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0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2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9279篇;相关期刊482种,包括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动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2013(第九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论坛、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年学术论坛等;最小抑菌浓度的相关文献由3585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利宁、陈昌福、司红彬等。

最小抑菌浓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2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9279 占比:98.35%

总计:60274篇

最小抑菌浓度—发文趋势图

最小抑菌浓度

-研究学者

  • 夏利宁
  • 陈昌福
  • 司红彬
  • 马养民
  • 徐红
  • 朱邦勇
  • 苑丽
  • 蒋平
  • 史秋梅
  • 吕世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子晗; 王文丽; 李金诺; 李友瑞
    • 摘要: 背景:天然植物提取物香芹酚具有广谱抗菌性、低耐药性和低细胞毒性的特点,是近年来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热点,具有很好的前景。目的:测定香芹酚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变异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探究香芹酚对这2种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在口腔疾病防治方面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分别测定香芹酚对变异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采用抑菌圈实验检测香芹酚的抑菌活性;CCK-8试剂盒检测1,4,7 d下不同浓度香芹酚诱导下的MC3T3-E1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检测1,7,14 d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Runx2、骨保护素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香芹酚对变异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分别为0.20%,0.04%,最小杀菌浓度值分别为0.60%,0.12%;②抑菌圈实验中香芹酚实验组均显示出明显的抑菌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CK-8实验显示,香芹酚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④香芹酚各浓度组均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7 d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更明显,1MIC组效果最突出(P<0.05);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香芹酚实验组不同基因皆显示出mRNA高表达现象,且均出现在1MIC组(P<0.05);提示香芹酚对2种口腔常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可以提高MC3T3-E1细胞成骨活性,促进其增殖分化。
    • 邹文腾; 彭开松; 张子涵; 奚业文; 梅正龙
    • 摘要: 为消除中药颜色和不溶颗粒对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判定的影响,建立了微量肉汤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结果发现,抗菌剂(磺胺甲噁唑、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MIC测定前后的MIC孔细菌浓度比值(BCR_(MIC))为10^(-3)~10^(3)。以BCR_(MIC)为标准替代肉眼观察来判定中药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联合平板计数法定量评价了68种中药的抗菌活性。五倍子、黄连、山楂、地锦草、厚朴、黄芩、石榴皮、翻白草、乌梅对克氏原螯虾源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MIC为4~16 mg/mL。
    • 孔祥丽; 马岩石; 吴昕雨; 许晓曦
    • 摘要: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一种口腔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有研究发现该菌是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患者的主要共生微生物,可保护肿瘤细胞抵抗抗生素并促进其增殖及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究L-3-苯乳酸对Fn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机制,为通过食用天然生物酸预防癌症研究提供方向。通过Fn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Fn最佳生长周期及苯乳酸对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探究在苯乳酸作用下的Fn细胞膜形态、完整性及受损程度等,确定苯乳酸抑制Fn的能力。结果表明:Fn的最佳生长周期为27 h;苯乳酸对Fn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50 mg/mL;0.50 mg/mL苯乳酸处理2 h,Fn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菌体形态明显改变;苯乳酸对Fn形成的生物膜有破坏作用,且降低了Fn的黏附性。结论:苯乳酸具有破坏Fn细胞膜结构及抑制其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可使其内容物外泄,胞内蛋白含量降低。
    • 王丽娜; 冯紫艳
    • 摘要: 为了解黄芩苷、黄芩素、秦皮甲素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对处理温度和pH对抑菌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温度对黄芩苷的活性影响不大,黄芩素和秦皮甲素发抑菌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黄芩苷、黄芩素、秦皮甲素的最适的抑菌酸碱度(pH)分别为4~5、6、8~9.
    • 白会会; 宗晓楠; 范琳媛; 刘朝晖
    • 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情况。结果(1)在培养的1200例V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200)。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最多,占13.25%(159/1200)。(2)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不同MIC值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5.220、66.912、217.150、281.004、21.175,P<0.0001)。(3)对于克霉唑,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对于咪康唑,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4)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均较高,MIC≥64μg/mL比例分别为73.41%和50.88%;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于制霉菌素MIC低值比例均较高,MIC≤1μg/mL比例分别为79.67%和76.11%。(5)白假丝酵母菌对于伊曲康唑耐药性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MIC≥16μg/mL比例分别为43.12%和25.66%。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VVC第2大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全国VVC患者对氟康唑耐药性较高,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克霉唑和制霉菌素敏感度较高,非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度较高。
    • 胡光辉; 林淼; 王阔鹏; 吉慧敏; 张建刚; 封丽梅; 蒋慧
