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乳酸

苯乳酸

苯乳酸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01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七届五次委员会、《精细化工》六届五次编委会2016年度联席工作会议暨2016绿色精细化工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等;苯乳酸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波、贠军贤、沐万孟等。

苯乳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017 占比:99.86%

总计:67110篇

苯乳酸—发文趋势图

苯乳酸

-研究学者

  • 江波
  • 贠军贤
  • 沐万孟
  • 关今韬
  • 李兴峰
  • 张颂红
  • 张涛
  • 潘蓓蕾
  • 王志新
  • 贾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祥丽; 马岩石; 吴昕雨; 许晓曦
    • 摘要: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为通过食用天然生物酸预防癌症研究提供方向。通过Fn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Fn最佳生长周期及苯乳酸对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探究在苯乳酸作用下的Fn细胞膜形态、完整性及受损程度等,确定苯乳酸抑制Fn的能力。结果表明:Fn的最佳生长周期为27 h;苯乳酸对Fn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0 mg/mL;0.50 mg/mL苯乳酸处理2 h,Fn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形态明显改变;苯乳酸对Fn形成的生物膜有破坏作用,且降低了Fn的黏附性。结论:苯乳酸具有破坏Fn细胞膜结构及抑制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使其内容物外泄,胞内蛋白含量降低。
    • 赵电波; 王少丹; 郑凯茜; 相启森; 王博华; 张琪帆
    • 摘要: 拟研究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与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协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平板计数、扫描电镜、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PAW与PLA协同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作用及其对细胞形态、细胞膜完整性和胞内活性氧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终浓度为0.125~1.0 mg/mL的PLA处理8 min后,大肠杆菌O157:H7活细胞数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经PAW与PLA(终浓度为1.0 mg/mL)协同处理8 min后,大肠杆菌O157:H7降低了5.65 lg CFU/mL,显著高于PAW单独处理组(降低了1.06 lg CFU/mL)(P<0.05)。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AW与PLA协同处理可造成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经PAW-PLA(1.0 mg/mL)协同处理8 min后,胞外蛋白含量、细胞膜电位和胞内活性氧分别升高了25.6、0.75和9.53倍(P<0.05)。综上所述,PAW与PLA协同处理能够有效杀灭大肠杆菌O157:H7,这可能与其破坏细胞膜及诱导氧化损伤等有关。本研究为PAW与PLA协同处理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邓廷山; 宋丽莉; 孙宇; 周茂超; 王翠; 武国干; 唐雪明
    • 摘要: 苯乳酸(PLA)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抑菌物质,在食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乳酸菌的天然代谢产物之一,对其代谢机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一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8727的芳香族氨基转移酶基因arat进行敲除,得到一株arat缺失菌株(L.casei)1.8727Δarat。通过HPLC方法分析其代谢产物,发现发酵72 h时,PL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约66.7%,而苯丙氨酸(Phe)比出发菌株提高约57.8%。首次在L.casei 1.8727中成功应用基因编辑手段敲除了arat基因,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自身合成代谢Phe的能力,arat作为PLA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其缺失并未使PLA产量下调,而是促进了PLA与Phe的合成代谢,证明干酪乳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的代偿途径,arat基因缺失所造成的代谢流的改变最终造成PLA与Phe产量的提高,同时PLA的合成代谢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参与,是一个复杂的代谢网络。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研究PLA的合成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PLA合成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 郭宇逍; 洪阳; 邓丽莉; 曾凯芳
    • 摘要: 为探究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KXP13和L.plantarum CWXP24产苯乳酸的能力以及苯乳酸对柑橘绿霉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抑菌机理,本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这两株乳酸菌的苯乳酸产量,并通过研究苯乳酸处理后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菌丝形态、胞外电导率来探究其抑菌机理,最后以柑橘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探究苯乳酸对绿霉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L.plantarum CKXP13、L.plantarum CWXP24均能产生苯乳酸,产量分别为42.4 mg/L和91.9 mg/L,苯乳酸质量浓度为2.5、5.0、10.0 mg/mL条件下,指状青霉的孢子存活率、菌落直径随苯乳酸质量浓度上升而显著降低(P<0.05),菌丝也随苯乳酸质量浓度升高出现表面粗糙、相互缠绕、形成塌陷或树瘤状凸起的情况,同时乳酸菌还能增强病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容物泄漏,导致病原菌死亡。果实绿霉病干预实验证明,10、20 mg/mL苯乳酸都能有效控制柑橘果实绿霉病。综上所述,苯乳酸作为天然杀菌剂在控制柑橘采后绿霉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 李波; 郑凯茜; 皇甫露露; 马云芳
