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武汉
  • 出版时间: 2016-10-14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品临床评价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建立傣药灯台叶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不同干燥方法灯台叶指纹图谱的分析,为其产地初加工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进一步推进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rn 方法:实验使用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乙腈(B)-0.1%甲酸水(A)为流动相洗脱梯度,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进样量7μL.洗脱程序:0~5min,5%B;5~35min,5%B-26%B;35~40min,26%B-56%B.rn 结果:指纹图谱标记了16个共有峰,色谱峰数量基本相似但峰面积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共有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均大于50%,其中共有峰6面积的RSD高达123.92%.S2阴干样品与S1晒于相比相似度为0.667,50℃烘干样品与S1的相似度为0.715,70℃烘干者与S1比相似度为0.844,90℃烘干样品与S1相比相似度为0.774.晒干样品中鸭脚树叶碱0.6166mg·g-1,阴干样品中该成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鸭脚树叶碱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干燥温度对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影响较小,相对稳定.rn 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灯台叶H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不同干燥方法对灯台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和整体质量有一定影响,除晒干之外可以选择阴干或者低温烘干,以50℃为宜但不能超过70℃.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检索时间段设定均为建库日期至2015年12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所有文献均未提及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均未描述是否采用随机方案隐藏,均未说明是否采用盲法,均为己发表的中文文献,发表年代为1998-2006年.共累计受试者271例,其中实验组141例,对照组130例,受试者年龄为1-54岁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双黄连注射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对照组西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33,95%CI(1.11,1.59),P=0.002],缩短显效时间,缩短退热时,缩短头痛缓解时间,缩短昏迷缓解时间,缩短抽搐缓解时间,缩短瘫痪缓解时间,缩短精神异常缓解时间.5篇文献中有2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未进行说明,其中1篇提示无不良反应发生,1篇提到出现过敏性皮疹.rn 结论:临床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过程中,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可以提高疗效,但仍需要设计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来进一步评价.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自噬以及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机制.rn 方法: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作用于人结直肠腺癌(HT-29)细胞后,用MDC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细胞自噬的高低;MTT方法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自噬相关的信号通路的影响.rn 结果:;MDC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随着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处理细胞24小时以及50μmol/L的小檗碱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HT-29细胞明显发生自噬.MTT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增殖,而自噬抑制剂能够逆转小檗碱诱导的细胞死亡,提高癌细胞的生存率.rn 结论:小檗碱在体外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癌细胞的自噬,从而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方法:收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结果:处方常用药物包括丹参、川芎、当归、茯苓、黄芪、赤芍、当归、茯苓、麦冬、红花、郁金、炙甘草、党参、桃仁、薤白、桂枝、五味子、瓜蒌、甘草、陈皮、半夏、三七等,这些药物多具有活血、补气、补血、化痰等功效.常用的药物组合有:①川芎,丹参.②丹参,黄芪.③赤芍,丹参等.经过聚类算法分析,常用药对包括:川芎-丹参、当归-丹参、红花-丹参等.基于复杂系统熵类聚的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组合主要有:龙骨牡蛎杜仲、生牡蛎_生龙骨珍珠母、全瓜蒌薤白瓜蒌、郁金党参延胡索等.基于熵层次类聚的治疗冠心病新处方主要有:①龙骨牡蛎杜仲桑寄生菟丝子,②生牡蛎生龙骨珍珠母炙麻黄,③全瓜蒌薤白瓜蒌白豆蔻石菖蒲等.rn 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之品.在活血同时也兼含行气补血等药物同时治疗.
  • 摘要:目的:制备10.5%脂质体珠子参皂苷壳聚糖膜剂并对其经皮用药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前期正交实验结果制备10.5%脂质体珠子参皂苷壳聚糖膜剂;采用该膜剂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正常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10.5%脂质体珠子参皂苷壳聚糖膜剂均未引起家兔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结论:10.5%脂质体珠子参皂苷壳聚糖膜剂制备简单,皮肤给药使用安全.
  • 摘要:目的:观察木瓜三萜长期灌胃给药对实验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rn 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木瓜三萜低、中、高剂量组,木瓜三萜分别灌胃给予木瓜三萜1.2、2.4和3.6g/kg,为临床拟用日剂量0.02g/kg的60、120和180倍,1次/天,给药12周,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每2周测食物消耗量1次,每周及停药后2周称体重1次,给药12周后和停药2周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雌雄各半)取血,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测脏器质量系数,同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rn 结果:木瓜三萜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摄食情况、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n 结论:木瓜三萜无明显的长期毒性,按临床剂量用药是安全的.
