菌及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共制备2个具有丁烯酸内酯结构的衍生物,其中一个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而另一个衍生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具有很好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以姜科二萜为原料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权晨曦; 丁建海
    •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中的二萜类成分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其中紫杉烷型、半日花烷型、harzianone型、异海松烷型、guanacastane型、壳梭孢菌素型、吲哚二萜型、银杏内酯型、phomactin型、cyclopiane型、norcyclostane型、松香烷型等12种骨架类型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抑菌、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了从植物内生真菌中所产生的137个二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并对部分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加以介绍,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植物内生真菌二萜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 林琰; 王爱琴; 吕华伟; 张宏建
    • 摘要: 为深入了解麻疯树种子的化学成分,有必要对其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萜类成分进行研究.该研究利用正相硅胶、ODS、制备液相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麻疯树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二萜类化合物,并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化合物进行蛋白激酶C(PKC)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MS和NMR,并参考相关文献,这6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acetoxy-12-methoxy-13-methyl-podocarpa-8,11,13-trien-7-one(1)、4-epi-dehydroabietic acid(2)、3β-hydroxy-19-O-acetyl-pimara-8(9),15-dien-7-one(3)、Jatrophodione A(4)、14-O-acetyl-5,6-epoxy-(14E)-jatrogrossidentadion(5)、2-Hydroxy jatrophone(6).其中,化合物2、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2对PKC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