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第十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11-10-20

主办单位:贵阳医学院;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社

会议文集:第十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基因组DNA端粒长度与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45例肺癌患者、145例正常对照和145例焦炉工人外周血基因组DNA相对端粒长度。[结果]肺癌组端粒长度(1.24±0.88)显著短于对照组(1.47±1.06,P=0.028),职业暴露组(0.94±0.72)端粒长度显著短于肺癌组(P=0.005)和对照组(P<0.001);按对照组的端粒长度分为4组,随着端粒的缩短,肺癌的危险性增加(P=0.040);按对照组端粒长度的中位数把样本分为两组,发现和长端粒组相比,端粒变短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危险性(调整OR=2.337,95%CI:1.413-3.866)。此外,在对照组中,年龄的增加也会使端粒缩短(P<0.001)。[结论]端粒缩短可增加肺癌的危险性,可能是肺癌发展早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标志。
  • 摘要:[目的]建立应用供体受体复合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方法]应用供体受体复合物色谱(DACC)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定量分析。[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1μg/kg,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81.2%,相对标准偏差为0.7%。[结论]该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测定。
  • 摘要: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作为增塑剂普遍存在于多种日常生活用品中。其在体内的初级代谢产物为邻苯二甲酸单辛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宫内暴露该化学物可对睾丸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产生短期或长期持久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MEHP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EHP影响成熟型睾丸间质细胞(adult leydig cell,ALC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形成以及雄激素的产生。低浓度的MEHP(20~200μmol/L)激发线粒体ROS的产生,刺激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StAR)和P450scc的活性,使睾酮合成增加。高浓度的MEHP(2mmol/L及以上)导致超负荷的氧化应激,通过降低P450c17,3β-HSD和17β-HSD的酶活性,抑制雄激素的合成。该研究结果表明,在ALCs中,MEHP通过干扰ROS改交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活性,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 摘要:[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对大鼠认知能力以及对PC12细胞的影响探讨微囊藻毒素对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每天腹腔注射MC-LR。分别于染毒30天和60天时进行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MC-LR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的影响。以MTT法检测不同剂量MC-LR(0,2.5,10,40μg/L)和不同染毒时间(12,24,48h)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60天后,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为阴性。旷场实验中,剂量为20μg/(kg·d)的MC-LR组对大鼠的自发行为产生影响,其中运动的距离和自发活动的持续时间两个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MC-LR可以抑制PC12细胞的增值,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以导致PC12的细胞毒性,并造成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变。
  • 摘要:[目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组损伤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维生素D可能与基因组稳定性相关。本实验以烷化剂环磷酰胺为毒剂,研究维生素D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活性维生素D(1a,25-(OH)2D3)的细胞培养液培养CHL细胞,加入环磷酰胺处理6h;予雄性ICR小鼠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3或溶媒剂两周,每周一次,于第二次注射后的第一天,给予小鼠注射环磷酰胺。(2)染色体畸变实验分析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彗星实验分析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CHL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NA磷酸化组蛋白H2AX的表达以反应DNA双键断裂情况。[结果]10,50,100nM浓度的1a,25-(OH)2D3降低环磷酰胺所致的染色体畸变率,保护率为40.7%-44.0%。注射生素D3可以减少环磷酰胺导致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内微核的形成,维生素D3的保护率为36.7%-44.5%。维生素D可以减轻DNA的损伤,特别是呈剂量-依赖地减少DNA双键断裂,但是维生素D却升高了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论]维生素D对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DNA损害尤其是减少DNA双键断裂,而与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无关。