  •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将或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遗传学的研究发展,痛风的发病机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痛风是因为嘌呤代谢紊乱而使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所致的特征性关节炎症,中医认为痛风是因为机体津液代谢失常,甘厚味、脾气亏虚,或肾精不足、气化无力,致使湿浊内生,蕴结于体内,后化热、结痰、致瘀、成毒,发为痛风。目前中医对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不一,实验研究较少,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机理还不十分明确;而西医目前治疗痛风的常用药主要有阻断内源性嘌呤合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或西医治疗痛风各有利弊,因此在认识和治疗痛风时应结合中、西医诊断和治疗,同时应加强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相关研究,并与西医相结合,如此则能提高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其研究水平,为药物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科学依。
  • 摘要:目的:总结玉叶金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Scifinder等数据库,系统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对玉叶金花中化学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玉叶金花主要含有皂苷、单萜和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抗生育等生物活性.结论:为玉叶金花的合理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双金连合剂对FM1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科萨奇病毒的抑制试验来探讨双金连合剂的抗病毒作用.rn 方法:小鼠灌胃给药,通过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测定试验病毒感染小鼠死亡保护试验观察该药在分别在不同剂量下对感染FM1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用药物直接灭活病毒法和药物抗病毒活性测定法,观察该药对流感病毒甲3型、乙型的作用.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非洲緑猴肾传代细胞(Vero)上进行药物抗单纯疱疹-l型病毒(HSV-1)的试验(药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试验、药物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试验、药物对病毒在细胞内繁殖的抑制作用试验)观察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通过药物对鸡胚的毒性试验、药物直接灭活病毒试验(中和)、药物抗病毒活性测定试验(治疗)观察该药在不同浓度下对对科萨奇病毒(CoxB3)抑制作用.rn 结果:双金连合剂能减轻由病毒感染小鼠的肺部病变;有明显的抑制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有抗HSV-1病毒的作用;双金连合剂浓度为62.5mg/ml时,对CoxB3有直接杀伤作用,但不能抑制CoxB3在细胞内的繁殖.双金连合剂还具有抗炎、退热、止痛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无明显毒性.rn 结论:该药可应用于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安全有效.
  • 摘要:傣医药、壮医药、土家医药、苗医药是中国南方民族医药的代表,本文通过比较南方代表性民族医药的地域、文化、历史、医学理论、用药特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为传承与创新民族医药,彰显民族医药特色,提升民族医药的服务能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造福广大人类而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建立龙血竭中5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rn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Fortis Xi C18(25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1.0%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min,A:25%→30%;10~60min,A:3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紫檀芪为内参,分别建立7,4'-二羟基黄酮,白藜芦醇,龙血素A和龙血素B相对于紫檀芪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5种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结果的相对误差.rn 结果:7,4'-二羟基黄酮浓度在10.23~102.27μg·mL-1、白藜芦醇浓度在11.01~110.14μg·mL-1、龙血素A质量浓度在9.47~94.72μg·mL-1、龙血素B浓度在11.59~115.90μg·mL-1、紫檀芪浓度在24.35~243.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4种化学成分相对于紫檀芪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26、1.064、1.154、0.837;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RSD<3.0%);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rn 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龙血竭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一测多评法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方法.
  • 摘要:本文采用泛函BP86和B3LYP计算了姜黄素及其结合Cu(Ⅰ)的结构与光谱性质.计算结果显示,姜黄素结合Cu(Ⅰ)后,姜黄素上的羰基碳氧键变长;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进一步分析了所成Cu-O键的性质,以及形成配合物的自由能变化.为使用姜黄素作为药物防治老年痴呆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方法:收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结果:常用药物包括川芎、丹参、当归、赤芍、黄芪、红花、桃仁、茯苓、桂枝、炙甘草、党参、薤白、甘草、麦冬、柴胡、瓜蒌、陈皮、延胡索、生地黄等这些药物多具有活血、补气、补血、化痰等功效.常用的药物组合有:①川芎,丹参.②川芎,当归.③赤芍,川芎等.经过聚类算法分析,常用药对包括:当归-川芎、郁金-川芎、桂枝-川芎、炙甘草-川芎等.基于复杂系统熵类聚的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组合主要有:葶苈子白豆蔻红花、佩兰_谷芽炒鸡内金、陈皮茯苓龙齿、麦冬北五味子玄参、等.基于熵层次类聚的治疗冠心病新处方主要有:①葶苈子白豆蔻红花全瓜蒌胆南星石菖蒲,②佩兰谷芽炒鸡内金藿香全当归,③陈皮茯苓龙齿法半夏北沙参等.rn 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之品.在活血同时也兼含行气补血等药物同时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方法:以中医治疗冠心病为背景,收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组合,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经验.rn 结果:处方常用药物包括当归、丹参、川芎、黄芪、红花、赤芍、桃仁、茯苓、生地黄、甘草、麦冬、郁金、五味子、桂枝、柴胡、白芍、薤白、瓜蒌等,这些药物多具有活血、补气、补血、化痰等功效.常用的药物组合有:①丹参,当归.②川芎,当归.③黄芪,当归等.经过聚类算法分析,常用药对包括:生地黄-当归、炙甘草-当归、桂枝-当归、甘草-当归等.基于复杂系统熵类聚的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组合主要有:生牡蛎生龙骨元肉、白芍大枣磁石、党参延胡索郁金、熟地黄甘草炒酸枣仁、等.基于熵层次类聚的治疗冠心病新处方主要有:①生牡蛎生龙骨元肉焦栀子,②白芍大枣磁石通草,③党参延胡索郁金香附等.rn 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之品,并常配伍行气补血等药物.
