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膜电位

膜电位

膜电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0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9786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生物物理学报、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男科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等;膜电位的相关文献由1965位作者贡献,包括季宇彬、史建国、杨艳等。

膜电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5.35%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9786 占比:94.25%

总计:10383篇

膜电位—发文趋势图

膜电位

-研究学者

  • 季宇彬
  • 史建国
  • 杨艳
  • 王羽峰
  • 孟庆军
  • 王丙莲
  • 赵克森
  • 于晓强
  • 张镇西
  • 徐正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小宇; 张吉芊竹; 李劲锋; 任丽君; 贾睿; 朱玉平; 朱江波; 陈基快
    • 摘要: 目的:本实验建立一种有效的河豚毒素毒性检测细胞模型,为河豚毒素解毒药物高通量筛选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膜电位荧光探针DiBAC4(3)在全黑底透96孔细胞培养板中孵育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利用不同浓度藜芦定使细胞去极化,利用荧光酶标仪测定不同浓度河豚毒素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以DiBAC4(3)1000nmol/L、藜芦定200μmol/L、河豚毒性100μmol/L作用于SH-SY5Y细胞,观察到河豚毒素使该细胞膜电位变化最显著。结论:通过测量毒素诱导的膜电位变化可以初步预测和量化河豚毒素的毒性,可用于筛选解毒剂。该方法操作简便,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筛选。
    • 陈嫣; 王宏; 宋秀丽; 樊静静; 孙阳; 汪道文; 杨晓云
    • 摘要: 目的寻找并验证导致家族性长QT综合征(LQTS)的遗传因素。方法从临床LQTS病例中筛选出具有家系背景的病患,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血标本全基因组DNA后进行基因检测,并对先证者直系及旁系亲属血样进行测序验证,同时设计了相关细胞实验。首先构建KCNH2-G120W点突变质粒,然后将突变质粒及野生KCNH2通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细胞,通过膜片钳检测不同组全细胞膜电位。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找到了KCNH2基因c.358G>T这一突变位点,同时证实了在家系中该位点杂合突变与LQTS密切相关。实验结果显示KCNH2-G120W突变质粒组的尾电流显著下降,提示突变体不能正常地运送至细胞膜表面而导致电流下降。结论通过临床家系研究和细胞水平实验发现了导致家族性LQTS的新突变位点,为LQTS的筛查、检测乃至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 张毅; 石童; 张瑞华; 陈学军; 靳倩; 石晶晶; 王陈; 李丽琴
    • 摘要: 目的利用膜电位检测原理,构建一种靶向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_(A)R)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采用α_(1)β_(2)γ_(2L)-GABA_(A)R-CHO细胞株构建GABA_(A)R药物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以工具化合物的50%激动效应浓度(EC_(50))和EC_(80)浓度下的激活值(ASV)和Z′因子作为判定指标,对缓冲液反应体系、激动剂GABA激活浓度、染料种类和染料孵育时间进行优化选择;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利用激动剂GABA(0.05,0.25和1.00μmol·L^(-1))、阳性变构剂地西泮(Dia,1,5和30μmol·L^(-1))和拮抗剂加巴嗪(gabazine,Gab,0.1,1.0和10.0μmol·L^(-1))进行方法稳定性考察;通过工具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考察方法灵敏度。结果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了对不同药理性质化合物GABA,Dia和Gab的特异性检测;通过方法优化获得的优化条件为:在GABAEC_(20)~EC_(50)激活浓度下,采用5μL含氯体系加样,对使用红色染料孵育30~50 min的GABAAR-CHO细胞进行工具化合物检测;对不同浓度GABA,Dia和Gab检测的CV%分别介于4.09%~15.30%,5.59%~8.30%和5.65%~15.64%;通过对3种工具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检测,获得GABA和Dia的EC_(50)值分别为(137.4±26.3)nmol·L^(-1)和(3.5±0.7)μmol·L^(-1),Gab的50%抑制效应浓度为(164.9±36.6)nmol·L^(-1)。结论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高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稳定可靠、灵敏度高,为靶向GABA_(A)R的先导化合物发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任燕; 罗嗣卿; 武敬; 魏宇斐; 郭炜华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发病率逐年升高,后者不但会加重原有心脏疾病,而且可能诱发心源性猝死[1]。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不断被揭示:一方面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电偶联,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心肌组织发生纤维化,因而在心律失常的触发、维持中具有关键作用[2]。了解固有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与心肌细胞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细胞通讯,有助于阐明心律失常的免疫病理机制,发现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 金桂芳; 余河汉; 陆晓华; 黄子高; 杨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叶远志皂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4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40只分为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细叶远志皂苷20 mg/kg、40 mg/kg、80 mg/kg灌胃,1次/d),每组10只,连续给药90 