  • 摘要:[目的]研究苯醌(1,4-BQ)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凋亡效应和遗传毒性作用。[方法]用终浓度为10、20、40、60μmol/L的1,4-BQ溶液染毒HELF细胞24h,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1,4-BQ对HELF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SCEG)检测DNA损伤,用微核试验(MNT)检测染色体损伤。[结果]以10、20、40、60μmol/L的1,4-BQ溶液染毒HELF细胞24h,染毒组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 test,P<0.05),且增殖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下降(γ1,4-BQ concentration-RCR=0.989,P<0.01);染毒浓度为20、40、60μmol/L的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效应显著(t test,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γ1,4-BQ concentration-Cell apoptosis rate=0.987,P<0.01);各染毒组拖尾细胞率、尾DNA含量、OT尾距、尾长及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中DNA损伤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γ1,4-BQ concentration-comet rate=0.941,γ1.4-BQ concentration-Tail DNA=0.984,γ1,4-BQ concentration-Oliver Tail Moment=0.993,γ1,4-BQ concentration-Tail Length=0.999,P<0.01),微核率在10~40 μmol/L剂量范围内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γ1,4-BQ concentration-MN rate=0.961,P<0.01),但40与60μmol/L染毒组的微核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醌可以引起HELF细胞凋亡,并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
  • 摘要: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同时其生物安全性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由于小尺寸,可以进入机体各种屏障,引起多系统损伤。本文归纳介绍了纳米材料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纳米材 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制造业生产工人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工人安全生产行为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地区46家制造业企业10585名一线生产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业安全态度和安全生产行为。在控制年龄等潜在混杂因素后,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的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981份,应答率为75.40%。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消极态度”与各安全生产行为有统计学负关联,“对管理者支持的态度”和“乐观主义”与“个人防护”安全生产行为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安全态度的其它各维度与各安全生产行为均呈显著正关联。[结论]工人的职业安全态度与安全生产行为有关,不同的职业安全态度对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区别。
  • 摘要:[目的]探讨三聚氰胺事件对南京市受害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相关信息,采用自制问卷对受害儿童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9年9月到11月。[结果]①被调查儿童的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②三聚氰胺事件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不良影响;③被调查儿童抚养者的健康素养有待提高。[结论]虽然这些受害儿童已经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对三聚氰胺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且食品安全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肺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收集所有关于TGF-β1基因多态性与肺纤维化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纳入相关文献11篇,其中TGF-β1-509位点5篇,+869位点9篇,+915位点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TGF-β1+915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突变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509、+869位点则没有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纤维化类型分层后,发现TGF-β1+869位点TC+CC基因型在囊性肺纤维化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OR=1.42,95%CI:1.06~1.90),TGF-β1+915位点GC+CC基因型在尘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OR=1.70,95%CI:1.07~2.71)。[结论]TGF-β1+869位点突交基因可以增加囊性肺纤维化的发病风险,TGF-β1+915位点突变基因可以增加肺纤维化尤其是尘肺的发病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血清的完全培养基分散不同修饰的MWCNTs,设4个浓度组(25、50、100、200、400、800μg/mL)和完全培养基对照组,染毒6、12、24、48h后,用CCK-8和检测细胞上清中LDH含量的方法观察细胞毒性,并根据染毒后24和48h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MWCNTs对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凋亡作用。[结果]100和200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和凋亡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呈一定的浓度-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细胞和其上清液中LDH含量随之升高,细胞凋亡率随之升高,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且与细胞发生融解破碎,间隙加大等形态学改变情况相符。[结论]MWCNTs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凋亡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 摘要:[目的]利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探讨金属纳米镍(Nano-Ni)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0、90nm的Nano-Ni分别以2.5,5.0 μg/cm2两个剂量组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Fine-Ni)和生理盐水做对照,采用第一代线虫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和第二代线虫的体长、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等发育、运动和生殖的相关评价指标,对Nano-Ni毒性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微米组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线虫暴露90nm Ni的两个剂量组均表现出运动、生殖和发育等异常(P<0.01)。