    • 摘要: 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正己酸的抗性试验,以研究正己酸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等浓度梯度稀释、光密度值测定、平板涂布方法、牛津杯法,分别测定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绘制1/2MIC以及MIC处理过的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结合扫描电镜图片分析最小杀菌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己酸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0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00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1300μg/mL;当正己酸浓度为1600μg/mL时,电镜下,大肠杆菌数量较少,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少且呈现出细胞破裂萎缩现象。综上,正己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破坏了金黄葡萄球菌的细胞膜结构。
    • 李海利; 方剑玉; 游一; 郎利敏; 张立宪; 张青娴; 朱文豪; 焦文强; 王治方; 徐引弟; 许峰; 王克领; 冯丽丽
    • 摘要: 为筛选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中草药,挑选穿心莲、黄芩、苦参、白头翁、芒果叶和百里香6种中草药,采用水提取和65%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单剂中草药的提取液,然后浓缩至含原生药物1 g/mL。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这6种中草药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o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筛选出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结果表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抑菌圈最大的是百里香和芒果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0 mm和35 mm,其次为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其抑菌圈直径在8~16 mm之间。百里香、芒果叶、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98、0.198、0.396、0.396、25、25 mg/mL。百里香、芒果叶、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396、0.396、0.792、0.792、50、50 mg/mL。除穿心莲和苦参外,其余4种中草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有很多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其中百里香和芒果叶效果最佳。本结果为由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和治疗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中草药相关无抗产品以及防治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提供了参考。
    • 王昭人; 韩露露; 牛月月; 庞冰; 党淑敏; 安磊
    • 摘要: 目的:茶树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但茶树油很难溶于水,很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且纳米乳液可以延长储存期,增加茶树油的溶解性、吸收性和功效,减少副作用。因此,我们将茶树油制成水包油型纳米乳液,以改善上述缺点,可以更有效地研究抑菌活性。方法:制备纳米乳液,获得质量分数为10%的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将制备的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置于-20°C、4°C和60°C条件下放置20h,观察其外观,获得质量评价;制备LB液体培养基,随后与细菌混合在恒温振荡器中震荡过夜;将LB液体培养基用二倍稀释法连续稀释7次,采用LB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初始和培养20h后在600nm处的光密度(OD)值,以获得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2^(-8)×10%,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为2^(-6)×10%,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4)×10%。茶树油纳米乳液的最大浓度为10%(质量分数)。在本研究中,我们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的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对实验细菌的影响。通过茶树油纳米乳液的强度分布显示了茶树油纳米乳液的尺寸分布,其密度在21nm左右最强,茶树油纳米乳液的Z平均值为21.78nm。通过六种实验细菌的OD600实验显示,稀释组和对照组的初始值几乎相同,但20h后的值差异很大,同时也显示了不同稀释倍数的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度的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这种趋势在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样适合,稀释倍数越低,抑制作用越强。此外,六种实验细菌的MIC值显示: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均为2^(-8)×10%;对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MIC值均为2^(-6)×10%;对铜绿假单胞菌,MIC值为2^(-4)×10%。这些结果表明,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的广谱抗菌活性。我们解决了茶树油在水中不溶性问题,同时使其有效地发挥了抑菌作用。水包油型茶树油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为其它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有望成为部分抗生素的替代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阐明体内抑菌作用和对某些特殊细菌的抑制作用。
    • 陈宇微; 高琛; 杨志远; 王金泉; 刘畅; 郝智慧
    • 摘要: 筛选氟苯尼考等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抗大肠埃希氏菌增效剂。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12种抗菌药物和丁香酚等8种可能成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可能成分与抗菌药物联用抑菌浓度(FIC)指数,确定可能成分对抗菌药物的协同或相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根据MIC和FIC指数分析发现,丁香酚、尼泊金酯钠、羧甲壳聚糖、没食子酸酯和乙基麦芽酚不仅具有抑菌作用且与多数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埃希氏菌有明显的协同或相加作用,仅与少数抗菌药物联用存在无关或拮抗作用。丁香酚与庆大霉素等8种、尼泊金酯钠与金霉素等10种、羧甲壳聚糖与庆大霉素等11种、没食子酸酯与多西环素等9种、乙基麦芽酚与庆大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以作为抗大肠埃希氏菌类抗菌药物的抗菌增效剂候选药物,临床上联合使用可增加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抗菌药物在临床抗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用量。
    • 潘小军; 陈媛; 江和栋
    • 摘要: 为开发研制新型植物源柑橘保鲜剂,测定了13种植物精油对柑橘主要致腐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菌作用,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进行了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和柑橘损伤接种试验。结果显示,13种植物精油中抑菌效果最佳的是丁香、牛至以及桂皮,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圈分别为35.81、39.32、43.11 mm,指状青霉的抑菌圈分别为21.5、27.89、39.03 mm。这3种植物精油对意大利青霉菌的MIC分别为0.05%、0.05%、0.0125%,MBC分别为0.1%、0.05%、0.0125%,对指状青霉菌的MIC分别为0.1%、0.1%、0.0125%,MBC分别是0.2%、0.1%、0.0125%。0.1%的丁香、牛至和桂皮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在损伤接种试验中发现指状青霉的致病力大于意大利青霉菌,对照在第4天贮藏中腐烂面积为10.19 cm^(2),约为意大利青霉的8倍。0.1%牛至、丁香和桂皮对柑橘的保鲜效果最好,经该浓度处理的意大利青霉组在第4天无腐烂现象,对指状青霉组的抑制效果不如前者明显,效果最好的是牛至精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