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9篇、会议论文319篇、专利文献106216篇;相关期刊1138种,包括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广州化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 相关会议19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男科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等;微波辐射的相关文献由757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瑞云、赵黎、吕士杰等。

微波辐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9 占比:2.68%

会议论文>

论文:319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106216 占比:97.03%

总计:109464篇

微波辐射—发文趋势图

微波辐射

-研究学者

  • 彭瑞云
  • 赵黎
  • 吕士杰
  • 邓宇
  • 高亚兵
  • 董霁
  • 赵志刚
  • 王鹏
  • 彭金辉
  • 赵杉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孝琦; 李洪; 赵振宇; 李鑫钢; 高鑫; 范晓雷
    • 摘要: 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替代石化产品的有效途径,微波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糖类的转化效率。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介电性,是微波反应过程中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和吸波剂。为了探究碳基催化剂对微波场的响应能力,本文以4种碳材料为载体应用于果糖转化过程,包括碳纳米管(CNT)、碳纳米纤维(CNF)、炭黑(CB)和活性炭(AC)。以果糖转化率和5-羟甲基糠醛(5-HMF)收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催化剂在常规和微波加热条件下的催化性能,探究微波与不同载体的耦合作用对反应的强化效果。在微波场中测量不同碳材料悬浮液的温度曲线,评价碳基催化剂在微波场中的加热能力。通过表征样品结构和介电参数,解释载体与微波间耦合作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碳基催化剂的微波诱导热效应可以有效提升反应转化率和收率,拥有高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导率的催化剂把微波能转化为热量的能力较强,更有助于将微波能量传递至反应表面。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低密度和高石墨化度的碳基催化剂也有利于产生微波热效应。另外,由于显著的微波热效应,碳纳米管基催化剂CNT-SA在4类催化剂中催化性能最优,以110°C微波辐射10min,5-HMF收率可达96.30%,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 雷英杰; 丁玫; 吴新世
    • 摘要: 含1,4-二氢吡啶和1,8-二氧代十氢吖啶分子片段的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抗菌和抗肿瘤等活性。因此,探讨该类衍生物绿色合成方法成为药物合成领域的热点之一。基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L-脯氨酸廉价易得、无毒无害和水溶性等特点,结合微波辐射技术快速高效等优势,以芳香醛、β-二酮(乙酰乙酸乙酯/二甲基环己二酮)和乙酸铵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催化剂用量20 mol/mol,微波功率300 W和80°C的条件下,通过成环缩合反应“一锅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收率达80%~93%。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 雷英杰; 丁玫; 吴新世
    • 摘要: 基于有机小分子L-脯氨酸独特的刚性结构以及在有机转换领域的广泛研究,结合微波辐射技术快速高效等优势,以芳香醛、二甲基环己二酮、β-二酮酯(乙酰乙酸乙酯/苯甲酰基乙酸乙酯)和乙酸铵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催化剂用量15%,微波功率300 W和80°C的条件下,通过成环缩合的Hantzsch反应一锅法制备得到多氢喹啉类化合物,合成收率达82%~93%。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 甘颖; 戴长奇; 刘文武; 房彦一
    • 摘要: 以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CS-g-P(AM-co-AMPS)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树脂的结构,推测了反应机理,并利用热重技术研究了树脂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此外,还探讨了树脂在盐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并研究了树脂的溶胀动力学。结果显示:CS与AM、AMPS之间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树脂形成较明显的网状结构,CS质量分数为10%时,树脂的吸水倍率为1332 g/g;树脂的吸液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和金属价态的增加而减少;根据Kissinger法求得树脂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23.65 kJ/mol,指前因子为3.6×10^(17) s^(‒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2.14。树脂的溶胀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水溶液内扩散符合Non-Fickian扩散过程。
    • 姚立荣; 陈慧娴; 张大山; 毛林强; 张文艺