20nm Ni的两个剂量组的后代数目与空白对照组和微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后代数目的两个剂量组,20、90nm Ni及Fine-Ni三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条件下,Nano-Ni暴露可影响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生殖和发育等多系统功能,这一效应与纳米粒径和暴露浓度有关。此结论可为制定Nano-Ni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铝对PC12细胞APP β-位点裂解酶-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BACE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C12细胞进行培养及染毒,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200μmol/L生理盐水组;0μmol/L Al(mal)3组;50 μmol/L Al(mal)3组;100μmol/L Al(mal)3组;200μmol/L Al(mal)3组;400μmol/L Al(mal)3组。分别采用ELISA法、qRT-PCR于染毒12、24和48h后测定BACE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结果]CCK-8细胞活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l(mal)3染毒PC12细胞,可使其细胞活力随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qRT-PCR结果显示,100μmol/L Al(mal)3组在染毒48h后BACE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0μmol/L Al(mal)3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00 μmol/L Al(mal)3组染毒12、24、48h后BACE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0 μmol/L Al(mal)3组、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测定结果显示,染毒12h后400μmol/L Al(mal)3组BACEl表达量明显高于0μmol/L Al(mal)3组、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24h后200、400μmol/L Al(mal)3组BACE1表达量明显高于0μmol/L Al(mal)3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48h后400μmol/L Al(mal)3组的BACE1表达量明显高于0μmol/L Al(mal)3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芽酚铝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麦芽酚铝致PC12细胞BACE1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强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亚慢性染毒苯并(a)芘[B(a)P]对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与学习记忆损伤的关系,探讨B(a)P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饲养一周后根据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a)P染毒组[0.5、1.5、4.5和10.0mg/(kg·bw)]。隔日腹腔注射染毒90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4.5和10.0 mg/kg B(a)P组大鼠平均潜伏期显著高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以及0.5和1.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g/kg B(a)P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以及0.5和1.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mg/kgB(a)P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溶剂对照组和0.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g/kg B(a)P组大鼠平台象限滞留时问显著低于空白、溶剂对照组和0.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g/kg B(a)P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和溶剂对照组以及0.5、1.5和4.5mg/kg B(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P染毒大鼠海马细胞早期凋亡率与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r=0.542,P<0.05);早期凋亡率与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呈负相关(r=-0.395,P<0.05);早期凋亡率与平台象限滞留时间百分比呈负相关(r=-0.592,P<0.05)。[结论]亚慢性染毒B(a)P可导致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海马细胞凋亡可能是B(a)P诱发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途径,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用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16HBE细胞,采用2μmol/L B(a)P 染毒不同时间(0、1、2、4、8、12、24、48h)进行实验,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水平,并以Olive尾矩值(olive tail moments,OTM)评价DNA损伤程度;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2μmol/L B(a)P染毒不同时间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损伤程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2μmol/L B(a)P 染毒不同时间时,与对照组相比,组蛋白H2A的单泛素化水平增高,且在染毒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显示,单泛素化H2A的表达水平与DNA损伤程度存在高度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10。[结论]B(a)P染毒致16HBE细胞DNA损伤与组蛋白H2A单泛素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摘要:[目的]观察苯处理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MN-PCE)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能否作为苯中毒早期遗传损害的生物剂量仪。[方法]苯处理组小鼠分别给予一次性0、200、400、800mg/kg的苯腹腔注射,24h后取材;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结果]经苯处理后24h,400和800mg/kg组小鼠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且各剂量组fMNPCE随苯剂量升高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嗜多染红细胞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有作为苯中毒生物剂量仪的前景。