  • 摘要: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医疗保健理论知识和药用资源特色.中国的民族医药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有大量的历史文献、专著,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已形成完备的医药理论体系,如藏、蒙、维、傣族的医药学;第二,具有医药文献或专著,也有丰富的诊疗技术与药物应用经验,但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如壮、苗、彝、土家族等民族医药;第三,有医疗技术和药物实践经验,但无文字史料,有些民族尚无文字,仅以言传口授在本民族世代传承,还有一些民族沿用中(汉)医药的理论,在用药方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如水、布依、白族等.不论何种形式的民族医药,都蕴藏了大量的宝贵原创型医药知识,如何发掘、整理、并运用这些传统知识成为当今民族医药传承与利用的关键.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促使中药与民族药、民族药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特别是中药与民族药之间,呈理论互受影响、药材品种互有交叉、使用互有补充的“交互格局”。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物质基础基本清楚”、“作用机理基本清楚”与安全可控己成为普适的中药研发创新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民族药研究的三原则和三思路。三原则即“药效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基本清楚”、“民族药理论与经验特征基本清楚”:三思路即:,求同解异,探求不同医药体系的互鉴;以药为线,寻找不同医药体系的互融;,品种亲缘,发掘不同医药体系的相近药源。Cemlss系统的研发目标即是为了遵循课题组对民族医药研究基本原则的认知,试图建立强调民族医药理论经验特征的创制技术体系。以基于民族医药的新药发现为目的,正在探索实践由民族药处方发现与评价系统、成分预测与辨识系统、组方优化系统在内的民族药创制平台。
  • 摘要:文章介绍了青刺尖茶研究进展,分析了药物减肥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青刺尖茶减肥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思路。青刺尖茶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研究: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5周,通过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活鼠组分分析技术检测脂肪、水分、肌肉含量、OLYMPUS CKX41智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学和脂肪细胞横截面面积、检测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LPL)、胰脂肪酶的含量,组内及组间比较各项数据,评价的青刺尖茶的减肥作用。青刺尖茶的减肥作用机制: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脂肪代谢通路的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剥离肥胖小鼠腹部脂肪组织,检测HSL、ATGL、TGH、DGAT、PPARy、C5L2、Lep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青刺尖茶减肥的分子作用机制,确认作用靶点。通过以上研究可探讨青刺尖茶减肥的在脂肪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研究结果可发现青刺尖茶新的应用价值,为开发新型减肥制剂或新药提供基础依据。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检索时间段设定均为建库日期至2015年12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有1篇文献提及采用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余均未提及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所有文献均未说明是否采用盲法,均为已发表的中文文献,发表年代为2003-2012年.共累计受试者603例,实验组307例,对照组296例,受试者年龄为0-7岁不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使用双黄连注射剂联合常规治疗治疗对比对照组使用西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13,95%CI(1.01,1.25),P=0.03],缩短退热时间,缩短疱疹愈合时间,缩短疱疹消退时间,缩短开始进食时间.5篇文献中3篇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未进行说明,其中实验组出现了3例不良反应,均是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皮疹、过敏,停药数天后自行恢复正常,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rn 结论:临床治疗手足口病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剂可以提高疗效,但仍需要设计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来进一步评价.
  • 摘要:对川续断科翼花属多年生植物匙叶翼首草Pterocephalus hookeri的9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20个化合物.经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该2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獐牙菜苷(swerosid,1),木犀草素(luteolin,2),2,5-di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3),,songoroside A(4),giganteaside D(5),oleanolic acid3-O-β-D-xylopyranosyl(1→3)-α-L-rhamm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6),hookeroside A(7),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4)-β-D-xylopyranosy(1→3)-α-L-rhamnopy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8),hookeroside B(9),oleanolic acid3-O-β-D-xyl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10),hookeroside C(11),hookeroside D(12),rivularicin(13),马钱子苷(loganin,14),熊果酸(ursolic acid,1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6),β-谷甾醇(β-sitosterol,17),sylvestrosideⅠ(18),triplostoside A(19),sylvestrosideⅣdimethyl acetal(20).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摘要:为研究人面果果实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人面果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柠檬酸(1)、1-甲基柠檬酸(2)、1,5-二甲基柠檬酸(3)、3,4-二羟基苯甲酸(4)、香豆酸(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6-羟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酸(7),其中化合物2、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