    • 摘要: 针对炼油厂油泥浮渣处理难题,采用微波-超声工艺对油泥浮渣进行预处理,并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通过L_(25)(5^(2))和L_(16)(4^(3))正交试验分析了微波-超声共同作用对油泥浮渣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超声对油泥浮渣中石油类的去除率较高,在微波时间为4 min、微波功率为252 W、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70°C、超声功率为50 W的条件下,除油率和回收率分别达到53.23%和31.03%;温度、时间、功率等参数对油泥浮渣中原油去除率的影响依次递减;经微波-超声处理后的油泥浮渣泥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大,污泥表面变粗糙,质地变松散,油泥紧密黏合的状态被打破,石油烃组分C_(12)-C_(37)的含量均明显下降。
    • 王振峰; 王学东; 鲍秀敏; 李镕基; 黄金; 高仕谦
    • 摘要: 本实验以茶籽壳为原料,Fe_(3)O_(4)为磁性添加剂和微波吸收介质,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磁性生物质活性炭(MBAC)。实验结果表明,制备MB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0%的H_(3)PO_(4)浸渍150目茶籽壳粉末,浸渍比为5∶1(V/m),活化后茶籽壳粉末与Fe_(3)O_(4)的质量比为5∶2,微波功率为500 W。应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技术对该纳米材料进行表观形貌分析。采用该磁性固相吸附材料,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现对环境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MC-RR)的分离分析。实验考察了MBAC用量、pH值、NaCl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10.0 mg的MBAC,在20 min内MC-LR和MC-RR的回收率可达到80.0%以上。MC-LR和MC-RR的检出限分别为0.073μg·L^(-1)和0.016μg·L^(-1)。实际水体中MC-RR的浓度范围为51.2~56.6 ng·L^(-1),MC-LR未检测出。
    • 贾慧灵; 梁梦颢; 吴锦绣; 谭心; 胡金豹
    • 摘要: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PS)微球,以微波辐射加热方式代替传统油浴或水浴加热方式,研究了聚合体系中引发剂过硫酸钾的浓度、交联剂二乙烯苯与稳定剂α-甲基丙烯酸的体积比、微波功率大小对PS微球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传统加热方式,微波辐射加热方式极大地改善了PS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形貌。PS微球粒径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交联剂与稳定剂体积比及微波功率的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引发剂浓度为6.06×10^(-3) mol/L、交联剂与稳定剂体积比为2∶1、微波辐射功率为300 W时所制备的PS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40 nm。PS微球表面带负电荷且分散性良好,并通过Hertz接触理论计算得到PS微球的压缩弹性模量约为2.75 GPa。
    • 彭乾; 徐兴铃; 刘思航; 袁卫红
    • 摘要: 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但饱和活性炭属于危废物,需要进一步处理。对饱和活性炭采用微波辐射的方式进行再生研究,考查微波辐射的时间、温度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碘值)、得率、比表面积的影响。活性炭最佳微波辐射再生的条件为温度400°C,10 min加热时间,氮气流量为1L/min,再生活性炭得率为77.2%,碘值为860 mg/L,较新鲜活性炭恢复87.9%,吸附COD能力恢复79.2%,比表面积恢复89.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再生活性炭孔隙和表面性质得到了有效恢复。X射线能谱分析(EDS)结果显示,再生活性炭的Ca、Mg、Na、S元素含量较饱和活性炭分别降低28.6%、25%、100%、76.1%。
    • 陈天帷; 李志刚; 王彬; 毕焕洲; 李海松; 于珊珊; 叶雯佳
    • 摘要: 目的:观察海龙黄精散对微波辐射诱导的少弱精子症小鼠精子活力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海龙黄精散小、中、大剂量组,每组8只。微波辐射造模同时,海龙黄精散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以0.0075、0.015、0.03 g海龙黄精散灌胃,干预18 d。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小鼠精子活力、Johnson评分及睾丸组织TNF-α、IL-6、IL-12水平。结果:干预后,模型组小鼠精液前向运动精子(PR)、非前向运动精子(NP)、精子总活力低于空白组(均P<0.05),海龙黄精散小剂量组小鼠NP较模型组升高(P<0.05),海龙黄精散中、大剂量组小鼠PR、NP、精子总活力高于模型组(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Johnson评分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龙黄精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Johnson评分升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TNF-α、IL-6、IL-12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龙黄精散小、中、大剂量组小鼠TNF-α、IL-12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龙黄精散中、大剂量组小鼠IL-6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海龙黄精散可提高微波辐射诱导少弱精子症小鼠精子活力,其机制可能与海龙黄精散降低睾丸TNF-α、IL-6、IL-12水平有关。
    • 尹土兵; 金飞燕; 李樯; 李夕兵
    • 摘要: 通过SHPB系统研究微波对玄武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超声无损检测和核磁共振技术表征玄武岩热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P波波速、动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不断降低,动态破坏模式趋于复杂。增大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可提高矿物间的温差和传热系数,进而加剧热冲击对岩石造成的损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