  • 摘要:[目的]了解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型基因(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与砷中毒的关系。[方法]采集123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患者及47例非病区居民外周血。用甲基化特异性PER法(MSP)检测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GSTP1 mRNA转录表达。利用自愿手术治疗的53例砷中毒患者的皮肤组织标本和15例非病区居民正常对照皮肤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其皮肤组织中CST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STP1基因DNA甲基化阳性率随砷中毒患者病情以及皮肤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砷中毒组患者GSTP1基因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人群(P<0.01);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GSTP1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非甲基化患者(P<0.01)。随着砷中毒患者皮肤损害程度加重,GSTP1蛋白表达逐渐减弱(P<0.05)。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皮肤组织中GST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甲基化患者(P<0.01)。[结论]燃煤砷污染可能通过导致人体GSTP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进而抑制其mRNA转录表达和蛋白表达,GSTP1基因在砷致病或致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了解燃煤砷暴露人群外周血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mRN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SH-Px1)mRNA转录表达与酶活力的关系,探讨其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133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包括病区非病人组和病例组),将病例组参照《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分为无明显肝病组和肝病组(分为轻度肝病组和中重度肝病组);在距病区约13km的非砷暴露村,确定34例经健康体检无异常的居民作为对照组。知情同意下采集上述观察对象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CuZn-SOD mRNA和GSH-Px1 mRNA表达,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病组CuZn-SOD和GSH-Px1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病区非病人组比较,肝病组CuZn-SOD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GSH-Px1 mRNA表达量仅有升高趋势;各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和病区非病人组比较,肝病组SOD、CuZn-SOD和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无明显肝病组比较,轻度肝病组SOD和CuZn-SOD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GSH-Px活力仅有下降趋势,而中重度肝病组三种酶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轻度肝病组比较,中重度肝病组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和GSH取活力仅有下降趋势。CuZn-SOD和GSH-Px1转录表达和酶活力分别与肝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且转录表达与其酶活力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燃煤砷暴露可导致人体外周血CuZn-SOD mRNA和GSH-Px1 mRNA表达上调,CuZn-SOD和GSH-Px活力降低;砷可能通过调控CuZn-SOD和GSH-Px1的转录表达水平而影响其酶活力,参与砷中毒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hOGG1以及MGMT的多态性与氯乙烯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阻滞微核试验方法(CBMN)评价313名氯乙烯接触工人和141名对照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PCR-RFLP技术对接触工人XRCC1基因Arg194Trp,Arg280His和Arg399Gln 3个位点,hOGG1基因Ser326Cys位点,MGMT基因Leu84Phe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本研究表明氯乙烯接触工人的微核率(4.86±2.80)‰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微核率(1.22±1.24)‰,P<0.01。携带hOGG1 326 Ser/Cys基因型(FR=1.21,95%CI:1.02-1.46,P<0.05),XRCC1 194 Arg/Trp基因型(FR=1.12,95%CI:1.00-1.25,P<0.05)和XRCC1 280 Arg/His和His/His基因型(FR=1.12,95%CI:1.00~1.26,P<0.05)的个体均易于发生染色体损伤。在易感性的双体型中,携带CGA/CAG的个体相比携带野生型CGG/CGG的个体微核率明显升高(FR=1.67,95%CI:1.19~2.23,P<0.05)。接触组人群的微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升高(FR=1.13,95%CI:1.00-1.28,P<0.05)。[结论]胞质阻滞微核可以作为氯乙烯接触工人早期健康损害的敏感指标,基因型XRCC1,Arg194Trp,Arg280His,hOGG1 Ser326Cys,双体型CGA/CAG以及年龄增长可能对氯乙烯致工人染色体损伤的过程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为了解江苏苏北部分地区肉鸡胴体中沙门菌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从江苏苏北地区的2个食品加工厂肉鸡胴体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耐药检测,并对多重耐药谱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沙门菌至少对三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耐3~7种药物的有24株(33.8%),8~12种药物的有19株(26.8%),泛耐的有26株(36.6%)。71株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奈啶酸(100%)、磺胺嘧啶(98.6%)、氨苄青霉素(97.2%)、复方磺胺甲恶唑(85.9%)、四环素(85.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4,5%)。[结论]肉鸡胴体中沙门菌的耐药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说明江苏省苏北及周边地区畜牧养殖业在使用抗生素方面监管力度不够,未来应加强对饲科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管理和抗生素耐药的主动监测。