d,另选取4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等体积0.3%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定量分析小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荧光酶标仪检测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明显,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0.34±0.04 vs 0.77±0.03),脑组织Bax蛋白表达增加(1.14±0.03 vs 0.85±0.04),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0.31±0.01 vs 0.8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给药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均有明显改善;中、高剂量给药组小鼠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提高(P<0.01),脑组织Bcl-2/Bax比值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细叶远志皂苷对APP/PS1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丢失具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保护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摘要: 水稻细胞膜质子泵研究取得新进展日前,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朱毅勇教授团队在水稻细胞膜质子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据介绍,细胞膜质子泵又称为细胞膜质子ATP酶,它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氢离子排出细胞,为细胞膜内外养分等物质的运输提供膜电位和质子驱动力,质子泵在植物体中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
    • 张玉; 郭飞
    • 摘要: 目的 研究纳秒脉冲脉宽参数与细胞凋亡之间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纳秒脉冲电场参数组合(电场强度7、10、14 kV/cm,脉宽50、100、200 ns,脉冲个数30,频率1 Hz)作用于离体SKOV3细胞,利用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膜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情况;仿真计算纳秒脉冲作用时膜电位、微孔密度及电导率的实时动态变化.结果 脉冲处理后细胞膜跨膜电位下降程度随脉宽增加而增加,而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程度随脉宽增加而减小,且100 ns脉冲同时诱导最大的细胞凋亡率(32.14±3.76)%及较小的坏死率(5.04±1.72)%;仿真计算中膜电位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 吻合,其中50 ns脉冲诱导最高的微孔密度(2.93×1015/m2)和电导率(0.004 S/m).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纳秒脉冲脉宽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细胞的生物电效应.
    • 刘雨; 周青; 李晓秀; 刘波
    • 摘要: 目的:在细胞水平、脑组织水平,探讨鱼藤酮对线粒体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经鱼藤酮处理后,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JC-1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ATP的含量.以大鼠脑线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Clark氧电极法检测鱼藤酮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鱼藤酮不同程度的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2μM的鱼藤酮与PC12细胞共处理48 h,细胞活力下降为对照组的47.57%.2μM鱼藤酮使细胞内ROS增加、ATP含量减少、膜电位降低(P<0.05).经鱼藤酮处理后,大鼠脑线粒体Ⅲ态和Ⅳ态呼吸速率及呼吸控制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鱼藤酮在细胞水平、脑组织水平,均诱导线粒体损伤.
    • 王云
    • 摘要: 4相传导阻滞是1995年公布的医学名词,是指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延长时出现的阻滞现象,又称慢频率依赖性阻滞分为4相性束支传导阻滞和4相性房室传导阻滞[1].本例患者男性,18岁,既往无明显性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诊断为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伴4相传导阻滞,本文就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4相阻滞绝大多数为病理性,尤其是原有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4相传导阻滞者,易发生心室停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张振; 刘婵; 王国龙; 王猛
    • 摘要: 目的 探讨山楂叶总黄酮(HL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IR组、HLF 25 mg/kg组、HLF 50 mg/kg组、HLF 100 mg/kg组,各20只.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方法制备MIR大鼠模型,各组于造模前10 min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 h后,Clark氧电极法测定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指标[态3呼吸(R3)、态4呼吸(R4)、呼吸控制率(RCR)];比色法检测呼吸酶(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原子化学发光法测定线粒体Ca2+浓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膜电位(△ψm)、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结果 与MIR组比较,HLF 50 mg/kg组、HLF 100 mg/kg组线粒体呼吸功能R3、RCR升高,R4降低,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ATP含量升高,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升高,线粒体Ca2+浓度降低;线粒体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ψm升高且MPTP开放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LF对MIR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Ca2+超载,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性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