    • 摘要: 目的介绍苯乳酸的抑菌机制,以及与微酸性电解水、醋酸和乳酸链球菌素的协同抗菌作用,为苯乳酸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概述苯乳酸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和机制,总结苯乳酸在肉制品、果蔬、水产品等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结果苯乳酸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干扰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与微酸性电解水、醋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协同处理可显著增强抑菌效果。结论苯乳酸对细菌和真菌具有广谱抑菌性,与其他抑菌剂有协同促进作用,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侯颖; 刘洋; 王浩源; 刘杨韬; 孙宇婷; 张荣飞; 周中凯; 张守庆; 谭之磊; 贾士儒
    • 摘要: 由于底物和产物转运限制,重组大肠杆菌静息细胞转化苯丙氨酸合成苯乳酸的产量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超声通透化处理静息细胞,提高静息细胞通透性,降低细胞屏障对催化作用的影响。使用超声破碎仪对静息细胞进行通透化处理,优化得到最佳超声处理条件:处理时间1 min、占空比80%、功率30%。对通透化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催化条件:pH7、35°C、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最终苯乳酸的浓度从43.93 g/L提高到52.59 g/L,底物转化率从78.70%提高到94.59%。研究发现超声处理可以提高胞内苯丙氨酸、苯丙酮酸和苯乳酸的转运速率,从而提高整个反应的催化效率。该研究可为静息细胞催化过程细胞通透化处理提供理论指导。
    • 李雪儿; 王成龙; 冯宏业; 李明华
    • 摘要: 本实验以细菌和霉菌为作用对象,通过测定苯乳酸(PLA)对细菌和霉菌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以及PLA对菌体生物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比较了PLA的两种对映体D-PLA和L-PLA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D-PLA和L-PLA对所测菌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
    • 宁亚维; 付浴男; 何建卓; 侯琳琳; 王志新; 肖香; 王世杰; 贾英民
    • 摘要: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苯乳酸和醋酸的联合抑菌效应及作用机理.首先,联合抑菌指数法与时间-杀菌曲线对苯乳酸与醋酸的联合抑菌效应的评价结果显示,苯乳酸和醋酸对大肠杆菌具有协同抑菌效应.其次,Zeta电位分析表明苯乳酸和醋酸可以协同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电荷分布.DiSC3(5)荧光探针标记荧光光谱数据显示苯乳酸和醋酸可以协同消散大肠杆菌细胞膜电势;荧光探针SYTO9/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PI对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苯乳酸、1/2 MIC醋酸和1/4 MIC苯乳酸+1/2 MIC醋酸联用组的沾染率分别为8.8%、1.6%、12.8%,表明苯乳酸与醋酸联用对细胞膜完整性具有协同破坏作用,但破坏程度较弱;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苯乳酸和醋酸会导致大肠杆菌发生凹陷等形变.最后,荧光光谱法对基因组DNA的分析显示苯乳酸和醋酸可导致基因组DNA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两者联用可增加猝灭程度,表明苯乳酸和醋酸对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具有协同破坏作用.综上所述,苯乳酸和醋酸两者可以通过协同改变细胞表面电荷分布,消散细胞膜电势,引起细胞发生形变,破坏基因组DNA从而发挥抑菌作用.
    • 李雪儿; 王成龙; 冯宏业; 李明华
    • 摘要: 本实验以细菌和霉菌为作用对象,通过测定苯乳酸(PLA)对细菌和霉菌最低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以及PLA对菌体生物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比较了PLA的两种对映体D-PLA和L-PLA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D-PLA和L-PLA对所测菌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
    • 孔祥丽; 吴昕雨; 许晓曦
    • 摘要: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是一种多功能乳酸菌,属于乳酸菌的同型发酵菌,其代谢可产生有机酸、小分子肽、过氧化氢等生物活性物质,常用于发酵的乳制品、肉制品、蔬菜等.Lp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制效果,Lp代谢产生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和苯乳酸能有效抑制常见致病菌,且相对安全,将来可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该菌不仅延长食品保质期,提高食品的风味、口感,且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食用植物乳杆菌发酵食品对肠道健康有良好影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冠心病风险,缓解抑郁等,因此,该乳酸菌极具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中抑菌物质的产生途径、抑菌机制以及其在食品和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