  •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储存容器对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影响,为司法实践中判定酒后或醉酒驾车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月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员每人心脏血3份,分别储存于真空抗凝管、真空普通管和普通采血管。立即测量各管中血液乙醇浓度,选取其中血液乙醇浓度大于20mg/100mL的血样作为研究样本(共20份)。[结果]不同储存容器中血液乙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为:真空抗凝管<真空普通管<普通管(P<0.05或0.01)。[结论]抽取涉嫌酒后驾驶人员的血样,应该储存于真空抗凝管中,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 摘要:[目的]了解全市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方法]全市10家集中式供水企业于丰、枯水期,采集水源水和出厂水各1份、末梢水3份,按照GB/T 5750-2006、GB 5749-2006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3年共采集水样300份,超标的多为微生物指标、浑浊度、pH值,大小型供水企业水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岭市城乡饮用水受地理化学因素和工业污染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微生物的污染;卫生监督对象应以小型集中式供水企业为主。
  • 摘要:[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贵州省兴仁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10例患者为病例组,依发砷含量分为<2(31例)、2~4(31例)和>4μg/g(48例)3组;以距病区约13km非砷污染村中经健康体检合格的36名居民为对照组。知情同意原则下,调查问卷法获取观察对象一般信息,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用重亚硫酸盐测序一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BSP-QMSP)检测XP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利用自愿手术治疗的62例砷中毒患者皮肤标本,依发砷含量分为<2(16例)、2~4(20例)和>4μg/g(26例)3组,依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皮肤病变组(32例)、癌前病变组(19例)和癌变组(11例);以病理学诊断无异常的13例非肿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收集皮肤组织用于XP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检测方法同外周血样本。[结果]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XP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在发砷<2、2~4、>4μg/g组患者中分别为25.8%、32.3%和39.6%,发砷2~4、>4μg/g组患者与对照组(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随发砷含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②皮肤组织中,对照组未见XPD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病例组有XPD基因高甲基化(32.3%),依发砷含量分组分析,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发砷<2、2~4和>4μg/g组中分别为25%、30%和38.5%,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随发砷含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依皮肤病理学诊断分组分析,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一般皮肤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中分别为21.9%、26.3%和72.7%,癌变组与一般皮肤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随皮肤病损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③XPD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患者外周血和皮肤组织中分别为33.6%(37/110)、32.3%(20/62);相关性分析显示,XPD高甲基化在外周血和皮肤组织中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3,P<0.05)。[结论]燃煤砷污染可致人体XPD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其参与了砷中毒的发生发展,XPD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在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肤组织中存在一致性,为其成为监测砷中毒发生发展的早期生物学标志提供了重要线索。
  • 摘要:[目的]探讨PTH-PKA-AP1通路对氟砷暴露人群骨损伤的修饰作用。[方法]选择贵州省清镇市流长乡157倒氟砷联合暴露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尿氟、尿砷、c-FOS、c-JUN mRNA相对表达量、甲状旁腺激素(PTH)、蛋白激酶A(PKA)、活化蛋白1(AP1)及骨强度指数(STI)。[结果]氟、砷与c-FOS相对表达量间以及氟与c-JUN相对表达量间相关关系明显(P<0.01),而砷与c-JUN相对表达量间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氟与PTH之间以及PTH-PKA-AP1通路各标志间PTH与PKA、PKA与AP1、AP1与STI相关关系明显(P<0.01);而UAs水平与PTH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PTH-PKA-AP1通路参与了燃煤氟致暴露人群骨骼的损伤,砷可能通过影响c-FOS转录水平的表达,继而影响转录因子AP1,间接参与氟致骨骼的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GSTT1,GSTM1和GSTP1基因多态和氯乙烯诱导的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氯碱化工厂225名(男性146,女性79)职业暴露氯乙烯作业工人,73名对照人群(男性35,女性38)。采用微核实验观察染色体损伤情况,运用PER-RFLP法检测GSTP1基因多态;PCR法检测GSTT1、GSTMl缺失情况。[结果]多因素Poisson逐步回归分析氯乙烯接触组微核危险因素结果显示GSTTl缺失型个体相对于非缺失型有较低的微核率(FR=0.86,95%CI:0.75—0.98,P<0.05;性别和GSTP1(GG)基因型为影响因素;女性个体与男性相比有较高的微核发生率;没有发现GSTM1基因型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结论]携带GSTT1缺失性的个体可对氯乙烯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携带GSTP1(GG)基因型的个体可影响氯乙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程度。
  • 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多态性在学龄儿童中的分布及其与学龄儿童肥胖和血脂、血糖等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从上海某区6所学校2年级~5年级抽取117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体格检查和空腹采血,测定血清中血脂、血糖、胰岛素,血凝块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研究对象PPARγC161→T的基因型。[结果](1)男生超重肥胖率25.4%,女生超重肥胖率13.7%;(2)调查人群中,CC、CT、TT三种基因型分别占52.5%,41.2%,6.3%,三种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携带率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中无差别,在性别分布中也无不同,但是T突变基因是女性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3)T突变基因携带者血清中TCH含量高,女性学龄儿童T突变基因携带者血清TCH、TG浓度高,正常体重儿童T突变基因携带者TCH含量高,超重肥胖儿童TG含量高。[结论]上海市学龄儿童肥胖超重患病率增加,PPARγC161→T突变对女性儿童是肥胖和血脂增加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示范区内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的掌握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11年4月在江苏省泰兴、丹阳、张家港市选择外来用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生产企业单位,对其中符合流动人口定义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流动人口相关人口学特征及该人群的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及格率不高,仅58.5%。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本地居住时间较长的流动人口知识及格率最高(OR=1.445,95%CI:1.008~2.073),最近半年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流动人群知识及格率较高(OR=5.693,95%CI:3.965-8.173)。研究还发现调查对象的知识态度行为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结论]事实验证了知信行理论,现有以传播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具有一定成效,知识的提高有利于正确态度与行为的形成。同时,流动人口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应更加有针对性,并着重在新进入当地的流动人群中开展。
  • 摘要:本文讨论了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和臭氧暴露对心肺系统疾病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两者都会减弱肺功能、提高气道反应、恶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同时也使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医疗保健和住院率增加。
  • 摘要:[目的]探讨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对高脂膳食环境下脂代谢紊乱大鼠血脂及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米面组和粗杂粮组;阴性对照组给予普通常规饲料,其他三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喂养6周,测定血脂指标;各组再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9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脂指标以及载脂蛋白A(ApoAI)、载脂蛋白B(ApoB)、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实验第6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酯甘油(TG)显著增加,说明高脂膳食环境下大鼠脂代谢紊乱模型成立。实验末期,粗杂粮组的大鼠体重,血清TC、TG、LDL-C以及ApoB水平显著下降,HDL-C和ApoAI水平显著升高;粗杂粮组血清和肝脏组织T-AOC、SOD和GSH-Px显著升高,MAD显著下降。[结论]全谷豆复配式粗杂粮具有改善高脂膳食环境下脂代谢紊乱大鼠血脂的作用,并可以缓解脂代谢紊乱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
  • 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方法]将纳米银按照120μg/g的剂量注射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和剖解重要脏器,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血液和各脏器中银的含量。[结果]纳米银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血液后,血液中银浓度在1h内呈快速下降趋势,而后至24h渐趋平稳,体内消除半衰期(t1/2)为20.2h。纳米银可随血液快速分布到全身各脏器,6h后即可以在小鼠的多个主要脏器中检测到银的存在。其中脾脏中银含量最高,是肾脏中银含量的20~80倍,滞留在体内的银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中。[结论]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的纳米银在血液中大约在1h内快速消除,并很快分布到各个组织器官;肝脏和脾脏可能是纳米银主要的蓄积作用靶器官。
  • 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场所职业紧张的干预方法,评估工作环境与职业紧张管理训练对改变紧张特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效果。[方法]采用准实验设计方法,选取上海某企业和研究所2个干预现场,干预前、干预后分别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因素、职业紧张认知、职业紧张状况评估、抑郁、焦虑、工作耗竭以及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血压以及肌肉骨骼症状等。干预方法为组织改变和职业紧张管理(SMT)的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采取每次90min,共3次的培训课程。[结果]SMT干预可改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同事支持和工作不安全感,提高职业紧张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改善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评分。而环境改变结合SMT干预除能取得SMT干预效果之外,还改善工作回报、领导支持和内在驱动,提高工作满意度,改善工作耗竭症状评分。观察期内两种干预方法均未发现对血压、和肌肉骨骼症状产生影响。[结论]工作紧张管理(SMT)对提高工作紧张相关应对知识、改善职业紧张特征和心理症状有一定效果,结合工作环境改变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
  •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职业防护行为的现状,进一步发挥其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分别位于江苏省南、北、中部的三个县(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2156名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41%,其中县、乡、村三级机构医务人员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1.73%、83.12%、76.94%,存在统计学差异(F=15.112,P<0.001),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晓水平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培训与否相关(X2=110.098,P<0.001)。81.4%的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持较积极态度,性别、文化程度、恐惧程度与态度相关(P<0.05)。半数以上的护理人员感到“恐惧”并认为“很有可能”职业感染HIV。不同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有统计学差异(X2=58.11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认知与知识水平相关(OR=1.229,95.0%CI:1.021-1.436)。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还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以及职业防护行为执行不足等问题。[结论]江苏省基层医务人员虽已具备一定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但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仍需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及职业防护方面,仍需深入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减少恐惧心理并严格规范职业防护行为,以避免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风险。
  • 摘要:[目的]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和Rb(RIZ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其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原发性胃癌患者96例为胃癌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非消化系统疾病、非肿瘤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胃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DNA SOC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胃癌组SOCS-1和RIZ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CS-1基因甲基化异常与肿瘤淋巴有无转移有一定关联(P<0.05)。[结论]SOCS-1和RIZ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具有肿瘤特异性,通过检测SOCS-1和RIZ1基因甲基化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目的]锰可选择性的使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本文拟探讨进入鼠脑的纳米二氧化锰(namo-MnO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观察大鼠相关行为学改变。[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训练测试筛选出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nano-MnO2实验组和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立体定位下脑内注射方法染毒,各组于染毒1周后再次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灌流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1)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nano-MnO2 实验组和6-OHDA对照组染毒后1周逃避潜伏期均比造模前明显延长,搜索平台策略评分结果有显著差异。造模后1周nano-MnO2实验组和6-OHDA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平台策略评分无明显差异。(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ano-MnO2实验组及6-OHDA对照组染毒后1周,毁损侧TH阳性细胞均明显少于健侧,毁损侧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健侧。[结论]nano-MnO2进入大鼠脑组织可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加GFAP的表达,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摘要:[目的]体外检测不同粒径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昆明乳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纳米氧化铝形态与尺寸,以10nm、50nm、10μm Al2O3同剂量对体外培养的昆明乳鼠进行染毒,CCK-8检测细胞活力,用AO/EB双重染色法观察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测定各染毒组细胞凋亡,采用Rhodamine123染色方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纳米粒子超声后,静置前后相比,电镜下可见纳米粒子均匀分布,符合实验要求;AO/EB染色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随着纳米氧化铝粒径的减小,凋亡率逐渐增加;罗丹明测线粒体膜电位,随着纳米氧化铝粒径的减小,膜电位逐渐降低。[结论]氧化铝颗粒能够引起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凋亡,且粒径能够影响细胞凋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铝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lCl3混入饲料中喂养小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20、12、1.2mg/(kg·d),对照组正常饲养。染毒期为1年。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脑组织中总tau蛋白以及tau蛋白在Thr181、Thr231、Ser26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中、高剂量组随着染铝浓度的增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高、中剂量组穿越平台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免疫印迹显示,小鼠脑组织总tau蛋白以及tau蛋白在Thr231、Ser262和Ser396位点的磷酸化表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hr181位点的磷酸化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铝暴露可导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可能是铝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血液中DNA甲基化情况,筛选出甲状腺癌特异的甲基化标志物。[方法]收集上海地区甲状腺癌患者血液14例,正常对照血液10例,分别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27K甲基化芯片筛选样本,得到甲状腺癌血液DNA甲基化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Fisher、Pearson和Wilcoxon检验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位点的甲基化差异化分析,统计学显著性筛选阈值选择P≤5E-4,29个基因在病例组中显著高表达(高甲基化);11个基因在病例组中低表达(低甲基化)。如果按照显著性阈值P≤1E-4,则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位点)总计8个,其中7个基因在病例组中显著高表达(高甲基化);1个基因在病例组中显著低表达(低甲基化)。[结论]高甲基化基因可能是抑癌基因甲基化,是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可作为甲状腺癌血液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有效、快速筛选与鉴定环境藻毒素降解菌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从太湖水污染处理研究基地富含藻毒素的蓝藻堆积点中采集样品,从中分离出单个菌落;从蓝藻中提取藻毒素粗提液,并以此为基础制备以藻毒素为主要碳源和氮源的藻毒素降解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将菌落种入藻毒素降解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h,测定藻毒素含量并计算藻毒素降解率,由此筛选出环境藻毒素降解菌;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筛选出的降解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通过研究初步确定了筛选与鉴定环境藻毒素降解菌的思路:(1)从富含藻毒素环境中获得分离环境藻毒素降解菌的样品;(2)以蓝藻藻毒素粗提液为基础制备以藻毒素为主要碳源和氮源的藻毒素降解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培养获取藻毒素降解菌;(3)在控制反应温度、光照、时间、藻毒素浓度、自然降解本底、降解菌浓度和生长速率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测定与计算藻毒素降解速率评价藻毒素降解茵降解性能;(4)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藻毒素降解菌进行菌种快速鉴定。采用该基本思路经过筛选,从太湖样品中初步得到一株环境藻毒素降解菌LTH-3,48h可降解藻毒素25.43%。经Biolog系统分析,该菌株鉴定为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B。[结论]经实验证实该思路及其方法能够有效筛选与鉴定环境藻毒素降解菌,对其加以完善有望成为有效、快速的环境藻毒素降解菌筛选与鉴定方法,为太湖土著藻毒素降解菌的筛检和在水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剂、普通乳油的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并提供乳油抗性生化检测参考值。[方法]选用群体筛选方法培育抗性品系,采用微量点滴法进行测定。[结果]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剂的抗性系数升高速度较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慢,当抗性系数是2.0时,AchE(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的参考值是95.31nmol(mg·min),P450-0脱甲基酶活性的参考值是3.80nOD/(mg·min)。[结论]与高效氯氰菊酯普通乳油的抗药性相比,本研究中由于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剂尚未产生抗药性,因此尚不能建立高效氯氰菊酯纳米乳剂的抗性酶与抗性系数之间的相关方程。
  • 摘要: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toxic pollutants,PBTs),其具有低浓度毒性、潜在性等特征。对工业产品中的PBTs的分类鉴别和危害评估是当今化学品管理的两个热点研究领域。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作出PBTs的分类,目的是进行科学、系统的PBTs安全管理。本文就PBTs的危害评估和分类的国际进展和动态进行回顾性述评,为我国的化学品安全性管理提供借鉴。
  • 摘要:[目的]评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职业建设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经完成培训的公共场所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人员访谈。[结果]96%的经规范化培训的卫生管理员掌握了卫生知识,公共场所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情况。[结论]卫生管理员职业建设的规范化培训促使公共场所初步形成“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卫生监督管理框架,增强了企业自律意识,提高了企业卫生管理的水平。
  • 摘要:[目的]对上海市青浦区2005-2009年生活饮用水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主要超标因素。[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每季度集中对辖区水厂进行生活饮用水采样分析,结果依据国标评价。数据录入Excel 2003,建立电子表格,用SPSS 13.0进行主要统计分析。[结果]5年进行了404次水质监测,主要超标因素有浑浊度、耗氧量、氨氮、铁、锰。不同水源的出厂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份间水质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区生活饮用水存在部分指标超标情况,不同水质指标存在比较明显的时间变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